3.1 B端产品的演化历程

1.中国传统B端产品

中国是拥有几千年文明的古国,大部分时间都处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直到近代才孕育出真正的现代企业。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只要时局安定、社会太平,都会出现繁荣的商业。在这些繁荣的商业背后,有一款广受欢迎的B端产品,在很长时间里都在默默地帮助中国企业,这就是算盘。

算盘是中国传统的计算工具,从古至今一直被当作企业算账、记账的工具使用,已有1000多年历史,直到20世纪末会计电算化普及,才逐渐淡出历史舞台。以至于过去很长时间,人们都认为“会计就是打算盘的”。在电视剧《乔家大院》中,乔家年底算账,一屋子“老会计”人手一把算盘,噼里啪啦地算着当年赚了多少银子。在没有计算机辅助的年代,我们的先辈正是靠算盘,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繁荣的社会景象。

据最新史料的发现,算盘明确的起源在唐朝,而广泛应用始于宋朝。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中,画有一家名叫赵太丞家的药铺,其正面柜台上放着一个串档算盘,如图3.1所示。

图3.1 清明上河图(部分)

在900多年前的北宋,经济、商业空前繁荣,算盘在这个时候被广泛应用,帮助当时的企业家们解决了快速算账、记账的问题,为当时的社会繁荣贡献了不小的力量。

算盘之所以长时间被广泛使用,成为很长时间以来企业算账、记账必备的工具,和其结构简单、便于携带、计算速度快的特点密不可分。一般的算盘都是长方形的,四周是木框,里面固定着一根根小木棍,小木棍上穿着珠子,中间一根横梁把算盘分成两部分,每根木棍的上半部有两颗珠,每颗珠子代表5,下半部有5颗珠子,每颗珠子代表1。最初算盘只能用于加减法计算,后来又开发出乘除法和开方计算,只要使用者熟练记住计算口诀,就能使用算盘随时随地快速计算。

2.电算化产品

1946年,美国军方定制了一台电子计算机“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用以满足计算弹道的需要,它的研制成功标志着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1954年10月,美国通用电气公司首次利用计算机计算职工薪金,开创了利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数据处理的新纪元。最初的计算机处理内容仅限于工资计算、库存材料的收发核算等一些数据处理量大、计算简单而重复次数多的财务工作。它以模拟手工会计核算的形式代替了部分手工劳动,提高了这些劳动强度较高的工作的效率。随着计算机的快速发展与普及,欧美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逐渐进入会计电算化时代,后逐渐取代了传统手工会计。

中国的会计电算化起步较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初步应用,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普及。而在一些企业里,手工记账与计算机记账长时间在双轨执行,直到21世纪初才开始逐渐放弃手工记账。在中国会计电算化的时期,以用友为代表的中国软件企业,陆续推出用友财务软件以及报表编制软件UFO等,为中国会计电算化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会计电算化主要是用计算机替代人脑和手工记账,解决会计核算问题。对比以前手工记账,会计电算化虽然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只局限于财务部门,财务与业务信息是割裂的,没有解决企业中的“信息孤岛”问题。那个时期的企业,如果其他部门想要看相关财务数据,需要会计部门打印出来或者经过会计部门同意才行。

其实这个时期的软件大部分都带有很强的工具特征,比如工程类的CAD软件、画图类的Photoshop软件等。当时的软件大部分只是聚焦于所做的工作本身,而很少考虑与其他工作环节配合的问题,以及与其他部门、其他人的信息流转的问题。同时这个时代的软件大多比较复杂难用,经常会看到各类软件的培训机构和教材,如图3.3所示。在当时,能够熟练运用几款软件,绝对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对找工作有很大的好处。

图3.3 会计电算化教材

3.企业信息化产品

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的普及,企业已经不满足于只对几个核心业务的信息进行电算化了。企业一方面希望对各类资源进行更优的配置,对各个业务过程进行更好的管理;另一方面,企业也希望各部门、组织、业务间的数据能够互联互通,减少信息传输的障碍,提高各方、各环节间的合作效率。

这个时代出现了大量对企业各种资源和重要业务过程进行管理的产品,如:HR系统(人力系统)、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MES(制造过程管理系统)、SCM(供应链管理系统)等。而这些系统虽然满足了企业各种管理需求,但也同时带来了大量数据如何互通的问题。很多企业都要花费高额的二次开发费用来做系统间数据的打通。

而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出现,正好解决了以上问题。

ERP是一个以管理会计为核心,可以提供跨地区、跨部门、跨组织,整合实时信息的企业管理软件。它对企业中的各类资源进行计划和管理,包括:人力资源、财务资源、物资资源、客户、供应商资源等,并对企业关键业务流程进行规范和优化,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可以理解为ERP是上文介绍的各种产品的集合。ERP也在这个时期成为企业、市场追逐的明星,而在众多ERP产品中,市场占有率最高,口碑最好的产品莫过于NC(如图3.4所示)和U8了。

图3.4 NC版ERP

这个时期,各大软件公司开始注意到,B端产品不光要满足客户的需求,还应该关怀终端用户的使用体验。在这个时期的调研中,我们收集到大量终端用户的反馈。以往遇到使用问题,用户会责怪自己“笨”,使用不够熟练。逐渐地,用户不再沉默,开始对产品体验提出需求。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国内软件公司开始纷纷建立自己的用户体验团队,逐渐改善自己的产品体验,向着国际一流软件公司而努力。

4.企业数字化产品

近几年,由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和5G等一系列新技术、新基础设施的成熟与普及,企业和相关商业环境也发生了变化。

耐用又结实的诺基亚手机被苹果手机打败;线下家电大卖场的市场份额被电商企业蚕食;众多看似管理高效、经营稳健的企业,被突如其来的对手打得惊慌失措。B端产品的客户(企业)发现,仅仅对内部各环节、资源进行管控,已经不足以保证自己处于不败之地了。面对高速变化的市场,前所未有的残酷竞争,企业急需一场数字化变革,建立企业数字化应用工作平台,如图3.5所示。

图3.5 企业数字化应用工作台

用友网络董事长王文京曾经说过:“未来只会有两种企业:第一种是数字原生企业,企业创立伊始即按照数字化或云化模式建立和运行;第二种是数字化转型实现重生的企业。”

应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近几年出现了很多新的产品来满足企业新的需求,如社会化企业客户关系产品、社会化营销产品、智能云ERP产品等。移动化、社交化、互联网化已经成为当今B端产品的新特征。当然,现在还只是数字化转型的初始阶段,很多上一个时代产品的特征依然保留着。而未来的B端产品必然是更加智能化的产品,智能化将成为未来B端产品最大的特征。对于智能化B端产品的特征和设计方法,可以参考本书第4部分,智能服务的设计探索。

B端产品的发展,从解决一个业务的问题(电算化,部门级),到解决企业各环节的问题(信息化,企业级),再到今天企业解决全面数字化和智能化的问题(数字化、智能化,社会级),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

图3.6 B端产品发展的3个阶段

今天的B端产品,不论大小,都需要解决信息孤岛问题。我们必须考虑信息从哪里来,企业会用信息来做什么,可能会用在哪些领域、部门、产品上,并且,B端产品必须是社会化的,不能局限于产品自身的使用者,还要考虑外部用户、非使用者的信息传输需求。作为B端产品的设计者,我们需要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企业、理解业务、理解商业模式,将这些理解更好地转化为设计,为客户、为用户创造价值、带来便利。具体如何操作,可以参考本书第2部分,从业务需求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