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义不帝秦

虽然是应战方,辛垣衍却来个先发制人:

“久仰鲁先生大名,今日幸见,果然是神清骨爽,飘然如仙,名不虚传。

但据我所知,到邯郸的人,非为名,即图利,都是有求于平原君。

以先生的清高,应该不属于那种靠‘打秋丰’混生活的人。

为什么还逗留在被围困的危城中恋恋不舍呢?”

鲁仲连不跟他绕圈子,明确地告诉他:

“不错,我无求于人,留在邯郸,是为了帮助赵国抵抗秦军的侵略。”

辛垣衍故意用眼睛上下打量鲁仲连一遍,然而哈哈大笑:

“这倒看不出,莫非先生身怀能把五十万秦军一挥而去的绝技或什么法术?

如今赵国面临的是六国绝祀之危,秦军又素有屠城之癖,一旦攻下邯郸,难免玉石俱焚。

先生孤身一人,又无异术而浪言帮赵,欺人乎?自欺欺人乎?”

鲁仲连把脸一沉,还凝结着一丝冷笑:

“谁是欺人者,自己最清楚!

秦军的残暴天下人有目共睹。

不必您介绍,也正为此,鲁仲连才到邯郸来。

你以为一个‘死’就能吓住所有的人吗?

世人说‘鲍焦’因不满时政,抱木饿死太愚蠢,那是对他不理解。

他是为了伸张正义而不惜一死。

对于我们这些人来说,立于世间,能博得一个‘义’字,就死得其所。

何须惟念自身的安危?”

辛垣衍嘲弄地掩口而笑:

“嘻嘻,真看不出鲁先生与邯郸共毁灭后,能现出多大的义来。”

鲁仲连鄙夷地睥睨而视:

“辛桓先生是魏国的客将军,想来不应站在秦国的立场上看。

众所周知,秦乃崇尚战功之国。

军将以所斩首级多少来论功行赏,不讲礼义,全为功利,所以对各国侵伐不已。

故破一城,屠掠一城,不分军民妇孺,必尽方止。

禽兽尚且食饱则飏,秦人却是贪得无厌,成为天下祸乱的根源,是‘不义’之极。

阻其锋,却其攻,拯无辜于水火,就是最大的‘义’。

您先生是看不出呢?还是不懂?”

说一位在社会上有头有脸的绅士竟然不懂什么是“义”?

在那非常崇尚侠义的时代,虽不是骂人,却比骂人更贬低对方的身份。

辛垣衍脸上一热,不服气地辩解道:

“平王东迁,国室衰落、王霸相继崛起,七雄纷争不止。

大小战何止千百次?

哪一战不是打得尸骸遍野、血流成河,岂止秦军杀戮?

至于说到‘义’更是胜者王侯败则贼,没有绝对标准;

‘五霸’出征,都是自称‘义师’,而其实质,先生也不会不明白吧?

总之,势强者为正,弱败者为逆,懂得这个道理,就是识时务为俊杰。

先生今日以抗秦为‘义举’,他年秦一统天下,也得乖乖地去给人家当顺民。

否则,史书上就会在您的大名下标注上‘乱臣贼子’。

千古之后,先生的‘义’还能存在吗?”

这回轮到鲁仲连哈哈大笑了:

“您现在就已经考虑秦统一天下后的利害啦?

怪不得竭力鼓吹‘帝秦’,是为日后能当上秦帝国的良臣顺民吧?

不错,在我们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断绝过战争,但有的是为了侵略而杀人;

有的是为自己而被迫拼命,怎可一概而论?

以‘势’之强弱做‘义’的标准,更是用心险恶!

秦自商鞅以来,对外频频用兵,强力扩张;对内使用严刑酷法,像奴隶一般役使人民。

持强凌弱,挟诈骗人,凶残无耻,已至其极。

我鲁仲连认可跳进东海,也不愿在这种不仁不义的统治下当顺臣良民!

你不是问我为什么不走吗?

实不相瞒,我就是自愿到邯郸抗秦的!”

辛垣衍不禁冷笑:

“那倒要请教鲁先生,您用什么帮助赵国脱免这场灾难?”

“这不是秘密,可以告诉你。

对内发动群众,邯郸内外能拿起武器的不止五十万;

对外争取援助,集六国之兵五倍于秦,足以解赵危。”

辛垣衍一撇嘴:

“这个陈词滥调都让人听烦了,您还指望那五国之兵呀?

没门了!平原君已经结盟六国,但迄今为止,谁发来一兵一卒?

别国且不论,我从大梁来,可以坦诚相告:

魏王不愿意同秦作战。

希望通过政治途径,以‘尊秦为帝’,来结束秦赵之间的战争。

魏王的政治观点已经阐明,你还能改变吗?”

鲁仲连却不以为阻:

“魏王是不知道‘帝秦’对自己的危害会有多么严重。

一旦明白了,就绝不肯尊秦为帝。”

“秦称帝,不过一个虚名而已,对谁也产生不了什么危害,先生未免夸大其词吧?”

“您竟把‘称帝’轻描淡写为一个‘虚名’,这倒是‘欺人乎,自欺欺人乎?’

其实您比魏王更明白:

‘帝’这个名号意味着拥有统治天下的权力:

所有的一切,都是他的财产;

所有的人,都是他的臣仆婢妾;

生杀予夺,由他随意支配;

对他只许恭顺、不得违抗。

周威烈王驾崩,齐威王派去吊唁的使者迟到。

仗着这个‘虚名’,已经又穷又弱的周显王就可以派人点着名去斥骂:

‘天崩地坼,天子下席,东藩属国之臣田婴竟敢迟到,应该剁了你!’

之所以如此气粗就因为他还是王中之王:

周帝国的天子。

齐愍王的‘东帝’不过是自封的。

被乐毅打败,跑到属国还没忘记抖‘天子’的威风:

到鲁国,愍王的心腹夷维子先问鲁国怎么招待?

回答说用猪、牛、羊各十只的‘十太牢’之规格。

夷维子竟挥着鞭子训斥:

‘天子巡幸至鲁,要由鲁侯亲自带人打扫宫室、献上钥匙;

摆桌子、搬座位、伺候天子用膳、就寝……

岂止十太牢就算尽礼?’

……

没等他说完,鲁国就关上城门,不让齐愍王入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