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孝仪

梁刘孝仪食鲭,曰:“五侯九伯,令尽征之。”魏使崔、李骞在坐,曰:“中丞之任,未应已得分陕。”骞曰:“若然,中丞四履,当至穆陵。”孝仪曰:“邺中鹿尾,乃酒肴之最。”曰:“生鱼熊掌,《孟子》所称。鸡跖猩唇,《吕氏》所尚。鹿尾乃有奇味,竟不载书籍,每用为怪k。”孝仪曰:“实自如此,或是古今好尚不同。”梁贺季曰l:“青州蟹黄m,乃为郑氏所记n。此物不书,未解所以。”骞曰:“郑亦称益州鹿尾o,但未是珍味。”(《酒食》)

【注】

① 刘孝仪(484—550):名潜,以字行,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刘孝绰弟。累迁尚书左丞,兼御史中丞。大同十年(544),出为临海太守。中大同元年(546),入守都官尚书。太清元年(547),为豫章内史。大宝元年病卒,年六十六。《梁书》卷四一、《南史》卷三九有传。鲭(zhēng)鲊(zh):用腌鱼烹煮成的菜肴。 ② 五侯九伯,令尽征之:这是套用《左传·僖公四年》管仲引用召康公命令太公的话:“五侯九伯,汝实征之,以夹辅周室。”原意是“五等诸侯、九州之伯,皆得征讨其罪”(晋杜预注),暗喻梁朝为中央政府,可以征讨东魏等地方政府,以此藐视魏使。 ③ 崔劼:字彦玄,贝丘(今山东临清南)人。魏孝静帝兴和三年(541),以通直散骑常侍出使梁朝。事见《北史》卷四四本传。李骞:字希义,赵郡平棘(今河北赵县)人。以尚书左丞、兼散骑常侍使梁。事见《魏书》卷三六本传。 ④ 中丞:指刘孝仪,时任御史中丞。 ⑤ 分陕:陕即今河南陕县。相传周初,周公旦和召公奭分陕而治,周公治陕以东,召公治陕以西。事见《公羊传·隐公五年》。后人遂以中央官员出任地方官为“分陕”。崔劼的话是反击刘孝仪之词,意思是说,如此说来,你这御史中丞恐怕是被贬作地方官了吧。 ⑥ 四履:东西南北四境的界限。 ⑦ 当至穆陵:语出《左传·僖公四年》:“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意思是征服的范围,东到大海,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棣。穆陵即今湖北麻城北与河南光山、新县接界处之穆陵关。 ⑧ 邺中:指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 ⑨ 《孟子》所称:《孟子·告子上》说:“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⑩ 鸡跖(zhí):鸡爪,古人以为美味。《吕氏春秋·用众》说:“善学者若齐王之食鸡也,必食其跖数千而后足,虽不足,犹若有跖。”猩唇:猩猩的嘴唇,古人也以为美味。《吕氏春秋·本味》说:“肉之美者,猩猩之唇。” k 用为怪:因此而奇怪。 l 贺季:贺次子。明《三礼》,历官尚书祠部郎,兼中书通事舍人,累迁步兵校尉,中书黄门郎,兼著作。《梁书》卷四八、《南史》卷六二有传。 m 青州:今山东淄博。 n 郑氏:疑指东汉经学家郑玄。 o 益州:今四川成都。

【评】

这则记事与卷三“同泰寺”条所记,同是梁大同七年(魏孝静帝兴和三年,541)接待东魏使者的生动记录。“同泰寺”条是梁主客郎王克、中书通事舍人贺季陪同魏使参观同泰寺,《酉阳杂俎》以其事涉佛事,故编入《贝编》篇。而此条则是梁御史中丞刘孝仪出面宴请魏使,王克、贺季亦是陪客,双方的辞令由肴馔引发,故《酉阳杂俎》以之列入《酒食》篇。追溯其史料出处,亦应见于主客王克接待后的书面总结报告。

这一段外交辞令,梁、魏双方都在掉书袋。刘孝仪由鲭鲊联想到汉娄护的“五侯鲭”(汉成帝时,娄护传食帝母舅王氏五侯间,各得其欢心竞相馈赠珍膳,护合之以为鲭,世称“五侯鲭”),再引《左传·僖公四年》管仲的话,以梁为正统,藐视东魏。魏使当即反唇相讥,说你刘孝仪这样说,也等于把自己看成了地方诸侯,难道你已经从中央下放了吗?刘孝仪自知语失,乃顾左右而言他,重新捡起一个话头,称赞魏地的鹿尾是一道美味。魏使随即说鹿尾堪比生鱼、熊掌、鸡跖、猩唇,但却不见于典籍记载,令人奇怪。刘孝仪说这恐怕是因为古今好尚不同,对前面的话表现出一种和解的姿态。但此时梁朝一方的贺季又发出挑战,说在郑玄的注中连青州蟹黄都提到了,为什么不写鹿尾呢?魏使反驳说,郑玄不是没提到过鹿尾,他曾说到益州鹿尾,只不过并非珍味而已。在整个谈话过程中,双方互有攻防,寸步不让,唯恐有辱使命。这使我们具体看到了南北朝时期各国使臣在折冲樽俎之间所进行的外交较量,简直就是活生生的历史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