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塑件的结构工艺性

塑件的结构工艺性是指塑件结构对成型工艺方法的适应性。在塑料生产过程中,一方面成型会对塑件的结构、形状、尺寸精度等诸方面提出要求,以便降低模具结构的复杂程度和制造难度,保证生产出价廉物美的塑料制件;另一方面,模具设计者通过对给定塑件的结构工艺性进行分析,弄清塑件生产的难点,为模具设计和制造提供依据。下面从几个方面来分析塑件的结构工艺性。

2.2.1 结构工艺性的意义

在工艺学范畴里,结构工艺性是指产品在某种生产规模时,完全满足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其结构应具有生产率高、生产成本低的工艺过程(方法)的适应性。对塑件说来,其形状结构、尺寸大小、精度和表面质量要求,与成型工艺和模具结构要相适应。

通常,评价一个产品的结构工艺性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要素的数目 要素是指组成某整机、部件的塑件或构成某塑件的各形面和尺寸。要素数目多的产品一般不容易生产,当然工艺性也就差。

(2)结构的相似性(继承性) 新设计的产品在满足使用性能的前提下,采用经过生产实践和实际使用考验的结构要素越多,越容易生产,质量也容易保证,工艺性也就好。

(3)原材料的选择和利用率 在满足强度的条件下,尽量采用便于采购、价格便宜的材料。原材料的利用率是指热塑性聚合物回头料再次掺和使用的问题。这一点不仅区别于金属材料,也不同于热固性聚合物。这样的做法主要能使生产成本大幅度地降下来。要特别注意,有色泽要求的慎用回头料。

(4)塑件应易于成型制造 这是结构工艺性最主要的要求,这一点在下文将详细论述。对于塑件来说,特别是由于成型方法(需用模具)的原因,要充分注意到脱模、分型和排气等问题。要考虑到补缩和冷却问题;除非有特殊要求,应避免出现明显的各向异性问题发生,这对光学塑件尤其重要;而一般结构件会因各个方向的收缩差异而产生变形。

塑件工艺性的优劣主要取决于设计人员考虑是否周全。它对成型工艺和模具结构都有重大的影响。当塑件工艺性较差时,成型工艺条件必须严格控制,否则容易产生各种缺陷。另一方面对模具设计也提出苛刻的要求,往往需要模具本身具有非常复杂的结构以及很高的制造精度,有时甚至无法设计出合适的模具。实践证明,塑件结构的工艺性是与生产经验相关的,因此,必须在长期生产实践中仔细观察、精心研究和不断地积累。

2.2.2 塑件的几何形状结构

塑件主要是根据使用要求进行设计的。由于塑料有其特殊的物理力学性能,因此,设计塑件时必须充分发挥其性能上的优点,避免或补偿其缺点。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塑件形状应尽可能地做到简化模具结构,符合成型工艺特点。在设计塑件时必须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塑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如强度、刚度、韧性、弹性、吸水性以及对应力的敏感性。

2)塑料的成型工艺性,如流动性。

3)塑料形状应有利于充模流动、排气、补缩,同时能适应高效冷却硬化(热塑性塑料制件)或快速受热固化(热固性塑料制件)。

4)塑件在成型后收缩情况及各向收缩率的差异。

5)模具的总体结构,特别是抽芯与脱出塑件的复杂程度。

6)模具零件的形状及其制造工艺。

以上前四条主要是指塑料性能特点,后两条主要是考虑模具结构特点。塑件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塑件的形状、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壁厚、斜度,以及塑件上加强肋、支承面、孔、圆角、螺纹、嵌件等的设置。

1.壁厚

各种塑件,不论是结构件还是板壁,根据使用要求都应具有一定的厚度,以保证其力学强度。一般来说,在满足力学性能的条件下厚度不宜过大,这样不仅可以节约原材料,降低生产成本,而且使塑件在模具内冷却或固化时间缩短,提高生产率;其次可避免因过厚易产生的凹陷、缩孔、夹心等质量上的缺陷。但是过薄会使熔融塑料在模具型腔内的流动阻力增大,造成成型困难,相应地对加工设备的能力(如压力、锁模力等)和模具的设计制造提出更高的要求。另外,当厚度和表面积尺寸相差较大时,会使塑件翘曲,影响质量。

(1)制件壁厚的作用

1)使制件具有确定的结构和一定的强度、刚度,以满足制件的使用要求。

2)成型时具有良好的流动状态(如壁不能过薄)以及充填和冷却效果(如壁不能太厚)。

3)合理的壁厚使制件能顺利地从模具中推出。

4)满足嵌件固定及零件装配等强度的要求。

5)防止制件翘曲变形。

(2)制件壁厚的设计

基本原则——均匀壁厚。即充模、冷却收缩均匀,形状性好,尺寸精度高,生产率高。

1)在满足制件结构和使用要求的条件下,尽可能采用较小的壁厚。

2)制件壁厚的设计,要能承受顶出装置等的冲击和振动。

3)在制件的连接固紧处、嵌件埋入处、塑料熔体在孔窗的汇合(熔接痕)处,要具有足够的厚度。

4)保证贮存、搬运过程中强度所需的壁厚。

5)满足成型时熔体充模所需壁厚,既要避免充料不足或易烧焦的薄壁,又要避免熔体破裂或易产生凹陷的厚壁。

塑件的壁厚应尽量均匀,壁与壁连接处的厚薄不应相差太大,并且应尽量用圆弧过渡;否则连接处由于冷却收缩得不均匀,产生内应力而使塑件开裂。热塑性塑件的壁厚,常在1~5mm范围内选取;热固性塑件的壁厚,小件常在1.5~2.5mm范围内选取,大件常在3~10mm范围内选取。精密塑件的壁厚可以不受上述范围限制,例如,轻巧的“随身听”壁厚就小于1mm,与幅跨的比例小于1/100。

此外,壁厚的取值范围还因选用的聚合物而异。对于流动性比较好的材料,如聚乙烯、聚丙烯和聚酰胺等,壁厚可以小一些,一般塑件可以小于1mm,甚至可达0.6mm。

表2-1为热塑性塑料制件的壁厚推荐值,表2-2为热固性塑料制件的壁厚推荐值。

表2-1 热塑性塑料制件的壁厚推荐值 (单位:mm)

978-7-111-47010-6-Chapter02-3.jpg

(续)

978-7-111-47010-6-Chapter02-4.jpg

表2-2 热固性塑料制件的壁厚推荐值(单位:mm)

978-7-111-47010-6-Chapter02-5.jpg

制件的壁厚太大,塑料在模具中需要冷却的时间越长,产品的生产周期也会延长。制件的壁厚太小,刚性差,不耐压,在脱模、装配、使用中容易发生损伤及变形;另外,壁厚太小,型腔中流道狭窄,流动阻力加大,造成填充不满,成型困难。壁厚与流程的关系见表2-3。

表2-3 壁厚S与流程L的关系 (单位:mm)

978-7-111-47010-6-Chapter02-6.jpg

制件的壁厚原则上要求一致。壁厚不均匀,成型时收缩会不均匀,产生缩孔和内部应力,以致发生变形或者开裂。图2-3a、图2-4a所示为不良设计;图2-3b所示为以掏空的方式达到底厚均匀,图2-4b所示为改进制件壁厚的设计。

978-7-111-47010-6-Chapter02-7.jpg

图2-3 底厚改进设计

a)不良设计 b)改进设计

978-7-111-47010-6-Chapter02-8.jpg

图2-4 壁厚改进设计

a)不良设计 b)改进设计

图2-5a、b所示为采用掏空的方式尽量使壁厚均匀,消除翘曲、凹痕和应力。图2-6示出当不同的壁厚无法避免时,应采用倾斜方式使壁厚逐渐变化。图2-6a所示为不良设计,图2-6b所示为改进设计。

978-7-111-47010-6-Chapter02-9.jpg

图2-5 防止变形的壁厚设计

a)不良设计 b)改进设计

978-7-111-47010-6-Chapter02-10.jpg

图2-6 不同壁厚的设计

a)不良设计 b)改进设计

图2-7b所示为用空心形状来减轻塑料质量的设计,图2-7a所示为不良设计。

图2-8b所示为用掏空方式达到壁厚均匀的设计,图2-8a所示为不良设计。

978-7-111-47010-6-Chapter02-11.jpg

图2-7 手柄壁厚改进

a)不良设计 b)改进设计

978-7-111-47010-6-Chapter02-12.jpg

图2-8 塑料轴承壁厚改进

a)不良设计 b)改进设计

图2-9b所示为改进圆柱部分壁厚的设计,图2-9a所示为不良设计。

978-7-111-47010-6-Chapter02-13.jpg

图2-9 塑件圆柱部分壁厚改进

a)不良设计 b)改进设计

2.脱模斜度

由于塑件成型时冷却过程中产生收缩,使其紧箍在凸模或成型芯上。为了便于脱模,防止因脱模力过大而拉坏塑件或使其表面受损,与脱模方向平行的塑件内、外表面都应具有合理的斜度,如图2-10所示。

脱模斜度的大小与下列因素有关:

1)制件精度要求越高,脱模斜度应越小。

2)尺寸大的制件,应采用较小的脱模斜度。

3)制件形状复杂不易脱模的,应选用较大的斜度。

4)制件收缩率大,斜度也应加大。

978-7-111-47010-6-Chapter02-14.jpg

图2-10 塑件的斜度

5)增强塑料宜选大斜度,含有自润滑剂的塑料可用小斜度。

6)制件壁厚大,斜度也应大。

7)斜度的方向。内孔以小端为准,满足图样尺寸要求,斜度向扩大方向取得;外形则以大端为准,满足图样要求,斜度向偏小方向取得。一般情况下,脱模斜度α可不受制件公差带的限制,高精度塑料制件的脱模斜度则应当在公差带内。

脱模斜度α值可按表2-4、表2-5选取。

表2-4 热塑性塑料制件脱模斜度

978-7-111-47010-6-Chapter02-15.jpg

表2-5 热固性塑料制件外表面脱模斜度

978-7-111-47010-6-Chapter02-16.jpg

具备以下条件的型芯,可采用较小的脱模斜度:

1)推出时制件刚度足够。

2)制件与模具钢材表面的摩擦因数较低。

3)型芯的表面粗糙度值小,抛光方向又与制件的脱模方向一致。

4)制件收缩量小,滑动摩擦力小。

在不影响尺寸精度的情况下,塑件的内外表面都应有斜度,特别是深形的容器类制件,塑件内侧的斜度可以比外侧的斜度大1°,如图2-11所示。

当只在塑件的内表面有斜度时,塑件会留在凹模内,凹模一边应设有推出装置,如图2-12所示。

978-7-111-47010-6-Chapter02-17.jpg

图2-11 内外表面斜度

978-7-111-47010-6-Chapter02-18.jpg

图2-12 外表面无斜度

箱形或盖状制件的脱模斜度随制件高度略有不同:高度在50mm以下,取1/30~1/50;高度超过100mm,取1/60;在二者之间的取1/30~1/60。格子状制件的脱模斜度与格子部分的面积有关,一般取1/12~1/14。

3.加强肋、凸台及支承面

加强肋可定义为塑件上长的突起物,在不增加壁厚的条件下,可提高塑件的强度和刚度。凸台是塑件上用来增强孔或供装配附件用的凸起部分,如图2-13所示。

978-7-111-47010-6-Chapter02-19.jpg

图2-13 加强肋与凸台

(1)加强肋 塑件上适当设置的加强肋可以防止塑件的翘曲变形;沿着物料流动方向的加强肋还能降低充模阻力,提高熔体流动性,避免气泡、缩孔和凹陷等现象的产生。

典型的加强肋形状和比例关系如图2-14所示。加强肋的高度h≤3tt为塑件壁厚),脱模斜度α=2°~5°。加强肋的顶部应为圆角,底部以半径为R的圆角向周围过渡,R≥0.25t;加强肋宽度bt,常取b=0.5t。通常,加强肋以高度低(过高时容易在弯曲和冲击负荷作用下受损)、宽度小且数量多(塑件形状所允许的条件下)为好。图2-15所示为加强肋宽度b过大引起了塑件表面缩瘪缺陷的发生。图2-16a是把大的加强肋改为多条小的加强肋;而图2-16b是把加强肋连结成格子形状。这样,既可提高制件强度,又可防止缩瘪缺陷产生。

978-7-111-47010-6-Chapter02-20.jpg

图2-16 加强肋的防缩瘪措施

a)改大为小 b)连成格子状

加强肋位置的布局应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肋的方向应尽量与物料充模时熔体流动的方向保持一致,以避免因流动受阻出现的成型缺陷或造成塑件的强度和刚度下降。

2)加强肋应位于塑件受力位置上;在有多条肋的情况下,应使各肋的排列互相错开,防止因收缩不均匀而引起开裂。图2-17所示为加强肋的两种布排情况。图2-17a属不合理的布排,可能因为肋厚集中而出现缩瘪或气泡;宜改为图2-17b所示的布排。

3)较大表面积或外观要求较高的情况下,应避免把加强肋设置在大表面的中部,以防止熔体流动缺陷产生的流纹和凹陷等。为了掩盖凹陷,可在肋所对应的外壁处设置楞沟或流纹,如图2-18所示。图中的侧向表面,因无楞沟而出现流纹,影响塑件的外观。

978-7-111-47010-6-Chapter02-21.jpg

图2-17 加强肋的布局

a)不合理 b)合理

978-7-111-47010-6-Chapter02-22.jpg

图2-18 楞沟结构的作用

如图2-19所示,在长形或深形箱体的转角处设置加强肋,能有效地克服翘曲变形现象。

加强肋还可起辅助流道的作用,改善熔体的流动充模状态。图2-20a所示制件强度低,易变形,成型充模困难;图2-20b所示为改进后的状态。

加强肋应设计得低一些、多一些为好。深而狭窄的沟槽会给模具加工带来困难。高而厚会使加强肋所在处的壁厚不均,易形成缩孔和表面凹陷。图2-21a所示虚线处成型会形成表面凹陷,为不良设计;图2-21b为较好的设计。

978-7-111-47010-6-Chapter02-23.jpg

图2-19 转角处设置加强肋

978-7-111-47010-6-Chapter02-24.jpg

图2-20 加强肋改善流动的设计

a)不良设计 b)改进设计

加强肋的方向应与模压方向或模具的开模方向一致,便于脱模。

另外,还应注意制件的收缩方向。图2-22a为利用加强肋阻止收缩变形的设计;图2-22b为沿收缩方向的设计。

978-7-111-47010-6-Chapter02-25.jpg

图2-21 加强肋深浅设计

a)不良设计 b)改进设计

978-7-111-47010-6-Chapter02-26.jpg

图2-22 加强肋的收缩方向

加强肋的端面应低于塑料制件支承面0.5~1mm,如图2-23所示。

978-7-111-47010-6-Chapter02-27.jpg

图2-23 加强肋与支承面

(2)凸台 凸台一般位于有加强肋的部位或制件的边缘。图2-24a、b所示为在肋上设置凸台,图2-24c、d所示为在制件的边缘设置凸台。凸台处一般能承受较大的推出力,有利于布置推杆。

978-7-111-47010-6-Chapter02-28.jpg

图2-24 有加强肋时凸台的位置设计

太接近制件的角落或侧壁会增加模具制造的困难。如图2-25所示,图a为不好的设计,图b为较好的设计。

凸台处于平面或远离壁面时,应用加强肋加强,提高其强度并使制件成型容易,如图2-26a、b所示。

978-7-111-47010-6-Chapter02-29.jpg

图2-25 凸台的位置设计

a)不好的设计 b)较好的设计

安装紧固凸台时,台阶支承面不宜太小,在转折处不要突然变化,应当平缓地过渡。如图2-26所示,图c为不好的设计,图d为较好的设计。

978-7-111-47010-6-Chapter02-30.jpg

图2-26 凸台处增设加强肋的设计

凸台应尽量设计成圆形断面,非圆形断面会增加模具制造的困难。如图2-27所示,图a为不好的设计,图b为较好的设计。

(3)支承面 以塑件的整个底面作支承面是不合理的,因为塑件稍许翘曲或变形就会使底面不平。常以凸出的底脚(三点或四点)或凸边来作支承面,如图2-28所示。

978-7-111-47010-6-Chapter02-31.jpg

图2-27 凸台的形状设计

a)不好的设计 b)较好的设计

978-7-111-47010-6-Chapter02-32.jpg

图2-28 用底脚或凸边作支承面

a)不合理 b)合理 c)合理

当塑件底部有加强肋时,应使加强肋与支承面相差0.5~1mm的高度,如图2-23所示。

图2-29所示为内框支承面。图2-30所示为支脚支承面。

978-7-111-47010-6-Chapter02-33.jpg

图2-29 内框支承面

978-7-111-47010-6-Chapter02-34.jpg

图2-30 支脚支承面

(4)其他结构 除了上述的加强肋、凸台及支承面外,以下结构都能起到增加强度、防止翘曲变形的作用。图2-31所示的结构使器皿类塑件的边缘增强,实质上是加强肋的变异;图2-32所示结构使容器底部得以增强;图2-33所示结构使侧壁增强。有时为了防止软塑料矩形薄壁容器内凹翘曲,而采用预防措施——有意识地先将侧壁设计得稍微外凸,待内凹后恰好平直,如图2-34所示。这种补偿思维方式能有效地应用于精密塑件的设计,对于不是均匀收缩的塑件,则应考虑在不同部位形态轮廓尺寸上增加或减小某一数值,使成型后的塑件正好在公差范围之内。此外,对于大平面塑件,防止其变形的措施是将形状改为圆弧曲面,若考虑到外观优美,可用抛物面外形,如图2-35所示。

978-7-111-47010-6-Chapter02-35.jpg

图2-31 器皿边缘的增强

978-7-111-47010-6-Chapter02-36.jpg

图2-32 器皿底部的增强

978-7-111-47010-6-Chapter02-37.jpg

图2-33 侧壁的增强

978-7-111-47010-6-Chapter02-38.jpg

图2-34 预防内凹的方法

978-7-111-47010-6-Chapter02-39.jpg

图2-35 防变形的大抛物面

4.圆角

塑件上各处的轮廓过渡和壁厚连接处,一般采用圆角连接,有特殊要求时才采用尖角结构。尖角容易产生应力集中,在受力或受冲击振动时会发生破裂。圆角不仅有利于物料充模,同时也有利于熔融料在模具型腔内的流动和塑件的脱模。图2-36给出了过渡圆角的取值范围。图2-37给出了塑件壁厚过渡处的半径与周围壁厚的比值R/t与应力集中系数的关系,曲线显示在R/t=0.6以后就变得比较平缓了。转折处圆弧过渡可以减小塑料流动的阻力,改善制件的外观。如图2-38所示,图a为不好的设计,图b为较好的设计。

978-7-111-47010-6-Chapter02-40.jpg

图2-36 塑件的圆角

978-7-111-47010-6-Chapter02-41.jpg

图2-37 应力集中系数与径厚比关系

978-7-111-47010-6-Chapter02-42.jpg

图2-38 转折处圆弧过渡设计

a)不好的设计 b)较好的设计

加强肋的顶端及根部等处也应设计成圆弧。加强肋的高度与圆角半径的关系见表2-6。

表2-6 加强肋的圆角半径值 (单位:mm)

978-7-111-47010-6-Chapter02-43.jpg

5.孔

塑件上常见的孔有通孔、不通孔、形状复杂的孔、螺纹孔等。螺纹孔将在后面讨论。这些孔均应设置在不易削弱塑件强度的地方。在孔之间和孔与边壁之间均应有足够的距离。孔的直径和孔与边壁最小距离之间的关系见表2-7。孔与孔边缘之间的距离应大于孔径,塑件上固定用孔和其他受力孔的周围可设计一凸边来加强,如图2-39a、b、c所示。

表2-7 孔与边壁最小距离 (单位:mm)

978-7-111-47010-6-Chapter02-44.jpg

978-7-111-47010-6-Chapter02-45.jpg

图2-39 孔的加强

(1)通孔 成型通孔用的型芯一般有以下几种安装办法,如图2-40所示。图a由一端固定的型芯来成型,这时在孔的一端有不易修整的飞边。由于型芯系一端支撑,孔深时型芯易弯曲。图b由两个两端固定的型芯来成型,同样有飞边。由于不易保证两型芯的同轴度,这时应将其中一个型芯设计成比另一个大0.5~1mm。这样即使稍有不同心,也不致引起安装和使用上的困难。该设计的优点是型芯长度缩短了一半,增加了型芯的稳定性。图c是由一端固定、一端导向支撑的型芯来成型。这种型芯有较好的强度和刚性,又能保证同心。此法较为常用,但导向部分易因导向误差而磨损,以致产生圆角溢料。型芯无论用何种固定方法,孔的深度均不能太大,否则型芯会弯曲。

978-7-111-47010-6-Chapter02-46.jpg

图2-40 通孔的成型

(2)不通孔 不通孔只能用一端固定的型芯来成型,因此其深度应小于通孔。根据生产经验,注塑成型时,孔深应小于4d。当孔径较小而深度又较大时,会在成型时使型芯因受熔体冲击而弯曲或折断。故对不通孔的深度和孔径有一定的要求,如图2-41所示。

978-7-111-47010-6-Chapter02-47.jpg

图2-41 不通孔的深度与直径的关系

(3)形状复杂的孔 形状比较复杂时,可用拼合型芯成型形状复杂的孔,如图2-42a、b、c、d、e所示。

978-7-111-47010-6-Chapter02-48.jpg

图2-42 用拼合型芯成型复杂孔

(4)侧向孔(或凹槽)对于侧向孔(或凹槽)来说,必须采用较为复杂的模具成型。通常,侧向孔要用侧向的分型和抽芯机构来实现,而侧凹要用瓣合式(习惯上称哈夫式)模具。复杂结构模具制造比较困难,难以保证精度,并且容易引起脱模问题。模具的制造成本也急剧增加,每采用一个侧向抽芯机构,几乎要多五成的费用。所以,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为了保证使用性能)才采用侧孔和侧凹的结构形式。或者考虑通过改善结构形式,用与脱模方向一致的抽芯方式来成型侧向孔。例如,图2-43a、b、c所示为避免侧向抽芯的几种结构形状的设计方案;图2-44所示为避免侧向分型的结构形状设计。一般说来,这些变化并不影响塑件使用性能。

978-7-111-47010-6-Chapter02-49.jpg

图2-43 避免侧向抽芯的设计

978-7-111-47010-6-Chapter02-50.jpg

图2-44 避免侧向分型的设计

采用聚乙烯、聚丙烯和聚甲醛等软性聚合物为原材料的塑件,若带有侧向浅凹槽,可实现强制脱模,不必使用瓣合模。图2-45表示了其结构形状和相应的尺寸关系,内侧凹取(A-B/B≤0.05,外侧凹取(A-B/C≤0.05。

6.螺纹

塑件上的螺纹可以在模塑时直接成型,也可以用后加工的办法机械切削。在经常装拆和受力较大的地方则应该采用金属的螺纹嵌件。塑料螺纹的强度约为钢制螺纹强度的1/10~1/5,而且螺牙的正确性较差。塑件上的螺纹应选用螺牙尺寸较大者,螺牙过细会影响使用强度。

978-7-111-47010-6-Chapter02-51.jpg

图2-45 可强制脱模的浅侧凹

a)内侧凹 b)外侧凹

1)螺纹的直径不宜过小。通常,外螺纹应大于4mm,内螺纹应大于2mm。当直径较小时,应尽量避免使用细牙螺纹,以防止因螺距过小而降低螺纹强度。表2-8所列为细牙螺纹选用的范围,标“×”者不宜选用。

2)螺纹的始末端应有一定的过渡长度L,以提高强度防止最外圈的螺纹崩裂或变形,如图2-46所示。过渡长度L的值可按表2-9选取。为了导向和防止螺纹的第一扣崩裂,两端留有无螺纹区,在图2-46中标出其长度范围,分别为大于0.2mm和0.2~0.8mm。

表2-8 细牙塑料螺纹的选用

978-7-111-47010-6-Chapter02-52.jpg

978-7-111-47010-6-Chapter02-53.jpg

图2-46 螺纹的结构形状

a)外螺纹 b)内螺纹

表2-9 螺纹始末过渡长度值 (单位:mm)

978-7-111-47010-6-Chapter02-54.jpg

3)软性塑料的螺纹牙型可以是圆弧形或梯形,螺牙高度也应尽量取低值,便于采用强制脱模方式脱模。图2-47所示为可强制脱模的圆牙螺纹。

在同一螺纹型芯(或型环)上有前后两段螺纹时,应使两段螺纹旋转方向相同,螺距相等,如图2-48a所示,否则无法将塑件从螺纹型芯(或型环)上拧下来。当螺距不等或旋转方向不同时,就要采用两段型芯(或型环)组合在一起,成型后分段拧下,如2-48b图所示。

978-7-111-47010-6-Chapter02-55.jpg

图2-47 可强制脱模的圆牙螺纹

978-7-111-47010-6-Chapter02-56.jpg

图2-48 两段同轴螺纹的设计

7.嵌件

为了满足连接、装配、使用强度以及保证塑件的精度和尺寸稳定性等要求,在塑件内部镶嵌的金属件称为嵌件。有时嵌件是为了达到某些特殊功能(如导电、导磁、抗磨损等)而设置。但是,嵌件结构一般都会使模具结构变得复杂,并给成型工艺带来麻烦,不易实现自动化,也使生产周期延长。

根据使用的要求,常用的嵌件有圆柱形、管套形、板片形等结构形状。例如,圆柱形嵌件可用做螺杆、接线柱;板片形嵌件可用做导电片、接触片等。为了使嵌件能在塑件内部牢固地嵌定而不至于被拔脱,嵌件的表面必须做出沟槽或滚花,或者把它制成各种特殊的形状,如图2-49所示。

多数嵌件由各种有色或黑色金属制成,也有用玻璃木材或已成型的塑件等非金属材料作嵌件的。图2-50所示为几种常见的金属嵌件。

978-7-111-47010-6-Chapter02-57.jpg

图2-49 嵌件的形状

a)螺孔式 b)管套式 c)羊眼式 d)通孔式

978-7-111-47010-6-Chapter02-58.jpg

图2-50 常见的各种金属嵌件

a)圆筒形嵌件 b)突出圆柱形嵌件 c)片状嵌件 d)细杆状贯穿嵌件

图2-50a为圆筒形嵌件,有通孔和不通孔的、光孔和螺纹孔的。带螺纹孔的嵌件是最常见的,它用于经常拆卸或受力较大的场合或导电部位的螺纹连接。

图2-50b为突出圆柱形嵌件,有光杆、丝杆、阶梯杆和针状的。

图2-50c为片状嵌件,常用做塑件内的导体、焊片等。

图2-50d为细杆状贯穿嵌件,汽车转向盘即为特殊的例子。

其他特种用途的嵌件,式样很多,如冲制的薄壁嵌件、薄壁管状嵌件等。非金属嵌件如图2-51所示,它是用黑色ABS塑料作嵌件的改性有机玻璃仪表壳。

978-7-111-47010-6-Chapter02-59.jpg

图2-51 以黑色ABS塑料作嵌件的透明仪表壳

嵌件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由于成型过程中嵌件的尺寸变化与周围的聚合物收缩值相差很大,易产生应力致使塑件开裂,所以嵌件周围的塑料层不能太薄,最小厚度与聚合物种类、嵌件的大小以及二者热膨胀系数等有关。表2-10列出了软性塑料嵌件周围塑料层许用的最小厚度。

2)嵌件的材料与周围的聚合物热膨胀系数应尽可能接近,避免因二者收缩率不同而产生较大的应力,致使塑件开裂。

表2-10 嵌件周围塑料层许用的最小厚度 (单位:mm)

978-7-111-47010-6-Chapter02-60.jpg

3)嵌件不应带有尖角,避免由此产生的应力集中。

4)防止嵌件在成型时受物料熔体流动压力(或者充模冲力)作用产生变形或位移,嵌件应尽量与料流方向一致,并且要在模具中牢固地定位。例如,图2-52a、b、c所示的螺纹嵌件是利用其凸肩定位的几种形式,当与模具上定位孔压紧后,不仅能牢固定位,并且可防止熔体流入螺纹。图2-53所示为管套形嵌件定位的几种例子。

图2-54所示为支柱对细长薄片嵌件的支撑,支柱留在塑件上的孔要不影响塑件的使用性能和外观。对于薄片嵌件则可在熔体流动方向上钻孔以改善受力状态。

978-7-111-47010-6-Chapter02-61.jpg

图2-52 圆柱形嵌件的定位结构

978-7-111-47010-6-Chapter02-62.jpg

图2-53 管套形嵌件的定位结构

a)定位杆 b)外侧台阶 c)内侧台阶 d)螺纹杆

5)嵌件埋入塑件中的深度视具体情况而定,如图2-55所示。图2-55a所示为将嵌件深埋以使其牢固;图2-55b所示结构可防止模具闭合时嵌件损坏。

978-7-111-47010-6-Chapter02-63.jpg

图2-54 细长薄片嵌件的支撑

978-7-111-47010-6-Chapter02-64.jpg

图2-55嵌件在塑件中的深度

a)嵌件深埋 b)防止嵌件损坏

6)为防止圆柱形或管套形嵌件在塑件中转动或脱落,直纹滚花嵌件应在中间开槽,采用如图2-56所示结构。图中h=d2h1=0.3hh2=0.3hd1=0.75d2。特殊情况下,可使h>;d2,但最大不能超过2d2

8.凹凸纹(滚花)

为使操作方便,或者出于装饰性美观的考虑,各种旋钮、手柄、调制手轮等塑件常带一些凸凹纹,如图2-57a、b、c所示。凸凹纹的设置应尽量使它们的方向与脱模方向一致,以便于模具的设计和制造,不必采用瓣合式或侧向分型抽芯机构。此外,条纹间距尽量大,便于模具制造。

978-7-111-47010-6-Chapter02-65.jpg

图2-56 圆柱形嵌件的结构尺寸

978-7-111-47010-6-Chapter02-66.jpg

图2-57 塑料制件的凸凹纹

凸凹纹截面形状多为半圆形,少数采用平顶的梯形,如图2-58所示。为了不削弱模具分型面的强度,以及便于修整制件飞边,设计凸凹纹时需要留出图2-59所示的0.8mm宽的平直部分。

978-7-111-47010-6-Chapter02-67.jpg

图2-58 凸凹纹截面形状

a)半圆形 b)三角形 c)梯形

978-7-111-47010-6-Chapter02-68.jpg

图2-59 旋钮凸凹纹设计

a)正确 b)不正确

注:P.L为分型面代号。

表2-11和表2-12是凸凹纹各部设计的推荐尺寸。

表2-11 较细的凸凹纹相关尺寸 (单位:mm)

978-7-111-47010-6-Chapter02-69.jpg

表2-12 较粗的凸凹纹相关尺寸 (单位:mm)

978-7-111-47010-6-Chapter02-70.jpg

9.铰链

利用塑料的良好弹性、柔软可塑性或优良抗弯折疲劳特性,可设计出轻巧实用的塑料连接件,在电子、仪表、日常用品和玩具等产品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铰链与搭扣是最常用的两种连接方式。

铰链的结构有多种形式。图2-60为组合式铰链,组装时将垂片加热扳弯,把销固定其中。图2-61为整体式铰链,一般由注塑成型一次得到。

978-7-111-47010-6-Chapter02-71.jpg

图2-60 组合式铰链

978-7-111-47010-6-Chapter02-72.jpg

图2-61 整体式铰链

注塑成型得到的整体式铰链具有较高的弯曲寿命,但耐横向撕裂能力较强。注塑成型利用塑料熔体在铰链部位沿弯曲方向的分子定向,使铰链的抗弯折疲劳性能增强,弯曲使用寿命可达到数十万次。

整体式铰链的结构尺寸对能否产生分子定向十分重要。图2-62为常见尺寸,带铰链的塑件从模具中取出后,立即趁热将铰链弯折若干次,弯折角为90°~180°。

聚丙烯、尼龙、聚乙烯最常用于生产含有铰链结构的塑件。

10.文字、标记符号及表面装饰花纹

塑件的凸起或凹入的标记,如图2-63a、b所示,其成型的模具是有一定的差别的。图2-63a为阳文,其模具为阴形,便于制造,但标记本身易磨损;图2-63b为阴文,其模具应为向外凸起的阳文,不易制造,标记的本身却难以损坏。较为理想的方式是:将凸起的标记刻制成镶块,嵌入模具,成型出如图2-63c所示的结构形状。这样既能避免模具制造困难,又使标记不容易磨损。文字、符号的尺寸参数见表2-13。

978-7-111-47010-6-Chapter02-73.jpg

图2-62 整体式铰链的结构尺寸

978-7-111-47010-6-Chapter02-74.jpg

图2-63 制件上标记和符号的设计

a)凹的文字 b)凸的文字 c)镶入的文字

透明制件上有凹入的文字时,塑料熔体流经模具上相应的凸出文字后会产生影响制件外观的熔接痕,如图2-64所示。消除措施是控制文字的深度,即字深∶制件壁厚=1∶3

表2-13 文字、符号的尺寸参数

978-7-111-47010-6-Chapter02-75.jpg

978-7-111-47010-6-Chapter02-76.jpg

图2-64 凹字形成的熔接痕

为了改善制件表面质量,使制件外形美观,常对制件表面加以装饰。例如,在轿车内的装饰面板表面上做出凹槽纹、皮革纹、桔皮纹、木纹等装饰花纹,可遮掩成型过程中在制件表面上形成的疵点、波纹等缺陷;在手柄、旋钮等制件表面设置花纹,便于使用中增大摩擦力。

花纹不得影响制件脱模,如图2-65所示。图2-65a为菱形花纹,会影响制件脱模;图2-65b为穿通式花纹,去除飞边费事;图2-65c为最常用的花纹形式。

978-7-111-47010-6-Chapter02-77.jpg

图2-65 塑件上的花纹

花纹的纹路应顺着脱模方向,并且沿脱模方向应有斜度。条纹高度不小于0.3~0.5mm,高度不超过其宽度。花纹不得太细,否则难以加工。

11.飞边

塑件的形状决定模具的分型面,而飞边即指在分型面上及模具内活动成型零件的间隙中溢出的多余塑料。此飞边的存在除直接影响塑件的尺寸精度外,当去除飞边后也难免使塑件表面质量有所降低,故飞边位置的选择也就显得很重要。通常,既应考虑飞边易于去除,又要考虑飞边位置勿露于塑件表面,以避免飞边痕迹损坏塑件外观质量。

注塑成型时,一般塑件上产生较小的飞边。

12.举例比较

上面简单介绍了塑件结构设计的基本知识。设计模具时,要根据塑件使用要求,进行具体分析运用。表2-14为某些塑件工艺性能比较示例。

表2-14 塑件工艺性能比较

978-7-111-47010-6-Chapter02-78.jpg

(续)

978-7-111-47010-6-Chapter02-79.jpg

(续)

978-7-111-47010-6-Chapter02-8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