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大数据”:民国证券市场之量化研究
- 李丹
- 475字
- 2020-07-09 16:02:57
第二章
从1921年上海“信交风潮”看中国人的“非理性”
本章摘要
本章节收集了1921年在上海的“信交风潮”中进行过活跃交易的各主要交易所、信托公司及实体企业股票的日交易价格、交易量及其他相关数据。我们试图以各种股市泡沫形成及崩盘的经济学理论来解释当时交易所股票的走势。我们发现“新兴科技”导致人们对于新兴科技股基本价值高估的理论似乎可以解释部分现象,但是并不能解释当时最具实力的交易所,即上海物品证券交易所,股价崩盘之前一直上扬的走势。我们认为证券物品的股价走势是由于一批市场操纵者搞多头提拉股价,而当时的散户被该所“故意”过多披露的利好信息所误导,从而相信该所股票不同于其他交易所股票,他们可从其股价上扬走势中获利,即所谓的“理性人预期泡沫”。当然,该研究并不能将“非理性”的投机是促成该金融风潮的原因之一完全排除,但我们强调在此次风潮中,中国人“非理性的狂热”并不是如当时的学者及史学家们描述的那么严重。相比于世界上发生的其他股市危机,中国人并非尤其好赌。而且,研究表明非理性可能并不是此次股灾的主要驱动因素。[1]
[1] 本章节基于作者与学生李雪山合作的工作论文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