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 第十三辑
-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
- 5724字
- 2020-07-09 16:12:16
二、《郑笺》阐发情感的方法
郑玄在笺诗时,其实是非常注重阐发诗中之情的,或明白显豁,或委曲宛转。下面分八例分类说明之。
(一)直接点明诗中情感例
即《郑笺》用一句话明白地表示诗句(或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据情感所涉对象的不同,又可分为八类。
1. 对君
君即国君,亦可指凡在上位的统治者。如点明对统治者的痛恨:
《王风·黍离》:“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笺》:“此亡国之君,何等人哉!疾之甚。”
《郑笺》以“疾之甚”一语,直接点明诗句中对于亡国之君的痛恨之情,感情强烈,干净明了。
又如对统治者的哀伤:
《小雅·頍弁》:“死丧无日,无几相见。乐酒今夕,君子维宴。”《笺》:“刺幽王将亡,哀之也。”
《郑笺》以“哀之也”一语,直接点明诗人对于幽王享乐无度而导致国之将亡的深深的哀伤。
又如对统治者的赞美:
《大雅·下武》:“昭兹来许,绳其祖武。”《笺》:“兹,此。来,勤也。武王能明此勤行进于善道,戒慎其祖考所履践之迹,美其终成之。”
一句“美其终成之”直接点出诗句中对于武王效法先王勤行善道,最终成一代贤君的赞美之情。
2. 对臣
臣即国之大臣。如点明贤者对国之贤臣的喜爱:
《鄘风·干旄》:“彼姝者子,何以畀之。”《笺》:“心诚爱厚之至。”
又如百姓对贤臣横遭厄运的痛惜:
《秦风·黄鸟》:“如可赎兮,人百其身。”《笺》:“如此奄息之死,可以他人赎之者,人皆百其身。谓一身百死犹为之。惜善人之甚。”
据《小序》,黄鸟乃国人伤痛秦穆公以三良陪葬之诗。《郑笺》以“惜善人之甚”这一句,直接点出了国人对于三良之死的极度痛惜,简洁明白。
又如百姓对贤臣的爱戴:
《豳风·九罭》:“无使我心悲兮。”《笺》:“周公西归,而东都之人心悲,恩德之,爱至深也。”
又如对于佞臣的厌恶与痛恨:
《小雅·正月》:“好言自口,莠言自口。”《笺》:“自,从也。此疾讹言之人,善言从女口出,恶言亦从女口出,女口一尔,善也恶也同出其中。谓其可贱。”
3. 对黎民
黎民主要指国家的平民。如对黎民痛苦的哀伤:
《小雅·四月》:“山有蕨薇,隰有杞桋。”《笺》:“此言草木尚各得其所,人反不得其所。伤之也。”
疏:“今我天下之民遇此残乱,惊扰失性,草木之不如也。由此君子作此八章之歌诗,以告诉于王及在位,言天下之民可哀悯之也。”一句“伤之也”明确点出了诗人对于黎民苦难的伤痛与怜悯。
4. 对父母
如点明诗人不能赡养父母的遗憾、惋惜:
《小雅·蓼莪》:“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笺》:“此言供养日寡矣,而我尚不得终养。恨之言也。”
5. 对丈夫
如点明妻子对丈夫劳于王事、远行在外的疼惜:
《召南·殷其靁》:“何敢违斯,莫敢或遑。”《笺》:“何乎此君子适居此,复去此,转行远从事于王所命之方,无敢或闲暇时。闵其勤劳。”
又如丈夫久役于外,妻子思念丈夫:
《邶风·雄雉》:“瞻彼日月,悠悠我思。”《笺》:“日月之行,迭往迭来。今君子独久行役而不来,使我心悠悠然思之。女怨之辞。”
又如妻子对去世的丈夫的深情重谊:
《唐风·葛生》:“百岁之后,归于其居。”《笺》:“言此者,妇人专一,义之至,情之尽。”
丈夫故去,妻子念之不已,希望自己死后仍与丈夫同居一室,尤可见妻子之于丈夫的深情。郑《笺》此处以“义之至,情之尽”一句,直接点明妻子的情感,而且其中的“至”与“尽”用得非常准确,切实描摹出妻子在丈夫去世后极端悲怆与思念的心理,将妻子的深情展露得淋漓尽致。
6. 对妻子
如点明对妻子的极度喜爱之情:
《齐风·鸡鸣》:“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笺》:“虫飞薨薨,东方且明之时。我犹乐与子卧而同梦。言亲爱之无已。”
7. 对朋友
如点明对朋友的亲爱之情:
《郑风·女曰鸡鸣》:“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笺》:“宜乎我燕乐宾客而饮酒,与之俱至老。亲爱之言也。”
又如对坏朋友的厌恶:
《小雅·谷风》:“将安将乐,女转弃予。”《笺》:“朋友无大故则不相遗弃。今女以志达而安乐,弃恩忘旧,薄之甚。”
8. 其他
如点明对自己境遇的感伤之情:
《小雅·正月》:“念我独兮,忧心殷殷。”《笺》:“此贤者孤特自伤也。”
《郑笺》一句“孤特自伤”直接点出了诗人对自己在小人夹攻、胡作非为情况下的自我感伤之情。其中“孤特”一词,用得非常准确,仿佛郑玄与诗人融合为一,完完全全体会到诗人的品格与在此种境遇下的心境。古人所谓“心知其意”,恐即类此吧。
又如点明对家乡的思念:
《王风·扬之水》:“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笺》:“怀,安也。思乡里处者,故曰:今亦安不哉,安不哉,何月我得归还见之哉?思之甚。”
(二)释因例
即说明某种情感产生的原因,而这种感情往往在诗句中是直接体现出来的。采用这种方式,将诗中情感落于实处,使情感更加具体,令读者易于领会。
若从原因所关涉的对象来看,可分为以下五类。
1. 父母
《召南·草虫》:“未见君子,我心伤悲。”《笺》:“维父母思己,故己亦伤悲。”
诗中直接说明女孩子内心的悲伤。为何悲伤呢?《郑笺》中解释:出嫁时,父母思念自己,所以自己内心亦感到悲伤。《疏》中并引《礼记》中语:“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烛,思相离也。”《郑笺》之释,使女子的“伤悲”得以具体化,既写出分离之思,又有体恤父母思己之悲,即情即景,柔肠百结,淑女孝子之形象,一下子便活脱脱地展现出来了。
2. 丈夫
《小雅·杕杜》:“有杕之杜,其叶萋萋。王事靡盬,我心伤悲。”《笺》:“伤悲者,念其君子于今劳苦。”
女子之所以“伤悲”,是由于其丈夫征戍未还,忧心其丈夫劳苦于外。《郑笺》之释将妻子对丈夫的深情表现得明白显豁。
3. 男孩
《郑风·丰》:“悔予不送兮。”《笺》:“悔乎我不送是子而去也。时不送则为异人之色,后不得耦,而思之。”
疏:“予当时别为他人,不肯共去。今日悔恨我本不送是子兮,所为留者,亦不得为耦。由此故悔也。”可见这个女孩子之所以后悔,是因为当时没有送男孩走,而后再见面即为陌生人了。《郑笺》之释,符于人情,不仅使读者更清楚女孩子后悔的原因,而且能在内心产生共鸣。
4. 朋友
《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笺》:“己留彼去,故随而思之耳。”
5. 其他
如由于自己的遭遇:
《邶风·柏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笺》:“言己德备而不遇,所以愠也。”
又如由于恶人的伤害:
《邶风·终风》:“中心是悼。”《笺》:“悼者,伤其如是,然而己不能得而止之。”
(三)揭示心理例
即通过揭示心理活动而将情感体现出来。此例与以上第一例不同之处在于并不是直接点明情感,而是通过揭示心理活动体现出情感来的;与第二例不同之处在于诗句中不一定明确说明诗人的情感,《郑笺》通过揭示心理的方式使诗人的情感得以显露。
此例与上两例相比数量明显少很多,主要是与男女爱情相关的,如:
《郑风·东门之墠》:“其室则迩,其人甚远。”《笺》:“其室则近,谓所欲奔男之家。望其来迎己而不来,则为远。”
远与近都是内心的感觉,为什么对方家很近,但却感到人很遥远呢?《郑笺》对女孩子的内心感受加以揭示:“望其来迎己而不来,则为远。”是即所谓“咫尺天涯”,非常符合在恋爱情况下的感受。可见《郑笺》对于人情的把握还是非常深刻的,通过阐释出女孩子内心曲折幽微的想法,使读者产生共鸣,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郑风·溱洧》:“且往观乎。洧之外,洵吁且乐。”《笺》:“女情急,故劝男使往观于洧之外,言其土地信宽大又乐也。于是男则往也。”
《郑笺》中“女情急”一句,揭示出了女孩子非常想与男孩子一同前往洧水嬉戏的心理,一方面显出女孩子的活泼可爱,另一方面还表现出女孩子对这男孩子的挚爱,惟恐失去,所以一定想邀请男子一同往观,情真意切,令人不由得会心而乐。
《陈风·月出》:“劳心悄兮。”《笺》:“思而不见则忧。”
《郑笺》通过“思而不见则忧”,揭示出男孩“悄兮”的心理原因,说明男孩对女孩的深深的相思与爱慕。
又如与夫妻相关的:
《秦风·小戎》:“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在其板屋,乱我心曲。”《笺》:“心曲,心之委曲也。忧则心乱也。”
疏:“今乃远在其西戎板屋之中,终我思而不得见之,乱我心中委曲之事也。”妻子因丈夫远征在外,心中烦乱。《郑笺》一句“忧则心乱也”,通过揭示妻子的心理,不仅说明了妻子内心烦乱的原因,而且点明妻子对丈夫的忧心,体现出妻子对丈夫浓浓的爱与关怀。
又有与君臣相关的,如:
《卫风·硕人》:“大夫夙退,无使君劳。”《笺》:“庄姜始来时,卫诸大夫朝夕者皆早退,无使君之劳倦者,以君夫人新为妃耦,宜亲亲之故也。”
从此句诗中可见大夫们担心国君过于劳苦,对国君无比关心。为什么呢?《郑笺》中解释了:“以君夫人新为妃耦,宜亲亲之故也。”为了国君退朝后能与燕尔新婚之夫人相亲爱,故不能在朝堂上过于劳累。由《郑笺》之阐发,尤可见大夫们对国君考虑之周到与体贴。大夫们对于国君之关心,在《郑笺》的阐发下显得更为生动形象了。
总之,《郑笺》通过揭示诗人的心理,使诗人掩藏在诗句下的真情实感得以显露,使之可触可感,从而令读者易于领会。
(四)释常情例
所谓常情,即人类普遍的道德、思想、感受,通过对这些加以阐释,烘托或反衬诗中的情感。
1. 烘托诗中情感
《卫风·氓》:“不见复关,泣涕涟涟。”《笺》:“用心专者怨必深。”
女子不见男子到来,内心悲苦,泣涕涟涟。《郑笺》此句“用心专者怨必深”——所谓情愈切则怨愈深,可谓道破古今人之常情。《郑笺》通过说明人类这一普通的感受,将女子内心之悲怨烘托得更加突出与明显。
《唐风·葛生》:“夏之日,冬之夜。”《笺》:“思者于昼夜之长时尤甚,故极之以尽情。”
夏天白昼最长,冬天夜晚最长。我们都有同样的感受,在夏日与冬夜之时,往往会生出对亲友深切的思念之情。《郑笺》通过说明人类这一普遍的感受,将诗中妻子对亡夫的思念之情烘托得更加深切,并且亦使读者产生类似的感受,从而与诗中之情相互共鸣。
2. 反衬诗中情感
《小雅·小弁》:“民莫不谷,我独于罹。”《笺》:“天下之人无不父子相养者,我大子独不然,日以忧也。”
父亲对于儿子有养育之责,这是人之大伦,也是人类最自然的情感。《郑笺》通过点明这一普遍的人类的情感,对比反衬出太子不得父王养育时的痛苦与悲伤。
《周南·螽斯》:“螽斯羽,诜诜兮。”《笺》:“凡物有阴阳情欲者无不妒忌。维蚣蝑不耳,各得受气而生子,故能诜诜然众多。后妃之德能如是则宜然。”
配偶之间是排他性的,动物如此,人类亦然。《郑笺》此语言物性人性之相通,反衬出后妃之不嫉,使嫔妾皆得进御,而使王之子孙众多。
(五)释名物例
即对名物的解释。这里对名物的解释与《郑笺》一般的对名物的训诂不同,并非对名物加以定义,而是针对诗中之情而对名物加以有所侧重的解释,以烘托或反衬诗中的情感。
如对情感烘托者:
《豳风·东山》:“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果臝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蟏蛸在户。町畽鹿场,熠耀宵行。”《笺》:“此五物者,家无人则然,令人感思。”
传:“果臝,栝楼也。伊威,委黍也。蟏蛸,长踦也。町畽,鹿迹也。熠耀,磷也,磷,萤火也。”对诗中提到的五种事物都作了解释,《郑笺》却未再如《毛传》一样从训诂上解释,反而说明了这五种事物的一个特点,即都是家无人的时候才有的,由此可见这位征士离家时间之长,并可见征士的家人俱已下世,于是由此烘托出场景的荒凉、凄清,衬托出征士归家时看到这一番场景时内心的伤感与孤寂。
如对情感反衬者:
《小雅·采绿》:“终朝采绿,不盈一匊。”《笺》:“绿,王刍也,易得之菜也。终朝采之而不满手,怨旷之深,忧思不专于事。”
《郑笺》通过解释绿(即王刍)的特性——易采得,反衬出妇人采了一早上却没采满一手之慢,说明此妇人心不在于采绿而在忧心在外的丈夫,以体现出妇人对丈夫的担心与爱。
(六)释礼例
即通过对礼加以阐释,以突出诗中的情感。如:
《邶风·燕燕》:“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笺》:“妇人之礼,送迎不出门。今我送是子乃至于野者,舒己愤,尽己情。”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君子曰,非礼也。妇人送迎不出门,见兄弟不踰阈。”可见依照礼仪,妇人送迎都不能出家门。现在庄姜送戴妫归国,不仅出家门,而且远送至郊外,由此衬托出庄姜对戴妫的深谊,以及对州吁胡作非为的极端不满。
《小雅·采绿》:“予发曲局,薄言归沐。”《笺》:“礼,妇人在夫家,笄象笄。今曲卷其发,忧思之甚也。有云君子将归者,我则沐以待之。”
《郑笺》认为依礼,妇人在夫家时,应将头发簪起来。可是这位女子却散乱着头发,一可见该女子内心忧伤,无心梳妆;二则女为悦己者容,悦己者不在,则不必容,待丈夫归时方再沐发而容。由此衬托出丈夫行役在外女子内心深深的思念与感伤之情。
(七)释喻例
即说明诗句中用喻之处,以突显其中蕴含的感情,如:
《卫风·伯兮》:“其雨其雨,杲杲出日。”《笺》:“人言其雨其雨,而杲杲然日复出。犹我言伯且来伯且来,则复不来。”
《郑笺》说明这句诗以人们希望下雨而日出,以喻自己希望丈夫回来却屡屡落空,以体现妇人对丈夫的思念,对丈夫归来的盼望,对国家用兵日久的不满。
《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与荷。”《笺》:“蒲以喻所说男之性,荷以喻所说女之容体也。”
《郑笺》说明这句诗以蒲喻男孩的体性滑利,以荷喻女孩的容貌漂亮,亭亭玉立,以见此男孩与女孩的相互喜爱与欣赏之情。
《郑笺》将《毛传》认为是“兴”的诗句都解作比喻[1],相关的条目非常多,故这里仅约举二则,以示其例。
(八)释写法例
《郑笺》有时亦说明诗句中之写法,以体现诗中之情。
如释凡例:
《豳风·东山》:“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笺》:“凡先着此四句者,皆为序归士之情。”
如释再言:
《小雅·四牡》:“岂不怀归,是用作歌,将母来谂。”《笺》:“人之思恒思亲者,再言将母,亦其情也。”
《四牡》这首诗,前面有一句“不遑将母”,而这句里又出现了一次“将母”。《郑笺》对这种写法加以解释,说明这是诗人思亲情所致,以体现诗人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如释重言:
《商颂·烈祖》:“嗟嗟烈祖,有秩斯祜。申锡无疆,及尔斯所。既载清酤,赉我思成。”《笺》:“重言嗟嗟,美叹之深。”
所谓“重言”,即一字或一词在一句中重复二次。《郑笺》通过解释这首诗中“嗟嗟”之重言,说明诗人对于烈祖的赞叹,体现诗人对于烈祖极度的赞美与爱戴。
[1] 杨新勋《论〈郑笺〉对〈毛传〉“标兴”的认识与发展》,《南京师大学报》2010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