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中世纪到近代的英国史学发展变迁研究
- 刘永志 孙逸凡 肖杰 肖晓丹
- 1566字
- 2021-04-19 17:42:54
二、研究方法与全书结构
对中世纪早期英国的历史写作活动,本书主要以文本分析为主,借助前人的研究成果,分析中世纪早期英国的史学著作。具体来讲,在涉及中世纪史家的古典素养方面,本书将从具体文本的修辞手法、行文风格以及语言水平等角度进行考察;在研究诸位史家的历史神学思想时,则主要对具体文本中《圣经》的引用情况进行考察;在研究史家的写作目的、作品史实的真伪性方面,则主要依据同时期不同史学文本间的比较来得出结论。
除了文本分析的方法,计量统计的方法也是本书所采纳的重要方法。在分析比德的写作目的时,通过计量统计的方法,把《英吉利教会史》每一章节的长短、篇幅进行量化处理,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出比德历史写作的倾向性。而对《圣经》引用情况的考察,除了以文本分析的方法考察其所引用的具体内容是属于旧约还是新约,是属于摩西五经还是福音书外,还在此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引用《圣经》的总次数,通过考察其引用中不同圣经章节的分布密度,考察作者对旧约和新约的态度,从而研究其历史神学思想的具体特质。
此外,在考察编年史形成过程的历史时,笔者采用了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提出的关于科学革命、范式转型的理论框架。依据库恩的理论,笔者认为罗马在蛮族入侵之后古典教育体系衰微,编年史、年代记写作的“基石”——纪年方式变得极为混乱,这种混乱类似于库恩所说的非常规科学状态下学界对于宇宙基本问题认识的不统一。后来归功于基督教学者对复活节期表的计算,狄奥尼修斯的复活节期表与公元纪年最终成为整个西方教会的历法。中世纪编年史活动发展到这一步意味着人们对库恩口中常规科学发展所必需的基本问题已经不存在分歧,编年史、年代记在此基础上开始蓬勃发展起来。
而对于牛津学派史学,本书试图借用后现代主义观点对这些19世纪英国的史家以及他们的著作进行评述、解析。笔者考察了实证主义史学以及当时其他各种史学流派的研究内容和特点,以期对牛津学派的史学研究特点和产生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本书把对牛津学派的整体研究同对个别史家的考察相结合,如第五章通过研究麦考莱和卡莱尔的史学思想及其著作,得出了当时英国史学逐步从文学中分离出来,走上专业化发展之路的结论。此外,牛津学派还对英国宪政史的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本书第七章从英国宪政的发展历程以及牛津学派学者对英国宪政史的研究成果出发,评述其社会意义。
本书按照内容分为两个板块,即中世纪英国史学和近代英国史学。
本书用四章内容,以编年顺序论述中世纪早期英国史学的发展。第一章主要论述罗马帝国衰亡、撒克逊人入侵后不列颠岛上知识贫瘠的状况。在此背景下,吉尔达斯作为英国有记载以来的史撰第一人,其作品体现出来的是粗糙的修辞手法与旧约式的神意史观。第二章从吉尔达斯过渡到比德,着重在不列颠岛上智识活动复兴的背景下探讨比德的名著《英吉利教会史》。第三章将视野首先放到中世纪基督教的时间意识上,论述从神学争论到天文学计算,最终形成复活节期表,促进中世纪早期英国编年史写作发展的过程。第四章则主要关注阿绪尔的《阿尔弗雷德大帝传》,从古典传记与中世纪圣徒传记这两个面向剖析阿绪尔的写作特征。通过这四章的论述,笔者希望能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探究中世纪史学的特质,触碰其内在的发展脉络。
当转到近代之后,本书着重叙述了具有代表性的牛津学派史学。全书对近代英国史学发展的论述包括四章内容。第五章对近代英国史学的发展历程和专业化发展进行了简单介绍。第六章先用一些篇幅分析了牛津大学的学术传统,然后在深入了解斯塔布斯、格林等人治学和研究的学术环境之后,讨论了牛津学派具有代表性的史家和史学著作。第七章把牛津学派最具代表性的研究领域——英国宪政史作为主要的叙述对象,简要介绍英国宪政的发展历程和牛津学派的英国宪政史研究情况。第八章利用后现代主义和语言哲学观点对牛津学派进行了简要的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