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7世纪不列颠岛上智识活动的复兴

西奥多—哈德良教会学校因大主教塔苏斯的西奥多与他的教友哈德良而得名。公元669年,西奥多受教皇维塔利安委托,前往不列颠担任坎特伯雷大主教一职。此时的不列颠岛,由于撒克逊诸国纷争以及原始信仰的侵蚀,原先由坎特伯雷的奥古斯丁辛苦打下的传教基础已然衰败不堪。西奥多的大主教位在他来之前已经空缺了5年,墨西亚、威萨克斯、东安格利亚王国的主教位也都是空缺的。为了重申教义与教规,恢复岛上罗马教会的组织管理秩序,西奥多以及陪同他一起前来的哈德良开始四处奔走,任命主教,举行宗教会议。这其中两人在坎特伯雷的讲学吸引了众多好学之士聚集周围。根据记载,“西奥多和哈德良两人不仅有着渊博的圣学知识,而且还有着丰富的世俗知识”。在他们的讲授下,“美好的知识就像溪水一样每天流淌浇灌那些人的心田”比德:《英吉利教会史》,陈维振、周清民译,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229页。。在所教授的内容上,比德的记载是“诗韵学、天文学和算术”比德:《英吉利教会史》,陈维振、周清民译,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229页。。而在7世纪不列颠著名的拉丁诗人(同时也是运用盎格鲁—撒克逊方言写作的大师)奥尔德海姆的回忆里,西奥多—哈德良教会学校中除了比德所记录的几科之外,还有关于罗马法的教学课程Michael Lapidge, “The school of Theodore and Hadrian”, in Peter Clemoes, Anglo-Saxon England, Vol.15,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53.

在这股由大陆教士带来的文化热潮中,一位不列颠教士尤为值得注意。本尼迪克特·比斯科普来自一个古老的英吉利世家,早年长期在罗马学习宗教知识,后来受教皇委托作为西奥多、哈德良赴岛传教的向导回到不列颠,并最终在诺森伯利亚建立起两座修道院——维尔莫斯与贾罗。这位修道院院长对不列颠文化的复兴所做的主要贡献是建立了当时不列颠岛上最大的修道院图书馆。比斯科普先后五次前往罗马搜寻神学书籍,而当其本人由于事务缠身无法前往大陆时,便托人代为寻找。关于这座图书馆的藏书具体有哪些,现今已难找到可靠的证据,后人从比德这位在此修道院里长大,并一直待在修道院中写作的中世纪早期英国最伟大的学者的作品中,推测出当时比斯科普的修道院图书馆大概藏有杰罗姆的拉丁文圣经译本(Vulgate)以及在这之前的拉丁文圣经译本(Vetus Latina)、圣马丁宗教会议文件、圣阿德曼关于圣所的论著、教皇维塔利安与国王奥斯维的通信集、圣安布罗斯与圣杰罗姆的文集这类宗教作品,同时亦有诸如维吉尔、昆体良、卢坎、卢克莱修等十多位古典作家的著作,而古希腊诸多语法学家的书籍,关于地理学、音律学的古典著作,都是这个修道院图书馆的馆藏。卢比·戴维斯:《比德早年所阅书目》,载于《棱镜》1946年第2期,第153页[Ruby Davis, “Bede's Early Reading”, in Speculum,1946(2):153]。比斯科普对这些藏书极为重视,在其弥留之际仍不忘嘱咐修士“细心照料好那个放着他从罗马带回来的大量书籍的值得自豪的图书室,吩咐不应该由于疏忽造成损坏和书籍的失散”比德:《英吉利教会史》,陈维振、周清民译,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394页。

西奥多—哈德良教会学校与比斯科普所建的修道院图书馆为不列颠贫瘠的文化土壤浇注了知识的清泉,在7世纪这股文化复兴的浪潮中,英国史学之父——比德悄然成长起来。比德七岁进入维尔莫斯修道院,随后转投贾罗修道院学习。他一生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修道院中度过的。维尔莫斯与贾罗这两座修道院丰富的图书馆藏,使他接受了良好的修道院教育。他精通拉丁文、希腊文,熟悉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西塞罗、维吉尔等经典作家的著作。在此基础上,比德创作了中世纪早期英国最为著名的史著——《英吉利教会史》。这部记述罗马基督教会事业如何在坎特伯雷的奥古斯丁、艾丹、西奥多等先贤努力下一步步走向胜利与辉煌的史著,从历史编纂的系谱上来看属于攸西比乌斯所创的“教会史”写作类型,亦即将传统的政治史放在一边,把写作重心放在基督教会在世俗的发展上,但细究下来,比德之教会史写作有自己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