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如何发掘孩子的音乐天赋

引领孩子接触和欣赏音乐

发掘孩子的音乐天赋,要从引领他们接触和欣赏音乐开始。音乐不但能够提高孩子的听觉感受,提升他们的情感体验,还能刺激他们的脑部发育,使他们变得更加聪明。更为重要的是,孩子经常接触音乐,还会培养出他们对音乐的特殊敏感:他们会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喜欢停留在特别的音乐环境中,还会饶有兴趣地欣赏动听的旋律。有时他们会自发地用动作表达自己从音乐中获得的美好感受,这些都是他们具有音乐天赋的表现。

案例

程女士是一位地道的音乐爱好者,她购买了一套效果出色的音响设备,日常最喜欢的休闲活动就是躺在沙发上欣赏音乐。在怀孕后,程女士也会不时地用美妙的音乐进行“胎教”,希望能够培养出有音乐天赋的孩子。

2016年,程女士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在享受着初为人母的快乐的同时,程女士也没有忘记引领女儿接触和欣赏音乐,会选择一些舒缓轻柔的纯音乐,用适当的音量播放给女儿听,每天10~20分钟。

在这样的用心熏陶下,女儿在几个月大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出对音乐的高度敏感了。有一次,程女士有事外出,把女儿交给丈夫照顾,可是女儿一直不停地哭闹,丈夫怎么哄也哄不好。无奈之下,丈夫只好打电话向妻子“求助”,程女士笑着给他出主意:“你把音响打开,给宝宝放一首贝多芬的《致爱丽丝》。”

丈夫半信半疑地按照妻子说的去做了,没想到小家伙一听见音乐声就不哭了,还把头转向音响的方向,听得十分入神。丈夫惊喜地把这件事告诉了妻子,程女士用欣慰的语气说:“看来我们的小宝贝很有音乐天赋,很懂得欣赏古典音乐呢!”

从那以后,程女士和丈夫更加注意发掘女儿的音乐天赋,他们不但会为女儿播放各种旋律优美的经典乐曲,还经常注意观察女儿的行为举止。女儿一岁多的时候,程女士发现她特别喜欢摆弄一只玩具小熊。这只小熊的肚子里装有电池,只要打开开关,它就会一边跳舞一边唱歌。女儿对它特别有兴趣,好像怎么玩都玩不厌,但程女士发现女儿并没有去注意小熊是怎么跳舞的,而是一直竖着耳朵听小熊的歌声,有时还会跟着哼唱几句。

不仅如此,女儿还特别喜欢听程女士唱歌,特别是程女士抱着她一边唱一边跳的时候,女儿就会变得特别兴奋,常常高兴地“咯咯”直笑。程女士有时给她唱好听的儿歌,有时也唱一些快节奏的流行歌曲,一听到那些富有节奏感的音乐,女儿就摇头晃脑、手舞足蹈,好像要跟着节奏跳舞似的……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程女士的女儿是一个颇具音乐天赋的孩子。这种类型的孩子可能很早就会表现出独特的音乐敏感性,而且随着他们的不断成长,音乐感知力也会日益提高。比如:2岁左右他们就能把握音乐的节奏,听到节奏感强的音乐会手舞足蹈地扭动;3岁起他们就开始对简单重复的旋律产生兴趣,还能大概地哼唱出曲调;5岁后他们能够逐渐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体验音乐带给他们的美妙感受,有的孩子甚至会被一段动人的乐曲深深打动而流下眼泪……

当然,这样的音乐天赋是不会凭空显现的,需要父母为孩子提供系统的接触和欣赏音乐的机会,使他们对音乐的感受达到较高的境界,才能让潜在的音乐天赋被逐渐发掘出来。

为此,父母可以精心选择一些经典的乐曲,经常播放给孩子听,以培养他们对旋律的感受力。比如:在孩子吃饭时,可以播放一些优美、舒缓的乐曲;在孩子临睡前,播放一些轻松、安静的乐曲;在孩子听父母讲故事时,也可以选择一些和谐的乐曲做伴奏,以增强情感的渲染力。同时,为了培养孩子对节奏的感受力,父母还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去关注各种物品或打击乐器发出的声音,这也会让他们的听觉变得更加敏感。

需要提醒的是,为孩子选择的音乐应当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和音乐感知水平。比如1岁以前的孩子应以熟悉和培养最初的音乐感受力为主,父母可以播放一些曲调轻柔、旋律优美的轻音乐、古典音乐给孩子听,像舒伯特的《圣母颂》《小夜曲》以及贝多芬的《月光曲》等都是不错的选择。但要注意每次收听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要超过20分钟,音量也不宜过大,最好保持在40~60分贝之间。

1~3岁的孩子不仅能够认真地聆听音乐,也能感受音乐的节奏和韵律,父母可以让他们听一些节奏鲜明、短小活泼的乐曲,比如《我爱我的小动物》《哈巴狗》《蚂蚁搬豆》《小猫咪》《粉刷匠》《小星星》《铃儿响叮当》,等等。

4岁以后,孩子已经能够欣赏内容广泛、性质风格多样的音乐作品了,父母可以适当地让他们听一些曲风更加复杂多变的音乐,还可以带他们观看儿童音乐剧,这会让他们在快乐的氛围中爱上音乐,培养出对音乐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