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快乐
你什么时候听过“生日快乐”这个词?是昨天还是昨天之前的时间、今天、明天或明天之后的一个时刻?你在哪里说过这个词?唱着生日歌的聚会?拉炮和彩带飞舞的party?面对手机光屏的异地?还是不敢开口的心底?你对谁说过这个词?你喜爱的男孩女孩?你身边的家人朋友?你自己?你是否还记得你说生日快乐时的心情?应付或真诚?这些看似没有关联毫无意义的问题,一起指向一个出土于无聊的灵感。
生日,顾名思义就是指人出生之日,也指满周岁的那一天。生日是纪念一个人诞生到这个世界的开始,是一个新生命不断成长的记录,就像树干上一圈圈的年轮,每过一个生日,就意味着我们生理上的成长和心理上更加成熟。除此之外,生日还有一重意思,就是感恩母亲生育孩子的辛劳。《圣经》中上帝为了惩罚亚当和夏娃偷食禁果的行为,惩罚亚当必须在土地里劳动以获取食物,惩罚夏娃必须承受分娩的痛苦。而中国有些地方的民俗认为,生日是母亲的“受难日”,也是母亲的生死关。古代的科技不像如今这么先进,那时母亲生孩子,有“一只脚在棺材里,一只脚在棺材外”的说法,可想而知分娩生育有多痛苦。医学上有一种疼痛分级,以一到十级区分不同等级的疼痛感受,一根针扎入皮肤的疼痛大致为三级,而女性自然分娩的疼痛可以到最高的十级,据说大部分男性都无法承受那种级别的疼痛。所以说以凡人之躯比肩神明的除了漫画小说里以一人之力拯救世界于狂澜既倒的超级英雄,要说还有谁有资格配得上这句赞美,那个人只能是母亲。如果说普罗米修斯盗火让人类无惧黑夜和寒冷而进一步向更高级别进化,那么母亲用自己照亮了人类生命延续的灯火。巧合的是,普罗米修斯需要受鹰鹫啄食心肝之痛,母亲需要受分娩之苦,不禁让人感慨,好人总是多磨着,那宙斯也好,上帝也好,一个个像瞎了眼的恶鬼,干不出什么好事。即使现代医学进步让分娩的风险降低了不少,但怀胎十月依旧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就算安全分娩,还有孩子大半辈子的成长需要母亲操劳,一个会生育的女性并不高尚,一个愿意将自己的一生和一个孩子绑定到一起的女性才真正算得上母亲。这不是随随便便的口头敷衍,而是要用一生去践行的陪伴呵护,所以,每个人,不论是不谙世事的孩子还是饱经沧桑的成年人,生日之际,对母亲说一声感谢是很有必要的。
言归正传,从说文解字的角度讲,以上两种对于生日的理解大多把生日的“生”,理解成为出生,以及延伸成为周岁。其实,除了这种理解,生还可以理解成活着和生存的意思。当然,中华文字博大精深,生也可以解释成“不熟”,只不过不熟的日子实在搭不上调,就像猪油搭不上蔬菜沙拉,尽管和奶油一样都是白色,可搭在一起便会让人难以下咽,所以有才的各位不必过于钻牛角尖,且当是看了一个无知的笑话吧。汉朝诗人孔融《杂诗》有云:“人生自有命,但恨生日希”,其中“生日”的释义便是活着的日子。
“生日”之后,我将进一步阐释“生日快乐”。生日快乐,即表达对某人出生的纪念日的祝福。这与你和别人打招呼时说“你好”一样常见,但两者还是有细微的差别的。你在别人生日那天对主人翁说生日快乐是一点问题没有的,不说才会显得没有礼貌,而“你好”不太一样。在讲究亲疏远近的中国社会里,你对那些你认识、但又仅仅局限于认识的人说“你好”,展示的是一种礼貌和友好,这一点问题都没有。而你如果对很熟悉的人说“你好”,朋友可能就会略显牢骚地吐槽一句,“你太生分了,感情淡了”,并配上一个需要关怀的表情。深谙中文之深奥的我们自然不会真的以为有什么欠妥的地方,但另一方面也可从中窥见一丝社交的不容易。
言归正传,我们有必要厘清一些语言上的细微区别。生日快乐,作为一个短语性质的句子,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一个省略了主语的句子,而主语即我们要表示祝贺的人,即“你”。所以完整的形式应该是这样的:(你)生日快乐。而这句话是一个单纯的主谓结构的句子,没有宾语,谓语是“快乐”,可以解释成要快乐或要保持快乐的状态。而夹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的生日,即修饰谓语的状语,即在生日这天,所以“生日快乐”的意思便是:你在生日这天要快乐。这是一种常规的理解方法。但是,请记得鄙人在前面花费了不少笔墨去重点地、有理有据地阐释了“生日”的不同含义,那并非为了显摆文采,而是为了在合适的地方让它发挥作用。“生日快乐”,可以作“生日,快乐”来解释,并赋予它不同的含义和理解。再此之前,我需要解释一下题目上为什么没有添加标点以示重点。文章开头,我设置了大量问题,引起大家对于最常见问题的最常见的思考,以此体现后来的转折的亮点,而假如一开始就用逗号分隔把“生日”和“快乐”分隔开来,那么大家的注意力估计都会到诸如“这个人为什么要在这句话里添加一个逗号?肯定有什么迷幻操作。”这样的问题上。这就使得大家对于文本的行进顺序关注度下降了,就好比你在吃着水果蛋糕的时候突然看到眼前摆着另一盘巧克力泡芙,可想而知,从你发现泡芙的那一刻开始,你嘴里的蛋糕就没那么香了。这可以说是一个玩弄文字游戏的人的一点点小私心,也可说是技巧,和营销商想尽办法要卖商品给顾客是一回事情。至于为什么要在开始给一个常见的东西赋予新含义前提出这样一个令人大扫意趣的解释,一来是因为省去了某些读者在读完本篇文章后发现题目上的问题而又得不到解释,从而产生疑惑和不解;二来是文章和小说不一样,小说需要有想象,而且越多越好,所以说话一般不会说得太满;写文章就是要把一件事情说清楚、说明白,所以很多没必要的、佯装高级的暗示和隐喻还是少一些为好。
之前说明过“生日快乐”的语句结构,现在需要说明一下“生日,快乐”的结构。对于符号我们并不陌生。传播学上,它是一种传递和表达信息及意义的媒介。语言学上,它用来表达“能指”和“所指”。所谓“所指”,就是符号所表达的最直接、最简单的含义。比如“苹果”所指的是“一种又红又脆的水果”,而“挥手”就是手掌和手臂来回摆动,一说起“苹果”你不会想到“香蕉”,一说起“挥手”你不会想到“鼓掌”,这就是所指。所谓“能指”,就是符号和文化相互影响后的深层含义。比如,“红色”所指是一种被命名为“红”的颜色,而能指就变成了中国文化里吉祥喜庆的意思,也可以指血腥和暴力的意思。而再此,我们重点强调的是标点符号的作用,中文表达里常常用“句读”。一提标点符号,就不免要提起明末著名画家徐渭(徐文长)的故事:
据说徐渭因家穷,没米下锅的时候,就跑到亲戚朋友家里去,赖着不走,依人生活。有一次,适逢春雨绵绵,他所寄食的那户人家十分厌烦。有一天,主人看到徐渭上厕所去了,就在壁上题上一行字,委婉地下了逐客令。那行字是这样的:“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徐渭回来,看到那行字,自然心头明白,但是他不只不走,还笑嘻嘻道:“既然你这样盛情留我,我就再住下去吧!”说着,提起笔来,给这行字作了圈点:“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这个故事想要表达的是我们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而不至于使得一个句子产生意思大相径庭的歧义。所以,现在我们可以开始细说“生日,快乐”。在这个句子里,“生日”依旧是状语,而主句是“(你)快乐”。乍一看,似乎和“(你)生日快乐”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甚至可以说完全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但是,无论是中文表达还是英语表达中,把一个状语单独地提到一个句子的前面,其作用是一样的——强调。山环水绕之后,再加上我们颇有理据的对“生日”的别样阐释,“生日快乐”就可以这样解释:在你活着的每一刻,你都要保持快乐。
我们回归人类快乐的本质。快乐,意味着被满足,无论是物质还是情感上,当你被满足,你就不会不由地产生一种高昂的情绪,是为快乐。原始社会的时候,男子们每一次外出狩猎都有可能是一场没有归途的死亡之旅。他们有可能会带着丰硕的猎物凯旋而归;有可能会一无所获;有可能带着满身伤痕回来;有可能葬身野外,再也回不来。对他们自己而言,活着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斗争——一场和恶劣的自然环境的斗争,一场和凶猛的野兽的斗争,一场和死亡的斗争。所以,他们的快乐是简单而本能的为生存而欢呼,是真正的为生存而庆祝。如今,我们不需要担心被野兽撕成碎片,也不需要担心冻死在冰天雪地,生存对于我们而言不需要竭尽全力,起码,在世界上大多数地区是这样的。我们庆祝生日,表达我们对于满周岁的朋友亲人的美好祝愿,而作为生日的主人翁,感受到大家对于他(她)的关心,心里渴望被别人关爱的需求得到满足,所以产生了快乐的感觉。而在许愿仪式到来之前,主人翁能够预知庆祝的来临,或者给予自己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或者在社交动态上自我表达对周年的总结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景,那么他们的一天会在积极快乐的情绪里度过,这就和小孩子对于放烟花这件事情的执念一样。大人总是觉得烟花带着五彩光亮在天上爆裂开来的火药,燃放十分危险,还浪费钱财,不如看城市里集中举行的烟火表演来得省事安全。可是孩子看来,节日的意义不在于丰盛的晚餐,也不在于孩子并没有感触的浓厚的文化氛围,而在于自己从白天就开始等待黑夜降临的期盼和点燃烟花引线时的满足。烟火表演是很瑰丽很震撼,但任它壮观,并没有亲身参,没有期待,又何来满足,没有满足,哪儿来的快乐?期盼和希冀中度过的等待同最后短暂愉悦的结果一样快乐,或许很多年后我们回忆起那片绚烂的烟火夜空时,不会只记得一个没有故事的结果,还会记得茫茫夜幕下有一个痴痴望着自己燃放的烟火在空中炸开的小孩子,还会记得他的脸上有着一辈子都忘不了的笑意。“生日快乐”没有什么高大上的含义,这个绕山绕水的朴素鸡汤只想表达一个观点:生日时所有的沉闷空气都会快乐的等待和期许变得甜美。对于一个在繁重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下忙得不可开交、乃至于忘记自己生日的人而言,他们这辈子最难以忘记的生日或许就是那个被自己遗忘却又被别人记起的生日,让他们热泪盈眶的不是点上蜡烛的蛋糕,而是他人无微不至的关心,我们习惯管类似的事情叫“惊喜”,我更乐于称之为“真诚”。一个人最害怕的不是自己可有可无的生日,而是怕除了他(她)自己没有一个人记得他(她)的生日,怕人们忘记他(她),更怕从没有人记住他(她)。他们最怕的不是没有蛋糕,而是一个人带着王冠强颜欢笑地在黑暗里默默吃下所有的蛋糕,然后用手指抹一点奶油在脸上,佯装微笑。
一时的快乐是简单的,但是长久的快乐是难以实现的,是奢侈的。在我们漫长的生命坐标轴线上,快乐和满足只是数不清的数量里有限的几个刻度,而填满两个或多个刻度的是更多的平平无奇和日复一日,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但是另一方面,人类有一个可以称得上好又可以说成是不好的特点——善于遗忘相似的、重复的事情。这就导致那些充斥绝大部分坐标轴的点永远无法像那些极具划分意义的刻度一样被我们所记下来,我们遗忘许许多多的平凡和反复,记住那些偶有不同的光点,如此,拼凑成我们的一生。
其实,我们的出生只是一个时刻的事情,为了让它和其他的日子相区分开,便把它称之为生日。于是,我们把一刻钟的时间延长到一天。为了记住这个日子,我们对它进行了重复的纪念,所以一刻钟变成了每年一次,一生许多次,一生数十天。而每当生日快要临近的时候,我们开始期待礼物和祝福,就像西方孩子在十二月初就心心念念地期待节日圣诞老人驾着驯鹿马车放在他们床头的袜子里的礼物一样。随着生日的临近,我们心中的那一份期待和因期待而产生的激动和喜悦便越来越浓厚,我们也便习惯性地遗忘和选择性逃避使我们感受到厌倦和烦躁的事情,更多的记起可能发生的、曾经发生的令人愉悦的事情。而生日结束,那不同声调组合而成的、没有修音的生日歌被海浪一般的电子音乐所代替,那为了生日聚会而精心准备的妆容被疲于奔命的无暇顾及所代替,我们并不会立刻陷入到满足之后的失望里,而是会反复回味美好的时刻,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人类之所以能够活到七八十岁,除了医学的进步和卫生条件的改善,还因为人类对于使自己快乐的事情的记忆力是极好的。那些悲伤的情绪一瞬以后就消失了,可那些愉悦的、轻松的、感动的记忆却会像一台留声机一样循环播放,不断地让人重温美好的片段,不断地让人温暖。所以慢慢地,一刻钟的出生便被延长到了一个星期,半个月,甚至更久。
此外,人类还是社会性动物。社会一词的意思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说明人类更需要更喜欢群居,而不是独处。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一个人只需要认识六个人,他就相当于认识了世界上所有人。这被称为六度分割理论,也叫小世界理论。由此可以看出来,人类之间是密切联系的,一个完全没有任何交际的人是不存在的,因为如果他完全没有任何交际,就说明他原本作为一个个体就是不存在的。我们常常用“孤僻”形容一个人鲜少与别人交流和互动,但这句话的意思不是一刀切地就说明这个人完全不与别人交流,只是说明他与正常人相比,只和固定的、少量的人进行大量关于情感之类问题的交流,而不像善于联系的人一样能够和大多数人打成一片。
这一解释为说明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提供了基础,即共情。共情,也称为神入、同理心,共情又译作同感、同理心、投情等。是一个由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所阐述的概念。我们常说一句话:“世上没有真的感同身受,所有的感情都要经历过才会懂得。”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而每一个人的生日只是这个大转盘上的数百分之一。而那些生日在特殊日子,比如闰年的二月二十九日的人,他们的生日是四年一度的。即使你所期待的和你所回忆生日的日子加起来,它也不可能占据这个转盘的一大半,即使是最乐天的人也一样。所以单个的你的人生其实还是由大片反复的无聊和单调组成。但是我们生活中很少能看到一个人除了生日前后快乐,其余日子就整天哭丧着脸的人。而导致他(她)人生坐标能够不时就有很多刻度冒出来的重要原因,除了自我探索和观察时得来的灵感,就是共情。
回忆一下你过生日的时候,你期待的是什么?是那一个生日蛋糕吗?不是的。你所期待的是你的朋友和亲人对你的祝福和你与他们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同样地,你所回忆的也不是那一个和昨天并没有什么明显区别的夜晚以及天上有几颗星星,而是那些用不同声调、不同口音为你唱生日歌的人给你带来的温暖。蛋糕今天可以吃,明天可以吃,未来也可以吃。只要这个世界上制作蛋糕的糕点师不会一夜之间全改行去挖煤,只要这个世界上制作蛋糕所需要的原材料不会一夜之间绝迹,只要这个世界还有想要消费蛋糕的人群,蛋糕便永远不会消失。但是生日蛋糕和一般你自己从商店里买的蛋糕是不一样的,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生日蛋糕有人情味,不像一般的蛋糕只有奶油、面包和水果。而当你的生日过去,那个以你为主人公的童话故事结束了,你取下了戴在头上的皇冠,从公主变成了普通人。但你的期待并不会就此止步不前,因为下一个你所认识的、熟识的人的生日又开始倒数计时。于是乎,你像他们给你准备礼物时一样,用心地猜测他的喜好,要么开始着手准备制作,要么开始在网络上浏览挑选。等到朋友生日到来的那一天,你穿上最能给朋友和自己撑场面的衣服,带上自己精心准备的、含着满满心意的礼物,在一个充满仪式感的夜晚,换一个主人翁,共享那一份喜悦。所有一起经历的将成为下一段时间的回味,直到再下一段美好时间的到来。我们在变化的重复中重温感动,并在此后的生活中使之成为支撑我们度过孤寂的明灯。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在诞生。前几年的数据显示,全世界每秒钟大约出生4.3人、每分钟大约出生259人、每小时大约出生15540人、每天大约出生37万人。所以,从六度分割理论的角度来讲,我们应该是时刻处在生日的氛围中的,只是由于时空距离的关系,我们无法处于一个庆祝的环境中,但从心中,我们应该感受到那种氛围。从这个角度讲,我们是应该时刻处在一种期待之中的,即使我们隔得比较远,远得看不见,也联系不上。
构建共情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仪式感,也就是氛围。仪式感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村上春树说:“仪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比如,我们吃西餐时一般身着正装,正襟危坐,右手拿刀,左手握叉;再比如新生入学时会有一个比较正式的入学仪式;喝红葡萄酒的时候一般要搭配夜光杯;再比如,我们每个人十八岁的时候会经历的成人礼,高考之前的宣誓仪式,毕业典礼等等。仪式很大程度上和生活是分不开的,其实仪式就是把本来单调普通的事情,变得不一样。仪式是让我们对所在意的事情,怀有敬畏心理。过生日时的礼物、许愿、切蛋糕实际上也是一种仪式感,它使我们进入到一种共情的氛围之中。我们身处一个个大大小小的社交圈子,会接触许多形形色色的人——朋友、同学、同事、师长……而当一群人聚集到一起,组成一个个大大小小的集体,个人就不免进入到一种集体的氛围之中,在这个氛围里,有一种仪式感是很重要的。它能让你有一种归属感,一种被需要的感觉,同时,组织性的团体能在潜移默化之中给予个体所需要的关注和荣誉感,可以说两者是相互影响的、密不可分的。我们去看那些快乐的人的生活(至少在外人看来是这样的),我们会发现仪式感占据了他们生活的多数,这使得他们在每一次完成一个任务,或者开始一种经历的时候不会一味的只关注于事情最后的结果。那些一味只会关注结果的人或许是成功的,但是他们的生活同时也是活在压力和近乎苛刻的标准框架之中的,所以就导致唯结果论者虽然很有事业心,但是也极容易被结果影响内心,从而长时间处在一种紧张和担忧的情绪下。任何事物的结果都不总是完美的和令人满意的,所以他们面对这样结果的时候就会产生极大的挫败感,从而陷入一种低沉的情绪中,极有可能崩溃。我们常说的“最坚强的人往往也是最脆弱的”说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而即使面对较为成功的结果,由于他们对目标的掌控感太强,对于成功的期待值太高,所以当结果呈现出一种较为满意的结果时,他们只会表示差强人意,然后又投入到下一件事情的工作之中。以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曲折历程来看,成功是一次的,而失败是数以千计的,所以唯结果论,把成功当成唯一的仪式感的人崩溃的可能性比他能够成功地登上王座、接受万人瞩目时刻的可能性要多得多。可能有人认为仪式感就是红酒一定要开82年的,包包一定要是LV的,开的车一定要是迈巴赫,戴的手表一定要是瑞士纯手工打造的,生活一定要是像古典贵族一样端庄大方,一定要优雅,一定要遵从一堆堆故作矫揉的贵族或名媛式姿态,其实大可不必。仪式感没那么高级,一个中低薪阶层照样可以因为仪式感而活得不错,即使他并不那么有钱。他依然可以每天按时起床,给自己做一顿丰盛的早餐,在每天的音乐声中搭上来往公司的公交车。一顿火锅、一顿烧烤就是他每天给自己的奖励,一件淘宝上低价买到的衣服就是他一整天的快乐源泉。“有人选择在宝马车后座里哭泣,有人选择在自行车后座上欢笑。”有人懂得知足常乐,在细枝末节的生活里挖掘精致和乐趣,有人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迷乱了双眼,找不到目标,毋宁说找不到自己,又或者,他们已经忘了自己。
如果说生日是一个人的狂欢,那么节日就是一群人的盛典。有人说节日是一个民族的仪式感;有人说,节日是一个让幸福的人更幸福,孤独的人更孤独的存在。从国家的角度讲,节日的意义在于让国家的全体人民铭记属于国家的历史的、文化的记忆,记住那些独属于国家的传统,而不至于在现代化潮流中迷失方向,甚至被其他文化浪潮所席卷。对于年轻人而言,节日的意义就在于给自己一个充满仪式感的理由。例如,春节的时候,让自己有一个和家人、朋友相互祝贺的理由。每一个人在期待年夜饭的活动中共同劳动,在期待新年到来的过程中彼此祝愿,在黑夜白昼交替中总结过去。注意观察的人可以清楚地看出来节日和生日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一样的,无非就是借助有仪式感的由头和借口把一群人放置在一种极具感染力的共情氛围中,让一种属于群体的意识包围每一个参加活动或者处于活动氛围中的个体成员,从而达到一种归属和认同感。依然回到我们之前探讨过的话题,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一天漫长的坐标轴线,我们一个人之所以快乐,之所以不会平凡到平庸,原因就是我们在尽量地增加自己的坐标刻度,以便使得茫茫人生变得有辨识度,以便自己不至于埋没在无尽的俗世中,能够和那些庸庸碌碌的人有所区别。对于有些人而言,生活中生日的延续和一般节日的满足很容易使得仪式感充满坐标轴,但是对于一些并不是很善于个人交际的人而言,一个国家的法定节日这种能够在大范围内无差别的庆祝的仪式感是不足够的。所以便有了圣诞节,情人节,平安夜,还有各种各样的、来自不同地区的节日。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可能怀着过度的爱国主义思想去批判外来节日侵占了传统节日的生存空间,同时进一步腐蚀了青少年的思想和精神,导致中国慢慢地被美式或者西式文化所浸染。事实上,作为一个年轻人我们所能想到的其实只是新涌入的节日给我们带来了更多可以庆祝的仪式,可以让平淡的生活变得更加有高级感和让人更加难忘。其实除了原本意义上存在的节日,也就是脱胎于传统的节日,还有一些看似毫无意义、甚至略显荒谬的节日,譬如双十一、六一八这一类的购物节,五月二十日的网络情人节,还有各种各样并没有得到国家或国际的承认但却在人群中流行的节日。我们等待,并不是因为我们有大量的钱财去购买巨量的商品,只是因为那种基于商品营销套路的降价和蔚然成风的潮流在推动着我们成为偌大的仪式的一员。如果我们每天都数着每一分钟、每一秒钟的时间过日子的话,仪式对我们的意义就聊胜于无了,可是当我们在不知不觉间度过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突然间发现那原来一场网络购物的倒计时居然也可以这么地让人着迷,原来心跳和呼吸是可以为如此简单的事情而跳动不止。从更宽泛的角度而言,世界没有一天不是处在节日之中的。这边有人蒙头工作,另一边就有人在广场上一本正经地玩着枕头大战;这边有人苦大仇深地加着班,另一边就有人围着火把跳舞。其实,作为一个非社会人员,没有生存的压力,没有对未来的担忧,青年人宁愿选择每一天都是节日,都有仪式感,都有一个可以共情的借口,在冠冕堂皇地借口的遮掩下可以肆无忌惮地享受轻松和安逸带来的满足和一种群体性地欢乐。我们喜欢听歌,但是这不会是阻止我们去现场听没有修音的演唱会的理由,因为演唱会那种所有人只为一个人点灯,只为一个人呐喊的氛围是一个人戴着耳机永远也无法体味到的震撼和感动。我们可以在手机上看一部电影,但永远无法体会电影院那种数十上百个人的心跳在同一频率的感觉,节日如此,仪式感如此,那些遥远的、和我们过着同一个生日但是却毫无干系的联想亦是如此。情侣会有纪念日,公司会有周年庆,班级会有同学会,这个世界并不美好,一点儿也不可爱,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给自己无趣的生活增添仪式感,这是人类会觉得明天比今天好的原因所在。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写过这样的一段话:“在我们这个星球上,每天都要发生许多变化,有人倒霉了;有人走运了;有人在创造历史,历史也在成全或抛弃某些人。每一分钟都有新的生命欣喜地降生到这个世界,同时也把另一些人送进坟墓。这边万里无云,阳光灿烂;那边就可能风云骤起,地裂山崩。世界没有一天是平静的。
对大多数人来说,生活的变化是缓慢的,今天和昨天似乎没有什么不同,明天也可能和今天一样重复着单调。也许人一生仅仅有那么一两个辉煌的瞬间——甚至一生都可能在平淡无奇中度过……
不过,细想过来,每个人的生沽同样也是一个世界。即是最平凡的人,也得要为他那个世界的存在而战斗。从这个意义上说,在这些平凡的世界里,也没有一天是平静的。”
节日是一个我们可以给自己休憩的理由,而仪式感可以使我们原本的平淡的生活变得有波澜而不至于一如既往地死去。被人需要是美好的,那意味着你是别人生命漫漫长夜里的光,而需要也是美好的,因为再枯燥、再无聊的日子也总能找到一个盼头,总能给自己一个熬过黑夜的理由。每次有朋友过生日,我都会在他(她)们的社交动态上留下一句“生日,快乐!天天开心!”,以此表达我对生日主人翁的祝愿。至于他(她)们是否感受到更深一层的意思,就不得而知了。还有一次中秋节,一个羞怯的女生红着脸走到我面前,底气不足地开口商量道:“同学,你能不能把你吃完饭的盘子送我,我想上楼换一个月饼,而我的饭实在是吃不完了……”她的声音越来越小,我觉得蚊子在耳畔的声响都比她的大。当我抬起头打量她时,她的脸红得简直可以拧出水来,用一种可怜略带希冀的询问目光看着我。我扒光盘子里最后几粒米饭后把盘子递到了她手机,笑着说道:“没事儿,拿去吧。”我看着女孩子拿着光溜溜的盘子去楼上换月饼的背影,小声说了句“节日快乐,陌生人!”
“生日,快乐!”,不是钻牛角尖,也不是杠精,只是给予我们按部就班的生活一丝欣喜且可贵的跌宕。从这样的意义上来讲,它不是一碗食之无味的鸡汤,而是一种对于生活的有益的思考。
生日快乐,陌生人!生日,快乐!朋友。
2020年10月于BJ良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