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乾隆在圆明园的旁边新建长春园,不仅把他六下江南所看到的美景,按原样“搬”到园子里,还史无前例地创新,花了15年的时间兴建了一组西洋风格的建筑群,俗称“西洋楼”。中国的古建是木质的,一把大火焚烧几天之后就不在了;而西方的建筑是石质的,浴火能“重生”,断壁残垣成为带着沧桑美感的“折翼凤凰”,而今反成为圆明园遗址风貌的代表形象,是最有看头的残存景色。

如今,万花阵有重建;乾隆建成的第一座建筑——谐奇趣,是一堆“乱石岗”;海晏堂的格局还依稀可见,堂前大型水池排引的十二生肖兽首铜像下落所引发的话题一直不断;曾经最壮观的喷泉——大水法,成为妇孺皆知的风景……

我不知该以怎样的心态来看待这“西洋楼”遗址。虽说它在造园和建筑装饰方面吸取了不少中国传统手法,也是中国匠人们的艺术结晶,但它的确是个舶来品,最终毁在了最能明白它的强盗手中,而今,却又成为圆明园遗址风貌的标志。难道真是“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