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高管懂组织——“以客户为中心”的流程化组织

第一章
管理的核心:建流程、建体系、建系统

管理的核心是什么?管理的核心是建流程、建体系、建系统。管理的目标则是流程化组织建设。图2–1是华为核心治理和业务运作逻辑图。

图2–1 华为核心治理和业务运作逻辑图

2018年3月12日,华为创始人、CEO任正非在《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纲要2.0修订与研讨的讲话纪要》中指出:

公司要坚持业务决定组织,适应不同业务特点,发挥大平台优势,构建聚焦客户、灵活敏捷、协同共进的组织。

公司要强调业务决定组织,使组织适应业务特点,同时发挥大平台的优势。公司平台是分层的,主要分为两类,包括整个集团的平台和各个业务的平台,是有灵活性的。最终构建的组织要满足三个要求:聚焦客户、灵活敏捷、协同共进。业务组织要有一定的管理跨度,不要分得太细。公司已进入稳定的管理状态,部门划小,对一线干扰过多。

整体上公司的组织运作要从管控型转向支持作战型。组织运作是为了作战,不是为了管控。管控是管控问题,我们怎么把自己的作战也管控得动弹不得了呢?基于信任的管理就是要减少不必要的汇报、不必要的PPT(演示文稿)、不必要的组织层级。在运作方式上,我们要逐步推广“平台+业务团队”的方式,这是一种理念,实现的方式有很多。职能部门要平台化、平台要服务化、服务要市场化。平台不能变得很笨重,平台的厚度要根据一线的调用来决定,反过来才能挤压平台的成本,最后平台与前线是力出一孔、利出一孔。

公司仍然需要构建流程化组织,否则大兵团作战怎么实现。流程的烦琐不是科学,但必须先立后破。眼镜蛇摆动就是最好的KPI(关键绩效指标)运作,眼镜蛇蛇头摆过来,关节跟随着动,身体就摆过来了,但关节之间的连接是没有变化的。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上的后勤表现很好,其实就是很好的流程化运作。我们公司现在左讨论、右开会,但组织运作僵化,流程管控僵化,还需要节节审批,真不如国企中国铁路的高铁运营管理。但现在流程差,不等于公司没建立流程组织,虽然流程有非常多的毛病,但还是支撑了这么一个大公司的运作,这个流程虽然有问题,但是公司还得继承与优化。抛弃了流程运作,我们就是游击队。我们要逐步改变流程决策机制,不确定性事务采用以主官为主体的团队决策,确定性事务采用以高级职员为中心的首长负责制。我们一年20万个会议,在咖啡厅开的小型会议还没有统计在内,ST(办公会议)太多了,AT(行政管理团队)会议也多,权力也过大。

高层委员会集体决策针对的事是很重要的,我们可以不着急、慢慢来。但中基层的日常运作就不能完全套用这个体系,确定性的事务实行首长负责制,决策速度应该很快,而不是放在每月一次的会议上决策。变革指导委员会自身要对准多产粮食,而不是流程完美的自欣赏。

2017年7月12日,在三季度区域总裁会议上,任正非要求建立大能力中心与小作战单元相结合的组织。

公司应把中央集权(资金管理权、账务管理权、审计权)的监管体系直插到底,建立起边界,充分把经营权下放给作战队伍。

在组织结构的改革过程中,公司应贯彻继续授权。当然,决议的落实还需要一个过程,我们会一块块梳理,逐步给前方更多授权。这几天公司会通报几个典型胡乱作为的案例,让他们回到原项目去承担起责任,我们不会因为有几个胡乱作为的例子而停止授权。2003年,华为的销售收入只有130亿元,相当于今天华为驻广州办事处的1/3,为什么不能把广州办事处变成一个小华为呢?全球出现100多个小华为,这战斗力提升多少呀!我们已有优良管理的后方平台,有规范作业的操作方法,这比我们以前的“外蒙估”强多了。当年我们是连账都看不懂的“草莽英雄”,冲上战场,蒙一蒙、估一估就定了,后来变成“内蒙估”,现在你们变成优秀的职业经理人,甚至是将领。

华为坚持经营权继续下放不动摇,监管权上移。监管也要以多产粮食为中心,没有纯粹的监管。在改革过程中,各个口都要积极支持。希望大家不要胡乱作为,越有权,越要谨慎。

华为的流程架构师效仿IBM的做法,把公司的主干业务分成三段:

1. 把产品开发出来。产品从有概念开始,到设计、制造、面市,就是IPD。IPD是解决创新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生命周期管理端到端业务运作的研发管理体系。

2. 把产品卖出去、变现。产品要有客户买。从发现线索,到形成机会点,订单、发货、安装、验收、回款,就是LTC。LTC是从线索、销售、交付到回款的主业务流程。

3. 售后服务。只有上帝做的东西才没问题。现在没问题,时间长了也可能有问题。客户有各种各样的需求,产品要不断地改进升级。有问题,公司就要解决,然后关闭。这就是ITR。ITR是面向所有客户服务请求的端到端流程。

这三段,就是华为定义的创造价值的三个主干,对应三大主业务流。

这三大主业务流有起始、终止,对应三个系统(IPD/LTC/ITR),要有相应的组织去适配,不仅仅要匹配流程与IT,也要和客户去匹配。

三大主业务流的上游是供应商,下游是客户。运营商BG面对的主要客户是电信运营商,企业BG面对的主要客户是政企,就是政府与企业,不含电信运营商,消费者BG面对的主要客户则是渠道合作伙伴与消费者。

为隔离风险,华为对企业客户通常采用被集成的策略,即华为不直接面对最终客户,由合作伙伴,比如神州数码等渠道商,集成包括华为在内的供应商的产品,形成解决方案,在销售界面面对最终客户。

主干业务的核心关键词是扩张。

扩张,意味着机会,意味着增长,意味着市场份额,意味着话语权。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简单、海量、重复的工作怎么做到更好?

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流程化、模板化,最后用IT支撑。

仅有主干,没有枝叶,大树不成其茂盛。

公司有了主干业务,还要有人力,招到合适的人,干合适的事;要有采购、供应链,提供稳定的原料供应;要有法务,防控法律风险;要有政府与公共关系,因为公司不是活在真空中;要有华为大学,训战结合,给公司插上腾飞的翅膀。这就是业务支撑。

公司三大主业务流一年运行下来,就形成了公司的业绩——财务三张表。围绕三张表的财务领域支撑活动,就是大财经。

大财经从来就不是数据的创造者。大财经是大数据的搬运工。

企业所有的业务运营,经过合理的会计估计和选用合适的会计政策,最终体现为三张表。大财经要做的,是使三张表看起来更合理、更稳健。

大财经的核心关键词是效率与效益、控制。大财经核算出报告,作为仪表盘,审视效率与效益。大财经管理风险,规避或降低风险敞口,在主干业务扩张时,偶尔踩刹车。

牵引企业主干业务有序扩张的源头是战略。战略有效落地的关键,是有组织的支撑。

而这一切有效运转的背后,是良好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