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是什么东西?

现实不是童话,三角债也不是悟空——它不会从石头缝儿里蹦出来,也无法保护师父平安抵达西天,取得真经。

我不是佛学家,也不是哲学家。我不喜欢在丝绸之路上,意兴阑珊之时,被某个骆驼商队成员抓住胳膊猛晃,追问三个终极哲学问题:“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

想真正读懂财报的三张表,你就必须清楚其中的货币资金,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现金,钱,流向哪里。我们不得不当回哲学家,打破砂锅问到底: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

搞清楚了这三个问题,你就搞清楚了现金的含义、来源及用途,也就搞清楚了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以及利润表的基本轮廓。

历史的天空虽然阴晴不定,平静中孕育着腥风血雨,但三角债并非像西伯利亚寒流那样,每年如期而至。

说到底,这都是货币与信用惹的祸。

46亿年前,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诞生;250万年前,人类出现了;170万年前,元谋人开始在云南生活。

据考古学家推测,元谋人很有可能是我们的祖先。

原始社会虽已非茹毛饮血,但生产力低下,物资极度匮乏。偶有剩余,大家以物易物。比如某人想要一把刀,砍柴或砍人,另一个人想薅羊毛、喝羊汤,好,甭绕圈子了,就用刀和羊交换吧。

慢慢地,生产越来越发达,剩余物品越来越多,以物易物越来越不方便。聪明的祖先开始用双方都能接受的物品作为交换媒介,比如稀有的贝壳、珍稀鸟类的羽毛、牛角、宝石等。这些就是最原始的货币。

斗转星移,这些最原始的货币慢慢显示了其不便,比如,贝壳怎样与宝石对价?羽毛如何与牛角比值?于是,金、银、铜、铁等贵金属货币逐渐替代了最原始的货币。贵金属货币有什么好处?易储存,不易大量获取,有稀缺性。

天长日久,金属货币也出问题了:太重,还有磨损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自从人类使用黄金作为货币以来,已有超过两万吨的黄金在铸币厂里,在人们的手中、钱袋中和衣物口袋中磨损。

两万吨黄金是什么概念?以2013年6月4日黄金回收价格279.5元/克计算,约合5.59万亿元,相当于2012年度全国排名第一的整个广东、两个河南、三个北京、四个陕西、五个重庆、十个甘肃、三十个青海、八十个西藏的GDP(国内生产总值)!

其实,在中国古代,货币主要以铜币为基础。嬴政统一中国后,下令全国的铜币以秦国的铜钱为标准,“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由此统一度量衡。

金属货币有诸多不便,于是,作为金属货币的象征符号,纸币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于北宋年间的四川地区,俗称“交子”。

纸币慢慢演化,到了今天,就成了世界各国通行的法定货币,政府强制流通。比如我国的人民币,美国的美元,欧盟的欧元,英国的英镑,日本的日元等。

新问题又来了:各国货币价值怎么衡量,怎么转换?汇率应运而生。比如在2013年,1美元≈6.1757元,1欧元≈8.0707元,1英镑≈9.4476元,100日元≈6.1494元,等等。

这里衍生出什么问题?汇兑损益。比如我卖出1台网络设备,价值100万欧元,以欧元回款。如果售出时的汇率为8.0707,且全是赊销,那么应收账款就是100万欧元,但按《会计法》和《中国会计准则》要求,需换算成人民币记账,计807.07万元。到了期末,比如12月31日,假设汇率变成8,人民币升值了,应收账款还是100万欧元,但资产负债表上的应收账款变成了800万元,减少了7.07万元。这就是汇兑损失。它直接体现为利润表中的“财务费用”,汇兑损失会减少利润总额,同时减少净利润。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就是净利润。

反过来,假设上例是买入而非卖出呢?其他所有条件不变,则到年底的应付账款将由807.07万元变成800万元,可少支付7.07万元,形成汇兑收益。体现在利润表中,这将直接减少财务费用,增加当年的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

人在华夏大地闯荡,无非就是要摆平少林、武当、昆仑、峨眉,外加几个小门派。但人在国际征战,问题就多了。其中首先便是汇率这把刀。针对这一问题,现已有资金管理部门和财务风险部门在管理,我且按下不表。

回到前文说的货币资金概念。什么是货币资金?它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处于货币形态的那部分资金。它是资产负债表中的一个流动资产项目,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货币资金是企业中最活跃的资产,它流动性强,是企业的重要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是流动资产中最重要的项目,也是最易出现问题的资产。其他货币资金包括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信用卡存款、存出投资款等。

在《利润,是这样来的》培训材料中,我再三强调一个观点:所有的数据都可能是假的,只有账上的现金是真的;利润只是纸上的富贵,现金才是御寒棉袄。现金流量表就是照妖镜。

现金是企业的血液,“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对企业而言,手中的“粮”,就是现金。那么,货币资金是不是越多越好?

这里提醒各位:财经,不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并非所有指标都有一个标准值,最高或最低。财经也有灰度。这个过程经常依赖于职业判断。针对这一问题,我会在后面几章里向各位细细道来。

本书的总体思路是先讲清楚财报三张表的主要项目及其含义,即“你是谁”;然后讲“你从哪里来”,再讲“你要到哪里去”;最后,我将通过各核心指标将各项目间的关系串联起来,并将一些特殊的术语向大家做一个介绍,如资不抵债、破产与债务重组、战略投资、并购等。

回到上面的问题:货币资金是不是越多越好?在一般情况下,是的。但情况往往不一般。从另一方面看,货币资金多,表明其收益性低,投资渠道较少,未来的持续获利能力值得深究。如果一家新兴的成长性企业处于快速扩张期,那么货币资金只要能满足其日常经营活动的现金支付,比如采购、员工性费用、办公费用等即可。企业一般会将现金用于继续投资,扩大规模,以获取未来的持续盈利能力。而处于成熟期的企业或收缩期的企业的财务比较稳健,投资渠道收窄,现金比率(现金/流动负债)一般较高。

我们来看看2009年到2011年几家公司的现金比率。

爱立信:89.7%、90.1%、83%;

中兴通讯:37.2%、34.8%、39.1%;

华为:37.8%、52.3%、60.3%。

此处现金包括:现金、现金等价物及短期投资。

爱立信这几年的现金比率稳定在80%~90%之间的高位,这一方面说明其资产质量高,另一方面也表明其弃终端、向服务转型的战略逐步见效,财务趋于稳健。

中兴通讯的现金比率明显低于主要友商,这是其激进的市场策略的具体体现,其资产质量也值得深究,比如应收账款的质量。

华为的现金比率逐年提升,这一方面说明其重视合同质量,重视回款,逐步取得成效,资产质量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也表明,虽然2011年以来华为加大了面向未来的战略投入,投资在增加,但收入的增长、回款的增长并没有拖后腿。即便在此背景下,华为的现金比率依然稳步上升,短期偿债能力在增强。

现金比率最能反映企业直接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一般认为,现金比率在20%以上为好。但这一比率如果过高,就意味着企业流动资产未能得到合理利用,现金类资产获利能力低,其金额太高还会导致企业机会成本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