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与人打交道会说场面话

社交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生活内容。无论你是干部还是学者,无论你是老板还是普通百姓,只要你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不得不与周围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了人际关系的重新组合,一个人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人际关系和为人处世的能力。因此,如何社交是每个现代人都要面临的新课题。

良好的谈吐能够征服人心

语言的力量能够征服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人的心灵。拥有良好谈吐的人,不仅能够更好地跟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还能用恰到好处的语言打动和征服他人的心灵,达到自己说话的目的。

古希腊曾经有这样一则故事:

著名的寓言大师伊索年轻时曾给一贵族当奴仆。一天,主人设宴,宴请城中的风流名士。主人传下话来,让伊索准备最好的酒肴待客,伊索接到主人的命令后,四处收集各种动物的舌头,办了一个舌头宴。开餐时,主人大吃一惊,忙问:“这是怎么回事?”伊索笑着回答:“我尊敬的主人,您吩咐我为这些高贵的客人办最好的菜,舌头是引导各种学问的关键,对于这些名士、贵族们来说,舌头宴不是最好的菜吗?”客人们听后,一个个都发出赞赏的笑声。主人也对伊索的机智表示赞许。次日,主人又吩咐伊索说:“明天给我办一次酒宴,菜要最差的。”次日,开席上菜时,依然是舌头。主人见状勃然大怒,伊索却不慌不忙地说:“难道一切坏事不是从口中出来的吗?舌头既是最好的,也是最坏的东西啊!”主人听后无话可说。

虽然,这则故事十有八九是人们编出来的,但却说明了一个道理,即说话对于人来说有着无法估量的作用。在交谈中,拥有良好谈吐的人,能够把意思更有效地表达出来,从而更容易说服他人并获得他人的支持。

1939年10月11日,美国白宫进行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谈。美国经济学家萨克斯受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委托,想说服罗斯福总统重视原子能的研究,抢在纳粹德国之前制造出原子弹。他先向总统面呈了爱因斯坦的长信,接着读了科学家们关于核裂变发现的备忘录,可是罗斯福却听不懂那艰深生涩的科学论述,反应十分冷淡。

萨克斯不得不向总统告别。后来,罗斯福为了表示歉意,邀请他第二天来共进早餐,这无疑又给了萨克斯一次机会。他整夜在公园里徘徊,苦苦思索着说服总统的办法……

第二天早上7点钟,萨克斯与罗斯福在餐桌前共进早餐。他还未开口,罗斯福就以攻为守:“你又有了什么绝妙的想法?你究竟需要多少时间才能把话说完?”总统把刀叉递给萨克斯时又说:“今天不许再谈爱因斯坦的信,一句也不许谈,明白吗?”

“我想讲一点历史,”萨克斯看了总统一眼,见总统正含笑望着自己,他说:“英法战争时期,在欧洲大陆上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在海上却屡战屡败。这时,一位年轻的美国发明家富尔顿来到了这位法国皇帝面前,建议他把法国战舰的桅杆砍断,撤去风帆,装上蒸汽机,把木板换成钢板。可是,拿破仑却想船没有帆就不能走,木板换成钢板就会沉没,于是,他把富尔顿轰了出去。历史学家们在评述这段历史时认为,如果当时拿破仑采纳了富尔顿的建议,19世纪的历史就将重写。”萨克斯说完后,目光深沉地注视着总统。

罗斯福沉思了几分钟,说道:“你胜利了!”萨克斯热泪盈眶。

后来,负责实施制造美国首批原子弹计划的总负责人格罗夫斯少将在谈论这次会谈时说:“总统为萨克斯的论证所打动,才决定成立一个铀(制造原子弹主要原料)顾问委员会。”正是萨克斯一番精彩的论证征服了罗斯福的心,从而促使美国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要交流信息、沟通思想,就必须拥有语言交流能力,不善言谈的人是很难让人了解其价值的。若是语言运用不当,也可能在交际中失败,以致损害了自己的形象。

一位歌坛新秀在一次演唱大奖赛中夺得大奖。当主持人问这位激动的歌手有什么感受时,他说:“今天我得了第一名非常高兴,我赌得了奖金,而且也赌到了名声。”

“赌”字一出口,全场一片哗然,嘘声不断,在这种公开的场合如此说话,只会给人以粗俗浅陋之感,致使“新秀”形象在观众心中大打折扣,并在潜意识中了解到了他的参赛动机与人品。

面对不同人说不同的场面话

你不能对每一种人都谈论同一件事。一个科学工作者,不会对做生意感兴趣。同样,一个生意人,对他谈哲学的大道理,他也不一定有兴趣。

俗话说:“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说话要看对象,是一个常识,也是一个原则。有位伟人曾经生动地说过:“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要看读者,说话更要看听众。不同的人所关注和喜欢的东西不同,面对不同的人,我们要学会说不同的场面话,只有这样,场面话才能引起对方的兴趣,谈话才能持续下去。

有这样一个小笑话:某女子以口齿伶俐而见长。有人向她求教有什么诀窍,她说:“很简单,看他是什么人,就跟他说什么话。例如,同屠夫就谈猪肉,同厨师就谈菜肴。”那个求教的人又问:“如果屠夫和厨师都在座,你谈些什么呢?”她说:“我就谈红烧肉。”

在社交活动中,需要应对不同身份的人,为了顺利达到说话的目的和效果,首先要了解他们,也就是要把握他们各自的心理,说他们想听的话,用他们所欢迎的方式表达你的观点,这样,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美国前总统里根喜欢用精心安排的幽默语言点缀他的演讲,以赢得特定观众的尊重。对农民发表演说时,里根常说这件逸事来讨好他的听众:

一位农民买下一块业已干涸的小河谷。这片荒地覆盖着石块,杂草丛生,到处坑坑洼洼。他每天都去那里辛勤耕耘。他不断劳作,最后荒地变成了花园。为此他深感骄傲和幸福。某个星期日的早晨,他操劳一番后,前去邀请部长先生,问他是否乐意看看他的花园。“好吧!”那位部长来了,并视察一番。他看到瓜果累累,就说:“呀!上帝肯定为这片土地祝福了!”他看到玉米丰收,又说:“哎呀!上帝确实为这些玉米祝福过。”接着又说:“天哪!上帝和你在这块土地上竟取得了这么大的成绩呀!”这位农民禁不住说:“尊敬的先生,我真希望你能看到上帝独自管理这片土地时是什么模样。”

里根在到达俄勒冈州波特兰时说:“我的几位辛勤工作的助手们劝我不要离开国会而风尘仆仆地到这里来。为了让他们高兴,我说:‘好吧!让我们来掷硬币,决定是来访问你们美丽的俄勒冈州,还是留在华盛顿。’你们知道吗?我不得不连续掷14次才得到使我满意的结果。”

里根之所以在政坛上能够左右逢源,大出风头,就是因为他深谙因人而异的谈话技巧之道。我们虽然不一定需要里根那么高的讲话技巧,但是,在适当的场合、对适当的人、说适当的话的技巧是非常有用的。否则就有可能犯“对牛弹琴”的错误。

在一般情况下,运用“因人而异”的谈话技巧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对不同性格的人说不同的话

若对方性格直爽,便可以单刀直入;若对方性格迟缓,则要“慢工出细活”;若对方生性多疑,切忌处处表白,应该不动声色,使其疑惑自消。如果你没有把握住对方的性格,而随意开口,小心陷入难以自拔的困境。

2.对不同年龄的人说不同的话

青年人、中年人和老年人,这三个年龄层的人经历不同,志趣各异,跟他们说话也要从他们的心理状态出发。对青年人,应采用煽动的语言;对中年人,应讲明利害,供他们斟酌;对老年人,应以商量的口吻,尽量表示尊重的态度。

3.对不同文化程度的人说不同的话

跟文化程度低的人说话应该用家常口语,说大白话,多使用一些具体的数字和例子;对于文化程度高的人,则可以采取抽象的说理方法,而且讲话要注意尊重对方,避免常识性的错误。

4.对不同职业的人说不同的话

不论遇到从事何种职业的人,都要运用与对方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关联较紧的语言与之交谈,对方对你的好感就会大大增强。如对方是一个科学工作者,不会对做生意感兴趣。同样,一个生意人,对他谈哲学的大道理,他也不一定有兴趣。

5.对不同性别的人说不同的话

对男女说话要注意有所区别,有些可以对男性说的话,未必就可以对女性说。男性和女性在言语反应上有差别,这种差别多半是由性别的心理差异引起的。所以,对男性,需要采取较强有力的劝说语言;对女性,则可以温和一些。

6.对不同兴趣爱好的人说不同的话

凡是有兴趣爱好的人,当你谈起有关他的爱好这方面的事情时,对方都会兴致盎然;同时,对你无形中也会产生好感。因此,如果你能从此入手,就会为下一步的劝说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7.对不同地域的人说不同的话

对于地域不同的人,我们所采用的劝说方法也应该有所差别。比如,对于北方人,我们可以用粗犷的态度,而南方人,则应该细腻一些。

“出卖”隐私换取亲和力

对于别人的隐私,人们都有一种好奇心理,你若想尽快和别人搞好关系,达到办事的目的,不妨适当利用一下隐私。

在办事的过程中,稍稍透露自己的隐私或缺点,对方会感到你这个人很诚实,因此,感到你容易亲近。这一点,特别重要。

有位心理学家在纽约市的广播节目中介绍了三位候选人后,要求听众从三个人中选出一个人来。关于这三个候选人的情况,首先介绍了第一位,他具有政治家的资历和学历;然后介绍了第二个人的实际工作成绩;关于第三位候选人,只介绍了他的私生活,例如他非常疼爱孩子、吸烟、每天带着狗去散步,等等。

投票的结果是第三位候选人获得了压倒性的胜利,尽管选民们不知道他作为政治家的能力如何。这大概是因为这位候选人让选民们感到最容易亲近的缘故吧。这个实验表明,选民们投票时的判断基准,比起政治来他们更重视候选人是否让他们感到亲切。这个心理实验还告诉我们,要让一个人感到你亲切。就应该与对方进行具有人情味的交流。

三木武吉曾是日本很有名的政治家。一次竞选中,他到川备县的高松市去演讲。当他讲到“战后的日本怎样才能马上恢复建设”时,突然,听众席中传来一个妇女的喊声:“喂,三木武吉,你不是娶了6个老婆吗?像你这样的人怎么能治理好日本呢?”

三木武吉听后没有惊慌,他镇静自如地回答道:“这位女士,确实如此,我年轻时是个享乐主义者,娶了好几个妻子,而且战争中也常带着她们东躲西藏地避难,可以说是男人的劣根性。但现在,她们都己经人老珠黄,不中用了。如果我把她们抛弃了,今后谁来养活她们呢?还有一点你说的不正确,是7个,不是6个。”听了他的回答,全场立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选举的结果是三木武吉以压倒性高标当选。

在谈话中,三木武吉巧妙地透露了自己的隐私,使选民的反感情绪变成了对他的亲近感和好感,从而获得选民的支持,最后大获成功。

这在人际关系中是同样适用的,在交谈时稍稍透露出你的个人隐私和缺点,反而能使对方对你产生好感。

如果你在人际交往时,把自己扮成神秘的角色,对自己的隐私完全隐瞒,那对方肯定认为你并不信任他,认为你没有把他当成朋友,没有把他当成知己,自然而然地,对方不会亲近你,更不要提为你办事了。

无论是谈话还是办事,稍稍透露一下自己的弱点可以创造更加融洽的人际关系。

在特定情况下,有意暴露自己某些方面的弱点,对方更容易接受,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相当高明的交际策略。

曾有一位记者去拜访一位政治家,目的是获得有关他的一些丑闻资料。然而,还来不及寒暄,这位政治家就对想质问他的记者说:“时间长得很,我们可以慢慢谈。”记者对政治家这种从容不迫的态度大感意外。

不多时,仆人将咖啡端上来,这位政治家端起咖啡喝了一口,立即大嚷道:“哦!好烫!”咖啡杯随之滚落在地。等仆人收拾好后,政治家又把香烟倒着插入嘴中,这时记者赶忙提醒:“先生,你将香烟拿倒了。”政治家听到这话之后,慌忙将香烟拿正,不料却将烟灰缸碰翻在地。

平时趾高气扬的政治家出了一连串的洋相使记者大感意外,不知不觉中,原来的那种挑战情绪消失了,甚至产生了对方非常容易亲近的感觉。

整个过程,其实是政治家一手安排的。当人们发现杰出的权威人物也有许多弱点时,过去对他抱有的恐惧感就会消失,而且由于同情心的驱使,还会让对方产生某种程度的亲密感。

每个人都有弱点,坦露自己的弱点,在某种情形下,将能成为强有力的武器。

在美国加州大学一位著名教授的生物课上,他向学生们讲述着他做的老鼠实验的结果。此时有一名学生突然举手发问,提出了他的看法,并问这位教授:“假如用另一种方法来做,实验结果将会如何?”所有的听众全都看着这位教授,等着他的回答。结果这位教授却不慌不忙,直截了当地说:“我没做过这个实验,我不知道。”

一般人都有不想让别人看出自己弱点的心理,因此很难开口说“不知道”。岂不知,有时承认不知道,反而可以增加人们对你的信任感而亲近你。

因为直截了当地说“不知道”,会给人留下非常诚实的印象,而且敢于当众说“不知道”,其勇气足以让人佩服。这样,人们对你所说的其他观点,一定会认为是千真万确的,对你也就会更加信任。此外,通过说“不知道”,也拉近了你与众人的距离,使你在可信的同时显得更加亲切。维纳斯之所以被人誉为美神,就在于她的残缺美,折断的双臂不仅没有使她黯然失色,反而使她闻名于世。所以,不要怕暴露你的缺点,有时它会使人觉得你更加诚实可信。

在人际交往尤其是谈话的过程中,稍稍透露自己的隐私和缺点,对方会感到你很亲切,觉得你诚实,值得信任。

物往贵处说,人往年轻讲

生活中常会出现这样的一种情况:你买了一件呢子大衣,市场行情是300元左右,在你极力的讨价还价下这件衣服只花了150元,当你向朋友们展示这件衣服时,如果有人说:“起码要300元吧,上次我在商场里看到过这样的衣服,标价还挺高的,再加上质量也挺不错的!”想必这时你的心里一定非常舒服;如果有朋友说:“你买的真不值,我觉得最多100元,这种料子又不是很好。”想必你一定会很不开心,觉得对方真不懂行情。

“遇物加钱”和“逢人减岁”是言语交际中人们乐于接受的普遍心理。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赞美他人的技巧是非常简单,但又是非常实用的。这就是物往贵处说,人往年轻讲,如果能够经常恰当地使用它,一定会为你人际关系的融洽度增色不少。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自己善于购物,能用最少的钱买到上乘物品是精明能干的一种表现。人们日常购物的普遍心理是,自己能够用“价廉”购得“物美”,通常那些善于购物的人都具有用低价买好货的本领。

但是,即使不是购物的“精明人”,也会希望自己能做精明人才能做的精明事,即使自己不是善于购物者,但还是希望自己的购物能力能够获得别人的认可。

吴晓宇花400元买了一件波司登羽绒服,正在宿舍里试穿,周云玲看了一下吴晓宇的羽绒服说:“这衣服看起来还行,200块钱应该可以买一件吧!”吴晓宇心情郁闷地来到朋友的宿舍,朋友看见后惊奇地叫道:“这衣服真好看,得花四五百吧?摸着挺暖和的!”吴晓宇听到朋友这样说,笑道:“正好碰到元旦打折,花400元就买下来了!”

物往贵处说固然能够让对方心花怒放,但是也不能太过高估,以免让人觉得很虚假。就像“逢人减岁”一样,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年轻漂亮,尤其是对一些上了年纪的女人来说,这样的赞美会让她们开心不已,但是夸人年轻也要看对象,如果你贸然夸小孩子年轻,反而会引起他们的不满,因为他们都希望快快进入大人的世界。

陈太太才38岁,整天忙着服装店的事也没怎么注意保养自己,她最讨厌别人说她年纪大。一天,陈太太去批发市场批发服装,一个年轻的女孩走过来说道:“阿姨,您要拿点什么样的货,这都是今年的新款。”陈太太哼了一声就往前走去。到了另一家批发商那里,一位小姑娘连忙迎过来:“陈姐,今天需要什么样式的,我们刚拿回来不少新样式。”陈太太的心情立马好转,这边看看,那边摸摸,批发了不少衣服。

“物往贵处说,人往年轻讲”,说白了就是投其所好。当然,我们的出发点是光明正大的,我们的这种“投其所好”,无论是对自己、对对方、还是对社会,都是没有害处的,相反,这种说话的技巧往往能给对方带来欢乐。对于这样的“美丽的错误”,大家又何乐而不为呢?这种不显山不露水的赞美,往往能使陌生的关系迅速拉近,熟识的人更加亲密融洽。

善用场面话打圆场

在特定的场合中“察言观色”,适时得体地“打打圆场”,能有效地摆脱尴尬和烦恼。

有个女理发师傅带了个徒弟。徒弟学艺3个月后,便试着给顾客理发。徒弟给第一位顾客理完发,顾客摇摇头说:“头发留得有点短。”徒弟不知道该如何应答。女师傅笑着解释:“头发短,可以使您显得精神、朴实、厚道,让人感到亲切。”顾客听完,欣喜而去。

徒弟给第二位顾客理完发,顾客还是摇摇头说:“头发留得有点长。”徒弟也不知道该如何应答。女师傅在一旁笑着解释:“头发长使您显得含蓄,这叫藏而不露,很符合您的身份。”顾客听完,高兴而去。

徒弟给第三位顾客理完发,顾客边付款边埋怨:“用的时间怎么这么短,不到20分钟就完事了。”徒弟还是不知道该如何应答。女师傅马上笑着解释:“如今,时间就是金钱,‘顶上工夫’速战速决,为您赢得了时间。您何乐而不为呢?”顾客听了,欢笑告辞。

当徒弟给第四位顾客理完发,顾客边交款边埋怨嘟囔:“剪个头怎么花这么长的时间,都快1个小时了。”徒弟心中慌张,不知所措。女师傅马上笑着抢答:“为‘首脑’多花点时间很有必要。您没听说:进门苍头秀士,出门白面书生嘛!”顾客听罢,大笑而去。

故事中的这位女师傅,真可谓是一位“打圆场”的高手,每次得体的解说,都使徒弟摆脱了尴尬,让对方转怨为喜,高兴而去。“打圆场”与“和稀泥”不同,它是从善意的角度出发,以特定的话语去缓和紧张气氛、调节人际关系的一种语言行为,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有着积极的意义。

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曾携夫人赖莎访问美国,在赴白宫出席美国总统里根举行的送别宴会途中,戈尔巴乔夫突然在闹市下车和行人握手问好。这时,苏联保安人员急忙冲下车,喝令站在戈尔巴乔夫身边的美国人把手伸出口袋。他们怕行人口袋里藏有武器,听到苏联保安人员的喝令,行人一时不知所措。这时,身后的赖莎马上出来打圆场,她向周围的美国人解释说,保安人员的意思是要大家把手伸出来,跟他丈夫握手。顿时,气氛变得热烈了,人们亲切地同戈尔巴乔夫握手致意。

有时某种行为在特定场合中虽有着特定意义,但圆场者为了化解尴尬,可巧妙地解释为另一种意义。这里,戈尔巴乔夫的夫人赖莎即用此法,随机应变,巧妙打圆场缓解了当时尴尬的场面。

某酒店正在为一对青年举办结婚典礼。新郎新娘在爆竹声中相依相偎缓缓而来。不料,一团火星溅在新娘的衣服上。幸亏有人手疾眼快,上去将火扑灭,但还是烧了条衣边。新娘的脸顿时红了。她觉得新婚燕尔就把衣服烧破了,有些不吉利。在场的人都有憾意,却不知说什么好。这时婚礼的主持人走到新娘面前说:“恭喜你!新娘的衣服边没了是个好兆头,它将预示你们这对新人将来一定恩爱美满,幸(新)福(服)无边!”说得众人都乐了,新娘也转忧为喜。

主持人一句话,利用“新”“服”与“幸”“福”的谐音关系,巧妙地转换成另一种吉祥的祝福,化腐朽为神奇。白领女性在“打圆场”时要善用“吉言”,以“动听”的话语来打动别人,求得别人的喜欢。“吉言顺耳”,爱听“吉言”几乎是人们共有的一种心理。

“打圆场”应“扬长避短”。工作与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包含着两重性,其中的对与错、利与弊是相对的。辩证地看待问题,得体地“扬长避短”,也是“打圆场”的一大技巧。针对各种不同的情况,采取“扬长避短”策略,用巧妙的语言去作解释,通过“扬长”,引领别人换个视角,对先前不满意的事来一番变位思考,让对方从一个新的角度去体会佳妙之处,从而高高兴兴地接受自己的观点。

能适时地提供一个恰当的台阶,使人免丢面子,是圆场的一大原则。“打圆场”不是不着边际的奉承,也不是油腔滑调的诡辩,它是一种说话的艺术。认真学习并掌握这种艺术,适时得体地在特定的场合中替自己或替别人“打打圆场”,能有效地摆脱尴尬和烦恼。

谈话有时候需要示弱

遇上有人无理取闹时,你不必过分冲动,更不要破口大骂,理智的态度和委婉的谈吐,能帮你转危为安,战胜对手。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有些人受不得一点委屈,当别人无理时,他们以更无理的方式对待;当别人粗鲁时,他们便以更粗鲁的方式反击,“针尖对麦芒”,不肯后退半步。这种方式是很不可取的,只会使矛盾激化。聪明人懂得后退一步,以柔克刚,将对方的攻势化解于无形。用软绳捆绑硬柴,结实、保险。

在经济萧条时的美国某地,一个女孩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在高级珠宝店当售货员的工作,试用期为3个月。因为已到年关,店里的工作特别忙,姑娘干得很认真,因为她听经理对别人说有留下她的意思。

这天,她照常来店里上班。当她把柜台里的戒指拿出来整理时,进来一位30岁左右的顾客,他一脸的愤怒,褴褛的衣衫,用一种贪婪的眼神盯着那些高级首饰。

“丁零零!”电话铃突然响了,姑娘急着去接电话,不小心把盒子碰翻,6枚精美绝伦的钻石戒指落到地上。她慌忙四处寻找,捡起了其中的5枚,但第6枚戒指怎么也找不着。姑娘急出了一身汗。这时,她看到刚才那个男子正向门口走去,顿时,她猜到了戒指可能在他身上。当男子的脚将要迈出门槛时,姑娘柔声叫道:“对不起,先生!”

那男子转过身来,两人相视无言足足有1分钟。“什么事?”他问,脸上的肌肉有些抽搐。“什么事?”他再次问道。

“先生,这是我找到的第一份工作,现在找个事做非常难,是不是?”姑娘神色黯然地说。

男子久久地审视着她,终于,一丝柔和的微笑呈现在他的脸上,“是的,的确如此。”他回答,“但是我能肯定,你会在这里干得很好。”

他向前走了一步,把手伸向她:“我可以为你祝福吗?”姑娘也立刻伸出手,两只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她用低低的但十分柔和的声音说:“我同样也祝您好运!”

他转过身,慢慢地向门口走去,姑娘把手中握着的第6枚戒指放回了原处。

这本是一桩盗窃案。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会采用拼死抓住盗窃者的方法追回赃物。但姑娘没有,她是用可怜的口吻、柔和的语言,乞求盗窃者良心的发现,并最终感动了盗窃者。不难想象,如果姑娘与盗窃者以硬碰硬,不仅要不回那枚戒指,还有可能受到盗窃者的伤害,就连那来之不易的工作也许也会因此而丢失。

在工作与生活中,如果面对一件棘手的事,对方又是一个吃软不吃硬的人,你就要考虑如何化解他的冥顽和僵硬。也许最好的办法是收敛起一切有棱角的东西,把自己降到一个较低的位置上,找准他的突破口,打动他心中柔软的部分,事情可能就好办多了。大凡此类人,其情绪易激动,很容易失去理智。如果以硬碰硬,势必会使双方都失去理智,最终,各有损伤,事情也必然搞砸。倘若以柔和之姿去面对刚烈火暴之人,则会是另一番局面,恰似细雨之于烈火,烈火熊熊,细雨绵绵,虽说不能当即将火扑灭,却有效控制住了火势,并一点点地将火灭去。

一天晚上,有位“的姐”把一男青年送到了指定地点,没想到对方竞掏出尖刀逼她把钱交出来,这位“的姐”心里顿时一紧,但旋即又镇静下来,她装作害怕的样子将300元钱交给了歹徒,说:“今天只挣这么多,要嫌少我把零钱也给你吧。”说完,她又拿出20元找零用的钱递给歹徒。

见歹徒有些发愣,她趁机又说:“你住哪儿?我送你回家吧。这么晚了,家里人该等着急了。”

不知不觉,歹徒把刀收了起来。当气氛缓和以后,她便不失时机地启发歹徒:“我家里原来也很困难,咱又没啥技术,后来就跟别人学开车,虽然干这一行挣钱不多,可日子过得也不错。何况是自食其力,穷点儿谁还能笑话我呢!”

见歹徒沉默不语,她继续说:“唉,男子汉四肢健全,干点儿啥都差不了,走上这条路一辈子就没有指望了。”

一直沉默不语的歹徒听到这里,突然哭了起来,把300多元钱往她手里一塞,说:“大姐,我以后饿死也不干这事了。”说完,低着头离开了。

那位“的姐”在与歹徒的对峙中,自始至终都没说一句强硬的话,而是用柔言软语,巧于应对,成功地激发了对方的自尊、自爱心理。一场可能发生的危机就这样消除了。当遇到一些流氓挑衅行为时,女孩子在体力上处于弱势,硬碰硬是不可取的,这时只有运用自己的口才,采取以柔克刚的战术来摆脱纠缠。

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往往刚烈之人容易被柔和之人征服利用。所以,我们在工作中,处理事情不能简单粗暴,而应学会从大处着眼,以柔克刚。这好比一块巨石如果落在一堆棉花上,则会被棉花轻松地包在里面。以刚克刚,两败俱伤;以柔克刚,则马到成功。

谈对方感兴趣的话题

在交际中,谈对方感兴趣的话题来迎合他人,这样你的话才能够在对方心中发生作用。

有一次,中国著名相声演员姜昆到广州演出,市属几家新闻单位的记者纷纷前往采访。他们或者颂扬姜昆相声的优秀,或者自称是相声迷,有的还能说出姜昆相声的段子,但出人意料的是,他们都被姜昆一一婉言谢绝,这使记者们感到万分失望。这时,有一位同样有采访欲望的女记者叩响了姜昆的房门,说:“姜昆同志,我与他们一样也是一个相声迷,但我不想谈论你的相声有多么优秀,尽管我对您的表演很欣赏,我想跟您谈谈您演出时的一些应特别注意的细节问题……”姜昆一听,是为了让自己更完美地演出而来提建议的,便十分热情地接待了她。

这位女记者之所以能说服姜昆接受采访,不仅利用了自己和对方对相声的爱好及共同的兴趣做文章,而且知道姜昆早已习惯于一些对他的相声大众化的颂扬,反道而行,她以讨论他在“演出时的一些应特别注意的细节问题”入手,从而巧妙地投姜昆所好,也为她自己打开了对姜昆的采访之门。

罗丝女士是纽约一家面包公司的老板,她一直试着要把面包卖给纽约的某家饭店。一连3年,她每天都要打电话给该饭店的经理。她也去参加该经理的社会聚会,她甚至还在该饭店订了个房间,住在那儿,以便做成这笔生意。但是她都失败了。

后来,罗丝女士决定改变策略。她决定找出饭店经理最感兴趣的东西。终于,罗丝女士发现他是一个叫做“美国旅馆招待者”的旅馆人士组织的一员。由于他的热忱,还被选为主席以及“国际招待者”的主席。不论会议在什么地方举行,他一定会出席,即使他必须跋涉千山万水。

当罗丝女士再次见到这位经理的时候,就开始谈论他的那个组织。结果,他跟罗丝女士谈了半个小时的话,内容都是有关他的组织。罗丝女士可以轻易地看出来,那个组织是他的兴趣所在,是他的生命火焰。在罗丝女士离开他的办公室之前,他还“卖”了一张他组织的会员证给她。

罗丝女士在与他交谈的过程中一点也没提到面包的事,但是几天之后他管理的那家饭店的大厨师打电话给罗丝女士,要她把面包样品和价目表送过去。

“我不知道你对那个老先生做了什么手脚,”那位大厨师见到罗丝女士的时候说,“但你真的把他说动了!”

罗丝女士缠了该饭店经理三年——一心想得到他的生意——如果她不是最后用心去找出他的兴趣所在,了解到他喜欢谈的是什么话,那罗丝女士至今仍然只能缠着他。

在社交活动中,要想别人对你能够产生好感,就要谈论对方感兴趣的话题。而那些在公关交际中成功的人,往往就是在与对方接触的第一时间找到对方感兴趣的话题,从而引发交谈的兴趣。

人情世故场面话多多益善

老王和老李都是卖豆腐的,两个人年龄差不多,吆喝的腔调一样,都是尾部带着悠长的余韵,但两人的生意却不一样,老王的生意比老李的好得多。开始时大家都觉得奇怪,一样白嫩的豆腐,都是给很足的秤,这是为什么呢?后来,人们逐渐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原来,同样是卖豆腐,老王比老李多说一句话。比如张大妈去买豆腐,老王会边称豆腐边问:“身体还好吧?”如果跑运输的赵师傅去买,老王会说:“活儿多吧?”话语里透着理解和关心。时间久了,大家都把老王当成了朋友,即使不需要豆腐,听到他的吆喝,也要买一点放在冰箱里,就为了听一句充满温馨的问候。老李后来因生意清淡,无奈只好改行了。

像卖豆腐的老王那样主动与顾客说一句话,进行感情交流,达到心灵沟通,让客户感到不是在向他们推销业务,而是在关心他、想着他,要为人提供方便。这样客户才会认可他的产品和服务。卖豆腐的小生意是如此,大生意也是如此。

乔·吉拉德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他在15年中卖出13001辆汽车,并创下一年卖出1425辆(平均每天4辆)的纪录,这个成绩被收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那么你想知道他推销的秘密吗?他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记得曾经有一次,一位中年妇女走进我的展销室,她说想在这儿看看车打发一会儿时间。闲谈中,她告诉我她想买一辆白色的福特车,就像她表姐开的那辆,但对面福特车行的推销员让她过一小时后再去,所以她就先来这儿看看。她还说这是她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今天是我55岁的生日。”

“生日快乐!夫人。”我一边说,一边请她进来随便看看,接着出去交代了一下,然后回来对她说,“夫人,您喜欢白色车,既然您现在有时间,我给您介绍一下我们的双门轿车也是白色的”。

我们正谈着,女秘书走了进来,递给我一打玫瑰花。我把花送给那位妇女:“祝您长寿,尊敬的夫人。”

显然她很受感动,眼眶都湿了。“已经很久没有人给我送礼物了。”她说,“刚才那位福特推销员一定是看我开了部旧车,以为我买不起新车,我刚要看车他却说要去收一笔款,于是我就上这儿来等他。其实我只是想要一辆白色车而已,只不过表姐的车是福特,我也想买福特。现在想想,不买福特也可以”。

最后她在我这儿买走了一辆雪佛兰,并写了张全额支票,其实从头到尾我的言语中都没有劝她放弃福特的话。只是因为她在这里感觉受到了重视,才放弃了原来的打算,转而选择了我的产品。

许多推销员肯定都学过诸如推销经典之类的课程,但是他们却没有成功,因为生活是多彩的,顾客是多样的,销售方法也同样是多种的,与顾客联络感情促进公共关系的提升是一个伟大推销员带来的最大财富。

要记住,能带来利益的人都是朋友,而不是敌人,所以做事要学会为人处事,适时说说场面话,把每个人都变为朋友而不是对手。

心里这样想,嘴上那样说

中国的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有很多外国友人不甚理解,比如心里明明是这样想的,但嘴上都那样说,“不”和“是”有时候并没有很明确的界限,所以在与人交往时,你必须明白这个道理。

明白了这个道理,也就知道为什么在为人处世中,许多事别人说“研究研究”之后便没了下文;为什么对上司提意见“直来直去”的人,却不仅难以获得上司的好感,反而会因此而遭到打击报复。

有一个单位,上司在会议上提了一项改革计划。在上司的长篇大论之后,按惯例问问各级主管有没有意见。正当众人都静默无声的时候,却有一个不识相的人,立刻站起来,提出他的看法,并针对计划的弊病,说得口沫横飞,最后还提出了另一项改革计划,几天之后,他被调职了。不久,又因为犯了点儿小错,被上司连降三级,下放到一个最偏僻的仓库当了一名“超配”的副主任。

上司既然会在会议中先提出计划,就是摆明了要大家等一下表决时,全部没意见通过。表决当然也只是走走形式而已,否则在计划公布之前,他自会先私下征询部属的意见。如果是公开要各级主管做评估时,千万别当真,他只是给大家面子走走程序而已。换句话说,上司问大家有没有意见,其潜在意思就是要告诉大家——不准有意见。

虚实规则认为,要想获得为人处世的成功,必须懂得察言观色,善加分辨,认清对方是真要你开口,抑或只是礼貌性的客套。最好在说话时巧妙地拐个弯儿,千万不要“乱放炮”。因为每个人都需要自尊,需要面子。直来直去,实际上就是“不给面子”,使对方心中不快,以至于造成双方关系破裂,甚至反目成仇。

春秋时的晋国,自晋文公即位后,发愤图强,使得国家迅速兴盛起来,成为春秋时期的一大强国,晋文公也成了一代霸主。可接下来,晋襄公、晋灵公却不思振作,只图享乐。晋国的霸主地位也不知不觉地被楚国代替。晋灵公即位不久,不思进取,大兴土木,修筑官室楼台,以供自己和嫔妃们享乐游玩。有一年,他竟挖空心思,想要建造一个九层高的楼台。可以想见,在当时那种科学水平、建筑材料、建筑技术等条件下,如此宏大复杂的工程,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无疑会给老百姓造成沉重的负担,使国力衰竭。因此,大臣和老百姓都反对建九层楼台。但是晋灵公固执己见,并且在朝堂之上严厉地对大臣说:“敢有劝阻建楼台的,立即斩首!”气氛十分紧张。一些想保全身家性命的大臣,都吓得噤若寒蝉,谁愿意去送死呢,再没有人敢说反对的话。

一天,有个叫荀息的大夫求见。晋灵公以为他是来劝谏的,便命人拉开弓,搭上箭,只要荀息开口劝说,他就要射死荀息。谁知荀息进来后,像是没看见他这架势一样,非常轻松自然,笑嘻嘻地对晋灵公说:“我今天特地来表演一套绝技给国君看,让国君开开眼界,散散心。国君您感兴趣吗?”晋灵公一听有玩儿的就来神儿了,忙问:“什么绝技?别卖关子了,快表演给我看看。”荀息见晋灵公上钩了,便说:“我可以把九个棋子一个个叠起来以后,再在上面放九个鸡蛋。”

晋灵公听到这事十分新鲜。不相信苟息会有这么高的技艺,但是又急于一饱眼福,便急急说道:“我从未听过和见过这种事,今天就请你给我摆摆看!”荀息当然清楚,如果国君认为是欺骗了他,就会有杀头的危险。当晋灵公叫人拿来棋子和鸡蛋后,荀息便动手摆了起来。他先是小心翼翼地把九个棋子堆了起来,然后又慢慢地将鸡蛋放置在棋子上。只见他放上一个鸡蛋,又放第二个,第三个……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这时,屋子里的气氛十分紧张、沉寂,只能听到鸡蛋碰到棋子的声音,围观的大臣们全都屏住呼吸,生怕鸡蛋落下来。荀息也紧张得额头冒汗。晋灵公看到这情景,禁不住大声说:“这太危险了!这太危险了!”晋灵公刚说完“危险”,荀息就从容不迫地说:“我倒感觉这算不了什么危险,还有比这更危险的呢!”晋灵公觉得奇怪,因为对他来说,这样子已经是够刺激,够危险的了,还会有什么更惊险的绝招呢?便迫不及待地说:“是吗?快让我看看!”这时,只听见荀息一字一句、非常沉痛地说:“九层之台,造了三年,还没有完工。三年来,男人不能在田里耕种,女人不能在家里纺织,都在这里搬木头、运石块;国库的金子也快花完了;兵士得不到给养,武器没有金属铸造;邻国正在计划乘机侵略我国。这样下去,国家很快就会灭亡。到那时,国君您将怎么办呢,这难道不比垒鸡蛋更危险吗?”晋灵公听到这种十分合理又十分可怕的警告,不由得吓出一身冷汗,意识到了自己干了一件多么荒唐的事,犯了多么严重的错误,便对荀息说:“建九层之台,是我的过错。”于是立即下令停止筑台。

古语道,伴君如伴虎。一句不慎的话,都可能会小命不保。因此,聪明的臣下总是直话不直说,说话会拐弯儿,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荀息如果直接向晋灵公提出建议,不但达不到目的,而且很可能会引起晋灵公的不悦,最终不仅没有达到目标,还可能会搭上自己的性命。

善意“假话”,捧人良方

在待人处世中,要想受人欢迎,就要时刻注意给对方留面子。因为只有给人面子,才能为自己争得更多的东西。不给别人留面子的人,到头来很可能连自己的面子也丢得一干二净。

要给人留面子就要善于说“假话”,大多数情况下,“忠言”都是不给人留面子的,正是因为忠言逆耳,历史上才有那么多忠臣良将不得好下场。即使像唐太宗那样伟大的皇帝,也数次被魏征的忠言气得发抖,几次要杀了这个可恶的“魏老道”。要不是长孙皇后,恐怕十个魏征也早就没命了。

不错,偶而直言不讳一针见血地道出对方的弱点及短处,确实会有另一番效果。对方可能因而联想“这个人颇有骨气,蛮有性格的嘛!”使你意外地获得好评。不过,如果对方是个肚里能撑船的人便罢,倘若只是个平凡之辈,奉劝你还是将那些直言、不中听的真话暂且搁住,以免使对方生厌,弄得大伙儿都不好受。

因此,不管直言还是谏言,总之在说真话的时候,都必须事先考虑对方的容忍度和自己的发言时机。即使是面对经常见面并且性情温厚的上司,当他身体状况欠佳,或是情绪低落不稳时,千万要谨言慎行。这时,一句令人不悦的真话,都足以使对方勃然大怒,肯定会波及将来人事方面的考核,一定要非常谨慎才行!

再者,对于初次见面或是不常见面的人,千万不可贸然向对方说直言不讳的真话,因为你的真话正好犯了对方的忌讳,对你来个不理不睬,你很可能连个解释道歉的机会都没有。祸从口出,少讲令人不悦的话,对你总是有好处的。

现实生活中,也很少有人会因为说直言、说令人不悦的话,而使自己获得好处,这是成功处世的经验之谈。即使想要说的都是为对方着想的忠告之言,但是对方通常在听了之后,不是感谢你而是不喜欢你。欲行厚黑之术,必须首先清楚这个事实。

日本有一家关西药房,这家药房的老板,特别善于“给人面子”,不管是真话还是假话,只要从他嘴里说出来,总是那么动听,因而生意兴隆。每当顾客一上门,他就马上起身相迎,满脸带着笑容,客气地打躬作揖说:“欢迎光临。”使进店来的顾客感到心情愉悦,产生被人重视的满足感。接下来,药房老板开始发自内心地说他的“假话”,例如对于年纪大的人,就说:“你看起来真年轻!”对于爱美喜欢打扮的小姐太太,就会说些“你身上穿的这套衣服很漂亮”之类令人听了舒坦又温馨的话。

此外,这位药房老板还采取了一种近乎奇怪的“不卖药给来买药的顾客”的经营原则。当顾客被客气地招呼过,浑身舒坦地说:“请给我一瓶感冒药。”此时,药房老板绝不会立刻递上感冒药,而是说:“您是哪里不舒服?”倘若顾客回答:“喉咙痛。”药房老板马上会接着说:“这样子的话,最好不要服用感冒药。”然后他就不卖药给顾客。这时,顾客一定对药房老板不卖药的举动,大感疑惑而纳闷地问:“那么应该如何才好呢?”

药房老板就会说:“与其吃药,不如以营养剂来强健身体,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对你治疗感冒会更有好处。”药房老板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说服来买药的顾客转而购买维他命或蜂王浆等营养品。顾客因为药房老板方才巧妙地给过自己面子,也就欣然接受建议,况且营养剂给人的印象,的确是比药品来得好。

不错,营养剂的价钱胜过药品数倍,而且对于治感冒来说,营养品肯定比不上感冒药,但由于药房老板的假话说得态度诚恳,令顾客信服,使得老板卖出了更多的营养剂,药房生意也就自然红火。原先不知道如何说假话的,你现在应该清楚如何发自内心地说好“假话”了吧,更明白为什么要学会说“假话”了吧!

说好假话最关键的是假戏要真做,态度要诚恳,不要犯对方的忌讳。倘若你以漫不经心的态度,向对方说一些听起来舒坦愉悦的话语,即使是礼貌性的赞美,有时对方非但不接受你的心意,反而会对你产生虚伪的不良印象。因此,诚恳认真的表情是改变对方心理的重要策略。纵然你说的话完全与事实不同,是真正的假话,但只要是极具诚意的表示,对方仍会相信这是你的由衷之言,自然就会对你产生良好印象,这是不证自明的道理。

有一天,朋友到店里去买自行车,由于知道自己身长腿短,长得不成比例,选好车子付了钱之后,便请老板把车座调低,谁知车店的老板一番仔细瞧看后,以极其真诚的表情说:“先生,你的腿绝对是长的!”顿时,朋友投降了,飘飘然地望着老板把自行车的座儿调高。然后,以风驰电掣般的速度,骑着被调高座儿的自行车走了。路上,想着老板充满自信又果断的“你的腿绝对是长的”这句话,朋友的内心不由自主地欣喜若狂。

那位老板的赞美显然不符合事实,而且他的动机也不清楚。纵然如此,朋友还是很感谢他,当然不是向他的假话感谢,而是对他那“以认真的表情作礼貌性赞美”的态度,表示由衷的谢意。

毋庸置疑,当作礼貌性的赞美时,你的最佳策略,便是“认真的表情”。最好是在以认真的表情来用假话恭维对方时,能够把既干脆又果断的说法及语气派上用场。比如说,在与他人打招呼寒暄“你看起来容光焕发、神采奕奕”之后,马上再补上一句“看起来比你的实际年龄年轻多了!”相信对方必然会产生一种心花怒放的满足感,对你一定有良好的印象。因为喜欢被人赞美年轻,是人之常情。

交浅不可言深

生活中,有些人为了显示自己的热情,而对初识不久的人交出一颗真心,这是人际交往中的大忌。“交浅”就是来往少,双方不熟悉不了解;“言深”是把心里话无保留地掏给对方。显然这很危险,这也是做事不牢靠的表现,尤其这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的通病。

某位先生刚刚调入某单位一个月,一个月来由于他处处小心做事,每每笑脸相迎,所以同事们对他的态度也颇为友善,竟不曾遇到他所担心的任何麻烦。

一次他和一位同事谈得很投机,便将一个月来看到的不顺眼、不服气的人和事,通通向这位同事倾诉而后快,甚至还批评了科里一两个同事的不是之处,借以发泄心中的闷气。

不料由于对这位同事了解甚少,这位同事竟是个搬弄是非之人。不出几日便将这些“恶言”转达给了其他同事,立刻令这位先生狼狈至极,也孤立至极,几乎在科里没了立足之地。直到此时这位先生才如梦初醒,悔不该因一时激动没管好自己的嘴巴,忘记了“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

“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这句古训告诫人们,交浅不可言深,陌生不可露根,路遇不可为友。对一些不太了解的人,不能把自己的“底细”告诉人家。要了解一个人,不是听其言,而是观其行,要在种种变化中慢慢来认识。

古训说得好:“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对那些整天与自己在一起共事的人,要仔细了解他们的性格及心理,必要时架设起一道心理防线,防止某一天被人袭击。

曾有篇这样的报道:两个陌生人偶然相遇,谈得投机,相见恨晚,分别时互送名片,以便日后联系。可是,其中一人从名片上知道了对方的姓名和住宅电话,根据交谈中了解到的对方的有关情况,竟然马上给他家打电话,谎称该人遇到车祸住进了医院,急需汇钱来抢救,最终骗到一笔不义之财。

由此看来,不论熟人还是陌生人,都不可轻信。但有一种人是防不胜防的,我们更应提高警惕。这种人是李林甫式的人物。

李林甫是唐玄宗在位时期的宰相,他就职期间,凡是德望功绩比他高的,还有被皇帝器重的,或者是地位接近他的,他都想方设法予以铲除。尤其是对那些饱读诗书之人,绝不留情。他要除掉一个人,先是装出一副平易近人的态度,说些娓娓动听的话,让人误认为他心地善良、和蔼可亲。但在你疏于防范时,他就乘虚而入,给你下绊子,放冷箭。因此,人们都说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李林甫式的人物,至今仍未绝迹。如果你想隐居深山老林,或一辈子安于穷乡僻壤,满足“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一般不会遇到。如果你不想做一个平淡无奇的人,想混出点“名堂”,那么你避免不了地会遇到一些李林甫式的人物。他们会像魔鬼一样纠缠着你,不管你如何小心谨慎,他们也会找到你的某个弱点,进而大肆进攻。他们打击的主要目标有两种:一是与他们平起平坐的人;二是展露才华,能力超群,将来可能超过他们并取代他们的人。对这两种人,他们坚决要打倒,毫不留情。他们知道只有这样,才能保住并巩固现有的地位。这些人,既有菩萨面孔,又有屠夫手段,整人绝不心慈手软。

鉴于这样的客观现实,人们应当记住:要想在一生中有所成就,除了刻苦拼搏之外,必须用恰当的方法对付身边这些李林甫式的人物。一时疏于防范,就很有可能被“李林甫”控制,并把双脚踩在你的头上,使你永世不得翻身。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在几千年前那样一个社会结构简单、人性尚且纯洁的时代,人们就已认识到了人心的深不可测,须加以高度提防;历史发展到今天,社会结构变得异常复杂,人类的智力几乎达到了无所不能的地步,面对这种情况,不论是为了防止真正意义上的敌人,还是为了防止交际场上的竞争对手,我们都应提高防范意识,提高警戒性,少点坦诚,多点怀疑,以求在复杂的社会中更好地生存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