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的钱袋子到底有多重要

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都是一片荒凉的景象。汉文帝、汉景帝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和劳役等负担,减少税负的征收,社会经济获得恢复和发展,史称“文景之治”。

汉文帝十分重视农业生产,他即位后多次下诏劝课农桑,按户口比例设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干员,经常给予他们赏赐,以鼓励农民发展生产。同时他还注意减轻人民负担,曾两次“除田租税之半”,即租率减为三十税一(即1/30)。自后,三十税一便成为汉代定制。文帝时,算赋也由每人每年一百二十钱减至四十钱,徭役则减至每三年服役一次。文帝还下诏“弛山泽之禁”,即开放原来归国家所有的山林川泽,从而促进了农民的副业生产和与国计民生有重大关系的盐铁生产事业的发展。

汉初至武帝即位的70年间,由于国内政治安定,只要不遇水旱之灾,百姓总是人给家足,郡国的仓廪堆满了粮食。太仓里的粮食由于堆积太多,致腐烂而不可食,政府的库房有余财,京师的钱财有千百万,连串钱的绳子都朽断了。

“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盛世”,其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政府收入远远大于支出,以至于国库中串钱的绳子都朽断了。由此看来,政府收入的水平代表了国家强盛的程度。但政府的收入和支出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对百姓生活究竟有什么样的影响呢,这就涉及政府财政的概念。

但究竟什么才是财政呢?国家为了维持自身的存在和发挥职能,必须消耗一定的社会产品。但是,国家本身通常不直接从事生产活动,因而必须凭借自身拥有的政治权力,强制性地征收一部分社会产品,以满足各方面支出的需要。这种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它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进行的社会产品的分配。从这一概念的内容可以看出,财政是一种分配关系,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在社会范围内集中性的分配关系,这就是财政的本质。

可以说,财政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国家产生以前,原始社会末期已经存在着从有限的剩余产品中分出一部分用于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经济现象。但这只是集体劳动成果由集体分配,它属于经济分配,还没有财政分配。国家产生以后,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国家的存在,依靠政治力量强制占有和支配一部分社会产品,以保证国家机器的运行和社会的发展,从而便从一般经济分配中分离出独立的财政分配,于是产生了财政。

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政府财政的作用是巨大的。首先它具有稳定经济与发展职能,比如说政府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的安排加快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的瓶颈,并支持第三产业的兴起,加快产业结构的转换,保证国民经济稳定与调整。

此外,政府财政还具有资源配置职能。比如说在市场失灵时,政府财政能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

再者,政府财政还具有收入分配职能。如通过转移性支出、社会保障支出、救济金、补贴等,使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

财政如此重要,而财政收入究竟是如何取得的呢?一般来说,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主要途径有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益、国债收入和收费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等。财政收入是衡量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范围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政收入的充裕状况。

但是,政府的财政收入是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呢?关于这个问题,人们的看法并不一致。财政收入越多,为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就越多,从这个方面来说,政府的财政收入是越多越好。但是政府的财政收入多了,必然会挤占百姓收入增长的空间,从这个角度来说,政府的财政收入越少越好。其实,无论是哪国政府,都应该将财政收入和支出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上,并将财政的钱花在“刀刃上”,这样无论政府还是百姓都能从合理的财政政策中得到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