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金山村(中国乡村建设系列丛书)
- 胡鹏飞 周杰军
- 5字
- 2020-08-29 00:31:50
3 乡村营造
3.1 设计思路
古村的设计注重文物保护,重在对建筑的原样修复;环境营造重在与古村整体环境和谐统一,保留乡村原有的自然气息。在建筑设计和景观营造方面,无须过多设计痕迹,在还原古村原貌的基础上激活古村,丰富古建筑的使用功能,植入新的业态功能。同时,提升古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整改环境卫生教育的宣传力度,让金山村成为适合居住并体验古祠堂文化、古民居生活的一方宝地。
3.1.1 分析
金山村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同时是湖南省历史文化名村之一。县政府以“把金山村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的休闲度假文化旅游地”为目标,近几年加大对村庄的乡村旅游建设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引入经济产业。采用“政府引导、村民主体、公司开发、市场运作”的模式,成立汝城县金山古村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项目建设内容包括:莲花种植开发、“龙腾生态园”和“龙腾花卉产业园”建设、古民居和古祠堂修缮开发、民居外立面改造、游客服务中心及旅游配套设施和业态培育等。
1)概况分析
(1)区位交通。
汝城县为“鸡鸣三省、水注三江”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通过平汝高速公路和夏蓉高速公路,可直达汝城县。得益于这两条东西南北向的高速公路,汝城县与周边城镇的联系更加便捷与紧密,带动了汝城经济、文化、旅游等产业飞跃式的发展。夏蓉高速公路将汝城与郴州市区的距离缩短至1.5小时之内的车程,使汝城进入“高铁时代”,享受高铁带来的旅游新机遇。
区位交通
(2)旅游景点。
汝城县是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文化底蕴丰厚。汝城是理学文化发源地,也是农耕文化发祥地,相传炎帝神农在此农耕做耒耜。汝城是最早策划湘南起义的地方,是红色文化策源地。县内有保存完好的300多座古祠堂,是祠堂文化富集地。
汝城县周边旅游资源丰富,拥有热水温泉、濂溪书院、汝城老街、九龙江森林公园、仙观道教景区等自然人文旅游资源。通过近几年的建设,汝城县已成为湘粤赣“红三角”旅游集散中心、华南休闲避暑旅游胜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一流温泉旅游目的地。
旅游景点
(3)城市规划。
根据2009年编制的《汝城县县城总体规划(2009—2030年)》,“湖南农道”以将汝城建设成为湘东南门户、湘粤赣边际现代服务中心、山水生态宜居城市、华南文化旅游胜地、理学文化名城为目标。
在乡村建设中,“湖南农道”控制规模,完善功能,保护文化,美化环境,加大公共基础设施和文化设施的建设力度,注重对历史文化遗存区域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开发,通过保护与改造,进一步整合传统文化资源,不断提升汝城文化软实力,增强城市魅力,改善人居条件。
金山村抓住汝城县发展文化旅游政策的机遇,凭借地理优势和文化资源,使政策支持成为金山村发展的强劲动力。
城市规划
2)村头空间分析
村头是认识一个村庄的“第一印象”,可以说是村庄的“名片”,应突出本村特色。现有村头的建筑和景观缺少历史气息,现代材料的运用使得整体环境具有过重的工业味儿,没有停留的空间和村庄介绍。古村的提质改造工程应当从村头开始,由外而内,移步易景,营造不同的村落场景。
3)村头绿化分析
村头主干道两旁的景观绿化过度园林化,植被种植品种单一。设计师应考虑多种植本地果树,从而减少植被养护管理费用和人工成本。同时,种植果树可以吸引鸟儿回来,降低主干道两旁的千亩稻田被病虫危害的概率,力求让生态环境达到平衡。荒废的农田若不能种植水稻,设计师应考虑因地制宜地种植其他经济作物,让土地得到最大化利用。村中心广场设计应多考虑村民生活的使用功能,绿化切勿园林化。静躺在青山绿水中的乡村不缺少绿化景观,缺少的是留给村民的活动空间。
荒废的农田
村头现状
4)水资源分析
村庄中虽有水渠经过,但水渠无蓄水功能,无水坝,枯水季节水渠呈缺水状态。水渠的水是从村庄后山流下的山泉水,水质清澈,经过村庄时没有被储存、利用就流走了。水渠是新建的渠道,主要功能为泄洪与村庄排污。水渠的利用率不高,景观效果差。如何把水引入古村,扩宽水域、打造水景、方便村民使用是“湖南农道”设计的重点任务。
村中水渠
村中河道
5)祠堂分析
村庄祠堂主要用于祭祀、议事、祝寿、丧礼、年节等场合。如今,祠堂的使用功能减少很多,多处祠堂大门紧闭,只有家族成员有事商议时才打开,祠堂内部格外冷清。过去,人们的生活以祠堂为中心,祠堂是主要活动场所,修家谱、倡学、抚寡、迎神、社祭、恤寡、教化、婚嫁等各种活动都在这里进行,祠堂记录着整个家族的世俗生活。
祠堂的建筑风貌和装饰元素明显地区别于民居建筑,更加华丽、庄严。选址造型、布局朝向极为讲究,建筑形制、结构风格、雕塑刻画和取材用料均精工细作,做到“天人合一”。可以说,祠堂是族人的精神寄托,祠堂文化世代延续。
6)传统民居形式分析
传统民居屋顶大多是硬山顶,双坡木屋架,加盖小青瓦。屋顶正中用小青瓦做造型,脊尾一般用砖或瓦叠成高高翘起的样子。屋檐口形式有两种:一种比较常规,屋檐伸出墙外,用木板做封檐板,土砖墙通常采用这种形式;另一种是砖封檐,把砖墙砌到檐口,在檐口上铺上小青瓦,青砖墙体通常采用这种形式。
古民居平面设计手稿
传统古民居风貌
在传统古民居的平面构成方面,过去大户人家进大门后有一个天井,天井两侧为厨房或杂物间,西南方向定为厨房,东北角为杂物间。房屋正中最大的一间是堂屋,也是住宅中最主要的房间,主要功能有祭祀、会客、就餐等;堂屋层高比其他房间要高,开间一般为4~5米,进深7米。堂屋两侧为卧室,堂屋上端一般用木板隔出一个空间,当作杂物间或上阁楼的楼梯空间。
3.1.2 问题
金山村虽已进行旅游开发,却与大多乡村一样,留不住年轻人,邻里关系不和谐,村庄像一个“空壳”。不少老房子破败,空置成为危房。出现这样的村庄状态主要因为以下几点:
(1)没有打造特色民宿,不能提供住宿,很难留住旅客、带动消费。
(2)没有激活祠堂与古民居的体验内容,游客参与感不强。
(3)没有打造农产品品牌,没有农产品输出渠道,村民不能创收。
(4)没有引入外援。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遵循“共建、共管、共享”的乡村治理理念,不是注重对物质的建设,而是提升村民对文化的认同感,热爱村庄,利用村庄自身优势,借助外援,让村民自己建设和管理村庄,最终获得自我持续更新的能力与长久的生命力。
3.1.3 规划要点
1)景观设计理念
遵循“让乡村回归本真”的主题思想,以还原乡村原场地的本质特征为原则来开展设计。村子的规划如同画一幅山水画,先从整体构图着手,改变大环境,从村庄外围开始一步步深入村庄内部。开发荒地、草地,在村庄外围种植大面积荷花,在主干道上则栽种果树,古村周边于20世纪60年代后加盖的180余栋红砖房全部整改外立面;在村庄的重要位置布置十个景观节点,激活五处古民居和五处古祠堂。
重要的景观节点主要分布在村头、环村公路周边主要道路交叉点、村民经常聚集的场所,以及旅游线路的必经之处。
景观设计需考虑游客的参与度,在田间地头可以设置部分亲子游乐设施或场地,寓教于乐。
在景观植物的配置上,结合村民的生产生活需求,以当地农作物为景观素材,以野生植物为配景,保持乡村的本真形象。
2)祠堂设计理念
祠堂是人们谒拜祖先、族人聚会的宗族活动场所,具有浓郁的宗祠文化氛围。为了引导村民崇尚科学、弘扬新风,“湖南农道”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修缮和保护旧祠堂,将其打造成全新的“精神家园”。修缮后的祠堂,既在墙上张贴有“仁、义、礼、智、信”儒家五常,又融合家族文化,设立了文化主题馆、图书馆、讲堂等,让人们在享受古韵之美的同时,更感受到其厚重的文化底蕴,在耳濡目染中接受现代文明的熏陶。
3)民居改造设计理念
在古村风貌保护的基础上,改造不协调的建筑风格,恢复古宅风貌,使村庄的整体建筑环境和谐美观。
针对结构有较大损坏的危房,进行相关的修缮或改建,延续古建筑文脉,做到“修旧如旧”。
古民居建筑群
古民居遗存至今,体现了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它是一种不可复制的无形资产,是提高农业生产力的基础。因此,应当在古民居周边适当地增加休闲文化设施,满足游客和当地居民的休闲和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