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后世誉为“宋词启山林手”,与易安居士齐名称作婉约词派代表,种种美名,让他家喻户晓,让他的词作代代相承。
可曾经的曾经,数百年前的风拂过,却是难以掀起他无所波澜的人生。
少年时期的柳永,因病变字唤作耆卿,在家族中是最不起眼的一个。两位哥哥都喜善读书,并各有所长,而他所坚持的以赋为词却常常遭受父亲唾弃,更是令世人不解。
时人皆道:“柳七郎作词,不务正业罢了!”
在那个流行追逐经济仕途、信奉科考的年代,“不务正业”之徒,纵他写得一手好词,纵使他的才华日益显露,想要得到认同绝非易事,想要引人注目更是难上加难。幸运的是,耆卿也并未将这些放入眼中。
他就这样被淹没在烂俗的人群中,做着自己喜爱的事情。那时尚且年少,生活虽平平淡淡,终也无所磨难。
然而命运似乎并不甘心就此放过如此非凡之人。
没有家族的支持,耆卿无法满足自己的词者豪情,便凭借一身才华,靠为他人写词换得些许银钱。而这“他人”,便是花坊歌楼中的姑娘。于是,他更饱受世人冷眼之折磨。所谓文人风骨,他或许不会说得那样清高,可这起码的尊严又怎会没有?旁人的指指点点或是轻蔑唾弃,便如利刃一般在他的心里剜了一刀又一刀。可柳七郎浪荡惯了,他从不与别人说起。那些令人唾弃的歌姬舞女们,却被他真真切切地视作知己。
于是,柳七郎也算是有了第一批支持者。
他一向孤傲,自认自己的才华根本无需科考的认同。可谁曾想,科考这条路上,耆卿却是屡试屡败。那一旨“且去填词”更让他沦为天下人之笑柄!
是了,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孤傲但更固执的柳七郎把所有的委屈咽下肚子,只留给世人一抹狂放不羁的笑容。他痛苦吗?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怕就是对这份痛苦最大的掩饰。
他从没有放弃过自己坚持的道路,写词、填词。那一路的颠簸碰撞,更让他明白词作的真谛,不只是风花雪月、儿女情长,也可以书写豪情,记录生活。于是他笔下也不再只有那闺阁之中的小儿女,偶也会现祖国的大好河山。
柳词之于后世,是历史长河中最为浩瀚瑰丽的一笔,而柳七郎,也注定不凡。“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哪里是讽刺?这是对他最大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