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拉库女士独自一人在自家地下室里制作陶器。制作陶器包含多道特殊工序——揉泥、拉坯、修形、上釉、焙烧。对她而言,这些都不是问题,她一人就能包揽所有这些工作。问题是她事业心强,制作的陶器又颇有吸引力,于是订单越来越多,委实超出了她个人的生产能力。于是,拉库决定雇用毕斯可小姐。这位小姐对制陶有着浓厚的兴趣,非常希望向拉库学习陶器制作。这样一来,就意味着必须对工作进行重新分配。由于工艺品商店想要“拉库制作的陶器”,因此拉库决定只让毕斯可负责揉泥和准备彩釉,自己则负责其他各道工序。这就要求对工作进行协调。不过,在一间只有两个人的陶器作坊里,这不是什么大问题——一些简单随意的交流就能搞定一切。

事情进展得非常顺利,两人合作默契。不久后拉库女士又淹没在订单的汪洋大海里,这意味着她将需要更多的助手。但这次不同,拉库知道不能再雇用对制陶一窍不通的人,而必须找已经学过陶器制作工艺的熟手,于是她决定到当地的陶艺学校直接雇人。由于拉库已经花了不少时间来培训毕斯可,而三位新助手又都受过训练,一上手就知道制作程序,所以大家配合得很好。虽然现在有5个人了,协调仍不是什么问题。

后来,陶器作坊又增加了两个新助手,这时协调问题出现了。有一天,毕斯可被一桶彩釉绊了一跤,打碎了5个陶罐;又有一天,拉库打开烧窑发现吊式花盆误上了紫红色的釉。这时她意识到,在一个由七人组成的小型陶器作坊中,光靠简单随意的交流已经无法协调所有工作了。更糟的是,如今身为“陶器公司”总裁的拉库女士,不得不花越来越多的时间来应对客户。现在,她穿名牌时装的时间远比穿牛仔裤的时间要多。于是,她决定指派毕斯可为作坊的经理,专门负责监督和协调5名制陶工人的工作。

公司继续扩大。在聘请了一位工作方法分析者后,公司又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分析者建议,产品生产线上的各道工序,由专人专职负责——每条生产线(当时已有4条生产线,分别生产陶罐、烟灰缸、吊式花盆及陶瓷动物)上的每道工序都有一个人负责,第一个揉泥,第二个拉坯,第三个修形……这样,整个公司就形成了4条产品生产线。为了确保所有工作的顺利协调,公司还预先制定了一套标准的操作指南,每个人都必须遵守。至此,拉库的陶器公司已不再向工艺品商店销售产品了,拉库只接受大批量的订单,其中大多数来自连锁折扣店。

拉库的雄心壮志并未就此打住,公司继续壮大。她巧妙地抓住了多元化发展的时机——先是瓷砖,然后是浴室设备,最后是黏土砖。之后,公司分成了三个部门——消费品部、建材产品部和工业产品部。她的办公室移到了“陶器大厦”的第55层,在那里,她按季度审查各部门的业绩,若某个部门的利润和增长率低于预期值,就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实现了对各部门的协调。


所有有组织的人类活动,从制作陶器到登月行动,都有两个基本且互相对立的要求:一方面要把这个人类活动拆分成不同的任务,另一方面又要将各项任务协调整合起来,以便实现最终目标。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可以将一个组织的结构简单地定义为:将工作拆分成若干不同的任务,再协调整合起来以实现工作目标的各种方法的总和。

那么,该如何设计组织的结构呢?是否存在最佳的设计方法呢?或者,根本就没有什么最佳方法,组织结构的设计其实只是对各种结构元素(即分工和协调任务的各种方法)加以选择,随意搭配起来,就像一个人在菜市场挑蔬菜,或者在自助餐厅选菜一样?

长久以来,不少管理著作都支持第一种观点,认为组织结构存在最完美的设计方法。在这一派看来,一个好的组织结构,必然应当以规则和严格的权力等级为基础,权力控制的层次应不超过6级。但渐渐地,有一些管理文献则开始含蓄地表示对第二种观点的肯定,即认为组织的设计师应根据组织的具体情况,选择并组合各种好的设计参数。这些设计参数包括:长期规划、工作内容丰富化、矩阵结构等。

以上两种观点,本书都不予肯定,而是提出第三种观点。本书认为,应该对各种组织结构设计参数进行有目的的选择,以便实现内部的一致与和谐,并使之与组织所处的情景——包括组织的规模、历史、经营环境、使用的技术体系等相符。其实,很大程度上,这些情景因素和设计参数同样是选择的结果。组织所处的小环境、发展的规模大小、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所使用的方法……这些都是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有意识选择的。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我们创建的所谓组织“配置”中,应把设计参数和情景因素都结合进去。

对各种设计参数和情景因素的不同选择,就会形成各种不同的组织配置;理论上讲,会形成各种各样的配置。但从实际上来看,对大多数组织而言,有效配置的类型其实并不多。

组织之思

本书的中心主题是:这些类型有限的配置方式,阐明了大多数卓有成效的组织对自身结构进行规划的方法。换句话说,通过这些基本的配置方式,就可以设计出高效的组织结构,进而它还可以诊断出很多效率低下的组织存在着什么样的问题。

本书中有很多个“5”。在引言中,我们将介绍一套在不同任务间进行协调的基本机制,共有5条;在引言的后面部分,会提供一个组织结构的图示,用以指明大方向,图示也分为5个部分。本书的主体部分,讲述组织结构设计的各个参数,其中最主要的是分权这个参数,亦有5种最基本的形式。在讨论完情景因素后,介绍结构和情景的基本配置,而基本配置的数目也是5。实际上,我们将会发现,这些“5”并不是独立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基本的联系。尤其是,每种配置都偏好一种特定的分权形式,而这种分权形式又在支配着相应的协调机制,在组织的相应部分起主导作用。难道这些不意味着“5”是高效组织设计中一个神奇的数字吗?

为了设定本书的基本框架,我们要在引言中引入两个概念。一个描述了组织实现协调所依靠的机制,一个则从各个相关组成部分的角度描述了组织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