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矛盾与协调统一

一、基本矛盾

(一)基本矛盾的内容

人类的经济系统是以自然生态系统为基础的,人类各项经济活动必须在一定的空间进行,并且依赖生态资源的供给。凡是人类活动可以达到的生态系统,一般也不是纯粹的自然生态系统,而是被纳入了人类经济活动范围,并且打上人类劳动烙印的生态系统。总的来说,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矛盾是:具有增长型的经济系统对自然资源需求的无限性与具有稳定型机制的生态经济系统对自然资源供给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又叫经济无限发展过程同生态系统顶极稳态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是贯穿于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的普遍矛盾。

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矛盾具有决定性、普遍性、复杂性和可控性的特点。首先,在生态经济矛盾体系中,生态经济基本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一旦这一矛盾得到妥善的解决,其他生态经济及社会矛盾就会迎刃而解或者有了解决的基础。不难设想,一个社会,如果经济需求能有合理的约束,而生态供给又能源源不断地涌现,那么制约经济发展的最大问题——资源的稀缺性就将不再困扰人类,其他生态、社会问题自然也就易于解决了。其次,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矛盾是贯穿于人类社会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普遍矛盾,是一个不分地域的世界性问题。这一矛盾是人类永恒的矛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这一矛盾又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再次,生态经济基本矛盾比起系统的其他矛盾更具有复杂性,生态经济基本矛盾是众多问题集结而成的,因而更为复杂,它的解决要依赖于各种分门别类的生态经济问题的解决,所以也更加困难。此外,生态经济系统的矛盾还具有可控性,人则处于这个控制系统的中心。生态经济基本矛盾是一个对立统一体,虽然当人类经济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干预方式和程度不适当时,这一矛盾会尖锐激化,但人类可以重新调节自己的干预方式,使生态系统的资源既得到充分利用,又不超越系统维持稳定状态所允许的限度,使矛盾得以缓解。

(二)基本矛盾的主要表现

(1)生态生产力更新的长周期与社会生产力更新的短周期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通常要造成一种生态供给不能满足经济需求的生态滞后效应。

(2)单纯适宜经济增长的技术体系与恢复生态平衡技术滞后之间的矛盾。社会技术活动,首要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因此总是力图强化生态系统的经济功能,而简化其生态结构,降低其生态功能;生态系统,只有维持其复杂的生态结构,保持其较高的生态效能,才能使系统趋于稳定,实现平衡发展。

(3)生态经济系统的自然有序与经济系统要素的社会有序之间的矛盾。

(4)生态系统负反馈机制与经济系统正反馈机制之间的矛盾。

(三)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确立的原则

发展经济必须与保护生态相结合,生态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充分条件。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确立以下原则:

1.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经济系统必须依赖生态系统提供生产所需的原料、食物、能源等,在开采、利用可更新资源时,开采率不能超出其再生能力,以确保自然界能维持资源存量,持续地提供经济系统所需要的资源。

2.合理确定区域人口承载力

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区域的经济规模(总资源消耗量)不应超出该区域的承载能力,否则会加速自然资产的耗竭。换言之,在不危及区域环境品质的前提下,该区域所能承受的经济成长是有限制的。区域的人口承载力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生活水平;二是外界能量、资源的供给量。

3.生产过程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经济生产或消费行为所产生的人类不需要或厌恶的副食品,一般称之为废弃物。这些废弃物,有的经过处理后排放,有的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回自然界。当释放到环境系统的废弃物量超过了环境的同化力时,就会导致环境系统衰退,进而影响其对经济系统的承载能力。应用生态工程理论,通过生态系统使养分循环返回自然界,促进自然环境的生命支持功能,或者废弃物通过回收而被经济系统再利用。

总之,改变过去视生态经济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对立的错误观点,将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有机统一起来进行研究,积极探讨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间的密切关系,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经济协调发展

在生态经济系统统一体中的各个子系统之间、子系统内各个成分之间,都具有内在的、本质的联系,这个系统中的每一个要素都承担着特殊的作用,都是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这个系统中如果一个环节发生变化,就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离开某一要素,系统的功能就要受到影响,原有的系统就会受到质的影响。就经济与生态这两个子系统来看,一个良好的经济系统必然要求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与之相适应,二者相互促进,构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整体。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生态与经济协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纽带,社会再生产所需的一切物质和能量都来自自然生态经济系统,因此生态系统是经济系统赖以发展的物质源泉。当经济系统的调节机制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生物资源和环境资源结构、布局和自我更新能力时,经济系统本身就会陷入恶性循环之中。因此,现代经济的发展要受生态环境的制约,人类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促使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就成了可观必然趋势。

(二)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经济与生态矛盾运动的产物

生态环境的实质是自然生态系统,其组成要素是各种自然资源,这就决定了发展经济必须要依托生态环境来进行。自然生态系统所蕴含的自然资源是十分丰富的,但同时他们又都是有限的。然而,人类发展的经济需求是无限的,人类社会要不断进步,人的物质和文化生活要不断提高,因此人向生态环境取用自然资源的要求也是无限扩大的。由此在人类的经济社会发展活动中,发展经济对自然资源需求的无限性与生态系统自然资源供给的有限性之间,就必然会出现越来越尖锐的矛盾,从而就会出现生态与经济日趋严重的不协调。这就必须依靠人发挥正确的主观能动作用,使生态与经济的关系从不协调走向协调。

(三)生态与经济协调理论是生态经济学的核心

人类社会从过去的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又向今后的生态化转变是一个客观的过程,这也是生态与经济不断协调的过程。新的生态时代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可持续发展,而它正是建立在生态与经济协调的理论基础之上。这就决定了生态经济协调理论是指导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理论,并且体现了生态时代的基本特征。

生态经济学有一系列的生态经济学基本理论范畴和基本原理,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同时,它们也分别在各自的领域,对生态经济实践起着不尽相同的指导作用,但是它们对于实现生态与经济协调的促进作用又是相同的。生态与经济协调这一核心理论对整个生态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建立起着基础作用,并且也赋予这个体系“生态与经济相协调”的基本理论特色。

三、生态经济发展的协调路径

建立生态—经济—社会—技术大系统发展战略,是解决人类面临的人口、环境、资源、粮食等严峻问题的基本方向,也是发展生态经济生产力的物质基础。

(一)加强全民生态意识教育,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现代社会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三种态度:一是热爱自然的保护者,二是凌驾自然的征服者,三是自然与社会共生的协调者。前两项各自走向极端,难为现实社会所接受,后者才是自然社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加强生态意识宣传,变“征服”为共生,化“掠夺”为互助,保护自然,利用自然,是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的根本。

(二)保护自然资源,维持生态平衡,提高生态经济效益

自然资源包括有机的和无机的资源与要素,既是生态系统、自然生产力的构成与基础,更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源泉。自然界中,水、土、气、生物、矿物等都是人类赖以生活和不可缺少的生态物质资源。保护自然资源,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保护自然,改善环境,与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增加社会经济实力是密不可分的。充分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意味着在生态平衡或不超过生态阈值条件下,使生态经济的物质、能量的利用率高,或物质、能量的消耗小,同时,又使生态、经济、社会、技术和谐发展,保持生态经济系统动态平衡和持续运转。按照系统科学的观点,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只要自觉运用控制反馈原理,合理控制,就可形成最佳的结构与功能,保持稳定有序的发展。当今的耗散结构理论和协同论,已揭示和证明了这一事实的客观存在,并逐渐应用于实践之中。为便于生态经济系统高效和谐发展,利用生态与经济学的一些基本规律或原则,如物质循环与重复原则,避害趋利原则,共生互利原则,以及开源节流原则等为获取资源高效利用服务。同样,利用相生相克原则、可靠性强风险小原则,使经济、生态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持久和谐发展。

(三)依靠科学技术,改革传统产业结构,发展新的产业

追求生态经济高效和谐模式,需依靠科学技术。一方面,探索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与方法,并施之于实践;另一方面,要改革传统产业,使之走向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轨道。这种新型产业的功能,既能缓解消除污染、净化和消化废物、改善环境质量、又能提高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进而不断提高生态经济生产力;更重要的是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社会条件。改革和兴建产业结构,不论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都要通过科学技术手段,使其朝着有利于发展高效和谐的生态经济系统的方向迈进。

(四)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更要注意生态环境问题

我国将保护环境作为一项国策是非常英明的。根据我国目前经济、人口和环境的发展势态来看,未来的环境前景可能有两种状况:一是正确处理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强化环境管理,增加环保投入,实行建设与环保同步发展方针,使生态环境问题不再加剧或有所改善;第二种情况,水资源危机越演越烈,大气质量日益恶化,污染废物(特别是固体)急剧加重,生态环境更加不稳或失调,不但给人民健康、生活带来了威胁,也将制约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环境的两种情况都是可能出现的,我们只有选择正确的道路,才能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知识链接:生态经济平衡

生态经济平衡是指构成生态经济系统的各要素之间达到协调稳定的关系,特别是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达到协调统一的状态。

这是在生态经济学探索过程中出现的概念,反映了对经济问题和生态问题进行综合研究的发展趋势。狭义的生态经济平衡就是人工生态平衡。一般说来,人工生态系统的平衡基本上是生态平衡与经济平衡的统一。广义地说,生态经济平衡包括生态平衡、经济平衡以及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平衡。生态平衡是经济平衡的前提和基础之一,经济平衡应该能够维护和促进生态平衡。在当代条件下的社会发展,首先要争取世界经济增长的规模、结构、建设、速度与地球生物圈的承载能力保持平衡,即世界范围的生态经济平衡。其途径在于以经济增长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促进地理环境的生态结构乃至地球生物圈定向发展,以增强社会经济系统的自然基础来达到经济平衡。

(资料来源:https://baike.baidu.com/item/%E7%94%9F%E6%80%81%E7%BB%8F%E6%B5%8E%E5%B9%B3%E8%A1%A1/5330113?fr=aladdin.)

复习思考题

1.简述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措施。

2.简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矛盾的解决措施。

3.简述生态经济系统良性运作的条件。

4.举例说明区域生态系统的构成。

5.试论生态环境恶化对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