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民政与社会事务管理的重要作用、主要任务和总体思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实践中,要审视地方政府民政和社会事务管理工作的改革发展,认识地方政府民政和社会事务管理工作的发展规律,总结地方政府民政和社会事务管理工作的发展经验,形成以“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为核心理念的一系列现代民政理念;根据推进社会建设和改革不同阶段的特点要求,明确地方政府民政和社会事务管理工作的目标和任务,确立科学的运行机制,建立合理的工作体系,继续完善工作职能,丰富公共产品,强化公共服务,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通过地方政府民政和社会事务管理工作自身的改革发展,巩固完善现代民政成长的基础,更好地驾驭经济社会环境变化所提供的有利时机;根据政策环境的变化进行有效的策略选择和行为选择,把握时代赋予民政和社会事务管理部门的历史机遇,学习和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不断提高解决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为提高地方政府民政和社会事务管理的创新能力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引,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两个一百年”伟大奋斗目标做出相应的贡献。

一、地方政府民政与社会事务管理的重要作用

2001年,习近平同志任福建省省长期间在民政系统调研时指出,民政部门是政府进行社会行政管理的重要职能部门之一,肩负着依法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解决社会问题、调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的重任。黄世宏.脚踏实地为民解困做好最低生活保障[EB/OL].[2018-07-15]. http://unn.people.com.cn/GB/channel229/230/934/200105/23/64189.html.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地方政府在民政与社会事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一)做好地方民政与社会事务管理工作是增强整个社会创造活力的基础

在构建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做好现代地方政府民政与社会事务管理工作与国家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密切相关,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息息相关。

我们要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总结的治国理念验证新经济常态下的新实践,不断提高决策水平,清晰地认识地方政府民政与社会事务管理工作在促进现实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福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途中的重要作用;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把地方政府民政与社会事务管理工作成果放在科学发展的总要求中去检验,大力推行积极的中国特色民政与社会事务政策,以更高的标准、更新的思路、更实的作风,做好制度建设,加快平台建设,着力基础建设,狠抓队伍建设,增强透明度,扩大人民参与度,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维护好,把党和政府的要求落实好,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改革开放的益处,公平共享,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特别是要保障宪法确认的个人自由,承认合法、合理的个性化追求,让公民和社会组织充满生机与活力,使社会保持动态平衡的稳定状态。”江必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N].光明日报,2013-11-05.

(二)做好地方民政与社会事务管理工作是实现社会和谐有序的基石

在维护社会稳定、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地方民政与社会事务管理的作用越显重要。民政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为民解困,民政部门作为社会的黏合剂,是社会弱势群体的代言人和利益维护人。做好地方民政与社会事务管理工作,加大对社会贫困群体的救助力度,完善创新社会救助工作,逐步扩大覆盖面和受益面,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更好地解决困难群体所面临的各种困难,保障全体人民的生活、医疗、教育以及人民参与社会事务的合法权益,这是地方民政与社会事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所在。

我国社会各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性特征的集中反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利益格局的调整,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推进,大批人员需要以多种形式创新创业。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发展,许多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同时,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不少以前在沿海发达地区的农民工开始返乡。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以及部分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依然较大,统筹各方面利益的难度也随之增加。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非政府组织等社会组织快速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社会流动人口大量增加,新的经济行业层出不穷,现在的城乡结构、就业结构、人口结构、居住结构等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群众的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法治意识、监督意识不断增强。面对新情况,过去行之有效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管理方法已经难以完全适应。在目前社会转型的活跃期,民政与社会事务管理如何转变政府职能、创新工作变得十分迫切。为此,做好地方民政与社会事务管理工作,可以有效地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化解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的社会冲突矛盾,促进社会相对公平公正,弘扬社会公平正义,切实落实党中央的执政理念,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驾护航。

二、地方政府民政与社会事务管理的主要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民政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提出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民政工作提供了有力保证;提出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思路,为民政工作提供了方法路径指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立意高远、观点鲜明、内涵丰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民政事业发展提供了深厚的理论支撑,注入了强大的思想动力。

(一)打造好民政与社会事务管理工作的各项平台

应针对各项地方政府民政与社会事务管理业务相对独立,缺乏整体性、系统性,但单项业务作用明显、地位突出又相对独立的实际,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打造带动地方政府民政与社会事务管理工作整体推进的平台;针对各项业务跨越不同的时期,保障不同的内容,服务不同的对象的实际,统筹整合内部资源,打造地方政府民政与社会事务管理事业协调发展的平台;针对政府主导是推动地方政府民政与社会事务管理工作的主体力量,社会资源是落实民政工作的重要因素的实际,立足调动政府与社会的积极性,打造政府和社会互动的平台;针对地方政府民政与社会事务管理工作业务面广、涉及环节多、关联部门多的特点,统筹整合内外资源,打造地方政府民政与社会事务管理工作与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平台。

(二)提高队伍素质,完善服务设施,坚持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手抓

要以为民服务为核心,以健全法律法规为重点,以提高队伍素质为关键,以完善服务设施为基础,以加强基层建设为着力点,好字当头,好中求快,切实做到又好又快。第一,在方式方法上,要富于创造性。坚持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手抓,充分发挥中央、省、市、县的主动性、积极性,采取政策驱动、项目带动、上下发动、内外互动的并举方式,加快政府主导力量、社会参与力量、市场补充力量的大联合、大汇聚。第二,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要落实有效性。积极争取政府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把发展民政事业的基础设施项目纳入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充分发挥为民服务的载体的作用;想方设法加强工作力量,千方百计改善工作条件,尽心尽力为基层干部排忧解难,确保各项民政政策和工作任务在基层得到全面落实。第三,在法治建设上,要强调系统性。适应形势发展变化,从切实履行民政职责出发,积极争取和协助人大、政府法制部门出台一系列有关民政工作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实现民政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依法办事。第四,在队伍建设上,要突出先进性。重点加强民政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五种能力”建设,大力拓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培育发展社区志愿者队伍,努力建设一支组织放心、人民满意、社会认同的现代民政干部队伍,有力推动地方政府民政与社会事务管理事业创新发展。

三、地方政府民政与社会事务管理的总体思路

民政与社会事务管理是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履行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主要方面。民政与社会事务管理人员要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贯彻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和要求,把深化民政与社会事务管理领域改革融入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全局,在服务大局中实现民政事业的创新发展。

(一)民政与社会事务管理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总体性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统领,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以推进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为着力点,改革机构设置,优化职能配置,深化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提高效率效能,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总目标和总布局反映了我国改革发展的趋势和要求,综合考虑了国际国内的形势和条件,积极回应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和关切,为地方民政与社会事务管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总的方向。

民政与社会事务管理领域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是国家治理体系构成的重要一环;民政与社会事务管理能力是依法治国、国家治理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改革进入深水区,各种利益、矛盾更加复杂,各种社会问题更加突出,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部署,重新审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关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需要民政与社会事务管理部门适应时代变化,改革那些民政体制中的不合适的旧机制,和其他政府职能部门积极协调配合,科学制定或修订民政相关法律法规,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依法行政、运行有效的民政与社会事务管理制度体系,解决好制约民政与社会事务管理事业科学发展的制度缺陷问题。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更加注重民政与社会事务管理能力建设,增强按制度办事、依法办事意识,综合运用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信息化等现代化手段有效推进民政与社会事务管理工作,学会运用法治方式、市场竞争机制以及必要的行政调控手段,不断提升民政与社会事务管理效能。

(二)民政与社会事务管理“三个进一步解放”的实践性总体要求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指导思想中,强调了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这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新概括,是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所得出的新结论,也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这三个“解放”对我国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提出了新要求,明确了未来改革的新路径。

进一步解放思想,意味着在民政与社会事务管理中需要壮士断腕、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冲破旧的思想观念束缚,突破条条框框的限制,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在实践中去寻找解决民政工作重点、难点问题的突破口和着力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主动探索研究,实事求是地推行民政领域改革创新的具体举措。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需要民政公共管理部门“知行合一”,做务实求真的实践者。在正确处理民政职能部门和市场关系中做好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工作,在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中推动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在完善城镇化科学发展体制机制中形成良性格局,在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社会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中依法引导社会组织在农村兴办各类公益和非营利事业。民政公共管理的实践不能仅限于局部危机的处理,更多的还需要建立长期治理机制,促进整个经济、社会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恩格斯指出:“绝不是国家制约和决定市民社会,而是市民社会决定和制约国家。”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96.

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必须看到中国是全体中国人民的中国,民政事业是中国的民政公共管理。客观现实要求民政部门积极引导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推进城乡社区治理,开展社会协商和基层民主协商,深化居民自治,增强社会自我调节功能。

总之,要在“三个进一步解放”的实践性总体要求指导下,遵循中国的实际情况,让人民积极参与,当家做主,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去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三)民政与社会事务管理中“三种意识”的理论意识总要求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回顾总结中国共产党95年来的光辉历程,向全党发出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伟大号召。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牢固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的明确要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一往无前的开拓精神,把握重大战略机遇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担当。

牢固树立进取意识,就要用大局的眼光全面审视民政工作,找出民政管理工作与我国现实发展要求的差距,发现地方民政管理工作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的差距,大胆改革创新,推动民政工作取得新的突破,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牢固树立机遇意识,要求地方民政管理部门能全面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趋势,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科学判断民政事业发展中的取舍得失,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契机,更加自觉地用改革的思维、创新的办法破解地方民政管理中的难题,进一步推动民政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牢固树立责任意识,要求我们以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履行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民政职责,扎实推进各项民政工作,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和时代赋予的使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和民主政治权利。

民政与社会事务管理部门要强化对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理解,最大限度地凝聚民政系统公共管理者的思想共识,牢固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切实领会看齐意识,强化主责意识和实干意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确保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战略部署在地方民政与社会事务公共管理工作中全面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