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会计主管管什么

1.1.1 我为会计主管正名

要追求会计主管这一可遇亦可求的职业目标,我们首先必须对“何为会计主管”有清醒、准确的认识,由此决定、调整自身的努力方向。会计主管首先是“主管”,对“何为主管”阐释得最为准确、完整的莫过于被称为“主管人的主管”的莫里斯·洛代克的表述,即“在任何结构、形态和产业的一切机构里,一个拥有自己所辖的下属,同时向更高一级管理者负责,并通过贯彻、传达、计划和实施调动、指导和控制员工来完成整个组织目标的管理者就是主管”,它概括出会计主管承上启下的地位,管理、组织的职能以及实现其职能的方式、手段。对于主管的普遍要求便是对于会计主管的基本要求。

由于现实生活的多样性,不同企业(或其他经济实体)的“会计主管”一职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总体而言,“会计主管”指的是单位(企业或其他经济实体)会计、财务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既包括一般意义上作为各单位会计、财务工作的具体领导者和组织者的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及会计主管,也包括具有更高会计与财务管理职权的总会计师及财务总监。

1.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

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是在一个单位内具体负责会计工作的中层领导人员,其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具体组织、管理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并对所有会计工作负责。在中小型企、事业单位中,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一般不会分为两个职能部门,而是以会计活动为中心来划分内部职责的,此时,会计机构负责人兼有“会计主管”之职权,既是“账房先生”,又是“理财专家”。

2.会计主管

一些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将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职能分离,分别设置会计机构与财务机构,会计机构负责人主要负责指导、开展会计机构中的会计核算工作,为内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合法、公允的会计信息;财务机构则专司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组织资金运作等理财之职,而财务主管便主要负责监管资本的运作,包括资本的获取、运营和支配,履行理财之职。

3.总会计师

总会计师是全面主管本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行政副职,不是一种专业技术职务,而是一种行政职务,在单位负责人领导下,主管经济核算和财务会计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第36条规定:“国有的和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大中型企业必须设置总会计师。总会计师的任职资格、任免程序、职责权限由国务院规定。”根据《总会计师条例》的有关规定,总会计师协助单位主要行政领导全面负责财务会计管理和经济核算,参与单位的重大经营活动,直接对单位主要行政领导负责。凡是设置总会计师的单位,不应当再设置与总会计师职责重叠的行政副职。

4.财务总监

财务总监制度起源于西方,在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的企业制度下,企业所有者从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出发,由董事会聘任财务总监,代表所有者对企业经营者的行为实施必要的监督制约。因此,财务总监是由企业的所有者决定,体现所有者意志并负责对企业的财务、会计活动进行全面监督与管理的高级管理人员。

在实践中,财务总监有两种具体形式:委派制中的财务总监和现代企业中的财务总监,前者指政府(或集团公司)以资产所有者的身份,由政府部门(或集团公司)委派,对委派单位负责,后者则由董事会聘任。在我国,由财政部代表中央政府对中直企业派出财务总监,各省财政厅代表省级政府向所属大中型企业派出财务总监,行使对国有企业财务活动的监督职能,就属于委派制。

1.1.2 会计机构负责人、总会计师与财务总监三者的关系

在一个小规模的企业里也许只设置会计机构负责人即可满足工作需要;而在一些股份有限公司,除设置会计机构负责人之外,通常要设置更高级别的财会管理人员,如财务总监或总会计师;而为确保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加强对财务工作的领导,国家立法要求大型的国有企业必须设置总会计师,同时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也可向其派出财务总监。那么,这三者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呢?

总体来说,总会计师是会计管理系统的总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则是会计管理系统中核心部位的负责人;财务总监主要代表所有者对会计机构负责人所开展的以及总会计师所领导的财会工作进行监督。总会计师、财务总监较会计机构负责人,具有行政级别更高、工作内容更多、管辖范围更广等特点。三者的基本关系如图1-1所示。

图1-1 会计机构负责人、总会计师、财务总监的基本关系

1.1.3 德才兼备,会计主管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要成为一个成功的、优秀的会计主管需要具备良好的素质,只有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自我提升、自我修炼的人,才可能胜任这一职位。会计主管应具备以下基本素质。

1.政治素质

会计主管并不仅仅是会计工作人员,良好的政治素质是其在工作中、生活中明辨是非并在需要时做出正确决定或抉择的思想保障。会计主管政治素质的总要求是:坚持真理、实事求是、富有正义感和爱国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

2.道德品质

道德是一个人得以安身立命的根本,会计主管在从业生涯中需要具备高度的职业良心;廉洁自律、诚实守信、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做到“心地无私天地宽”。

3.知识素质

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是优秀会计主管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保证其正确理解、判断并卓有成效地组织工作。会计主管必须牢牢掌握三方面的知识:一是包括法律在内的较为均衡的文化知识;二是比较丰富、先进的现代管理科学、决策科学和领导科学的方法体系;三是从根本上说,要有善于学习的基本素质。

4.业务素质

财务会计工作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具有很强的专业技术性,而且会计理论、会计知识都在不断快速更新,为了适应会计工作发展的需要和做好本职工作的要求,会计主管应具备更高的专业知识、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现代企业的会计主管往往是协助公司最高管理人员运筹帷幄的重要智囊和“理财专家”,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制定科学的、有效的工作方案,提供正确财务建议,出色完成工作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因此,会计主管应熟练掌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相关知识,主动更新专业知识,跟踪本学科发展,并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学识,还要熟悉各项财经法纪,遵纪守法。

5.有悟性、有理性、有韧性

悟性就是要求会计主管有迅速接受信息并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要能从纷繁复杂的现象、数据资料中把握本质,迅速做出正确判断。

理性就是做结论要建立在对事物客观全面判断的基础之上,实事求是。会计主管在工作中应做到尊重客观规律,保持头脑清醒,切忌主观臆断。

韧性是在任何工作中做出成绩所必不可少的素质。会计主管面临诸多复杂的问题需要处理,只有具备顽强的意志、稳定的情绪和坚韧的毅力,才能在经营管理中克服困难,避免失误。

1.1.4 能写会算懂管理,会计主管应具备的基本工作能力

在以相对完美的素质打底子的基础上,还要培养较强的工作能力,否则,只能做漂亮的观赏植物,而不能发挥实际的作用。看一看,你的工作能力是否做好了准备呢?

1.协调沟通能力

企业的财会部门是掌握企业资金流向的重要部门,其管理活动涉及企业内部的各个方面、各个部门,是各方利益的根本所在,因而也易成为企业管理中矛盾的焦点,作为财会部门的会计(财务)主管往往处于矛盾的交织中,工作环境并不轻松,既要满足各方的正当利益需要,又要恰当地行使自己应有的财务监督权,因此,会计主管具备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善于组织、善于沟通、善于处理各方利益冲突,成为其游刃有余地处理好工作问题必不可少的基本能力。

2.管理能力

会计主管在公司、企业等单位中同时扮演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两种角色,因而,锻炼自己的管理能力便成为通向会计主管之路的必然要求,如掌握适当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水平,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等。

3.表达能力

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是正确处理好工作中不论是专业问题还是涉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所必须具备的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主管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正确解决纷争,提升部门凝聚力。主管尤其要注意的是提高自己面对一个群体时,从容不迫、充分展示自己观点和才能的即席表达能力。如果对自己能否达到这一要求心存疑虑,那么,开始练习吧!就是现在!世上没有天生的演说家,练习多了,你会欣喜地发现:魅力四射的演讲,你也能做到!

4.分析能力

良好的财务分析能够为企业正确决策提供依据,从而保证企业增加获利。可见,会计主管要真正发挥参与决策的作用,成为企业的高级“理财专家”,必须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特别是财务报表分析能力及对各种经济信息的分析能力,前者可将大量的报表数据转换成对特定决策有用的信息,以减少决策的不确定性,同时还需要后者,即详细调查和研究经济、行业等各种相关信息的能力。因此,会计主管必须具备全面分析能力,在掌握详尽、全面信息的基础上,借助其敏锐的洞察力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信息做出综合、可靠的分析。

1.1.5 谁才能当会计主管

我国法律对于成为会计主管人员设定了必要的门槛,《会计法》第38条第2款规定:“担任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应当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者从事会计工作三年以上经历。”这里所说的“会计主管人员”不等同于本书所指的“会计主管”,而是指较小规模的企、事业单位中没有设立独立的会计机构,而专门配备的负责组织管理会计事务、行使会计机构负责人职权的管理人员。

此外,我国现行有关法规为完善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任职资格和条件做出了相对具体的要求,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7条规定,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坚持原则,廉洁奉公;

(2)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者从事会计工作三年以上;

(3)熟悉国家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掌握本行业业务管理的有关知识;

(4)有较强的组织能力;

(5)身体状况能够适应本职工作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