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陕西“十三五”规划完成情况与主要成就

1.1.1 陕西“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从总体上看,陕西省“十三五”规划的实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对照陕西省“十三五”规划中的33个主要指标和预期目标,从经济发展、创新驱动、结构升级、民生福祉和生态文明等5个维度作出基本评估,如表1—1所示。

表1—1 陕西省“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续表

续表

(1)在经济发展方面总体平稳,基本完成“十三五”规划的序时进度目标。在宏观经济形势严峻复杂的情况下,全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健康,主要指标都处于预期目标区间。在6个指标中,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和地方财政收入都完成了序时进度目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未能完成序时进度目标,但距离目标较近;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未能完成序时进度目标,但呈现出逐年上升态势,其中2018年上半年已经超越预期目标年均增速。

1)2016年和2017年,GDP分别达到了1.92万亿元和2.19万亿元,GDP增长率分别达到7.6%和8.0%。2018年上半年GDP达到1.07万亿元,增长率达到8.6%。基本达到了“十三五”规划中年均增长8%的序时进度目标。

2)2016年和201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达到2.08万亿元和2.38万亿元,增长率分别达到12.1%和14.4%。2018年上半年增长率达到12.9%,很好地达到了“十三五”规划中年均增长10%的序时进度目标。

3)2016年和201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达到7303亿元和8236亿元,增长率分别达到11%和11.8%。2018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203亿元,增长率为11%。接近“十三五”规划中年均增长12%的序时进度目标。

4)2016年和2017年,进出口总额增长率分别达到4.2%和37.4%,达到了“十三五”规划中年均增长15%的序时进度目标。

5)2016年和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分别达到6.9%和8.2%,未能达到“十三五”规划中年均增长9%的序时进度目标,但2018年上半年同比增长9.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呈明显上升态势。

6)2016年和2017年,地方财政收入分别为1833亿元和2006亿元,增长率分别达到6.01%和11.9%。2018年上半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230亿元,增长率达到12.3%。总体来看,达到了“十三五”规划中10%的序时进度目标。

(2)在创新驱动方面完成较好,基本实现了序时进度目标。其中,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已经非常接近2020年设定的预期目标。

1)2016年陕西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5%,相比2015年提升了2.5个百分点,距“十三五”规划中2020年60%的预期目标还有2.5个百分点,达到序时进度目标。

2)2016年陕西省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19%,相比2015年提升了0.09个百分点,距2020年2.6%的预期目标还差0.51个百分点,基本实现了序时进度目标。

3)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未统计)。

4)2017年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9.8件,相比2015年提升了4.56件,距2020年10件的预期目标仅差0.2件,基本完成了预期目标。

5)2016年和2017年,陕西省全员劳动生产率分别达到9.36万元/人和10.54万元/人,距2020年12万元/人的目标还差1.46万元/人,实现了序时进度目标。

(3)在结构升级方面,产业高级化和城镇化方面表现较好,服务业占比已经完成预期目标,城镇化方面也完成了序时进度目标。但在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互联网普及、非公经济发展等方面,在“十三五”后期还需继续努力。

1)2016年和2017年,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42.2%和42.3%,2018年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46.5%,已经完成了2020年45%以上的预期目标。

2)2017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2360.3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8%,距“十三五”规划中的15%还存在一定差距,未能达到相应的序时进度目标。

3)2017年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5.8%,相比2015年的48%提升了7.8个百分点,但距2020年85%的预期指标还差29.2个百分点,未能达到相应的序时进度目标。

4)2016年和2017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55.34%和56.79%,相比2015年提升了2.89个百分点,距“十三五”规划中2020年60%的预期目标还差3.21个百分点,达到了序时进度目标。2016年和2017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41.2%和42.35%,相比2015年提升了3.35个百分点,距2020年45%的预期目标还差2.65个百分点,达到了序时进度目标。

5)2016年和2017年,非公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分别达到53.6%和54.1%,相比2015年的53.4%提升了0.7个百分点,距2020年58%的目标还差3.9个百分点,未能达到相应的序时进度目标。

(4)在民生福祉方面,城镇新增就业、城镇棚户区改造、农村人口脱贫、城乡居民保险保障方面表现较好,完成了序时进度目标。但“十三五”后期,在居民可支配收入、人均预期寿命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努力。

1)2016年和2017年,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87万元和2.06万元,相比2015年的1.74万元提升了0.32万元,距2020年3万元的预期目标还差0.94万元。从增长率来看,2016年和2017年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7.6%和9.3%,尚未达到“十三五”规划中10%的序时进度目标。

2)2017年人均预期寿命为75.7岁,相比2020年76.7岁的目标还有1岁的差距,相比2015年75.7岁的数据无变化,未完成序时进度目标。

3)2016年和2017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分别达到44.5万人和45.54万人,两年的加总值占“十三五”5年预期值220万人的40.93%,达到了“十三五”规划中的序时进度目标。

4)2016年和2017年,城镇棚户区改造住房套数分别达到30.31万套和22.79万套,两年的加总值已经完成了“十三五”5年加总预期值50万套的106.2%,达到了“十三五”规划中的预期目标。

5)2016年和2017年,农村人口脱贫人数分别达到151.75万人和48.89万人,两年的加总值已经完成了“十三五”5年加总预期值330万人的60.8%,达到了“十三五”规划中的序时进度目标。

6)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未统计)。

7)2016年和2017年,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人数分别达到789.6万人和953.94万人,已经完成了“十三五”规划中890万人的预期目标。2016年和2017年,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分别达到1248万人和1251万人,已经完成了“十三五”规划中1250万人的预期目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9.27%,达到了“十三五”规划中96%的预期目标。

(5)在生态文明方面,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单位生产总值用水降低、耕地保有量、地表水质量、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等方面表现较好,完成了序时进度目标。在空气质量方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步,但距预期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在“十三五”后期还需努力。

1)2016年和2017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分别降低3.21%和3.83%,两年的加总值已经完成了“十三五”5年加总预期值15%的46.9%,达到了“十三五”规划中的序时进度目标。

2)2017年,全省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相比2015年下降了14.57%,完成“十三五”规划中降低18%目标的80.94%,达到了“十三五”规划中的序时进度目标。

3)2016年和2017年,单位生产总值用水量分别降低0.3%和7.5%,两年加总值已经完成了“十三五”5年加总预期值10%的78%,达到了“十三五”规划中的序时进度目标。

4)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未统计)。

5)2017年,陕西耕地保有量为5984.23万亩,达到了“十三五”规划中5413万亩的预期目标。

6)2017年,全年二氧化硫排放总量66.64万吨,较2015年削减9.3%,已经完成了“十三五”规划中预期目标10%的93%。氮氧化物排放总量58.92万吨,较2015年削减6.1%,已经完成了“十三五”规划中预期目标10%的61%,总体来看,达到了序时进度目标。

7)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2017年可再生能源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11.5%,较2015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距2020年13%的目标还差1.5个百分点,达到了序时进度目标。

8)2016年和2017年,全省设区市空气平均优良天数比例分别为62.9%和65.3%,距“十三五”规划中设定的78%的预期目标还存在12.7个百分点的差距。设区市可吸入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下降数据(PM2.5)在2015年、2016年、2017年和2018年上半年的平均浓度分别为59微克/立方米、62微克/立方米、62微克/立方米和56.5微克/立方米,未达到序时进度目标。

9)2016年和2017年,地表水质量好于三类水体比例,分别为54.2%和65.1%,距“十三五”规划中设定的高于70%的预期目标仅差4.9个百分点,达到了序时进度目标。2016年和2017年,地表水质量劣五类水体比例分别为12.5%和8.0%,距“十三五”规划中设定的低于5%的目标仅差3个百分点,达到了预期进度目标。

10)2017年陕西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3.06%,距“十三五”规划中设定的45%的预期目标还差1.94个百分点。2017年陕西省森林蓄积量为4.79亿立方米,距“十三五”规划中设定的5%的预期目标还差0.21亿立方米。总体来看,未能达到相应的预期目标。

1.1.2 陕西“十三五”规划实施中的主要成就

从“十三五”规划的指标完成情况来看,“十三五”规划实施这两年多以来,总体完成情况较好。同时,结合“十三五”规划以来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五大新发展理念的提出,也可以发现,陕西省在保证经济稳定发展的同时,对五大新发展理念也进行了深入有效的贯彻,在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推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建设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保障民生福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1)在经济发展方面,维持了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经济增速超越全国增速,在实施“追赶超越”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

2017年,GDP达到21898.81亿元,增长8%,突破2万亿元大关。2018年上半年GDP达到1.07万亿元,增长率达到8.6%。2016年、2017年和2018年上半年增长率分别超越全国GDP增速0.9个、1.1个和1.8个百分点。2017年GDP在全国省份中排位维持住了2015年全国第15位的排名,但距离第14名的差距从近4000亿元缩小到2000亿元,而超越第16名的数额从100亿元增加到1000亿元。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来看,也分别达到30810元和10265元,增长了8.3%和9.2%,全部迈上了新台阶。全省“追赶超越”的步伐明显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时代。

(2)创新发展方面,在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在推进军民融合和创新型省份建设方面,积极促进军民融合、部省融合、央地融合,加快建设各类创新平台,创新供给能力进一步提高。陕西空天动力研究院和陕西半导体先导技术中心组建运行,新增两院院士6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获得国家科技奖36项,修订国际标准6项,民参军单位达到589家,全省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921.55亿元,居全国第4位。

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自2016年以来,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2017年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比增长12.5%,比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4.5个百分点。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出“四快三稳”的发展态势,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汽车等四大产业同比增长分别为12.4%、12.4%、18.3%和26.6%,成为推动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快速增长,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投资同比增长分别为48%、33%和31%,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和重要支柱。

在民营经济创新发展方面,实施民营企业创新发展工程和民营经济转型示范工程,全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建众创空间110家、孵化器60家,新增市场主体55.19万户,注册资本增长71.1%。2017年非公经济占比达到54.1%,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3)协调发展方面,在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在推进区域特色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下力气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供给体系质量进一步提升。煤炭“去产能”完成“十三五”任务的64%,化解钢铁过剩产能210万吨,取缔“地条钢”企业18家,商品房去库存周期降至12.5个月,政府举债行为进一步规范,企业税费、用能、物流等成本降低300多亿元。结构调整持续深入,优质增量规模化递增,存量效益不断提高。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三变”改革示范村扩大至26个县,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率达到97.2%,全面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在1200万吨,果、畜、菜规模效益持续提升。采取有效措施盘活存量资金、加快财政支出进度,设立28支总规模835亿元的产业基金,通过采矿权抵押、建立融资担保体系等举措支持企业融资,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达到5926亿元,增长68.6%。

区域发展方面,在继续推进陕北转型持续发展和陕南绿色循环发展的同时,全面启动关中协同创新发展,西安被列为国家中心城市,西咸新区实现由西安市代管托管,神木撤县设市,鄠邑、南郑撤县设区,9个镇被评为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全省呈现出三大区域协调共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尤其是陕南绿色循环发展成效不断显现。2016年、2017年陕南三市经济增速分别达到10.06%和10%,分别高于全省2.4个和2个百分点,陕南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由“十二五”末的13.5%提高到2017年的14.2%。

(4)绿色发展方面,空气质量、水质量和土壤质量得到有效改善,“美丽陕西”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空气质量改善方面,陕西省坚持铁腕治霾、科学治霾、协同治霾,强力推进“1+9”专项行动,全省特别是关中地区空气质量明显好于往年。2017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为66.69万吨、58.49万吨;分别较2015年下降9.27%、6.77%,重点工程减排量分别为3.70万吨、5.36万吨,分别超额完成全年7.5%、6%的国家考核任务。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为44.16万吨、5.1万吨,分别较2015年下降9.72%、8.33%,重点工程减排量分别为4.65万吨、0.46万吨,超额完成全年4%、4.5%的国家考核任务。

水质量改善方面,按照柔性治水的要求,系统实施重大水利工程,昆明池、渼陂湖、卤阳湖恢复建设初见成效,国家湿地公园增至43处,总面积达84.9万亩。夯实四级河长责任,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渭河干流水质持续改善,汉江、丹江、嘉陵江流域水质保持优良。截至2017年年底,全省建成运行城镇污水处理厂125座,日处理能力461万立方米,日平均污水处理量386万立方米,全省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5.3%,居于全国中上水平。

土壤质量改善方面,建立了土壤污染防治联合调度制度,扎实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与治理修复工作。截至2017年年底,采集土壤样品4149个,进度排全国省份中第12位。深入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建设,完成营造林719.5万亩,治理沙化土地105.4万亩。

(5)开放发展方面,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发展良好,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取得显著成效,全面建设对外开放新格局取得新进展

从进出口总值和招商引资的数据来看,2016年,全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为1974.8亿元,增长4.2%;2017年,进出口总值为2714.93亿元,增长37.4%。增速位居全国第二位,西部第一位。2018年预计突破3000亿元(按平均汇率6.6计算,约460亿美元),年均增长可如期实现“十三五”预期目标。2017年招商引资7909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8.9亿美元,分别增长26.9%和17.6%。

从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方面来看,一是高标准建设自贸试验区,165项试点任务全面启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成运营,“微信办照”经验在全国推广。二是“一带一路”五大中心建设步伐加快,西安至布拉格等14条客运航线、至芝加哥等3条货运航线、至布达佩斯和科沃拉中欧班列开通运营,丝博会、欧亚经济论坛、杨凌农高会、陕粤港澳合作周、首届世界西商大会等活动成果丰硕。

从对外贸易方面来看,2017年实现跨境出口商品单量451万单,是2016年的22倍。围绕“一带一路”务实推进与中亚地区的经贸合作,长安号中欧班列运营量成倍增长。2018年1—5月,对外承包工程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完成营业额9.09亿美元,占到全省总额的69.9%。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值160.7亿元,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11.2%,增长53.4%。西安国际港务区整车进口口岸业务正式开通,首批160辆沃尔沃整车从比利时搭载“长安号”中欧班列运抵西安。全力做好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招商招展、采购商组织和签约准备工作,策划了系列促销、推介和招商活动。

从对外投资方面来看,对外投资合作实施主体不断壮大。2016年至2018年6月,新设境外投资企业137家,主要分布在美国、澳大利亚、阿根廷、喀麦隆、南非、吉尔吉斯斯坦、印尼、缅甸、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涉及装备制造、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批发零售等领域。截至目前,全省共有406家境外企业和机构,较“十二五”末增长16%。

(6)共享发展方面,持之以恒落实各项民生政策,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在脱贫攻坚方面,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深入实施产业脱贫、易地扶贫搬迁等八大工程。截至2017年年底,全省两年共减少贫困人口139.4万人,退出贫困村1568个,定边、横山、佛坪和延长4个贫困县“摘帽”。全省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的12.4%下降到2017年年底的7.54%。在产业脱贫方面,截至2018年6月,陕西省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组织的99家国有企业的“合力团”作用,对接贫困县产业扶贫项目145个,目前已开工86个,积极发挥陕西省工商业联合会组织的民营企业“万企帮万村”力量,5418家民营企业投入资金33.41亿元,帮扶6435个贫困村发展产业。在就业脱贫方面,把解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创业就业作为扶贫帮困的首要选择,形成以公益性专岗安置贫困劳动力为牵引,国企吸纳,社区工厂、产业园区就近就便务工,劳务输出等多元就业为支撑的工作格局,截至2018年6月底,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就业脱贫53.7万人。在易地扶贫搬迁方面,截至2018年6月底,已开工28.45万套95.45万人,开工率100%;竣工23.6万套79.55万人,竣工率83.34%;入住14.95万户50.88万人,入住率53.31%。累计完成投资311.57亿元,其中,建房投资245.43亿元,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投资66.14亿元。

在民生改善方面,新增城镇就业45.5万人,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89.2%,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推动社会保障扩面提标,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现“十三连涨”,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政府补助高于全国20元。省内实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跨省就医结算扩大到全国,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8%和15%。稳步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公租房分配率达83.4%,棚户区改造开工22.79万套。努力办好公平优质教育,普惠性幼儿园接近60%,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数量居西部第一位,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数量居全国前列。全面推行公立医院改革,101个医联体覆盖90%的县级医院和50%的乡镇卫生院,宝鸡市、子长县被列为国家公立医院改革示范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