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66号公路”:草原天路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研究
- 任亮
- 756字
- 2020-06-25 06:31:42
六、接沙坝地质遗迹集中分布区
接沙坝地质遗迹集中分布区位于崇礼区石嘴子乡接沙坝村—东水泉之间,东西长3 300m。草原天路从景区北部蛇曲状通过,交通便利。
接沙坝地质遗迹集中分布区地形西、北、东呈半环形分布,由玄武岩熔岩被构成蒙古高原坝头,南侧呈北高南低斜坡状倾伏。北部坝头由新生界第三系汉诺坝组地层构成。由数层深灰色致密块状玄武岩组成,现发现玄武岩石柱群点3处,橄榄岩包体采矿点1处。玄武岩石柱群自然露头多被采石破坏,现多为采石场揭露所现,形态较为直观,易于观赏。接沙坝石柱群岩性主要为深灰色、灰褐色致密块状玄武岩,岩石致密坚硬,柱体直径约40cm,呈五六棱柱状,直立或倾斜生长。玄武岩之下为中生界白垩系南天门组地层出露,两者呈不整合接触。
通过地质调查发现区内有3处玄武岩石柱保存较好的遗迹点,其中两处被开挖,一处保持原始状态。从分布位置观察其中的3个喷发旋回均有石柱分布。下部一层玄武石柱柱体粗壮高大,呈斜歪状态,中间一层柱体直立,柱体水平节理不发育,矿山用于板材加工,顶层玄武岩柱体较小。同时,接沙坝地质遗迹集中分布区发现接沙坝橄榄岩包体,位于崇礼区石嘴子乡接沙坝村北西300m,草原天路南200m。张库古道路经矿区东侧经过,交通十分便利。
橄榄岩包体产于汉诺坝玄武岩顶部,橄榄岩包体呈巨厚层状产出,厚6m~8m,长不足300m。包体下稀上密,橄榄石包体呈不规则状产于玄武岩之中,包体占岩石含量的60%~80%,橄榄石颗粒较小,多呈淡黄色,达宝石者少,工业价值不大,目前已停止开采。通过矿山调查,发现区内有两处开采矿山。
接沙坝地质遗迹分布范围较大,玄武岩石柱发育程度相对较差,观赏性一般。但交通方便,地质遗迹种类较多,其中橄榄岩包体出露点揭露清晰,出露范围较大,是出露面积、包体数量、观赏容易程度最好的一处,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在景点开发建设时应重点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