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调查与销毁处理
- 夏治强编著
- 1250字
- 2020-08-27 16:44:34
三、宜昌战役中的化学战
据原一桥大学教授藤原彰著《昭和天皇的十五年战争》(清木书店1991年出版)一书介绍,日军奉大本营命令于1940年(昭和15年)6月中旬占领过宜昌。此后由陆军第13师团驻扎宜昌。第13师团主力部队前往参加进攻湖南省长沙时,中国国民党第六战区趁宜昌空虚之机发动了反攻,这成了日军对宜昌市区附近实施大规模毒气战的契机。
日军编辑的《例证集》称这次战斗为“通过较大规模使用黄弹及红弹挫败占优势的敌军包围的例子”,还介绍了战斗的详细情况。据该《例证集》称,毒气战于(1941年)10月7~11日实施,使用了黄弹1000枚、红弹1500枚。当时的气象情况为:10月7~9日晴,西北风,风速约1m/s;10月10日和11日多云,东北风,风速1.5m/s。据《例证集》记载,这次战斗效果极大,“不仅挫败了敌人进攻的企图,而且从综合秘密情报及其他情报看,可以证明使用毒气的效果是非常大的”。
《例证集》还介绍了这次战斗的两点经验教训:①毒气和常规火力并用十分重要;②远距离使用黄弹,近距离使用红弹效果更好(图1-36、图1-37)。
图1-36 1938年10月,侵华日军攻击武汉时使用毒气。图为戴防毒面具的日军士兵
图1-37 侵华日军在入侵湖北时使用毒气作战的镜头(此照片系侵华日军所摄)
有人从被进攻一方并以第三者的立场采访了宜昌毒气战并作了证。他就是美国INS(国际新闻服务)通讯社的J.培丁记者。美国陆军参谋二部也认为培丁记者的证词“可以信赖”,作为日军毒气战的证据予以采用。这一情况是日本吉见教授在美国查到美陆军参谋二部的记录“日本在中国使用毒气”等许多有关资料后,分析确认的。
J.培丁记者的证词是从1941年10月10日中午以中国军队司令部得到日军使用毒气消息那时开始的。当天,因为整天都有毒气攻击的报告,J.培丁记者请求前往前线采访。J.培丁当时表示:“外国人尚不相信日本军队使用毒气的事实,因此(让外国人了解这一事件)对中国来说也是有必要的”。而中国军方表示:“相信不相信并无太大关系,但士兵们正在死亡。如果美国和日本进行战斗,就马上可以了解日本是否使用毒气了。这次使用并不是第一次,但在这么广的范围内使用还是首次”。
证词还称,当天的天气是晴天,气温为20℃,无风或有微风。日本军队的第13师团104联队和中国军队第九师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连队进行交战。关于对被害者的影响,轻度症状为离开战场3h后,眼睛睁不开、咽症以及身体肌肉疼痛;重伤者为1h、2h后视力模糊、颤抖,20h后恢复;路易氏剂、芥子气症状者为肘部和腰部迅速起网球大小的烫泡。1941年10月10日那天,司令部指挥人员就估计负伤者的四分之一约750人遭受到了毒气攻击。日本军队的战斗手段为毒气发射器、野炮、75架飞机。
美国陆军参谋第二部通过培丁记者的证词,以及以中国前线回收的死弹情况的调查结果等证据,确认了日军曾使用毒剂弹。在美军的题为“日本在中国使用毒气”的记录中,下了如下结论:“日军在认为必要时,或有利益时,肯定会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使用毒气”。
此外,纪学仁教授所著《化学战史》(军事译文出版社,1991年)中,作了如下记述:在这次战斗中,约1600人遭到毒气攻击,其中约600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