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的风雅:二十四节气听古琴
- 霁月著 巫娜奏 净如绘
- 1163字
- 2020-08-27 18:12:38
天街小雨,玉润新竹
尽管雨天的思念容易伤神,但雨水还是赐予春天另一种情绪,就是“喜”。因为春雨是上天赐给先民的福音,所以杜甫的《春夜喜雨》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尽管听雨的人各揣心事,在万物萌生的季节,一场春雨却仍是大地的福音,所以《易经》说:“遇雨则吉。”清代戏曲家孔尚任在其所著的《桃花扇》中也列了六种祥瑞:“河出图,洛出书,景星明,庆云现,甘露降,膏雨零。”
春天里的一场甘露,对先民而言,就是苦难中的吉兆,解救了一方土地,解救了一个人的灵魂,洗净所有的不快。关于这场吉雨,古籍记载,雨水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候雁北;三候,草木萌动。”这样的时节,水獭开始捕鱼;五日后,大雁感知春气而北飞;再五日,草木破土而出;莺飞草长,玉润新竹,一个温情的春又要降临了。
春雨带给诗人足够的温情和诗意,在先民的渔船上,空山烟雨,春气氤氲,是田园牧歌的理想琴曲,带着诗意的想象,过现世安稳的生活。唐代文人吟咏春天的句子,俯拾皆是,如张志和的《渔歌子》:“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韦应物的《滁州西涧》:“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还有宋代大文豪苏轼,其《饮湖上初晴后雨》云:“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他们喜欢撑一支长篙,在雨水空蒙的春天停船凝望,然后将小舟悄悄藏在湖心深处,再去岸上走一遭。
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唐·杜牧《江南春绝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南宋·志南和尚《绝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在诗人的行旅中,晨钟暮鼓、杏花春雨,是长亭外的伽蓝梵唱,和小舟上的逍遥不同,走在天街的小雨中,勘破尘世,能把前世的悲伤悄悄忘光。有时候,相思疲惫不堪,索性在雨水中冥想,消解这一世的伤和怨。
那些年,天街的烟雨绵密朦胧,檐下听雨的人来来去去,没有车如流水马如游龙,没有接不完的电话、回不完的信息,有的只是一颗欢喜的心。春雨至,草木生,麦田盛。一夜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即便是稍微清寒的雨夜,也是怀揣着期待去做明朝深巷的卖花人。
大地是活生生的诗歌,蕴含着薄雾的大自然是孩子的眼睛,纯真清澈,没有逼迫的痕迹,没有巧言的痕迹,也没有悲伤的痕迹。是春雨的到来,将这飞舞的绿色,在水天一色的时间中跳成永恒,镌刻在先民的时节记忆里。
雨后的窗门正对一片清润,新生的竹色给居所平添一丝绿意。先民的庭院里,他无法确定相伴的春雨能走多远,新润的竹子能相伴几时,只是在篱笆下虔诚地祈祷着,寄居于春风微寒,寄居于春意渐浓,让美妙的春雨、和煦的阳光落在他毕生耕种的土地上。在先民的心里,这样美好的开始必能预示着金秋的丰收。
小楼独立,静听春雨,在夜雨的泠泠声中,听春天一如既往地讲述着四季的循环往复,淡淡地,热情地,关于明日的杏花,关于去岁的玄鸟,以及这个世界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