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猪的品种安全保障

第一节 猪的常见品种

一、国产生猪品种

我国饲养的生猪品种很多,根据分布区域不同,这些品种大体上可以分为华北型、华中型、华南型、江海型、西南型、高原型。

(一)华北型

华北型主要分布于淮河、秦岭以北地区。华北型猪骨骼发达,体型高大,背腰平直且窄,后腿欠丰满。头平直,嘴筒较长,耳大下垂。额部有纵形皱褶。被毛多为黑色,皮肤厚。繁殖力强,有乳头8对左右。该类型猪的优点是繁殖力强,抗逆力强;缺陷是生长速度慢,后腿欠丰满。

代表品种有:民猪、大八眉猪、黄淮海黑猪等。

1.东北民猪

东北民猪是东北地区的一个古老的地方猪种,有大(大民猪)、中(二民猪)、小(荷包猪)三种类型。目前除少数边远地区农村养有少量大型和小型民猪外,群众主要饲养中型民猪。东北民猪具有产仔多、肉质好、抗寒、耐粗饲的突出优点,受到国内外的重视。

全身被毛为黑色。体质强健,头中等大。面直长,耳大下垂。背腰较平、单脊,乳头7对以上。四肢粗壮,后躯斜窄,猪鬃良好,冬季密生棕红色绒毛。8月龄,公猪体重79.5千克,体长105厘米,母猪体重90.3千克,体长112厘米。

240日龄体重为98~101.2千克,日增重495克,每增重1千克消耗混合精料4.23千克。体重99.25千克屠宰,屠宰率75.6%。近年来经过选育和改进日粮结构后饲养的民猪,233日龄体重可达90千克,瘦肉率为48.5%,料肉比为4.18∶1。

2.八眉猪

八眉猪的中心产区为陕西泾河流域、甘肃陇东和宁夏的固原地区。八眉猪头较狭长,耳大下垂,额有纵行八字皱纹,故名八眉。被毛黑色。

按体型外貌和生产特点,八眉猪可分为大八眉、二八眉和小伙猪三大类型。大八眉猪体格较大,头粗重,面微凹,额较宽,皱纹粗而深,纵横交错,有“万”字或“寿”字头之称,耳大下垂,长过鼻端,嘴直,背腰稍长,腹大下垂。四肢稍高,后肢多卧系,尾粗长,皮厚松弛,体侧和后肢多皱襞,呈套叠状,俗称“套裤”,被毛粗长,乳头6~7对,多达9对,经济成熟较晚。二八眉介于大八眉与小伙猪之间的中间类型。头较狭长,额有明显细而浅的八字皱纹,耳大下垂,长与嘴齐,背腰狭长,腹大下垂,斜尻,大腿欠丰满,后肢多卧系,皱褶较少,且不明显。乳头6对,多达7~8对。生产性能较高,属中熟型。占八眉猪总数的19%左右。小八眉猪(小伙猪)体型较小,侧面呈椭圆形,体质紧凑,性情灵活,头轻小,面直,额部多有旋毛,皱纹少而浅细,耳较小下垂,耳壳较硬,俗称杏叶耳,嘴尖,俗称黄瓜嘴,背短宽较平,腹大稍下垂,后躯较丰满,四肢较短,皮薄骨细,乳头多为6对,早熟易肥,适合农村个体户饲养,占八眉猪总数的80%左右。

八眉猪是一个良好的杂交母本品种,与国内外优良品种公猪杂交,一般具有较好的配合力。八眉猪在我国西北地区分布很广。在较温暖多雨的关中平原到高寒的青藏高原边缘地带以及干旱的黄土丘陵区,都能很好地生长和繁殖。在冬季,八眉猪体表着生绒毛,以抵御寒冷。八眉猪还具有较好的耐粗饲能力,随年龄的增加,对饲料中粗纤维的消化率也随之提高。

大八眉成年公猪体重98.91~114.45千克,成年母猪体重75.55~84.45千克。二八眉猪成年公猪平均体重88.95千克,成年母猪体重59.05~62.31千克。小伙猪成年公猪体重75.39~86.31千克,成年母猪体重54.02~57.66千克。八眉猪公猪性成熟较早,30日龄左右即有性行为,母猪于3~4月龄(平均116天)开始发情,发情周期一般为18~19天,发情持续期约3天,产后再发情时间一般在断乳后9天左右(5~22天)。八眉猪肉质好,肉色鲜红,肌肉呈大理石纹状,肉嫩,味香,胴体瘦肉含蛋白质22.56%。

(二)华南型

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南部和西南部边缘地区。华南型猪的骨骼大小不一,背腰宽,但多凹,腹大下垂,腿臀丰满。头较小,面部微凹,耳小直立。额部多有横行皱褶。被毛多为黑色或黑白花。皮肤比较薄,毛稀。繁殖力较差,有乳头5~6对。该类型猪的优点是早期生长快,易肥,骨细,屠宰率高;缺陷是抗逆力差,脂肪多。

代表品种有:滇南小耳猪、两广小花猪、槐猪和海南猪等。

1.滇南小耳猪

滇南小耳猪产于云南省勐腊、瑞丽、盈江等地。其体躯短小,耳竖立或向外横伸,背腰宽广,全身丰满,皮薄、毛稀,被毛以纯黑为主,其次为“六白”和黑白花,还有少量棕色的,乳头多为5对。

滇南小耳猪按体型可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大型猪体型较大,面平直,额宽,耳稍大,多向两侧平伸或直立,颈部短、厚,背腰平直,腹大而不下垂。四肢较粗壮,毛色以全黑为主,间在额心、尾尖或四肢系部以下有白毛。小型猪体型短小,有“冬瓜身,骡子屁股,麂子蹄”之称,头小,额平无皱纹,耳小直立而灵活,耳宽大于耳长,嘴筒稍长,颈短肥厚,下有肉垂,背腰多平直,臀部丰圆,大腿肌肉丰满,四肢短细、直立,蹄小坚实。中型猪体型外貌介于大、小型猪之间。

成年大型公猪平均体重64.16千克,母猪平均体重76.03千克;成年小型公猪平均体重39.57千克,母猪平均体重54.31千克。初产母猪平均产仔数7.7头,产活仔数7.25头;经产母猪平均产仔数10.12头,产活仔数9.91头。滇南小耳猪数量大,分布广,能适应湿热气候和放牧为主的饲养条件,具有早熟易肥,屠宰率高、皮较薄、肉质好的特点。滇南小耳猪的缺点是性情较野,生长速度较慢,饲料利用率较低。

2.两广小花猪

两广小花猪包括陆川猪、福绵猪、公馆猪、广东小耳花猪等。广东小耳花猪又包括黄塘猪、中垌猪、塘猪、桂墟猪。主要分布于广东省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相邻的寻江、西江流域的南部地区。

两广小花猪体型较小,具有头短、颈短、耳短、身短、脚短和尾短“六短”特征,额较宽,有菱形皱纹,中间有白斑三角星,耳小向外平伸,背腰宽广凹下,腹大拖地,体长与胸围几乎相等。被毛黑白花,除头、耳、背、腰臀为黑色外,其余均为白色。成年公猪体重为103.2~130.9千克,母猪为81~112千克。性成熟早,公猪2~3月龄就能配种,母猪4~5月龄初配,头胎产仔8头左右,三胎以上10~11头,种猪场经产母猪产仔数12~13头。肥育期日增重为285~328克,屠宰率为67.6%,瘦肉率为37.2%。

(三)华中型

主要分布于长江和珠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华中型猪的体型较华南型的为大,背腰宽且凹,腹大下垂。头不大,额部有横行皱褶。耳中等大小,下垂。被毛稀疏,毛色以黑白花为主,头尾多为黑色,体躯多为白色。乳头6~8对。该类型猪的优点是骨骼较细,早熟易肥,肉质优良;缺陷是体质疏松,体质较弱。

代表品种有:金华猪、宁乡猪、广东大花白猪和中华两头乌猪等。

1.金华猪

金华猪又称“金华两头乌”“义乌两头乌”,是中国著名地方优良品种,其头部和尾部为黑皮黑毛,故又称“两头乌”。它产于浙江省金华地区的义乌、东阳和金华三个县,现已推广到浙江全省20多个市、县和省外部分地区。

体型中等偏小,毛色遗传性比较稳定,毛色除头颈和臀部、尾巴为黑色外,其余均为白色,故有“两头乌”之称。在黑白交界处有黑皮白毛的“晕带”。耳中等大小、下垂,额上有皱纹,颈粗短,背稍凹,腹大微下垂,臀较倾斜,四肢较短,蹄坚实,皮薄毛稀。乳头多为7~8对。成年公猪体重140千克,成年母猪110千克。成年母猪产仔数14头左右,产活仔数12~13头。

金华猪具有成熟早、肉质好、皮薄骨细、繁殖率高等优良性能,腌制成的“金华火腿”质佳味香,外形美观,蜚声中外。

2.宁乡猪

宁乡猪又称宁乡土花猪,产于湖南长沙宁乡县流沙河、草冲一带,所以又称草冲猪、流沙河猪,是中国四大名猪种之一。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全国除西藏、台湾地区外,其余省、市、自治区均引进宁乡猪。湖南省内则几乎遍及各地,尤以益阳、桃江、安化、涟源、湘乡、黔阳、邵阳等地引入较多。它具有繁殖率高、早熟易肥、肉质疏松等特点,且在饲养过程中性情温顺,适应性强。在漫长的选育中,形成了特有的性状:肉质细嫩、肉味鲜美,被称为国家重要的家畜基因库。20世纪70年代曾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推荐品种。

体型中等。头中等大小,额部有形状和深浅不一的横行皱纹,耳较小、下垂。颈短粗,有垂肉。背腰宽,背线多凹陷,肋骨拱曲,腹大下垂,臀部微倾斜。四肢粗短,大腿欠丰满,多卧系,撒蹄。多数猪后脚较弱而弯曲,飞节内靠。尾尖、尾帚扁平,皮肤松弛。毛粗短而稀,毛色为黑白花。一种体躯上部为黑色,下部为白色,在颈部有一条宽窄不等的白色环带,称“乌云盖雪”;一种中躯上部黑毛被白毛分割为一两块大黑斑者,称“大黑花”;另一种体躯中部散见数目不一的小黑斑,称“小散花”。按头型可分为三种:狮子头、福字头、阉鸡头。在历史上曾有老鼠头型,因育肥性能差,而被淘汰。

宁乡猪属偏脂肪型猪种,具有早熟易肥,边长边肥,蓄脂力强,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性情温顺,适应性强,体躯深宽短促,体质疏松等特点。宁乡猪肥育期日增重为368克,饲料利用率较高,以体重75~80千克时屠宰为宜,屠宰率为70%,膘厚4.6厘米,眼肌面积18.42厘米2,瘦肉率为34.7%。宁乡猪三胎以上产仔10头。

宁乡猪在华北、东北、西北、华南等地饲养,均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与外种猪杂交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宁乡猪具有早熟易肥、脂肪沉积能力强、生长较快、性情温驯等特点。但繁殖力较低,且多有凹背、垂腹、卧系等缺陷。以宁乡猪为母本与约克夏、长白猪和我国北方猪杂交,有较明显的杂种优势。

3.广东大花白猪

产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一带,以佛山地区的南海、顺德、中山、高鹤、番禺、增城以及肇庆等为中心产区。其体型中等,耳稍大下垂,额部多有横行的皱纹。背腰较宽微凹,腹较大。背毛稀疏,毛色为黑白花,头部和臂部有大块黑斑,腹部、四肢为白色,背腰部及体侧有大小不等的黑块,在黑白色交界处形成晕。现主要分布于广东省中部和北部地。历史上系中原地区人民大规模南迁时将中原猪种带到南方,与当地猪杂交并经长期选育而成。

大花白猪属华中型猪种,是被列入国家猪种资源保护的猪种。具有早熟易肥、性情温驯、耐粗饲、适应性强、能适应炎热潮湿气候、繁殖力强、哺乳性能好、肉质鲜嫩鲜美等优良特性。成年公猪平均体重130千克,母猪110千克。性成熟早,小公猪50日龄时已出现游离精子。小母猪初情期约为3月龄,4~6月龄可配种受胎。母猪每胎产仔数11头以上,经产母猪每胎平均产仔13头,初生重0.7千克。大花白猪与巴克夏公猪和陆川公猪杂交,杂种后裔的肥育性能提高。与长白猪、杜洛克和汉普夏等公猪杂交,则杂种后裔的胴体瘦肉率和增重速度明显提高。母猪利用年限长达9年,是我国优良的地方品种。

大花白猪目前在广东省板岭原种猪场内专设的地方品种资源场进行保种。

(三)江海型

主要分布于汉水和长江中下游沿岸以及东南沿海地区。江海型猪的形成是由华北型猪和华中型猪杂交而成的,所以其体型大小不一。该类型猪的背腰稍宽、平直或微凹。腹大,骨骼粗壮,皮厚、松软且多皱褶。额部有菱形或寿字形皱纹。耳大下垂。毛色从北向南由全为黑色向黑白花过渡。乳头在8对以上。该类型猪的最大优点是繁殖力极强;缺陷是皮厚,体质不强。

代表品种有:太湖猪、阳新猪、虹桥猪和桃园猪等。

1.太湖猪

太湖猪是世界上产仔数最多的猪种,享有“国宝”之誉,苏州地区是太湖猪的重点产区。太湖猪属于江海型猪种,产于江浙地区太湖流域,是我国猪种繁殖力强、产仔数多的著名地方品种。太湖猪体型中等,被毛稀疏,黑或青灰色,四肢、鼻均为白色,腹部紫红,头大额宽,额部和后躯皱褶深密,耳大下垂,形如烤烟叶。四肢粗壮、腹大下垂、臀部稍高、乳头8~9对,最多12.5对。依产地不同分为二花脸、梅山、枫泾、嘉兴黑和横泾等类型。

太湖猪的特性之一是繁殖性能高。太湖猪高产性能蜚声世界,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猪种中繁殖力最强、产仔数量较多的优良品种之一,尤以二花脸、梅山猪最高。初产平均12头,经产母猪平均16头以上,三胎以上,每胎可产20头,优秀母猪窝产仔数达26头,最高纪录产过42头。太湖猪性成熟早,公猪4~5月龄精子的品质即达成年猪水平。母猪2月龄即出现发情。据报道75日龄母猪即可受胎产下正常仔猪。

2.阳新猪

阳新猪又称梅花星猪、阳新黑猪,产于鄂东南长江两岸的滨湖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区。阳新黑猪体型中等。头型有“狮子头”和“象鼻头”之分。阳新县“狮子头”猪为多,头短额宽,额部皱纹多且深、一般呈菱形,嘴筒上翘,颈较丰满,肥腮大。“象鼻头”猪在黄梅县较多,头较小,长而窄,嘴筒长,口叉深,耳比“狮子头”小,额部皱纹少而浅。有的猪在额、鼻、尾尖、下腹及四肢下端有白毛;其额部有一小撮似梅花状白毛,故群众称“梅花星猪”。耳大下垂。背稍凹,腹大不拖地,臀倾斜。四肢粗壮,蹄质坚实。皮多皱褶,毛色全黑或在额、鼻端、尾尖、四肢末端和腹部有少量白斑。乳头数6~7对。

阳新黑猪24月龄公猪平均体重128.19千克,24月龄母猪平均体重94.30千克。阳新猪具有适于湖区放牧、性温驯、母猪发情明显、产仔较多、瘦肉较多和杂交效果良好等优点,但生长缓慢,在推广杂交优势利用时注意保种。

(四)西南型

主要分布于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以及湘鄂的西部。西南型猪的体型一般比较大,头大、颈粗短,额部多有横行皱纹且有旋毛。背腰宽而凹,腱盘略下垂,毛色以黑色为多,兼有黑白花或红毛猪。乳头6~7对。该类型猪的屠宰率和繁殖率略低。

代表品种有:内江猪、荣昌猪、乌金猪、关岭猪和湖川猪等。

1.内江猪

内江猪原产于四川省内江市,以内江市东兴镇一带为中心产区,历史上曾称为“东乡猪”。内江猪体型大,属疏松体质,被毛全黑,鬃毛粗长,头大,嘴筒短,额面横纹深陷成沟,额皮中部隆起成头纹,俗称“盖碗”,耳中等大、下垂,颈长中等,体躯宽深,前躯尤为发达,背腰微凹,腹大不下垂,臀宽稍后倾,四肢较粗壮坚实。成年内江猪皮厚,体侧及后腿皮肤有深皱褶,俗称“瓦沟”或“套裤”。母猪乳头粗大,一般6~7对。

内江猪分早、中、晚熟三类品种。早熟种饲养12个月体重可达125千克,中熟种饲养12个月体重可达150~180千克,晚熟种饲养2年体重可长到250千克。母猪繁殖力较强,每胎产仔10~20头。初生重0.78千克,2月龄断奶重13千克,肥育猪7月龄体重可达90千克,屠宰率68%左右。成年公猪体重175千克,母猪179千克。

内江猪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忍受力强,对逆境有良好的适应性。

2.荣昌猪

荣昌猪主产于重庆荣昌和隆昌两县,后扩大到永川、泸县、泸州、合江、纳溪、大足、铜梁、江津、璧山、宜宾及重庆等十余县、市。荣昌猪体型较大,头大小适中,面微凹,耳中等大、下垂,额面皱纹横行、有旋毛,体躯较长,发育匀称,背腰微凹,腹大而深,臀部稍倾斜,四肢细致、坚实。被毛除眼周外均为白色,也有少数在尾根及体躯出现黑斑或全白。按毛色特征分别称为“金架眼”“黑眼膛”“黑头”“两头黑”“飞花”和“洋眼”等。其中“黑眼膛”和“黑头”约占一半以上。

荣昌猪对环境的适应性强,耐粗饲,性情温驯,易于调教,公猪采精容易,母猪泌乳性能好,护仔能力强。在保种场饲养条件下,荣昌猪成年公猪平均体重170.6千克,成年母猪平均体重160.7千克。初配年龄公、母猪均在6月龄以后,使用年限公猪2~5年、母猪5~7年。乳头6~7对。第一胎平均产仔数8.5头,三胎及三胎以上平均产仔数11.5头。

3.乌金猪

乌金猪起源于云、贵、川乌蒙山区与金沙江畔,故取名乌金猪。据考古发掘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与人类历史发展一脉相承,乌金猪是中国高原生态系统唯一自由放养驯化的猪种,也是生活习性最接近野猪的猪种,乌金猪肉质鲜美,富含钙、铁、锌和脂肪酸,适合高原牧场养殖。与西班牙的伊比利亚黑猪齐名。

乌金猪体质结实,头大小适中,耳中等下垂,嘴筒较粗直,体躯稍窄,腰背平直,四肢健壮,皱纹少而浅,后躯比前躯高,并有“嘴上三道箍,额印八卦图,脚上穿套鞋”之说。乌金猪公猪生后30~40日龄便有爬跨性行为,90日龄左右便开始配种。公猪随群放牧,任其自然配种,母猪3~4月龄开始发情,5~6月龄受孕,怀孕期为110~115天。成年公猪体重100千克,母猪体重为115千克。屠宰率78.8%,腿臀比例达26.22%,瘦肉率56.18%,肌间脂肪6.8%,pH值为6.3。

乌金猪属放牧型猪种,体形结实,后腿发达,能适应高寒气候和粗放饲养,其肉质优良、肉味鲜美、口感细腻,既适合新鲜食用,又是享誉国内外的云南火腿的优质材料。乌金猪耐粗粮、抗劣性强、抗病能力强,适宜放养。当地民谣曰:“养猪不放,难得养壮”。一般仔猪出生15天即随母猪出圈游动,断奶后便随群出牧。放牧时以牧草、野菜、青料等为食。还喂给荞麦、玉米等。“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矿泉水,长的是健美肉”,这是作为对乌金猪绿色原生态、肉质鲜美的形象评价。

(五)高原型

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该类型猪的个体很小,形似野猪。头长,呈锥形,嘴尖,耳小直立。背腰窄,略有拱形。腹小紧凑,四肢细小有力,蹄小且结实。善于奔跑。体躯上生有浓密的绒毛。毛色多为黑色或黑灰色。乳头5对左右。该类型抗逆力极好,放牧能力也极强,但是,该类型的猪生长速度慢、繁殖力低。

主要代表品种是藏猪。

藏猪主产于青藏高原,包括云南迪庆藏猪、四川阿坝及甘孜藏猪、甘肃的合作猪以及分布于西藏自治区山南、林芝、昌都等地的藏猪类群。藏猪是世界上少有的高原型猪种,是我国宝贵的地方品种资源,也是我国国家级重点保护品种中唯一的高原性猪种。藏猪长期生活于无污染、纯天然的高寒山区,具有适应高海拔恶劣气候环境、抗病、耐粗饲等特点,但缺点是繁殖力低,母猪乳头一般5~6对。

藏猪多为黑色,其次为黑毛兼“六白”不全,少部分猪为棕红色。冬季密生绒毛,夏季毛稀而短。棕毛特别发达。头稍长,额较窄,额纹不明显或有纵行浅纹,耳小,向两侧平伸或微竖,转动灵活,嘴筒长直尖,呈锥形,有1~3道箍。颈肩窄,略长,体躯较短,胸较狭窄,直膀单脊,背腰一般较平直,腹紧凑不下垂,后躯高于前躯,臀部倾斜,四肢结实,蹄质坚实,极少卧系。据产地农村调查,24月龄以上的成年母猪平均体重33.1千克,公猪多未成年即淘汰。

在放牧条件下,藏猪腿部肌肉发达,胴体瘦肉比例高。在较好饲料条件下舍饲,屠宰率有所提高,腹油、体脂比例明显增加。藏猪肌肉纤维特细,含脂肪多,肉质细嫩,香味浓,360日龄育肥猪背最长肌含水分71.4%、蛋白质18.9%、脂肪8.3%。

藏猪长期生活于无污染、纯天然的高寒山区,具有皮薄、胴体瘦肉率高、肌肉纤维特细、肉质细嫩、野味较浓、适口性极好等特点。可生产酱、卤、烤、烧等多种制品,其中烤乳猪是极受消费者青睐的高档产品。

二、安全引进生猪品种

(一)我国引入品种猪的特点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陆续有计划地从国外引入大约克夏猪、巴克夏猪、苏联白猪、科米洛夫猪、长白猪、杜洛克猪、汉普夏猪、皮特兰猪和迪卡猪等。这些猪品种引进后,在我国的条件下进行了风土驯化,逐渐适应了我国的饲养条件和管理条件,已经成为我国猪饲养业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表现在胴体品质和日增重上优势比较大的引入品种有:杜洛克猪、汉普夏猪、皮特兰猪、比利时长白猪、挪威长白猪及德国长白猪等;表现在繁殖力、适应性和哺乳能力上优势比较大的引入品种有:大约克夏猪、丹麦系长白猪、英系长白猪、美系长白猪、法系长白猪、瑞士长白猪、威尔斯特猪及切斯特白猪等。

我国引入的国外品种猪主要是作为杂交用父本,其共同特点:一是生长速度快,在一般的饲养管理条件之下,20~90千克阶段的日增重可达到550~700克;二是胴体瘦肉率高,在合理的饲养条件之下,90千克时屠宰,其胴体瘦肉率可达到55%~62%;三是屠宰率高,体重达到90千克时屠宰,其屠宰率可达到70%~75%。

但在引入品种上也有一些明显的不足,具体表现为:繁殖性能低于我国地方品种,母猪的发情不明显,肌纤维较粗,出现PSE肉(白肌肉)和DFD肉(黑干肉)的比例高。

(二)我国引进的外国猪种

1.波中猪

波中猪为猪的著名品种,原产于美国。由多品种杂交而成。波中猪起源于巴克夏猪和汉普夏猪在内的大量不同猪种,很难分清波中猪到底起源于哪个或哪些猪。在美国俄亥俄州迈阿密谷的定居者来自不同的地方,也带来了大量不同的猪种。典型的波中猪为黑色,偶尔会有白斑。波中猪在美国每头母猪每年产肉量中排名第一。原属脂肪型,已培育为肉用型。全身黑色,有六白的特征。鼻面直,耳半下垂。体型大,成年公猪体重390~450千克,母猪300~400千克。早熟易肥,屠体品质优良;但繁殖力较弱,每胎产仔8头左右。

波中猪以肉质好、瘦肉率高而久负盛名,这在全国生猪展览会猪肉竞赛中得到证实。猪肉自然丰满和肉质健壮是肉制品中最重要的性状。波中猪因其几乎可以适应任何环境,从放养到圈养,广为生猪养殖者所喜爱。由于其黑毛隐性基因被其他品种的显性基因所控制,许多养殖者在终端交配中选择波中猪作为父本。这样养殖者就可以给批发商所想要的颜色和肉质。最大限度的杂交活力、肉质丰满和高瘦肉率这些综合因素,使现代波中猪成为今天养猪者的实用选择。

2.长白猪

长白猪原产于丹麦,原名兰德瑞斯,是目前世界上分布最广的著名瘦肉型品种。因其体躯较长,全身被毛白色,故在我国称其为长白猪。

长白猪全身被毛全白,体躯呈流线型,头小而清秀,嘴尖,耳大下垂,背腰长而平直,四肢纤细,后躯丰满,被毛稀疏,乳头7对。我国饲养的长白猪,来自六个国家,体型外貌不尽一致。20世纪60年代引进的长白猪,经过多年的驯化,体型也有些变化,由清秀趋向于疏松,体质由纤弱趋向于粗壮。初引进时,往往因蹄底磨损或滑跌而发生四肢外伤或不能站立。目前其蹄质较坚实,四肢病显著减少。

母猪初情期170~200日龄,适宜配种的日龄230~250天,体重120千克以上。母猪总产仔数,初产9头以上,经产10头以上;21日龄窝重,初产40千克以上,经产45千克以上。达100千克体重日龄180天以下,饲料转化率1∶2.8以下,100千克体重时,活体背膘厚15毫米以下,眼肌面积30厘米2以上。在国外三元杂交中长白猪常作为第一父本或母本。

长白猪具有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瘦肉率高等特点,而且母猪产仔较多,奶水较足,断奶窝重较高。于20世纪60年代引入我国后,经过30年的驯化饲养,适应性有所提高,分布范围遍及全国。但体质较弱,抗逆性差,易发生繁殖障碍及裂蹄。在饲养条件较好的地区以长白猪作为杂交改良第一父本,与地方猪种和培育猪种杂交,效果较好。

长白猪与本地品种杂交,效果明显。但长白猪体质较弱,抗逆性较差,对饲料要求高。

3.大约克夏猪

大约克夏猪于18世纪育成于英国,因其体格大、增重快,是世界上著名的肉用型品种之一。引入我国后,经过多年培育驯化,已有了较好的适应性,具有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瘦肉率高、产仔较多等特点。大约克夏猪全身白毛,故又称大白猪。体格大,体型匀称,耳直立,鼻直,背腰微弓,四肢较长,头颈较长,脸微凹,体驱长。

成年公猪体重250~300千克,成年母猪体重230~250千克。增重速度快,省饲料,出生6月龄体重可以达100千克左右。营养良好,自由采食的条件下,日增重可达700克以上,每千克增重消耗配合饲料3千克以下。体重90千克时屠宰率71%~73%,胴体瘦肉率60%~65%。经产母猪产仔数11头,乳头7对以上,8.5~10月龄开始配种。在国外三元杂交中大约克夏猪常作为第一父本或母本。用大约克夏作父本与本地母猪杂交,杂种猪日增重、饲料利用率等方面优势明显,在繁殖性能上也呈现一定优势。

大约克夏猪是世界上著名的肉用型品种之一。在我国分布较广,有较好的适应性,具有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瘦肉率高、产仔较多等特点,但存在蹄质不坚实、多蹄腿病等缺点。

4.杜洛克猪

杜洛克猪原产于美国,由产于新泽西州的泽西红猪和纽约州的杜洛克猪杂交选育而成。原属脂肪型,20世纪50年代后被改造成为瘦肉型。其特征为颜面微凹,耳下垂或稍前倾,腿臀丰满,被毛淡金黄至暗棕红色。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并已成为我国杂交组合中的主要父本品种之一,用以生产商品瘦肉猪。

杜洛克种猪毛色棕红,体躯高大,结构匀称紧凑、四肢粗壮、胸宽而深,背腰略呈拱形,腹线平直,全身肌肉丰满平滑,后躯肌肉特别发达。头大小适中、较清秀,颜面稍凹陷、嘴短直,耳中等大小,向前倾,耳尖稍弯曲,蹄部呈黑色。成年公猪平均体重340~450千克,母猪300~390千克。每胎约产仔10头,母性强,性情温驯,生长快,肉质好,作为杂交父本或母本能显著提高后裔的生产性能。

杜洛克猪是生长发育最快的猪种,肥育猪25~90千克阶段日增重为700~800克,料肉比为(2.5~3.0)∶1;在170天以内就可以达到90千克体重。90千克屠宰时,屠宰率为72%以上,胴体瘦肉率达61%~64%。杜洛克猪具有体质结实、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耐粗性能强等优点,是一个极富生命力的品种。

5.皮特兰猪

原产于比利时的布拉邦特省,是由法国的贝叶杂交猪与英国的巴克夏猪进行回交,然后再与英国的大白猪杂交育成的。是欧洲比较流行的瘦肉型猪。主要特点是瘦肉率高,后躯和双肩肌肉丰满。

皮特兰猪毛色呈灰白色并带有不规则的深黑色斑点,偶尔出现少量棕色毛。头部清秀,颜面平直,嘴大且直,双耳略微向前,体躯呈圆柱形,腹部平行于背部,肩部肌肉丰满,背直而宽大,体长1.5~1.6米。在较好的饲养条件下,皮特兰猪生长迅速,6月龄体重可达90~100千克。日增重750克左右,每千克增重消耗配合饲料2.5~2.6千克。屠宰率76%,瘦肉率可高达70%。

公猪一旦达到性成熟就有较强的性欲,采精调教一般一次就会成功,射精量250~300毫升,精子数每毫升达3亿个。母猪母性不亚于我国地方品种。母猪的初情期一般在190日龄,发情周期18~21天,每胎产仔数十头左右,产活仔数9头左右,仔猪育成率在9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