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三江源区草地资源特征及现状

1.2.1 草地资源特征

依据植被类型和地形条件,三江源区草地类型主要为高寒干草原草地和高寒草甸草地。高寒干草原草地以耐寒抗旱的丛生禾草为建群种,草群稀疏,覆盖度较小(一般小于60%),植被低矮,层次简单,植物生长期短,生物量较低。广泛分布于沱沱河、通天河及支流尕尔曲、布曲、当曲、楚玛尔河,以及扎陵湖、鄂陵湖、花石峡等地,在地貌上处于海拔4000~4500m的山地宽谷、滩地、高原湖盆外缘、古冰碛台地、冲洪积扇、河流高阶地、剥蚀高原面和干旱山地阳坡等部位。高寒草甸草地主要分布于山地的阳坡、阴坡、圆顶山、滩地和河谷阶地,海拔在3200~4700m。由耐寒的多年生植物组成,植物种类丰富,一般每平方米有植物25~30种,组成草群的优势种主要有高山嵩草、线叶嵩草、凤毛菊等。覆盖度一般在60%~95%,个别以毒杂草为优势种的退化草地覆盖度只有20%~30%。在三江源区高寒草甸草地面积约占草地面积的76%,可利用面积占60%左右;高寒干草原草地面积约占草地面积的23%,可利用面积占11%。覆盖度≥60%的高寒草甸草地主要分布于长江源区,黄河源区高寒草原草地分布面积较大,且以覆盖度≤40%的稀疏草原为主。黄河源区植被覆盖度≥60%的高寒草甸草地只占该区域总草地面积的37%左右,主要分布于达日、玛沁境内,而草原草地主要集中于玛多、曲麻莱等地36

1.2.2 草地资源现状

近几十年来全球气候逐渐变暖,加之居住在该区域的藏族牧民及外来人员不合理开发自然资源、超载过牧,导致三江源区天然草地严重退化、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湖泊萎缩、湿地退化、生物多样性种类和数量锐减。刘纪远等利用20世纪70年代、90年代及2004年三期卫星遥感影像资料得出:三江源草地退化的格局在70年代中后期已基本形成,此后,草地的退化持续发展,90年代至今草地退化加剧,同时还发现,草地退化的过程在不同区域和地带有明显不同的表现7

地处青藏高原区域的三江源地区由于海拔高,气候恶劣,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系统群落特征表现为结构简单、系统内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缓慢、抗干扰和自我恢复能力差,是我国甚至全球生态环境最为敏感和脆弱的地区之一8。三江源区草地退化是由多种内、外部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广大科研工作者以三江源区高寒草地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生态学普遍原理,从草地生态系统内部及影响外因入手,采用不同技术及研究方法,进行了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研究9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三江源区草地生态系统也受到影响,草地各要素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张占峰分析了1961—1999年三江源区的气象资料,得出自20世纪60年代起的30年来,源区的热量资源明显增加,降水资源呈减少趋势,但冬、春两季递增明显,冬季增加尤其明显10。李林等的研究结果也表明,20世纪中叶以来,三江源地区气候变化表现为气温持续升高、降水量减少和蒸发量增大的干旱化气候变化趋势11。气候的变化对本来受超载影响的草地退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由于气候的干旱化可能导致三江源区高寒草甸草地总生产力的下降12。王军邦等认为三江源区植被生产力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其西部地区呈现暖湿化趋势,使该地区生产力明显增加,而中东部地区由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多,暖干化趋势加剧了草地的退化13

三江源区天然草地在诸多因素影响下呈现退化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土壤养分发生了变化。草地退化包括植被和土壤的退化,二者具有相互反馈、相互放大的作用14。彭景涛等利用地统计学和GIS技术开展三江源地区退化草地土壤全氮的时空分异特征及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三江源大部分地区全氮含量近30年来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造成该区域全氮含量变化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不同地区草地退化的程度存在差异15。王一博等研究表明,退化高寒草原总有机质的流失率为53%16。高旭升等对三江源区不同退化程度草地进行土壤养分分析时发现,三江源区高寒草甸草地土壤有机质含量随退化程度加大而减少,土壤全氮含量也随草地退化程度增加呈下降趋势,而全钾含量受退化影响不大17。王长庭等研究认为,高寒小嵩草草甸由于过牧,植物群落发生了逆向演替,草地退化导致了土壤的肥力水平显著下降,土壤有机质大量外移,氮素损失严重,土壤也同步发生退化18

三江源区天然草地逐年退化,区域生态环境不断破坏已引起政府有关部门和科技工作者的极大关注,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治理三江源区退化草地的工作十分重视,近些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江源地区的生态保护和建设,除在三江源建立以保护水资源为主的生态自然保护区外,还投入巨资启动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设;青海省地方政府也陆续出台《三江源生态保护条例》等相关法规。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科技工作者结合“四配套”建设、退牧还草、草原生态保护奖补机制等工程,先后对三江源区草地退化开展相关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众多的研究表明,三江源区退化草场的恢复和治理必须综合土壤、草地和牲畜等多方面的因素,遵循保护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根据草地不同退化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轻度退化草场以保护为主,通过降低载畜量来保护草场19;对于中度退化草场,采取施肥、灭鼠、补播等措施来控制草地退化趋势20;对于重度退化的草场,采取各项技术的组装配套,首先对退化草地进行连片灭鼠,再对毒杂草泛滥的草地在返青后进行灭杂,然后在大面积平坦区域采用机械进行草场翻耕或免耕,补播以高矮禾草搭配的本土多年生牧草,拉设围栏进行封育,在牧草枯黄后选择性刈割和放牧21。上述措施的实施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草地退化,对三江源区生态、社会效益增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