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油和化工园区可持续发展调研报告(2018年)
- 崔学军 王晓云主编
- 8字
- 2020-08-28 02:23:17
第一章 现状与问题
数据分析
本次调研活动于2018年3月5日启程。截至10月底,调研组共走访浙江、江苏、广西、陕西、内蒙古、河南、辽宁、河北、黑龙江、山西、甘肃、山东、福建、湖北、上海等15个省份,走进50家国家级、省级石油和化工园区(简称化工园区,下同),以及100多家园区内的石油和化工企业。
本次调研的50家园区,覆盖中西部、长江流域、东北老工业基地、沿海地区、环京津冀地区、“一带一路”等地区,包括11家国家级园区、20家省市级园区,初步了解了这些园区的发展现状和瓶颈问题。
一、调研园区地区分布
图1 调研园区地区分布比例示意图
此次参与调研的园区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华北地区、中南地区、西北地区。其中,华东地区的园区数量最多,占29%;西北地区以煤化工园区为主;华北地区以精细化工、医药化工、盐化工等为主。
二、调研园区类型分布
图2 调研园区单一企业型园区占比示意图
在走访的50家园区中,有5家为单一企业型园区。这些单一企业型园区由大型国有或地方企业发展而来,具有规模大、行业或地区产业龙头的特点,其园区用地主要为企业配套服务,基本不对外招商引资。
在走过的50家园区中,超半数以上园区拥有两种及以上的主要产业类型。其中,涉及炼化一体化的园区有8家,涉及煤化工的园区有26家,涉及新材料的化工园区有20家,涉及精细化工的园区有20家,涉及医药化工的园区有9家,涉及盐化工的园区有8家。华东以及华北地区的园区分布最密集。
本次共调研炼化一体化园区8家,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占29%;长江流域最多,占43%。其总体呈现出现代化水平高、规模大、向下游延伸发展的主要特点。
图3 调研煤化工园区分布比例示意图
本次调研涉及煤化工的园区26家,其中14家园区以煤化工产业为主导。这些园区84%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主要分布在河南省、山西省、陕西省、山东省、甘肃省等9个省份。调研的园区以现代煤化工产业为主,一些传统煤化工产业也逐渐转向现代煤化工产业,总体呈现出发展速度快、规模大、装置水平高、逐步向下游延伸的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发展过于迅速,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煤资源紧缺的情况,包括一些富煤地区。同时,由于向下游发展的产品种类有限,规划中的下游产品同质化较高,区域性产能过剩风险显现。
图4 调研园区涉及精细医药新材料化工分布比例示意图A
图5 调研精细医药新材料化工园区分布比例示意图B
调研样本中,41%的园区涉及精细化工产业,41%的园区涉及新材料产业,18%的园区涉及医药化工产业。以精细化工为主的园区在此次调研中,以山东、河南居多;新材料化工园区的分布相对集中在中南部地区。由于土地政策限制、税收强度加大、环境容量指标有限等,大部分园区开始转型发展高端产品,并向新材料发展。
此外在调研中,八成园区表达了发展化工新材料的意愿,六成园区表达了按照现有产业链延伸,发展精细化工的意愿,四成园区表达了发展生物医药化工的意愿。
新材料园区是一个热门词汇,化工园区想方设法向新材料靠近,以便在政策、审批等方面得到更多支持。调研组认为,由于新材料定义宽泛,根据园区现有产业及规划,在调研园区中半数的新材料园区并非以新材料为主,仍是传统的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园区。
三、调研园区土地资源状况
(1)土地基本情况。调研显示,土地已经成为园区(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园区)的稀缺资源,除中西部园区外,土地紧张状况普遍。6.5%的园区没有土地储备,无法引入新项目,只能通过淘汰园区内老旧项目的方式有偿获取土地,上马新扩建项目;52.5%的园区土地紧张或有限,在招商上寸土寸金,实行定向领域招商。
图6 调研园区土地基本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土地资源与用地指标存在“两条线”的问题,即一些园区虽然有土地储备,但是用地指标由政府审批,手续多、时间长,导致一些引入项目迟迟无法落地。
另外,沿海化工园区填海造地已被国家全面叫停,一些园区已经获批的填海造地项目也被迫中止,使沿海园区用地紧张的局面越发明显。
(2)土地利用情况。土地是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和企业都非常关心园区的土地开发利用率。调研组考察园区土地利用情况时设定了两个指标:土地开发利用率和单位土地利用效益(产值)。
在土地开发利用率方面,我们按照调研园区的利用情况分为5种类型:起步阶段(土地开发利用率为10%~30%),中期发展(土地开发利用率为30%~50%),快速增长(土地开发利用率为50%~70%),稳定阶段(土地开发利用率为70%~90%),饱和阶段(土地开发利用率为90%以上)。数据分析显示,50家样本园区中,有10%的园区处于起步阶段,12%的园区处于中期发展阶段,处于快速增长和稳定阶段的分别占到了24%和20%,而34%的园区土地处于饱和阶段。总体来看,目前土地已成为稀缺资源,特别是在沿海地区,园区土地利用多数处于饱和阶段,预计后期园区的土地将越来越紧张。
图7 50家石油和化工园区土地利用情况
除了土地开发利用情况外,还有每年单位土地利用效益(万元/公顷,1公顷=104平方米),调研组设定了5个范围。数据分析显示,每公顷土地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的园区占46%,每公顷土地产值500万~1000万元的园区占24%,每公顷土地产值300万~500万元的园区占14%。
从以上两个指标综合来看,50家化工园区的土地利用程度和强度均处于比较高的水平,且土地集约化利用所带来的后发优势正在显现。
图8 50家石油和化工园区单位土地利用效益
四、调研园区产业规划及招商情况
1.调研园区产业规划情况
园区产业规划是园区竞争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具体表现在产业链长度和支柱企业的个数。为此,调研组在分析调研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了指标,其中一个是产业链选择,分别设置了炼化一体化、煤化工、精细化工和医药化工、农用化工(农药化肥)、新材料、盐化工、煤电铝等选项,并且对产业链数量进行了调研。统计分析显示,40%的园区在产业链选择上为1~3个,36%的园区为3~5个,24%的园区大于5个。
图9 50家石油和化工园区产业规划情况
对于园区来说,除了选择合适的产业链,最重要的还有支柱企业的数量。支柱企业数量越多,园区产值、税收和发展潜力越好。支柱企业具备3个条件:一是规模投资在百亿元以上,且以此企业产品为核心组织上下游生产的企业;二是年利税超过1亿元;三是就业人数在500人以上。以本次调研的分布看,54%的园区拥有5家以上的支柱企业,支柱企业有2~4家的园区占到40%。
图10 50家石油和化工园区支柱企业情况
2.调研园区招商门槛及招商意愿
调研显示,当前化工园区普遍对投资强度有要求,其中长三角地区的一些先进园区,已经摒弃了单纯的投资强度招商,将入园门槛提升为考核项目的亩产利税强度。在长三角地区也有相当一部分园区将投资强度提高到了380万元/亩(1亩≈666.67平方米)。
图11 调研园区招商门槛要求示意图
总体来看,调研园区目前投资强度在280万元/亩以上的最多,有18家;投资强度在220万元/亩以上的,有16家。还有一部分园区仅按所需补链项目招商。
图12 调研园区招商意愿示意图
园区招商意愿集中在精细化工、生物医药、新材料项目上,多数园区的延链补链项目也集中在这些领域。但调研发现,近四成的园区缺乏对招商项目类别的具体细化,缺乏下游产业发展的定位规划,在延链、补链的下游产品规划中,扎堆集中于PC、PTA、PET、表面活性剂等产品。
同时,调研中发现,部分园区对发展精细和医药化工带来的环境风险估计不足,缺乏有效应对措施。
3.调研园区发展水平
经过20多年的摸索,借鉴国内外先进园区的管理经验,石油和化工园区正在由传统集聚向现代化管理迈进。调研组在调研中发现,上海、江苏、浙江、湖北、山东等地的一些园区通过引入“五个一体化”管理模式,提高了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五个一体化”分别为:产品项目一体化、公用辅助一体化、物流传输一体化、生态环保一体化、管理服务一体化。经过统计分析,在50家调研走访的园区中,有52%的园区实现了“五个一体化”。目前,园区管理现代化理念正在由东部向西部、北部和南部扩散,未来我国园区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将越来越高。
图13 50家石油和化工园区“五个一体化”建设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