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我国肉羊品种与区域分布

一、肉用绵羊品种

1.杜泊羊

(1)产地与分布 杜泊羊原产南非,现分布于澳大利亚、美国等地。

(2)育成简史 杜泊羊是20世纪初由有角陶赛特羊与波斯里羊杂交育成的世界著名肉用羊品种。南非于1950年成立杜泊肉用绵羊品种协会,促使该品种得到迅速发展。目前,杜泊羊品种已分布到南非各地。杜泊羊分长毛型和短毛型。长毛型羊生产地毯毛,较适应寒冷的气候条件;短毛型羊毛短,没有纺织价值,但能较好地抗炎热和雨淋。大多数南非人喜欢饲养短毛型杜泊羊,因而,现在该品种的选育方向主要是短毛型。

(3)品种特性 根据其头颈的颜色,分为白头杜泊和黑头杜泊两种。这两种羊驱体和四肢皆为白色,头顶部平直、长度适中,额宽,鼻梁微隆,无角或有小角根,耳小而平直,既不短也不过宽。颈粗短,肩宽厚,背平直,肋骨拱圆,前胸丰满,后躯肌肉发达。四肢强健而长度适中,肢势端正。整个身体犹如一架高大的马车。

杜泊羊身体结实,适应炎热、干旱、潮湿、寒冷等多种气候条件,无论在粗放或集约放牧条件下,采食性能均良好。

杜泊羊的繁殖表现主要取决于营养和管理水平。因此,在年度间、种群间和地区之间差异较大。正常情况下,产羔率为140%,其中产单羔母羊占61%,产双羔母羊占30%,产三羔母羊占4%。但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可以两年产三胎,产羔率180%。母羊泌乳力强,护羔性好。

(4)生产性能 杜泊羊早熟,生长发育快,100日龄公羔体重34.72千克,母羔31.29千克;成年公羊体重100~110千克,成年母羊75~90千克;1岁公羊体高72.7厘米,3岁公羊体高75.3厘米。

杜泊羊以产肥羔肉特别见长,胴体中的肌肉约占65%,脂肪20%,优质肉占43.2%~45.9%,肉质细嫩、多汁、色鲜、瘦肉率高,被国际誉为“钻石级肉”。4月龄屠宰率51%,净肉率45%左右,肉骨比9.1∶1,料肉比1.8∶1。杜泊羔羊增重迅速,断奶体重高,这一点有肉用绵羊生产的重要经济特性,3月龄的杜泊肥羔体重可达36千克,屠宰胴体约为18千克,品质优良。羔羊不仅生长快,而且具有早期采食的能力。一般条件下,平均日增重300克。发育良好的肥羔,其胴体品质无论在形状或脂肪分布方面均能达到优秀的标准。

(5)利用情况 世界上有不少国家作为肉用羊引进,我国于2001年5月由山东省东营市首次引进,目前山东、河南、辽宁、北京等省市已有引进和养殖。

2.无角陶赛特羊

(1)产地与分布 有角陶赛特羊原产于英国,1897年引入新西兰,一直用作生产比较理想的肉羔终端杂交父系品种。后又引入澳大利亚,育成无角陶赛特品种,现分布于各大洲。

(2)育成简史 有角陶赛特羊饲养管理不方便,因此,澳大利亚首先育成了无角陶赛特羊。新西兰在育成无角陶赛特羊方面,与澳大利亚在方法上有所不同。新西兰用有角陶赛特公羊与考力代母羊或雷兰母羊杂交,先导入无角基因,杂种一代母羊再用有角陶赛特公羊回交,获得的有角、无角后裔各半,均含有3/4陶赛特羊的基因,然后淘汰有角个体,用无角公羊与有角母羊交配,获得含7/8陶赛特羊的基因个体,从中淘汰有角个体,用无角公羊、母羊横交,历代严格淘汰有小角和角突个体,育成纯合无角陶赛特品种。

(3)品种特性 无角陶赛特羊体质结实,头短而宽,公、母羊均无角,颈短粗,胸宽深,背腰平直,后躯丰满,四肢粗短,整个躯体呈圆筒状,面部、四肢及被毛为白色,但具有粉红色皮肤,头部,蹄壳为浅色。

(4)生产性能 无角陶赛特羊生长发育快,早熟,全年发情配种产羔。该品种成年公羊体重90~110千克,成年母羊体重为65~75千克。产羔率137%~175%。经过肥育的4月龄羔羊的胴体重,公羔为22千克,母羔为19.7千克。在新西兰,该品种羊用作生产反季节羊肉的专门化品种。

(5)利用情况 我国新疆、内蒙古、北京、江苏、甘肃和山西等地已先后引入,与当地羊杂交改良效果显著。

3.萨福克羊

(1)产地与分布 原产于英国,现分布于北美、北欧、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等地。20世纪70年代起我国先后从澳大利亚引进,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和新疆等地。

(2)育成简史 萨福克羊是以南丘羊为父本,以当地体型较大、瘦肉率高的旧型黑头有角诺福克羊为母本进行杂交培育,于1859年育成,属大型肉羊品种。

(3)外形与品种特性 萨福克羊公母均无角,体躯白色,头和四肢黑色,体质结实,结构匀称,头重,鼻梁隆起,耳大,颈长而宽厚,鬐甲宽平,胸宽,背腰宽广平直,腹大紧凑,肋骨开张良好,四肢健壮,蹄质结实,体躯肌肉丰满,呈长桶状,前、后躯发达。

萨福克羊的特点是早熟、生长发育快,成年公羊体重100~136千克,成年母羊体重70~96千克。产羔率141.7%~157.7%。产肉性能好,经肥育的4月龄公羔胴体重24.2千克,4月龄母羔为19.7千克,并且瘦肉率高,是生产大胴体和优质羔羊肉的理想品种。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都将该品种作为生产肉羔的终端父本品种。

(4)生产性能 宁夏畜牧研究所从新西兰引进萨福克羊测定的结果:周岁公羊体重114.2±6.0千克,周岁母羊74.8千克;2岁公羊129.2千克;2岁母羊91.2千克。公、母羊4~5月龄即有性行为,7月龄性成熟,通常情况下,母羊10~12月龄初配。公、母羊全年发情,第一胎产羔率163.3%,2岁以后产羔率170%以上。萨福克公、母羔羊4月龄平均体重47.7千克,胴体重24.2千克,屠宰率50.7%;7月龄公、母羔羊平均体重70.4千克,胴体重38.7千克,屠宰率55%。萨福克羔羊肉质细嫩,肉脂相间,肌肉横断面呈大理石状,肉味鲜美。

(5)利用情况 内蒙古用萨福克公羊与蒙古羊和低代细毛杂种羊杂交,在全年放牧、冬春补饲的条件下,115只190日龄的萨福克杂种羯羊测定,屠宰活重37.3千克,胴体重18.3千克,屠宰率49.2%,胴体净肉率73.6%。宁夏畜牧研究所用萨福克羊同滩羊和小尾寒羊杂交,结果表明萨滩一代母羊周岁重53千克,为成年滩羊母羊的1.61倍;萨福克羊同小尾寒羊杂一代97日龄体重40千克,周岁公羊体重76.6千克,为成年小尾寒羊母羊的1.28倍,表现了明显的杂种优势。

萨福克羊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型的肉用羊,北美洲饲养的成年公羊体重185~186千克。品种特征明显,体格外貌整齐,生长发育良好,肉用体型明显,繁殖率、产肉率高,被各引入国作为肉羊生产体系的终端父本。我国已多次引入,现阶段应健全种羊繁育体系,并提供促使其遗传潜力充分发挥的必要条件,发挥其在我国肉羊体系建设中的突出作用。

4.特克塞尔羊

(1)产地与分布 原产于荷兰,现分布于北欧各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秘鲁和非洲一些国家。

(2)育成简史 19世纪中叶,用林肯羊、莱斯特羊与荷兰沿海低湿地区晚熟、但毛质好的马尔盛夫羊杂交,经长期选择培育而成。20世纪60年代初法国曾赠送给我国一对特克塞尔羊,当时饲养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1996年该所又引入少量该品种;1995年黑龙江大山种羊场引进特克塞尔公羊10只,母羊50只;1999年宁夏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从新西兰引进该品种,公羊5只,母羊47只,饲养在宁夏肉用种羊场。

(3)品种特性 特克塞尔羊对寒冷气候有良好的适应性,现已被用作优质羔羊生产体系中的理想父本。该品种公母羊均无角,全身毛白色,鼻镜、唇及蹄冠褐色。体质结实,结构匀称、协调。头清秀无长毛,鼻梁平直而宽,眼大有神,口方,耳中等大,肩宽深,鬐甲宽平,胸拱圆,颈宽深,头、颈、肩结合良好,背腰宽广平直,肋骨开张良好,腹大而紧凑,臀宽深,前躯丰满,后躯发达,体躯肌肉附着良好,四肢健壮,蹄质结实。特克塞尔羊属于中等偏大的肉羊品种,具有繁殖率高、早期生长发育快、肉质好、对寒冷气候有良好的适应性、瘦肉率高等特点。特克塞尔羊对热应激反应较强,在气温30℃以上需采取必要的防暑措施,避免高温造成损失。

(4)生产性能 特克塞尔羊体重周岁公羊78.6千克,周岁母羊66千克,2岁公羊98千克,2岁母羊74千克,成年公羊115~130千克,成羊母羊75~80千克。

公、母羔羊4~5月龄即有性行为,7月龄性成熟,正常情况下,母羊10~12月龄初配,全年发情。在最适宜的条件下,120日龄羔羊体重40千克,6~7月龄达50~60千克,屠宰率56%~60%,特克塞尔公羊胴体中肌肉量很高,分割率也很高。其眼肌面积在肉用品种中是很突出的。特克塞尔羊的肉呈大理石状,无膻味,肉质细嫩。

5.南非美利奴羊

(1)产地与分布 原产南非,现分布于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美洲一些国家。

(2)育成简史 南非美利奴羊系南非于20世纪30年代引入德国肉用美利奴羊,按照南非农业部选种方案育成,1971年该品种被承认,1996年被引入澳大利亚。

(3)品种特点 南非美利奴羊是具有早熟、毛质优良、胴体产量高和繁殖力强特点的新型肉毛兼用品种。该品种公母无角,体大宽深,胸部开阔,臂部宽广,腿粗壮坚实,生长速度快,产肉性能好。

(4)生产性能 南非美利奴羊主要用于生产羔羊肉。100日龄羔羊体重可达35千克,成年公羊100~110千克,成年母羊70~80千克。母羊9月龄性成熟,平均产羔率150%。该品种具有良好的放牧习性。

(5)利用情况 南非美利奴羊用来改良当地肉羊品种及生产羔羊肉。肉的品质好,畅销美洲、中东各国。山西省晋城市沁水示范牧场是执行农业部948项目“南非肉用美利奴羊引进及推广”的单位,于2002年7月自澳大利亚西南部引进42只,其中公羊10只,母羊32只。经过隔离检疫后于9月中旬进入沁水牧场,进场时羊的年龄为13~15月龄,公羊体重平均66.78千克。冬季舍饲,喂以苜蓿和天然草地杂草的混合干草,补喂配合精料,青草季节,全部放牧,只对哺乳期母羊和羔羊按营养需要适当补饲配合精料。

6.德国美利奴羊

(1)产地与分布 肉毛兼用美利奴羊,原产于德国,主要分布在萨克森州农区。

(2)育成简史 德国美利奴羊是用法国泊列考斯和英国莱斯特公羊与德国原有的美利奴母羊杂交培育而成。

(3)品种特性 德国美利奴羊属于肉毛兼用细毛羊,其特点是体格大,成熟早,胸宽深,背腰平直,肌肉丰满,后躯发育良好,公母羊均无角。该品种对干燥气候、降水很少的地区有良好的适应能力且耐粗饲。

(4)生产性能 成年公羊体重90~100千克,成年母羊60~65千克。成年公羊剪毛量10~11千克,成年母羊4.5~17.5千克。产羔率140%~175%。德国美利奴羊生长发育快、早熟,6月龄羔羊体重可达40~45千克,胴体重19~23千克,屠宰率47%~51%。

(5)利用情况 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由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引入千余只,分别饲养在辽宁、内蒙古、山西、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河南、陕西、甘肃、青海、云南等省(区)。但据各地反映,各场纯种繁殖后代中,公羊的隐睾率比较高。故今后使用该品种时必须引起注意。据内蒙古、山西、甘肃等地报道,德国美利奴羊改良粗毛羊效果显著,杂种后代的羊毛品质明显改善,肉用型个体的比例较高,杂种羊的生长发育也比较快。在细毛羊品种内有很好的肉用性能,其杂交一代6月龄体重可达35千克,对这一品种资源要充分利用,可用于改良农区、半农半牧区的粗毛羊或细杂母羊,增加羊肉产量,是值得大力推广和利用的品种之一。

7.巴美肉羊

(1)品种来源 巴美肉羊是根据巴彦淖尔市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基础和市场发展需求,经过广大畜牧科技人员和农牧民40多年的不懈努力和精心培育而成的体型外貌一致、遗传性能稳定的肉羊新品种。本品种于2007年5月15日通过国家畜禽资源委员会审定验收,并正式命名,巴美肉羊是巴彦淖尔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是国内第一个肉羊杂交育成品种。巴美肉羊新品种的培育为促进当地肉羊产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为肉羊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种源。

(2)品种特性 该品种体格较大,无角,早熟;体质结实,结构匀称,胸宽而深,背腰平直,后肢健壮,肌肉丰满,躯体呈圆筒形,肉用体形明显;被毛同质白色,闭合良好,密度适中,细度均匀。肉毛兼用品种,具有适合舍饲圈养、耐粗饲、抗逆性强、适应性好、羔羊育肥增重快、性成熟早等特点。

(3)生产性能 生长发育速度较快,产肉性能高,成年公羊平均体重101.2千克,成年母羊71.2千克,育成母羊50.8千克,育成公羊71.2千克,初生羔羊4.7~4.32千克。

(4)利用情况 巴美肉羊的育成为当地和周边地区肉羊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种源,不仅提高了巴美肉羊的知名度而且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8.湖羊

(1)产地与分布 湖羊是中国特有的羔皮用绵羊品种,也是目前世界上少有的白色羔皮品种,湖羊主要分布于江苏省的吴江、常熟、无锡、张家港、江阴、苏州、太仓、昆山、宜兴、溧阳、武进等县市。

(2)育成简史 湖羊源于北方蒙古羊,南宋时期随北方移民南下带入太湖地区饲养、繁衍。该地区自然地理条件优越,种植业和蚕桑业发达,丰富的自然饲草和大量农副产品及栽桑养蚕的副产品(桑叶、蚕沙等)为发展养羊提供了优良的饲料条件。养羊又为农田提供了有机肥料,促进了农业生产。北方蒙古羊经过在这种特定生态环境中的饲养和培育,到清代已在体型外貌上有了较大改变,形成一种独特的羔皮用绵羊品种。

(3)品种特性 湖羊以生长快、成熟早、四季发情、多胎多产、所产羔皮花纹美观而著称。其羔羊生后1~2天宰杀所获羔皮洁白光润,皮板轻柔,花纹呈波浪形、紧贴皮板、扑而不散,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有“软宝石”之称。

(4)生产性能 成年公羊体重48.7±8.7千克,成年母羊36.5±5.3千克。被毛异质,成年公羊剪毛量1.65千克,成年母羊1.17千克。屠宰率40%~50%。母羊产羔率228.9%。

(5)利用情况 湖羊对潮湿、多雨的亚热带产区气候和常年舍饲的饲养管理方式适应性强。

9.小尾寒羊

(1)产地与分布 河北省南部、东部和东北部,山东省西南及安徽北部、江苏北部一带。

(2)育成简史 小尾寒羊按其尾型分类属短脂尾羊。起初是由生长在草原的蒙古羊,被带入中原地区饲养。中原地区属黄淮冲积平原,地势较低、土质肥沃,气候温和,是小麦、杂粮和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区之一。小尾寒羊是在这种优越的自然条件下,经过长期的人工选择与精心喂养培育而成。

(3)品种特性 小尾寒羊体形结构匀称,侧视略成正方形;鼻梁隆起,耳大下垂;短脂尾呈圆形,尾尖上翻,尾长不 超过飞节;胸部宽深、肋骨开张,背腰平直。体躯长呈圆筒状;四肢高,健壮端正。公羊头大颈粗,有发达的螺旋形大角,角根粗硬;前躯发达,四肢粗壮,有悍威、善抵斗。母羊头小颈长,大都有角,形状不一,有镰刀状、鹿角状、姜芽状等,极少数无角。 全身被毛白色、异质、有少量干死毛,少数个体头部有色斑。

(4)生产性能 具有繁殖力强、生长快、产肉性能好及遗传性状稳定的优良特性。体质结实,身躯高大。体重:成年公羊平均为94千克,母羊平均为49千克,周岁公羊体重可达到成年公羊的64.6%,母羊相应为84.9%。屠宰率:周岁羊为55.6%,3月龄为50.6%。产羔率为260%(以山东为例)。

二、肉用山羊品种

1.波尔山羊

(1)产地与分布 波尔山羊是南非共和国育成的一个优良肉用山羊品种。在南非波尔山羊主要分布在开普等4个省,大致可分为5个类型,即普通型、长毛型、无角型、土种型和改良型。

(2)育成简史 改良型波尔山羊是开普的波尔山羊育种者协会经过对普通型山羊几十年的严格选择而培育成功的新类型。我们通常所说的波尔山羊就是指改良型波尔山羊。

(3)品种特性 改良型波尔山羊具有以下特性:体型外貌良好,头大额宽,鼻梁隆起,嘴阔,唇厚,颌骨结合良好,眼睛棕色,目光柔和,耳宽长下垂,角坚实而向后、向上弯曲。颈粗壮,长度适中。肩肥厚,颈肩结合好。胸平阔而丰满,鬐甲高平。体长与体高比例合适,肋骨开张良好。腹圆大而紧凑,背腰平直,后躯发达,尻宽长而不斜,臀部肥厚但轮廓可见。整个体躯呈圆筒状。四肢粗壮,长度适中。全身被毛短而有光泽,头部为浅褐色或深褐色,但有较明显的广流星白色条带,两耳毛色与头部一致,颈部以后的躯干和四肢各部均为白色。全身皮肤松软,弹性好,胸部和颈部有皱褶,公羊皱褶较多。该品种的外貌整体形象是:公羊粗壮雄伟,母羊圆厚稳健。

(4)生产性能 初生重量大,生长快。羔羊初生重3~4千克,断奶前日增重可达200克以上,6月龄体重可达30千克。

体格中等,体重大。成年公羊体高75~90厘米,体重90~130千克;成年母羊体高65~75厘米,体重60~90千克。

屠宰率和净肉率高。波尔山羊的屠宰率高于绵羊,但与年龄和膘情有一定关系。8~10月龄时为48%,周岁、2岁、3岁时分别为50%、52%和54%,4岁时达到56%~60%。成年羊的胴体肉骨比可达4.7∶1.0。

繁殖力高。平均产羔率为160%~200%。母羊3~4周岁时繁殖力达到最高峰,在良好的饲养管理和气温条件下,可年产两胎或两年产三胎。公羔、母羔5~6月龄时性成熟,但公羊应在周岁后正式用于配种,母羊的初配时间应为8~10月龄、体重达30千克以上时。

性格温顺,适应性强。公羊、母羊均较温顺,群聚性强,能适应灌丛以及半荒漠等各类环境条件,但极端高温(35℃以上)和低温(-20℃以下)对其生存和生长有一定影响。

(5)利用情况 对其他山羊品种改良效果好。该品种已被世界上许多国家引进,用于改良提高当地山羊的产肉性能,各杂交组合均表明出明显的改进效果,与普通低产山羊杂交,其杂种后代的生长速度可比母本提高1倍以上。因此,该品种被推荐为杂种肉山羊的终端父系品种。板皮品质好。该品种的板皮厚而质地致密,弹性好,强度大,可与牛皮相媲美。我国波尔山羊自1995年首次引进以来,发展迅速,已遍及全国各地,对国内肉山羊养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南江黄羊

(1)产地与分布 育种区饲养量达6万只左右,其主产区为四川省秦巴山区的南江县。产区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海拔360~2508米,夏短冬长,年平均气温16.2℃,极端高温39.5℃,极端低温-7.1℃,年降水量为1400毫米,相对湿度78%。

(2)育成简史 南江黄羊是用成都麻羊和含努宾山羊基因的杂种公羊与当地山羊及金堂黑山羊杂交,经长期选育而成的肉用型山羊新品种。

(3)品种特性 南江黄羊被毛呈黄褐色,羊毛色度在个体间略有差异。短而光亮的羊毛紧贴皮肤,冷季被毛内长出细短灰色绒毛。颜面毛呈黄黑色,鼻梁两侧有一对称性黄白色条纹,从头顶沿背脊至尾根有一条宽窄不等的黑色毛带。群体中有角个体占61.5%,无角个体占38.5%,角向上、向后、向外呈“八”字形,公、母羊均有髯。头大小适中,耳长直或微垂,公羊颈粗短,母羊颈较细长,颈肩结合良好。背腰平直,前胸深阔,尻部略斜,四肢粗长,蹄质坚实而呈黑黄色,体躯各部位结构紧凑。

(4)生产性能 该品种性成熟早,生长速度快。3月龄时就有初情表现,但母羊的初配年龄应为6~8月龄,公羊应为周岁左右。产羔率为200%左右,羔羊平均初生重公羔2.28千克、母羔2.14千克。2月龄断奶时,公羔、母羔分别达到11.5千克和10.7千克,日增重达153.79克和142.79克。6月龄左右出现出生后的第二个增重高峰,以后增重速度下降。公羔、母羔6月龄体重可分别达到26.58千克和20.51千克,周岁时达到34.43千克和27.3千克,成年时达到60.56千克和41.20千克。南江黄羊最佳屠宰期应为8~10月龄,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胆固醇含量低,膻味小。放牧加补饲条件下的8月龄和10月龄羯羊的屠宰率分别为47.63%和47.70%。该品种板皮细致结实,抗张强度高,延伸率大,尤其以6~12月龄羊只皮张为佳。适应性强也是该品种较突出的性状,在海拔10~4359米,气温-9.2~44.0℃的自然条件下生长良好,繁殖正常。

(5)利用情况 目前,南江黄羊已被国内十几个省、自治区引种,用于改良当地山羊的产肉性能,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

三、肉羊养殖区域分布

从生产区域的分布来看,我国基本上所有省区都生产肉羊,产区比较分散(如图1-6~图1-8所示)。从生产区域的变动来看,我国肉羊生产有进一步集中的趋势。绵羊养殖地区主要集中在内蒙古、新疆、甘肃、青海和西藏五大牧区,这五大牧区的绵羊存栏总量占全国绵羊总存栏量的比例一直在65%以上,成为我国绵羊肉的主产区。

图1-6 2014年各省市自治区羊存栏量(万只)

图1-7 2014年各省市自治区羊出栏量(万只)

图1-8 2014年各省市自治区羊肉产量(万吨)

我国山羊的养殖大省(自治区)主要有河南、山东、内蒙古、四川及江苏,这些省(自治区)在多数年份里稳居我国山羊存栏总量排名的前五位,并且除了内蒙古自治区外,其他四个省区都分布在农区,已成为我国山羊肉的主产区。随着国家禁牧休牧等政策的出台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农牧区的饲养方式正逐步由放牧转变为舍饲和半舍饲,我国肉羊主要生产区域从牧区转向农区。目前,除新疆和内蒙古两大牧区的羊肉产量在国内仍位居前列以外,河南、河北、四川、江苏、安徽、山东等几大农区省份的羊肉生产甚至已超过了其他几个牧区省份,上述6省的羊肉产量占全国的比重已从1980年的35%上升到了2012年的55%左右。

农业部印发的《全国肉羊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列出了我国肉羊养殖优势区域包括以下几个。

1.中原肉羊优势区域

基本情况:本区域包括河北、山西、山东、河南、湖北、江苏和安徽7省共56个县(市、区、旗),其中河北南部6县,山西东部4县,山东11县,河南26县,湖北北部7县,江苏和安徽各1县。

发展现状:本区现有可开发利用草原、草山、草坡207万公顷,可利用秸秆总量达3715万吨,现利用率仅为31.5%;2007年本区肉羊存栏量3575万只,占优势区肉羊存栏总量的28.8%,羊肉产量58万吨,占30.4%,能繁母羊1486.2万只,占27.7%。本区肉羊养殖基础条件较好,发展农牧结合的肉羊产业仍有一定潜力。

主攻方向:加大地方优良品种保护,如对黄淮山羊、小尾寒羊等的保护、开发与利用,保持合理的种群规模。大力推广杂交改良、秸秆加精料补饲高效饲养技术,以舍饲半舍饲为主,大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肉羊生产。大力推进三元种植结构,提高秸秆利用效率。整合现有加工企业,加大扶持大型羊肉加工和销售龙头企业的力度,加强技术改造,创建中原优质肉羊品牌。

2.中东部农牧交错带肉羊优势区域

基本情况:本区域包括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和河北北部6省区的32个县市。

发展现状:本区现有可开发利用草原、草山、草坡143.8万公顷(不含内蒙古和山西),可利用秸秆总量达5256.3万吨,现利用率仅为29.7%;2007年本区肉羊存栏量5156.9万只,占优势区肉羊存栏总量的41.5%,羊肉产量81.1万吨,占42.5%,能繁母羊2312.8万只,占43.4%。本区是我国主要的肉羊产区,通过发展农牧结合型养羊业,提高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肉羊养殖增产潜力仍然较大。

主攻方向:加强良种肉羊推广,大力推广肉羊舍饲圈养和精饲料补饲增产配套技术,推广羔羊育肥技术,实现冬羔和早春羔秋季出栏,提高出栏率。推进肉羊生产标准化进程,建设高档肉羊生产基地,引导肉羊生产向饲养规模化、产品优质化、质量安全化、管理统一化的方向发展。

3.西北肉羊优势区域

基本情况:本区域包括新疆(含生产建设兵团)、甘肃、陕西、宁夏4省区44个县市。其中新疆(含生产建设兵团)22县,甘肃12县,陕西7县,宁夏3县。

发展现状:本区现有可开发利用草原、草山、草坡1309万公顷,可利用秸秆总量达1864万吨,利用率已达76.8%;2007年本区肉羊存栏量2715万只,占优势区肉羊存栏总量的21.9%,羊肉产量36.5万吨,占19.2%,能繁母羊1670万只,占29.7%。本区是我国传统肉羊产区,生态与资源负荷较大,不宜扩大养殖规模,重点提高个体生产能力。

主攻方向:加大草场保护力度,确保草原生态有所改善。在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人工草地,建立稳定的饲草料供给基地,积极应对突发自然灾害。在不增加或适当减少饲养规模的基础上,加强棚圈建设,大力推广肉羊舍饲半舍饲技术,大幅度提高肉羊出栏率。培育肉羊加工龙头企业,创建民族特色和绿色、有机知名品牌。

4.西南肉羊优势区域

基本情况:本区域包括四川、云南、湖南、重庆、贵州5省市21个县市。其中四川7县,云南2县,湖南5县,重庆4县,贵州3县。

发展现状:本区现有可开发利用草原、草山、草坡432万公顷,可利用秸秆总量达1051万吨,利用率仅为26.4%;2007年本区肉羊存栏量970.8万只,占全部优势区肉羊存栏总量的7.8%,羊肉产量15万吨,占7.9%,能繁母羊409.5万只,占7.6%。本区是我国新兴肉羊产区,基地县分布较散碎,肉羊养殖基数较小,草原、草山、草坡和农作物秸秆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肉羊生产潜力大。

主攻方向:加大保护地方优良品种力度,加快建设肉羊品种改良体系。加快草山、草坡改良,充分开发利用农作物秸秆,为肉羊养殖提供优质的饲草资源。加强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加快舍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做好肉羊疫病综合防治,提高规模化、专业化程度。积极培育肉羊加工龙头企业,加强加工产品质量控制,确保羊肉质量安全。

全国肉羊优势区域优势县市名单见表1-1。

表1-1 全国肉羊优势区域优势县市名单(15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