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泥鳅养殖关键技术精解(第二版)
- 熊家军 杨菲菲主编
- 2806字
- 2020-08-28 04:49:23
第一章 概述
泥鳅,俗称鳅,属于鲤形目鳅科,是一种杂食性小型淡水鱼类,是人们所喜爱的水产佳品,为国内外消费者所喜爱。泥鳅体肥多肉,为高蛋白、低脂肪类型的高品位水产营养食品,素有“水中人参”之称,同时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泥鳅作为特种水产养殖的一个重要品种,在我国分布较广,天然产量较大。最近几年,由于市场上需求量日益扩大,导致野外泥鳅捕捉量过大,野外资源越来越贫乏,野生泥鳅资源已不能满足逐年增加的需求。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泥鳅的人工养殖势在必行,最近几年的泥鳅养殖热潮也持续升温,养殖的范围不断地扩大。
一、食用价值
泥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高蛋白、低脂肪,不存在控制体重方面的顾虑,在宴席上是美味佳肴。素有“水中人参”和“天上的斑鸠,地下的泥鳅”之誉称,既味美又滋补,还易获得,价廉物美。
泥鳅的可食部分占80%左右,高于一般淡水鱼类。
泥鳅与其他数种水产品的主要营养成分相比,结果见表1-1。泥鳅肌肉中的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比较高,与其他水产品相比结果见表1-2。泥鳅肌肉中的鲜味氨基酸含量较高,与其他水产品相比结果见表1-3。
表1-1 泥鳅与其他数种水产品的主要营养成分比较(每100克肉中含量)
表1-2 泥鳅与其他水产品新鲜时氨基酸含量比较(%)
表1-3 泥鳅与其他水产品新鲜时鲜味氨基酸含量比较(%)
从表1-1、表1-2、表1-3可看出:与其他水产品相比,泥鳅肌肉的主要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和鲜味氨基酸的含量较高,泥鳅肌肉的营养和鲜味丰富;泥鳅的氨基酸总量高于大多数常规鱼类,而且组成全面,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也高,且鲜味氨基酸含量也高于好几种名优鱼类。泥鳅无愧于“水中人参”的美称。
泥鳅B族维生素含量丰富(特别是维生素B3),B族维生素可维护皮肤健康,促进消化,维护神经系统健康等。
泥鳅是高钾低钠的食物,钾和钠一起维护人体水平衡,通常情况下往往总是钠摄入太多(因为食盐中含有太多的钠)而钾往往摄入过少,钾和钠的平衡非常重要。钾可维持肌肉和神经系统适度的兴奋度。
泥鳅含有丰富的各种矿物质,而且比例非常合理。泥鳅含有比较丰富的钙和一定数量的镁,这两种矿物质均是骨骼的主要组成部分,故对骨骼健康非常重要;泥鳅含有比较丰富铁,铁是血红蛋白的组成部分,可以增强血液的带氧能力,但是过多的铁会增加心脏病的风险,而还会影响锌的吸收;泥鳅含有丰富的锌,锌可保护皮肤健康(缺锌会长青春痘)、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等;铜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100克泥鳅仅含0.09毫克铜,低于人体每天铜需要量2毫克。淡水水产里泥鳅含硒量相当高,硒是一种有抗氧化作用的矿物质,作用较广泛,可以预防肝病。
二、药用价值
泥鳅性甘平,具有补中益气、止泄壮阳、利尿等功效,泥鳅全身均可入药。
泥鳅皮肤分泌的黏液即“泥鳅滑液”,有较好的抗菌消炎作用,和水饮用可治疗小便不通、痈肿、热淋,拌糖抹患处可治肿痛,滴耳可治中耳炎。
《本草纲目》中记载:鳅有暖中益气之功效,对治疗肝炎、小儿盗汗、痔、皮肤瘙痒、跌打损伤、手指疔、阳痿、乳痈等证都有一定疗效。《本草拾遗》中记载:泥鳅性甘平无毒,补气益中,祛湿邪,治消渴、阳痿、传染性肝炎、痔疮、疥癣等证。《滇南本草》中记载:泥鳅煮食治疮癣、通血脉而大补阴分。《医学入门》中记载:泥鳅有补中、止泄之效。《随息居饮食谱》中记载:泥鳅具有杀虫作用。《四川中药志》中记载:食泥鳅利小便、治皮肤瘙痒、疥疮发痒。
民间医方中认为泥鳅有壮阳利尿、治疗结核、开胃的功效。①将泥鳅洗净,放入盆中,与适量白糖拌和,稍待片刻,取其黏液外敷,可治湿疹、白癣、丹毒、神经痛、关节炎及腮腺炎。②同米粉一起煮食,可调补中焦脾胃,治疗痔疮。③活泥鳅与红糖一起捣烂外敷,对乳癌有疗效。④取活泥鳅放在清水中养一天,除尽肠内脏物,再将其烤干,研为细末,可使肝炎患者乏力、厌食油腻、恶心等症状消失,对于急性肝炎患者疗效更为显著,可以促使黄疸迅速消退,降低转氨酶。
经现代医学临床验证,泥鳅食疗,对儿童、年老体弱者、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患有肝炎、冠心病、高血压、贫血、结核病、溃疡病、皮肤瘙痒、痔疮下垂、水肿、小儿盗汗、老年性糖尿病等引起的营养不良、脑神经衰弱、病后虚弱和手术后恢复期病人,具有开胃、滋补等效用。
三、国内外市场需求
我国的泥鳅繁育和养殖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步较晚,养殖进展缓慢。随着泥鳅人工繁殖技术的进一步完善,1985年泥鳅养殖业才开始逐步发展起来。近年来,随着渔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特种水产养殖业的兴起,泥鳅养殖受到各地的重视。但各地的发展速度仍不是很快,规模也不大,且各地发展不平衡。许多地方仍以天然捕捞为主,人工养殖仍处于次要地位。多数地区的泥鳅养殖,除部分专业户外,仍以渔(农)户庭院或房前屋后的坑凼养殖较为普遍,而且泥鳅人工养殖的技术应用还不太普及,加上由于规模小、养殖户分散,产量和效益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还不能满足目前国内外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
近年来,由于市场需求增加、农药大量使用以及捕捞强度增大等原因,泥鳅天然资源总的趋势在下降。另外,特种水产的兴起也导致大量捕捉泥鳅作为饲料。因此,开展泥鳅人工养殖有着广阔的前景。
在中国南方的一些地方如江苏、浙江、广东、湖南等省进行的苗种繁育和养殖推广工作,成效显著。泥鳅人工繁殖的苗种可以和四大家鱼的苗种一样批量供应,池塘养殖成鳅,每亩(1亩=667米2)产量可高达1000多千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我国泥鳅市场年需求量为10万~15万吨,国际市场主要为日本和韩国,年需求量为10万余吨。目前中国泥鳅的养殖面积为10万~15万亩,每年需要50亿~120亿尾苗种,5亿~12亿元的市场容纳量,主要集中于江苏、广东、辽宁、河南、湖北、山东、安徽和四川等省。
从国内市场来看,泥鳅一直以来都被视为滋补强身的佳品,尤其是南方人有喜食泥鳅的习惯,市场需求年年攀升,价格稳中有升。因此,泥鳅销路多年来一直看好。
国外泥鳅养殖历史较长,尤以日本较早,已有近70多年的历史。早在1944年,日本川村智次郎先生即采用脑下垂体制荷尔蒙激素注射液,应用在泥鳅的人工采卵,为养殖生产提供大批苗种开辟了新途径。而后,泥鳅的全人工养殖、规模养殖以及泥鳅优良品种的选育等逐步发展,泥鳅养殖已成为日本很有发展前景的水产养殖业。在朝鲜、俄罗斯和印度等地亦有泥鳅养殖。
国际市场对中国泥鳅需求热度也逐年升温,订单连年增加,泥鳅是畅销紧俏的水产品,是中国传统的外贸出口商品,特别是在日本和我国港澳地区尤其受欢迎。日本每年泥鳅的销量在4000吨以上,其中有2500吨左右要从我国和韩国等国家进口。在日本,泥鳅的价格甚至高于鳗鲡,还经常供不应求。
由此可见,泥鳅在国内外市场的容量和销售潜力都很大,泥鳅养殖前景十分广阔。无论是泥鳅本身特点,还是养殖条件需求、饲料来源以及市场潜力,开展泥鳅养殖有其独特优越性。若在现有基础上加大科技和物质投入,扩大泥鳅养殖规模,实行苗种培育、成鳅养殖、泥鳅加工和销售一条龙配套,一定会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帮助养殖者走上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