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的开端

这本书的开端,要从“很久很久以前”讲起。

“在很久很久以前……”是童话故事惯用的开头。似乎无论发生在多久以前的事儿,都能往里装。对于活在21世纪的我们来说,很少有机会去谈论一个如此模糊的时间点。在互联网精细入微的记忆下,一切都可以追溯到某一个清晰的时刻。你在某年某月某日注册了自己的第一个聊天账号,某年某月某日和谁成为“朋友”,后来在某日发了第一张照片,等等。在欣赏艺术的时候,历史仿佛也是同样清晰明亮的。我们在谈论一件作品或者一个艺术家的时候,会说“在某年的时候”,而不太会说“在很久以前”。比如我们准确知道梵高在1889年6月画出了日后举世闻名的《星夜》,知道北方大师彼得·保罗·鲁本斯曾在1628年至1629年走访西班牙,并见到了当地大画家迭戈·委拉斯贵兹。再往前一点儿,我们也可以准确讲出达·芬奇比米开朗琪罗大22岁零11个月。

但如果沿着时间线再往前一点儿,艺术的历史就变得模糊昏暗起来了。有些艺术品的作者姓名不详,在佛罗伦萨的乌菲兹美术馆,有一件作品[图1]的作者名叫“第434号十字圣像大师”(Master of the Cross 434)。由于人们无法确定作者,便根据这件作品在乌菲兹美术馆1890年的入库编号434号来暂时当作艺术家的名字。从1890年到现在,一个多世纪过去了,他的名字依然不详。学者们的唯一收获,是为这件作品定下了一个相对准确的创作年份:13世纪40年代。

[图1] 第434号十字圣像大师,《耶稣受难及相关故事八则》

(Crucifixion with Eight Stories from the Passion)

13世纪40年代,木板蛋彩,250厘米×200厘米,乌菲兹美术馆,佛罗伦萨

这段历史,不但对于今天有着丰富研究手段的当代学者而言是模糊的,对于当年活着的人来说,其实也没有那么清楚准确。13世纪、14世纪的欧洲人的生活相对单纯,仅从姓名来说,就非常单调,大多是亨利、约翰、彼得、威廉之类。父亲叫约翰,儿子就叫小约翰。由于大多数的平头百姓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他们的出生地,也就不存在“咱们这儿有一百个约翰,你到底指的是谁”的情况。假如真碰到重名了,那就在名字前面加个外号,比如黑胡子彼得,或者红鼻子威廉,就够了。

由于人口很少远距离流动,所以很多人居住的村庄就只是“我们村”,假如赶上打仗,一个人被迫远征的话,要想回家可是如登天一样难。因为那个时候的人一旦离开了他熟悉的地标,比如村口不远处的歪脖子树,周围的景色对他来说就是既熟悉又陌生的。他不可能拿到地图或者报纸一类的东西。当时他所能接触到的唯一印刷品,便是传教的小手册,而这些手册还是以农民几乎不可能看懂的拉丁文写成的。如果这么说还是很难让人想象的话,不妨参考一下托尔金在《魔戒》中描述的一群居住在夏尔的霍比特人。他们的生活方式,就非常接近中世纪时代的欧洲人。如果不是因为要踏上护送魔戒的旅程,这些霍比特人一辈子也不会离开夏尔,而“夏尔”(Shire)本身,在英语里正是“郡”的意思,专指英国的乡村地区。

对今天的我们来说,不要说1900年和2000年了,哪怕是1990年和2000年,都有着巨大的差异。但对于公元800年到900年,也就是属于“很久很久以前”范畴的普通人来说,这一百年间并没有什么变化。在一个个春去秋来之间,这个国王驾崩了,那个教皇继位了;这一年丰收了,下一年受灾了;这一年打仗了,又一年重建了。一代代人的一天天,就这样过去了。

于是,14世纪的大学者彼特拉克对这些“很久很久以前”的日子总结道:“在种种谬误之中仍然有天才之人熠熠生辉,虽然被黑暗所包围着,他们的目光依然锐利。”Mommsen, Theodore E. “Petrarch's Conception of the 'Dark Ages'.” Speculum, vol. 17, no. 2, 1942, p227.在他眼里,曾经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是充满光明的时代。这光明一方面指象征意义上的光明,也就是充满希望;另一层是字面意思,即和过去的那些“很久很久以前”的日子相比,人们对于古罗马时代发生的事情,反而了解得更清楚一些。人们知道古罗马都有哪些皇帝,做了什么事情。后来呢?后来匈奴人来了,罗马被攻陷,在之后的“很久很久”的时间里,欧洲成了各个族裔间的战场,并承受着随战争而来的饥荒和瘟疫。因此,彼特拉克口中的黑暗也有两层意思,既有象征层面的黑暗,也包括“我们对很久很久以前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所知甚少”的黑暗。而在曾经光明的古罗马时代和后来也变得光明的文艺复兴之间,就是所谓“黑暗的中世纪”了。

现代学者们的研究,已将所谓“黑暗”的中世纪点亮了一部分,其实已经不那么黑暗了。这一领域的泰斗马克·布洛克(Marc Bloch)认为,漫长的中世纪有一个分水岭,大约在公元9世纪。在此之后,人口增多,封建社会的规则被建立起来,社会正在变得日益繁荣。手工业和服务业开始出现,比村镇更大规模的城市一个个出现在欧洲大地上。由城市为中心衍生出了城邦。而这些一个个彼此独立的城邦,正是接下来推动文艺复兴的重要动力。

到了13世纪中晚期,尽管在漫长的中世纪中约束人们的规矩依然在起作用,但这个时候的艺术家也在努力寻求突破。要想了解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术家们同过去告别得多么彻底,我们不妨先从一种被日后的艺术家们告别的艺术风格看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