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是学生到社会人的过渡。
不错,在大学里,我们的任务不光是学习,还有适应社会。
大学里会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社团,每年都会招大一的新生进社团做干事,所谓干事就是指做事情的人。
大一刚进来的时候,盈盈也跟同学们一起去应聘社团的干事。面试了好几个社团,最终收到了两份offer。斟酌再三,盈盈决定进入读书会宣传部。
在进社团以前,盈盈以为加入社团就是是进去玩的,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
成为社团的干事就像是找到了一份工作,你的角色是工作人员而非活动对象。
比如会长决定近期要举行一个活动,那么各个部门就要忙活起来了。策划部要出一个书面的活动策划案,外联部要出去拉拉赞助,宣传部要画画宣传海报,然后张贴出去等等。
盈盈所在的宣传部就是负责海报的。由于经费有限,都是画的手工海报,一张海报由一个人负责定稿,两个人帮忙画,一般情况下三个人要一天时间才能画好。
社团基本都是大一的天下,大部分的人都是大一的,只有会长啊。部长之类的会是大二的,大三的基本忙着专业课的学习,不会再待在社团里了,而大四就是忙着找工作,实习什么的。
盈盈也就大一的时候在社团里忙活着,体验了一把工作的感觉。到大一快结束的时候,社团里就开始分成两波人,一拨人竞选会长,部长等,另一波人就选择退出社团。盈盈选择了后者,因为盈盈觉得自己已经体验过社团生活了,不是特别喜欢,就退出了。
不过,盈盈也不后悔参加了社团,因为盈盈不仅体验了一把工作的感觉,也结识了许多好朋友。
同时,在大一快结束的时候,盈盈报名了学校里的勤工俭学。这同样也是工作,但这是有报酬的工作。
要报名勤工俭学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勤工俭学本是给贫困学生提供的一种福利,让贫困生能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生活费。
但不是说只有贫困生才能申请,只是贫困生优先录取。
盈盈在大一刚开始的时候就报名过这个勤工俭学,可能是由于盈盈不是贫困生,所以当时未被录用,然后就去了社团。
等大二再报的时候,盈盈就被录取了,她猜,应该是现在贫困生的谋生手段多了,可能就不屑于学校里的这点钱了。
盈盈这样猜是有根据的。隔壁寝室有个是贫困生,大一刚来的时候就是靠勤工俭学度日的,过的非常节省。
后来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找到了一份兼职工作,时薪有十五块,好像是做服务员的,也不是特别累的那种。而学校里的时薪才8块,所以就放弃勤工俭学,改去做兼职服务员了。
大概就是因为这样,像盈盈这种的就有了机会。
勤工俭学的岗位分很多种,最好的就是图书馆管理员了,这种岗位活比较少,大概就是整理整理书籍。盈盈所在的这个校区是个老校区,图书馆很小,里面的书不是很齐全,所以来借书的学生不是很多。闲暇的时候可以在图书馆看书写作业,这是最抢手的岗位了。
剩下的岗位基本都是在办公室帮忙了。
盈盈的运气不是很好,分到了最忙的办公室之一:教务处老师的办公室。这个办公室是比较忙的,特别是开学的时候跟学期快结束的时候。
开学的时候学生的学生证要注册,就是盖个章的事,一般都交给勤工俭学的来做,还有帮老师贴报销单,整理书籍,打扫卫生,零零散散的特别多。期末的时候事情就更多了,装订试卷,给挂科过多的学生家长寄通知单等等,大多都是跟学生有关的。
这个岗位虽然忙,但是也是有好处的,起码各种消息是最快知道的。比如各年级的期末考安排啦,谁谁谁又挂科啦,近期有哪些比赛啦,这些信息比辅导员(大学里的辅导员相当于班主任)都先知道。
教务处办公室有两个教务老师,都是不到三十的小年轻,刚毕业没多久,很好相处。两个都有国外留学的经历,一个是美国留学回来的,一个是英国留学回来的,经常跟盈盈她们分享留学的经历,非常有意思。
办公室里除了两个老师还有一个同学,一般一个办公室配两个勤工俭学的学生。每次的搭档都不太一样,这个是看学生的空闲时间来排班的,一般都是一个大一的,一个大二或大三的。
虽然有变化,但是每周还是固定,跟盈盈搭档的有个大一的小男孩特好玩儿。有事没事就姐姐姐姐的喊,做事也很勤快,他会一种神奇的技艺叫口技。他会模仿很多动物的叫声,还有各种东西发出的声音。有次他学老鼠叫,把一个过来拿东西的学生吓得尖叫,惊动了整层楼的人。
因为盈盈不是贫困生,每周勤工俭学的时间不能超过八小时,但事实上,盈盈每周勤工俭学时间只有六小时,还没到八小时呢。
有两次还排在了早上,八点要到办公室上班,然后下了班就直接去上课了。排在早上有排在早上的好处,基本上没什么事情,有的时候老师都不一定在,但也有不好,早上来的是要打扫卫生的,盈盈所在的这个办公室不仅要打扫自己办公室,还要打扫对面的院长办公室,还有一个就是要早起,当别人都还在暖烘烘的被窝里睡觉的时候,你得起床上班啦。
这天下午,盈盈跟往常一样去办公室上班。这天,办公室的走廊上站着好多学生,看样子像是在等什么。越往办公室走,人就越多,后来,盈盈发现大家是冲着隔壁办公室去的。
时间不多了,盈盈就赶紧赶去自己上班的办公室,坐下没多久,隐隐听到隔壁出来声音:……培训……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