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隼

茶隼、砖红剁子

中文名 红隼

拉丁名 Falco tinnunculus

英文名 Common Kestrel

分类地位 隼形目隼科

体长 31~38cm

体重 173~335g

野外识别特征 小型猛禽,翼和尾较尖长,雄鸟头和腰、尾为蓝灰色,背和翼上覆羽砖红色带黑斑,下体淡棕黄色带褐斑。雌鸟上体红棕色带深色褐斑,下体皮黄色具纵纹。

IUCN红色名录等级LC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形态特征 雄鸟头蓝灰色,眼下具一条黑色髭纹,背和翼上覆羽砖红色,带三角形黑斑,腰、尾上覆羽和尾羽蓝灰色,尾具黑色次端斑和白端斑;下体颏、喉白色,胸、腹和胁部棕黄色,胸和上腹缀有黑褐色细纵纹,飞羽和尾羽下方密布黑白交错的横斑;虹膜暗褐色,眼圈黄色,钩状喙蓝灰色带黑色先端,喙基部和蜡膜黄色,脚黄色。雌鸟上体红棕色,头和后颈部具黑褐色羽干纹,同样具有黑褐色髭纹;尾到尾上覆羽密布深褐色三角斑;下体麻黄色沾棕红色,胸、腹、胁部带有褐色纵纹,翼下和尾下灰白色密布黑褐色横斑。幼鸟似雌鸟,上体斑纹更明显。

生态习性 较为常见,栖息于山地森林、低山丘陵、平原农田等多种生境,飞翔时两翼快速扇动,也做短时滑翔;有时借助上升气流悬停在空中,展开双翼和尾羽,小幅度频频鼓翼即可很好地悬停在热气流上方,靠敏锐的视力发现猎物。捕食蝗虫、蚱蜢、蟋蟀等昆虫,也吃鼠类、雀形目小鸟和蜥蜴等小型脊椎动物。繁殖期在5—7月,筑巢于山石、土洞、树洞、喜鹊废巢等处,窝卵数4~5枚,孵化期28~30天。雏鸟晚成,约30天后可飞翔。

分布与居留 广泛分布于欧洲、亚洲、非洲北部和大西洋岛屿,在我国各地均可见。我国北方种群为夏候鸟,南方种群为留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