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
座山雕
中文名 秃鹫
拉丁名 Aegypius monachus
英文名 Cinereous Vulture
分类地位 隼形目鹰科
体长 108~116cm
体重 5750~9200g
野外识别特征 大型猛禽,头颈部裸露,仅着生少量绒羽,后颈完全裸露;体羽黑褐色;喙粗大。
IUCN红色名录等级NT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形态特征 成鸟头颈部部分裸露,额至枕部具褐色绒羽,头侧眼周和耳区生有稀疏黑色毛发状绒羽,眉部和后颈裸露,皮肤蓝灰色,颈基部生有披针状簇羽;体羽暗褐色,飞羽黑褐色;虹膜暗褐色,喙强壮,为黑褐色,蜡膜铅蓝灰色,脚石板灰色。幼鸟似成鸟而体色较暗,头部更为裸露。
生态习性 栖息于低山丘陵至高山荒漠,常单独活动,也成小群争抢食物。白昼活动,善高空翱翔,视觉和嗅觉敏锐。以大型动物尸体为主食,偶尔袭击猎食小型动物。繁殖期在3—5月,营巢于森林高树上或崖壁上,巢位较固定,喜重复利用旧巢。窝卵数1枚,雌雄亲鸟轮流孵化,孵化期52~55天。雏鸟晚成,经90~150天后才能飞翔,多年性成熟。
分布与居留 分布于欧洲南部、非洲西北部、中亚和我国西部等地。在我国繁殖于西部、东北和华北部分地区,为留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