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脸琵鹭
中文名 黑脸琵鹭
拉丁名 Platalea minor
英文名 Black-faced Spoonbill
分类地位 鹳形目鹮科
体长 60~78cm
体重 约1250g
野外识别特征 中型涉禽,形似白琵鹭而小。脸至喉部全为一体的黑色,喙先端无明显的黄斑,有别于白琵鹭。
IUCN红色名录等级EN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形态特征 成鸟体羽白色,喙长直而扁平,先端膨大呈琵琶状,表面带横向斑纹;头部的嘴基到额、脸、眼先、眼周以及喉部为连成一体的黑色裸露区域;虹膜深红色,喙黑色,脚黑色。成鸟繁殖期头后枕部有丝状淡金色冠羽,前颈基部至上胸有淡橙黄色颈环;非繁殖期冠羽不明显且色淡,无颈环。幼鸟似成鸟非繁殖羽,但喙偏褐色,先端渐浅色,初级飞羽外缘端部黑色。
生态习性 栖息于湖泊、水塘、沼泽、河口至沿海滩涂的芦苇沼泽地带,常单独或成小群活动于海边潮间带的红树林等浅水处,性机警避人。以小型鱼、虾、蟹、软体动物、水生昆虫为食,捕食方式类似白琵鹭,在浅水中一边行走一边微张开嘴,把喙前端探入水底,左右摆动扫探食物。繁殖期在5—7月,常2~3对一起营巢于水边崖壁或水中小岛上。窝卵数4~6枚,卵白色带褐斑。雏鸟晚成。
分布与居留 繁殖于朝鲜半岛北部,越冬南迁。在我国一般为冬候鸟,越冬于湖南、贵州、广东、福建、海南、香港、台湾、澎湖列岛等地;迁徙期间见于辽宁、北京、河北、山东等地;少数在福建为留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