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腰杓鹬
中文名 白腰杓鹬
拉丁名 Numenius arquata
英文名 Eurasian Curlew
分类地位 鸻形目鹬科
体长 57~63cm
体重 659~1000g
野外识别特征 大型涉禽,在体形、体色上较像中杓鹬,但白腰杓鹬明显偏大,喙更弯长,且腰部白色区域更大,延伸至背部中央及尾上覆羽,尾羽也为白色,带黑横斑。
IUCN红色名录等级NT
形态特征 成鸟头颈沙褐色满布黑褐色羽干纹,头顶和贯眼纹褐色略深,眉纹淡褐色;后颈至上背羽干纹逐渐增宽,翼上覆羽的深褐色羽干纹呈矛状;下背、腰和尾上覆羽白色,尾羽白色带黑色横斑;翼黑褐色具淡色横斑;下体颏、喉灰白色,前颈、颈侧至胸淡黄褐色具褐色纵纹,腹胁部白色具黑褐色斑纹,下腹、尾下覆羽、腋羽和翼下覆羽白色;虹膜黑褐色,喙细长而向下弯曲,呈黑褐色,基部泛肉色,脚灰褐色。幼鸟似成鸟,体色泛棕黄,喙稍短。
生态习性 栖息于森林和平原的水域附近,以及海滨、河口等地。常成小群活动,沿滩涂啄食螺类、虾蟹、昆虫和蠕虫等小型生物,或将长喙探入泥沙中觅食。繁殖期在5—7月,多营巢于林地中开阔的沼泽附近。窝卵数通常4枚,由雌雄亲鸟轮流孵卵,孵化期28~30天。
分布与居留 繁殖于欧亚大陆北部,越冬于欧洲南部、非洲、亚洲南部、印度和日本等地。在我国繁殖于东北,越冬于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