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沙
中文名 蒙古沙鸻
拉丁名 Charadrius mongolus
英文名 Lesser Sand Plover
分类地位 鸻形目鸻科
体长 18~20cm
体重 51~67g
野外识别特征 小型涉禽。夏羽额至贯眼纹黑色,额上具两枚白斑,头顶和上体褐色,喉白色,胸锈红色,其余下体白色,喙和脚较短;冬羽额带转为暗褐色,胸部锈红色消失,胸带褐色。
IUCN红色名录等级LC
形态特征 雄鸟夏羽额、头顶前部至贯眼纹形成一条宽黑带,额中央白色,白色块又被一条细黑中央纹分成左右两块,眼后上方具白色眉斑;头顶和上体橄榄褐色,尾羽除最外侧为白色,其余为灰褐色,且具黑色亚端斑和白色羽端;翼褐色具大白斑,飞行时可见;下体颏、喉纯白,胸和颈两侧锈红色,白红区域界限分明;胸以下其余下体白色;虹膜黑褐色,喙黑色,脚暗灰绿色。雄鸟冬羽似夏羽,但头部黑色部分转为褐色,额上白斑扩大;胸部锈红色消失,转为中央断裂的灰褐色带;上体颜色亦发灰,且具白色羽缘。雌鸟体色类似雄鸟,但额无黑斑。幼鸟羽色似成鸟冬羽,但上体和翼下覆羽具皮黄色羽缘,胸斑泛黄。
生态习性 栖息于海滩、河口、溪流等水域及附近生境。常单独活动,迁徙和越冬时成大群。主食昆虫、软体动物、蠕虫等小型无脊椎动物。繁殖期在6—7月,营巢于高原或苔原的水域旁。窝卵数通常3枚,雏鸟早成。
分布与居留 繁殖于亚洲中部至北部,越冬于亚洲南部、东南部和非洲及大洋洲。在我国繁殖于新疆、西藏、东北等地,越冬于我国海南岛、台湾、澎湖列岛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