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胸苦恶鸟

中文名 白胸苦恶鸟

拉丁名 Amaurornis phoenicurus

英文名 White-breasted Waterhen

分类地位 鹤形目秧鸡科

体长 26~35cm

体重 163~258g

野外识别特征 中型涉禽。上体深灰色,脸和主要下体白色,分界明晰,腹至尾下覆羽锈红色;喙和脚较长,为灰黄绿色,上喙基有红斑。

IUCN红色名录等级LC

形态特征 成鸟头顶、枕、后颈、肩和背深灰色,腰和尾上覆羽褐灰色,尾和翼黑褐色,第一枚初级飞羽外具白缘;额、脸、颊、颏、喉、胸和腹白色,两胁石板灰色,肛周、尾下覆羽和腿覆羽锈红色;下体灰白色,近分界处灰色渐深,形成明显的交界;虹膜红色,喙和脚灰黄绿色,上喙基部具微微隆起的红斑。

生态习性 栖息于沼泽、溪流、水塘、稻田等湿地及附近灌丛。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晨昏和夜间觅食期间常发出重复的“苦恶、苦恶”的鸣声;白昼躲在芦苇或草丛中休息。行动敏捷,善行走,能游泳,不常飞行。主食螺、蜗牛、蚂蚁、蜘蛛和鞘翅目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也吃植物的花、芽、种实和农作物。繁殖期在4—7月,于近岸的隐秘灌丛中,以枯草筑高于地面的碗状巢。窝卵数4~8枚,由雌雄亲鸟轮流孵化。

分布与居留 分布于亚洲东部和南部。在我国分布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华北偶见,部分为留鸟,部分为夏候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