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腹角雉

吐绶鸡、寿鸡、角鸡

中文名 黄腹角雉

拉丁名 Tragopan caboti

英文名 Cabot's Tragopan(Yellow-bellied Tragopan)

分类地位 鸡形目雉科

体长 60~70cm

体重 约1400g

野外识别特征 大型鸡类。雄鸟头部黑色和红色相间,发情时显露头顶的淡蓝色肉角和喉部的红蓝肉裾,上体褐栗色,布满皮黄色大圆斑,下体皮黄色;雌鸟主体麻褐色,密布黑白间错的矢状斑,腹具大白斑。

IUCN红色名录等级VU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中国特有鸟种

形态特征 雄鸟额至头顶黑色,冠羽前黑后红,后颈黑色,经耳区延伸至颈部肉裾处,颈两侧暗红色,眼周、颊和颏、喉部裸露皮肤橘红色;上体栗色,布满带有黑边的皮黄色圆斑;尾羽和飞羽暗褐色,带黄纹;下体皮黄色,两颊略泛棕红。雄鸟发情时,露出头部的一对淡蓝色肉质角,喉下肉裾胀大,中央橙色,带绛褐色细纵纹,外周宝蓝色,带数枚宽大的赤红色横斑,故古时被称为“吐绶鸡”,也因肉裾上图案形似传统的“寿”字图案而又得名“寿鸡”。在古代,人们将相似种红腹角雉和其他角雉也称为“吐绶鸡”,近现代才改称外国物种火鸡为此名。其虹膜褐色,喙角色,脚肉粉色带一短距。雌鸟周身麻褐色,布满黑褐色和白色的箭头状小斑,尾上具黑色横斑,腹部有大白斑;不具肉裾,肉质角不发达,跗跖无距。

生态习性 栖息于亚热带中低山地的常绿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中,常在林下灌丛中活动。性隐蔽,善奔走,一般不飞行。常成小群活动,晨昏活跃,白天在灌丛中觅食,夜晚于树枝上休息。主食植物嫩叶、芽苞、果实、种子等。繁殖期在3—5月,雄鸟通过上下点头和展示喉部肉裾向雌鸟进行求偶炫耀。营巢于接近山脊的阴坡处,在大乔木的近主干水平树枝上筑巢。窝卵数3~4枚,孵化期约28天,雏鸟早成。

分布与居留 我国特有鸟种,仅分布于我国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到两广一带的山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