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胜日 (二)吴颖

飞机逐渐升空,女生们叽叽喳喳。头等舱的某个位置,一位满头银丝的老奶奶正在闭目养神。她衣着朴素,但大方得体。毛衣勾勒出上个世纪的花纹,显然是自己一针一线的杰作。她的助手正在一旁核实学术资料,以期这次去J国的学术交流能够顺利进行。

老太太名叫吴颖,一直在古代动植物研究所工作。辗转机构变化,时光流逝小吴变成了老吴。今年她已经年过古稀。

“小张”,吴颖说:“你说这次J国为什么将我的论文判为会议论文的第一名?还赠送我们来回头等舱的机票?你怎么看?“

被称为小张的年轻人稚气未脱的脸庞闪过太阳般的喜悦,朗声说道:“一定是我们的研究得到了J国科研界的重视。去年M国的世界知名科学杂志登载您的论文后,您的研究终于得到国际上的认可了。“

自从进入研究机构,她自嘲自己虽然叫“颖“,但没有机会再脱颖而出,是名副其实的“无颖”了。几十年来,由于种种因缘际会,她没有成家,没有儿女,研究成果一般,职称也没有什么变化。

然而这一切平静从上个月开始被打破。吴颖博士的一篇古代植物研究的论文登上M国科研杂志的重点位置。审稿人认为,吴博士的研究结果对生物学、医药学领域的研究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论文只是小试牛刀。国际科学界也认为,如果吴博士的研究继续深入,说不定能产生颠覆学界的更加重大的发现。

然而这时,她接到通知,去所长办公室谈话。

她本以为年龄大了,发一些论文也没问题。事实上很多返聘的老教授也偶尔发发论文,也没有人追究什么。但不幸的是,这篇古生物研究论文得到的是世界知名科学杂志的首肯。她的学术生命就这样重新开启了。

事到如今,有人好像马上就要迫不及待的来干预。也有人威胁说他们会毁掉现有的所有实验环境。

为了保护现有的成果和实验环境,也为了将来更好的研究,她说:“这个论文其实也只是我的一些初步想法,研究还需要继续。你们老了,我也老了,但是确实还有年轻人,要不你们找几个年轻人跟着我一起研究研究,将来的论文和成果,也都有他们的。“

老所长和原来的部门负责人一边夸赞吴博士的高风亮节,一边各自联系自己的儿子、侄子,说原来单位准备新开一个专门项目的研究,让他们准备准备,和吴博士一起研究。老所长的儿子在MTI的学业繁重,没有马上回国。但他从科学杂志上拜读到吴博士的论文后,立马展现出对这位老太太的敬仰。

部门负责人的侄子小张在第二天就来到了实验室,成为吴颖博士的助手。

学术会议的邀请函像纸片一样飞向他们简陋的办公室。

这时忽然有了人事变动,换了所长。新所长学术成就一般,能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善研究人员的办公条件。

他联系了装修队,准备装修一处的新的研究室,供吴博士和她的“团队“研究之用。吴颖又是一阵苦笑,她什么时候有过”团队“?老式桌椅都磨出了斑驳痕迹。自己一个人伏案研究了千万个日日夜夜,快退休了才只评上一个中级职称,哪里又有什么”团队“?便好意接受,其实怎么装修,她毫不在意,如今好不容易有了崭露头角的机会,还是多想想如何抓住这个机遇做出点名堂来吧。

小张倒是很快进入了科研秘书的状态。他从众多邀请函中,小张很快整理出一个会议清单。最近的一个学术会议即将在J国首都召开,也和吴博士的研究十分相关,主要研讨古生物和植物。对方也愿意提供往返机票,还是头等舱。

吴博士看了一眼,觉得确实需要和同行交流了。这么多年来,出国会议、考察的项目,她都不沾边。所长不舍得花销。但新人一来,学术会议就有他们的份。吴博士全都充耳不闻。她在四十岁之后又学习了J国的语言,因为她发现国内的一些文献,在J国有大量的阐述。于是,她足不出户,了解了很多这个世界的知识。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说的就是吴博士这样的人。

飞机开始缓缓上升。S市在视野中逐渐变小,天空的云层渐隐。飞机一直升到平流层。白云如瀑布般倾泻,但云气好似定格在某个位置,而不是真如瀑布般流动。

吴颖喜欢朱熹、王维的诗,十分有哲理,她常常会受到一些启发。做科研项目时,每每有空闲,吴博士也常读他们的诗词文章。

今天的景象,让她想起南宋大儒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这样的天空,不正呼应一个”胜日“吗?无比殊胜的景色,让人暂时忘却了一切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