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们最关注的问题:无人驾驶汽车安全吗

当人们出行要选择交通工具时,首要的考虑因素就是交通工具的安全系数,然后考虑其他因素,如经济性、便捷性、舒适度等。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慧交通应运而生,尤以人工智能为支撑的无人驾驶技术最为热门,争论也甚是激烈。

众所周知,任何一项科技革命都会伴随着“双重性质”,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随之而产生的消极影响也会相伴而生,无人驾驶技术也是如此。对乘客而言,出行的安全性值得反思;对研发人员而言,提高安全系数需要重点关注。

自1921年8月5日美国发明第一辆无人驾驶汽车开始(见图2-2),到1989年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第一辆国内智能小车,再到如今的百度和华为竞相布局无人驾驶战略,近百年来,人类在无人驾驶技术的创新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各种无人驾驶汽车逐渐问世,推动了交通领域的革命性变革,使人类的出行方式即将走上真正的智能时代、无人驾驶时代。

图2-2 美国发明的第一辆无人驾驶汽车

然而,2018年,全球首例自动驾驶汽车致行人死亡的案例在美国发生。2018年3月21日,优步(Uber)沃尔沃XC90自动驾驶汽车在亚利桑那州坦佩市撞上并导致一名行人死亡,其后人们对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性开始质疑。根据PSB研究公司和英特尔委托的一项新调查得出的结论,如今只有21%的美国人愿意用自己的汽车来换无人驾驶汽车。此外,大多数人对自动驾驶汽车很谨慎,近一半(43%)人表示对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性表示担忧http://info.auto-a.hc360.com/2018/10/241801984017.shtml.

正是无人驾驶汽车导致的交通事故,引发了公众的担忧。实际上,这种担忧有其合理性。首先,“单向度”引发的无人驾驶焦虑。一般人认为,智能机器只是在不懈地追求人类赋予的目标和价值,而不会对其行为进行拟人化的反思,更不会承担相应的责任和履行相应的义务,从而给人们塑造了一个“为达到人类赋予的目标而不择手段”的单向度无人驾驶汽车的形象。所以,人们就会认为当无人驾驶汽车行驶在道路上时,它更多的是按照程序行驶,而非像人一样需要在考虑保护自己安全的同时,还要考虑保护他人安全的道德义务。但这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智能交通,由于积累数据的“单维性”,造成了无人驾驶的“单向度”。简单来说,这是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之前,机械思维带来的消极影响。

值得庆幸的是,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大数据思维不仅是对机械思维的继承与发展,更是对机械思维的颠覆,讲求因果逻辑关系的机械思维由于其本身的局限性难免被淘汰,“由果溯因”“由相关代替因果”的思维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人类认识世界的难度。对于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也是如此。

但是,不得不说的是,过去令人失望的那些无人驾驶汽车,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智能和安全的无人驾驶汽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无人驾驶的安全性很快将会大幅度提高。除了一些不可控的自然因素和人类故意的因素,事故的发生次数将会急剧减少,甚至不发生。因此,就当前的发展现状而言,无人驾驶的未来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那么,人工智能交通是如何从中汲取经验的呢?道理一样,随着人类对智能交通的认知数据的积累,原有的单向度的、只为达到目的的无人驾驶汽车,开始广泛观察周围环境中瞬息万变的数据,并能对此做出迅速的反应,其反应能力远超人类,这一点是被大家所公认的。那么,随着数据积累的多维性逐渐完备,无人驾驶汽车也就具备了多维度的视野,从而提高了其行驶过程中的安全系数。

其次,人工智能交通是社会公众对现实交通安全性的虚拟投射。对无人驾驶的安全性的质疑,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除前文所述的单向度的机械思维(无人驾驶汽车自身的传统局限性)之外,社会公众对现实的交通安全性的虚拟投射也有较大的影响。当下,交通事故较多,出行安全的不确定性危及人们的基本生存需求,引发了人们对交通工具的焦虑心理,进而诉诸科技的进步,渴望改变现实。但是,任何新技术都不可避免地有其缺陷和弊端,也就意味着没有人们理想状态中的那么完美,这个落差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人们对智能交通安全性的拷问。这虽是不可避免的,但功利主义观点似乎在说服着所有焦虑的人们,当无人驾驶汽车所带来的利益远大于损失的时候,人们应该要做的似乎就是,接受无人驾驶汽车不利的一面,并不断地通过努力谋求“利益的最大化”。

最后,“不确定性”在无人驾驶领域作祟。人工智能技术的“正向性”与“反向性”,决定了无人驾驶技术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如果不是被少部分不法分子利用,无人驾驶的发展目标永远不可能追求技术发展的反面,但由于某些特殊的原因——这又是无法规避的,就如无人驾驶汽车的善的出发点导致恶的后果一样,同样令人费解——不确定性总是伴随着无人驾驶汽车而出现,它不可能从中完全被消除。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人们对其过去的理解和对未来的预测总是与确定性缺乏完全意义上的符合性李坚.不确定性问题初探[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人类所秉持的对无人驾驶汽车发展的客观而全面的认识的优越感和自信感未能被人工智能所完全继承,因为人工智能交通深知不确定性才是唯一的确定性,人们追求“人工智能交通完全利于人类”的科学真理的道路蒙上了不确定性的面纱,无形间加深了人们对智能交通的不确定性的安全焦虑。

值得庆幸的是,不确定性对于人工智能交通而言并不可惧,因为不确定性具有不断超越自身迈向确定性的驱动力,特别是当不确定性与人类的好奇心交织在一起时,其驱动力量最为强大。正如前文所述,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是一场思维的革命——拉普拉斯决定论的挑战。正是如此,人工智能交通给其发展的不确定性留足了空间。也就是说,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把不确定性导致的危害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甚至可以将其变为有用性(如保险行业的发展)。

经过不断的技术改进,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性问题逐步被克服。2018年3月19日,图森未来计划将对外发布的无人驾驶摄像头感知系统运用于运输服务的无人驾驶汽车上。该感知系统配备了索尼最先进的汽车CMOS图像传感器,可以支持无人驾驶汽车在夜间和低能见度路况条件下的行驶。根据图森公司反映,如果可以将该项技术全面应用于无人驾驶汽车领域,可使得无人驾驶汽车使用率提高到80%以上。相较于之前美国那21%的人而言,也许随着应用的进一步升级,他们也终将成为图森公司预测的那80%以上的人之中的一分子。

总体而言,与传统的交通工具相比,无人驾驶的安全系数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其安全性主要表现在数据积累的完备性,赋予人工智能交通以更多的智慧;功利主义的强大作用,克服了人类的焦虑心理,正在尝试着接受无人驾驶的出行工具;不确定性的推动力,促使人工智能交通不断地朝着向人类有利的一面发展;无人驾驶避免了传统交通因人为失误而导致的交通事故的发生,如醉酒驾驶、疲劳驾驶、司乘冲突等,可见,无人驾驶的安全性确实有了极大的提高与突破。那么,无人驾驶的安全性又是怎么体现出来的呢?

2017年12月,为了实现零交通事故,Honda(本田)的研发子公司——株式会社本田研究所宣布,与商汤科技签订了为期5年的联合研发协议,专项研究无人驾驶技术。就在近日,根据美国科技博客Business Insider报道称,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技术一旦成功应用,那么每年就能挽救约3.5万美国人的生命。谷歌的消息人士也表示,谷歌无人驾驶汽车的一个最主要目的是要减少“99%由于人类疏忽大意而造成的交通事故死亡”,这个数据意味着什么呢?

据统计,全球每年有接近124万人死于交通事故,另外还有2000万~5000万人在交通事故中遭到不同程度的伤害。但是,如果无人驾驶技术成熟,全世界实现无人驾驶汽车的量产及投放市场,按照谷歌的目标预测,那么,每年全球有接近123万人不再被交通事故剥夺去鲜活的生命,这是人类交通史上多么伟大的历史时刻!

安全问题是无人驾驶领域所有研究设计人员共同的使命,我们不能让传统的交通局限性在新一代无人驾驶领域重蹈覆辙,一致的共同努力必定能够取得喜人成绩。在2018年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的“人工智能”高端对话上,有记者问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时说,百度无人驾驶汽车何时能够实现量产?李彦宏回答说,“安全是百度无人驾驶汽车的第一条”,并在随后播放了百度无人驾驶的安全测试视频。在视频中,行驶的无人驾驶汽车飞驰前行,突然,路边窜出一条小狗,无人驾驶汽车做到了很准确地在小狗面前停下来。这一事实,铿锵有力地回答了无人驾驶的安全性,更是百度对无人驾驶的未来的不懈努力的最佳见证。

无人驾驶汽车优越的安全性能,等待着市场的量产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