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评王九峰出诊医案(未刻本)
- 丁学屏 张景仙
- 1712字
- 2020-08-29 02:01:17
前言
九峰王先生,乾嘉间世医也,名重公卿,为士大夫所争聘,然先生有好生之德,治病不分贵贱贫富,为世人所称颂焉。仆就读上海中医学院(现上海中医药大学)时,曾于1959年去北站医院师从时任该院中医科主任之张耀卿老师实习。当时张师名重沪上,不仅以中医内科大家驰称,还是富有教学经验的教育家,富甲春申之藏书家。时任上海中医学院院长的程门雪先生,与其芝兰相契,频频向其借书披览,如期归还,从不爽约。程心有所感,辄作眉批、旁注,校读记于其书上,张师每引以为乐,此亦医林之佳话,特知之者甚少耳。从已公诸于世的《未刻本叶氏医案》已可概见。
1959年,仆就读中医学院仅3年,于岐黄家言,鸿蒙伊始,所知甚少,幸受张师之教,混沌初开,青睐有加,星期假日,去其海宁路寓所书房,从抄录善本医案入手,引领吾步入中医殿堂,情景如在昨日。《王九峰医案》即在其例,先师藏有多种版本,吾所抄录者,为廉水纸本,抄满厚达盈寸半之日记本。时先师告吾,尚有程门雪先生批注本,用朱、蓝、黑不同笔墨批注。
2012年,为出版《分类颍川医案》事宜,会晤先师幼女张景仙医师,告知此事,张为之所动,于其家藏书中,觅得此稿,名《王九峰先生出诊医案》,原书用红色条纹纸正楷抄录,长22cm,宽12.1cm,共四册,字体工整,完好无缺,商定整理出版,匆匆间裘葛三更,经反复学习、感悟、校勘、推敲、梳理,终成此稿,名《程评王九峰出诊医案(未刻本)》。经3年学习感悟,悟出此集医案,具有八大特色:
其一,此集不同于坊间出版之其他《王九峰医案》,大多为门诊方案,连诊者甚少,处方用药短少剂量。此集之长,极大多数系连诊长案,前后连贯,可以品味用药进退得失,应验与否,使从学者获取教益。
其二,九峰先生一代大家,娴熟经典,上祖《灵》《素》,下揽汉晋唐宋元明清及叶薛诸名家,临证应用,脱口而出,是诸经典书籍与临床实践密切结合之生动教材,便于后之从学者借鉴学习。
其三,王九峰擅长类中、虚劳、膈塞、癫厥、肺痿、肺痈、淋浊等疑难大证,于辨证用药颇有独到之处,如用雪羹汤、蔗汁、蔗心、藕汁、白莲藕、萝卜汁、橄榄汁、慈菇汁治顽痰壅阻,肺胃枯槁之膈塞证,达到祛瘀化痰,下气消食,甘凉润降之目的。
其四,阐明“精之藏处虽在肾,精之蓄泄却在心”“心相上摇,肾精下泄”“欲念妄动,精已离位”“心神过用,暗吸肾阴,不独拘于酒色也”等生理要素,发前人之未发,完善发展了中医理论。
其五,善用丸方,以治久病顽疾,于体虚病实患者,徐图功效之法,确能屡建奇勋。其丸方之配伍、修治、炮制功夫,精致周到,研取细末,另取柔润多汁之品,熬膏和丸,使其润燥得宜,各展所长。对高年体虚患者,或久病精血枯少者,用膏滋调理,取血肉有情之品,生机动跃,补草木之未殆,用龟鹿二仙膏、鳝鱼膏、精羊肉文武火熬膏,峻补奇经,既有前人之经验,又有先生灵感所发。
其六,对离郁愁思久缠,久病多思善虑病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屡屡告嘱“屏却尘情”、“速去酒色名利”四大凶魔、“畅情达志”、“四大皆空”等修身养性警语,颇有薛生白之遗风,非大家而莫为。
其七,程门雪夫子在序言、读后记中,屡言九峰先生好作长案,案多套用经文,不问与病情熨切与否,不甚注重文字修辞。吾颇以为奇,乾嘉间名噪一时之内科大家,岂有不通文墨之理,乃出早年在张老师书寓抄录之《王九峰医案》录证五十有余,未见有此瑕疵。考先生生平,中堂设座,旁者诸弟子,日诊百余人,每诊一病舌耕指画,由弟子抄方,窃思其及门众弟子中,未必人人有子建、征明之才,间有文笔羞涩,心不在焉者,此集则其例也,案中每每戊己脾胃倒颠,非衍即脱,比比皆是者,程师屡屡纠正,则抄方者之误也。
其八,为校勘之需,偷得半日空闲,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善本藏书馆内,觅得真本《九峰医案》,册页短小,厚盈二寸,红色条纹纸抄录,书法端庄秀丽,文笔俊逸潇洒,当是弟子中佼佼者所为也,或是其哲嗣硕如手笔,惜未落款,无从稽考,此足以释程师之怀,还九峰先生清誉哉!异日有暇,当让此无暇白璧,公之于世焉。
用心殷殷,文字草草,知吾者谅不罪吾,不当之处,诚望不吝教诲,则幸甚!
上海中医药大学陆鸿元先生不辞辛劳为本书作序,人民卫生出版社崔长存编辑在百忙之中完成电子版稿,特此致谢!
丁学屏
乙未仲春于沪渎种德桥坞之澄心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