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常用治疗药物

常用液体包括非电解质溶液和电解质溶液。其中非电解质溶液常用5%或10%葡萄糖液,因葡萄糖输入体内将被氧化成水,故属无张力溶液。电解质溶液包括氯化钠、氯化钾、乳酸钠、碳酸氢钠和氯化铵等,以及它们的不同配制液,详见表2-8。

表2-8 常用溶液成分

续表

氯化钠 Sodium Chloride

【其他名称】

氯化钠注射液。

【制剂与规格】

注射液:100ml:0.9g,250ml:2.25g,500ml:4.5g。

【药理作用】

保持细胞外液渗透压和体液容量的稳定,此外钠还以碳酸氢钠形式构成缓冲系统,对调节体液的酸碱平衡具有重要作用。血液中氯化钠的浓度经常保持在136~145mmol/L的水平。此浓度钠是维持细胞兴奋性、神经肌肉应激性的必要条件。

【用法与用量】

(1)高渗性失水:

一般认为,在治疗开始的48小时内,血浆钠浓度每小时下降不超过0.5mmol/L。若患者存在休克,应先予氯化钠注射液,并酌情补充胶体,待休克纠正,血钠﹥155mmol/L,血浆渗透浓度﹥350mOsm/L,可予0.6%低渗氯化钠注射液。待血浆渗透浓度﹤330mOsm/L,改用0.9%氯化钠注射液。

补液总量根据下列公式计算,作为参考:

所需补液量(L)=[血钠浓度(mmol/L)-142]/血钠浓度(mmol/L)×0.6×体重(kg)。

一般第一日补给半量,余量在以后2~3日内补给,并根据心肺肾功能酌情调节。

(2)等渗性失水:

原则给予等渗溶液,如0.9%氯化钠注射液或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但上述溶液氯浓度明显高于血浆,单独大量使用可致高氯血症,故可将0.9%氯化钠注射液和1.25%碳酸氢钠或1.86%(1/6M)乳酸钠以7:3的比例配制后补给。后者氯浓度为107mmol/L,并可纠正代谢性酸中毒。补给量可按体重或血细胞比容计算,作为参考。

按体重计算:补液量(L)=[体重下降(kg)×142]/154

按血细胞比容计算:

补液量(L)=[实际血细胞比容-正常血细胞比容×体重(kg)×0.2]/正常血细胞比容。

(3)低渗性失水:

严重低渗性失水时,脑细胞内溶质减少以维持细胞容积。若治疗使血浆和细胞外液钠浓度和渗透浓度迅速回升,可致脑细胞损伤。一般认为,当血钠低于120mmol/L时,治疗使血钠上升速度在每小时0.5mmol/L,不超过每小时1.5mmol/L。

当血钠低于120mmol/L时或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时,可给予3%~5%氯化钠注射液缓慢滴注。一般要求在6小时内将血钠浓度提高至120mmol/L以上。补钠量(mmol/L)=[142-实际血钠浓度(mmol/L)]×体重(kg)×0.2。待血钠回升至120~125mmol/L以上,可改用等渗溶液或等渗溶液中酌情加入高渗葡萄糖注射液或10%氯化钠注射液。

(4)低氯性碱中毒:

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或复方氯化钠注射液(林格液)500~1000ml,以后根据碱中毒情况决定用量。

(5)外用:

用生理氯化钠溶液洗涤伤口、脑水肿等。

(6)口服:

用于轻度剂型胃肠患者恶心、呕吐不严重者。

【注意事项】

(1)下列情况慎用:水肿性疾病,如肾病综合征、肝硬化、腹水、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左心衰竭、脑水肿及特发性水肿等;急性肾衰竭少尿期,慢性肾衰竭尿量减少而对利尿药反应不佳者;高血压;低钾血症。

(2)根据临床需要,检查血清中钠、钾、氯离子浓度;血液中酸碱平衡指标、肾功能及血压和心肺功能。

(3)肾、心脏功能不全者禁用。

(4)夏季开瓶后24小时不宜再继续使用。

【适应证】

各种原因所致的失水,包括低渗性、等渗性和高渗性失水;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应用等渗或低渗氯化钠可纠正失水和高渗状态;低氯性代谢性碱中毒;外用生理盐水冲洗眼部、洗涤伤口等;还用于产科的水囊引产。

【不良反应】

(1)输注过多、过快,可致水钠潴留,引起水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胸闷、呼吸困难,甚至急性左心衰竭。

(2)过多、过快给予低渗氯化钠可致溶血、脑水肿等。

【药物相互作用】

作为药物溶剂或稀释剂时,应注意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

【药物过量】

输入过量可引起组织水肿,也可致高钠血症和低钾血症,并能引起碳酸氢盐丢失。

碳酸氢钠 Sodium Bicarbonate

【其他名称】

小苏打。

【制剂与规格】

注射液:10ml:0.5g。

【药理作用】

(1)治疗代谢性酸中毒:

使血浆内碳酸根浓度升高,中和氢离子,从而纠正酸中毒。

(2)碱化尿液:

由于尿液中碳酸根浓度增加后pH升高,使尿酸、磺胺类药物与血红蛋白等不易在尿中形成结晶或聚集。

(3)制酸:

口服能迅速中和或缓冲胃酸,而不直接影响胃酸分泌。因而胃内pH迅速升高缓解高胃酸引起的症状。

【适应证】

(1)治疗代谢性酸中毒。治疗轻至中度代谢性酸中毒,以口服为宜。重度代谢性酸中毒则应静脉滴注,如严重肾脏病、循环衰竭、心肺复苏、体外循环及严重的原发性乳酸性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2)碱化尿液。用于尿酸性肾结石的预防,减少磺胺类药物的肾毒性及急性溶血,防止血红蛋白沉积在肾小管。

(3)治疗胃酸过多引起的症状。

(4)静脉滴注对某些药物中毒有非特异性的治疗作用,如巴比妥类、水杨酸类药物及甲醇等中毒。但禁用于吞食强酸中毒时的洗胃,因与强酸反应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导致急性胃扩张甚至胃破裂。

【用法与用量】

(1)代谢性酸中毒,静脉滴注,所需剂量按下式计算:补碱量(mmol)=(-2.3-实际测得的BE值)×0.25×体重(kg),或补碱量(mmol)=[正常的CO2CP-实际测得的CO2CP(mmol)]×0.25×体重(kg)。除非体内丢失碳酸氢盐,一般先给计算剂量的1/3~1/2,4~8小时内滴注完毕。

(2)心肺复苏抢救时,首次1mmol/kg,以后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用量(每1g碳酸氢钠相当于12mmol碳酸氢根)。

(3)碱化尿液,成人:静脉滴注,2~5mmol/kg,4~8小时内滴注完毕。

【注意事项】

(1)静脉应用的浓度范围为1.5%(等渗)至8.4%。

(2)应从小剂量开始,根据血中pH、碳酸氢根浓度变化决定追加剂量。

(3)短时期大量静脉输注可致严重碱中毒、低钾血症、低钙血症。当用量超过每分钟10ml高渗溶液时,可导致高钠血症、脑脊液压力下降甚至颅内出血,此在新生儿及2岁以下小儿更易发生。故以5%溶液输注时,速度不能超过每分钟8mmol钠。但在心肺复苏时因存在致命的酸中毒,应快速静脉输注。

(4)对本药过敏者禁用。

(5)对诊断的干扰:对胃酸分泌试验或血、尿pH测定结果有明显影响。

(6)下列情况慎用:少尿或无尿,因能增加钠负荷;钠潴留并有水肿时,如肝硬化、充血性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原发性高血压,因钠负荷增加可能加重病情。

(7)下列情况不采用静脉内给药:代谢性或呼吸性碱中毒;因呕吐或持续胃肠负压吸引导致大量氯丢失,而极有可能发生代谢性碱中毒;低钙血症时,因本药引起碱中毒可加重低钙血症表现。

【不良反应】

(1)大量静注时可出现心律失常、肌肉痉挛、疼痛、异常疲倦虚弱等,主要由于代谢性碱中毒引起低钾血症所致。

(2)剂量偏大或存在肾功能不全时,可出现水肿、精神症状、肌肉疼痛或抽搐、呼吸减慢、口内异味、异常疲倦虚弱等,主要由代谢性碱中毒所致。

(3)长期应用时可引起尿频、尿急、持续性头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异常疲倦虚弱等。

【药物相互作用】

(1)合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尤其是具有较强盐皮质激素作用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雄激素时,易发生高钠血症。

(2)与苯丙胺、奎尼丁合用,后两者经肾排泄减少,易出现毒性作用。

(3)与抗凝药如华法林和M胆碱酯酶药等合用,后者吸收减少。

(4)与含钙药物、乳及乳制品合用,可致乳-碱综合征。

(5)与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H2受体拮抗剂合用,后者的吸收减少。

(6)与排钾利尿药合用,增加发生低氯性碱中毒的危险性。

(7)本药可使尿液碱化,影响肾对麻黄碱的排泄,故合用时麻黄碱剂量应减小。

(8)钠负荷增加使肾脏排泄锂增多,故与锂制剂合用时,锂制剂的用量应酌情调整。

(9)碱化尿液能抑制乌洛托品转化成甲醛,从而抑制后者治疗作用,故不主张两药合用。

(10)该药碱化尿液可增加肾脏对水杨酸制剂的排泄。

【药物过量】

可致严重碱中毒、低钾血症、低钙血症、高钠血症、脑脊液压力下降甚至颅内出血。

氯化钾 Potassium Chloride

【其他名称】

补达秀,乐甲,氯化钾注射液。

【制剂与规格】

片剂:0.25g,0.5g;控释片:每片0.6g;注射液:10ml:1.0g;氯化钾口服液:100ml:10g。

【药理作用】

维持细胞内渗透压,与细胞外的氢离子交换参与酸碱平衡的调节,参与体内能量代谢,参与神经冲动传导和神经末梢递质乙酰胆碱的合成。

【适应证】

(1)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低钾血症,如进食不足、呕吐、严重腹泻、应用排钾性利尿药、低钾性家族周期性瘫痪、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和补充高渗葡萄糖后引起的低钾血症等。

(2)预防低钾血症,当患者存在失钾情况,尤其是如果发生低钾血症对患者危害较大时(如使用洋地黄类药物的患者),需预防性补充钾盐,如进食很少、严重或慢性腹泻、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失钾性肾病、Bartter综合征等。

(3)洋地黄中毒引起的频发性、多源性早搏或快速心律失常。

【用法与用量】

(1)每1g氯化钾的含钾量为13.4mmol。用于严重低钾血症或不能口服者。

(2)一般用法将10%氯化钾注射液10~15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滴注。补钾剂量、浓度和速度根据临床病情和血钾浓度及心电图缺钾图形改善而定。钾浓度不超过3.4g/L(45mmol/L),补钾速度不超过0.75g/小时(10mmol/h),每日补钾量为3~4.5g(40~60mmol)。在体内缺钾引起严重快速室性异位心律失常时,如尖端扭转型心室性心动过速、短阵、反复发作多行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等威胁生命的严重心律失常时,钾盐浓度要高(0.5%,甚至1%),滴速要快,1.5g/小时(20mmol/h),补钾量可达每日10g或10g以上。如病情危急,补钾浓度和速度可超过上述规定。但需严密动态观察血钾及心电图等,防止高钾血症发生。

(3)小儿剂量每日按体重0.22g/kg(3mmol/kg)或按体表面积3g/m2计算。

【注意事项】

(1)高钾血症患者禁用。

(2)急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3)不得直接静脉注射,未经稀释不得进行静脉滴注。

(4)下列情况慎用:代谢性酸中毒伴有少尿时;肾上腺皮质功能减弱者;急慢性肾衰竭;急性脱水,因严重时可致尿量减少,尿K+排泄减少;家族性周期性麻痹,低钾性麻痹应给予补钾,但需鉴别高钾性或正常血钾性周期性麻痹;慢性或严重腹泻可致低钾血症,但同时可致脱水和低钠血症,引起肾前性少尿;胃肠道梗阻、慢性胃炎、溃疡病、食管狭窄、憩室、肠张力缺乏、溃疡性肠炎者、不宜口服补钾,因此时钾对胃肠道的刺激增加,可加重病情;传导阻滞性心律失常,尤其当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时;大面积烧伤、肌肉创伤、严重感染、大手术后24小时和严重溶血,上述情况本身可引起高钾血症;肾上腺性异常综合征伴盐皮质激素。

(5)用药期间需作以下随访检查:血钾,心电图,血镁、钠、钙,酸碱平衡指标,肾功能和尿量。

【不良反应】

(1)静脉滴注浓度较高,速度较快或静脉较细时,易刺激静脉内膜引起疼痛,甚至发生静脉炎。

(2)高钾血症。应用过量、滴注速度较快或原有肾功能损害时易发生。表现为软弱、乏力、手足口唇麻木、不明原因的焦虑、意识模糊、呼吸困难、心率减慢、心律失常、传导阻滞、甚至心搏骤停。心电图表现为高而尖的T波,并逐渐出现P-R期间延长。P波消失、QRS波变宽,出现正弦波。

【药物相互作用】

(1)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类药,尤其具有较明显盐皮质激素作用者、肾上腺盐皮质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因能促进尿钾排泄,与其合用时降低钾盐疗效。

(2)抗胆碱药物能加重口服钾盐尤其是氯化钾的胃肠道刺激作用。

(3)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加重口服钾盐的胃肠道反应。

(4)与库存血(库存10日以下含钾30mmol/L,库存10日以上含钾65mmol/L)、含钾药物和保钾利尿药合用时,发生高钾血症的机会增多,尤其是有肾损害者。

(5)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环孢素能抑制醛固酮分泌,尿钾排泄减少,故合用时易发生高钾血症。

(6)肝素能抑制醛固酮的合成,尿钾排泄减少,合用时易发生高钾血症。另外,肝素可使胃肠道出血机会增多。

【药物过量】

出现高钾血症。

氯化钙 Calcium Chloride

【其他名称】

氯化钙注射液。

【制剂与规格】

注射液:10ml:0.3g。

【药理作用】

正常人含钙总量约1400g,其中99%以骨盐形式存在于骨中以保持骨的硬度。

(1)正常人血清钙含量为9~11mg/100ml,血清钙降低时可出现神经肌肉兴奋性升高,甚至昏迷。

(2)钙离子可促进心肌兴奋收缩偶联的形成,高浓度的钙可引起心律失常,并可使心搏停止于收缩期。钙盐可促进骨骼和牙齿的钙化形成,钙离子还参与凝血过程。

(3)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壁的致密性,使渗出减少,有消炎、消肿及抗过敏等作用,可用于荨麻疹、渗出性水肿、瘙痒性皮肤病。

(4)与镁离子有竞争性拮抗作用,可解救镁盐中毒。

(5)用于防治慢性钙缺乏症,常用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软骨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钙盐补充。

(6)对抗高钾血症:当高血钾引起室性心律失常时,应立即静脉注射钙盐制剂。钙离子虽不能影响血钾浓度,但可拉开心肌细胞静息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差距,从而降低心室肌的兴奋性。

【适应证】

(1)治疗钙缺乏,急性血钙过低、碱中毒及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所致的手足搐搦症,维生素D缺乏症等。

(2)过敏性疾病。

(3)镁中毒时的解救。

(4)氟中毒的解救。

(5)心脏复苏时应用,如高血钾、低血钙或钙通道阻滞引起的心功能异常的解救。

【用法与用量】

(1)成人

1)治疗低钙血症:

500~1000mg(含Ca2+ 136~272mg)缓慢静脉注射,速度不超过每分钟50mg,根据反应和血钙浓度,必要时1~3天后重复。

2)心脏复苏:

静脉或心室腔内注射,每次200~400mg。应避免注入心肌内。

3)治疗高钾血症:

在心电图监视下用药,并根据病情决定剂量,一般可先应用500~1000mg缓慢静脉注射,以后酌情用药。

4)治疗高镁血症:

先静脉注射500mg,每分钟速度不超过100mg,以后酌情用药。

(2)小儿

1)治疗低钙血症:

按体重25mg/kg(含Ca2+ 6.8mg)缓慢静脉注射。但一般情况下本药不用于小儿,因刺激性较大。

2)心脏复苏:

心室内注射,一次10mg/kg,间隔10分钟可重复注射。

【注意事项】

(1)应用强心苷期间或停药后7日以内,禁止静注。

(2)注射液不可漏于血管之外,否则导致剧痛及组织坏死,如有外漏,应立即用0.5%普鲁卡因液局部封闭。

(3)氯化钙有强烈的刺激性,不宜皮下或肌内注射;静脉注射时如漏出血管外,可引起组织坏死;一般情况下,不用于小儿。

(4)不宜用于肾功能不全低钙患者及呼吸性酸中毒患者。

【不良反应】

静脉注射时可有全身发热感。注射宜缓慢(每分钟不超过2ml),因钙盐兴奋心脏,注射过快会使血内浓度突然增高,引起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高钙血症早期可表现为便秘,嗜睡、持续头痛、食欲不振、口中有金属味、异常口干等,晚期征象表现为精神错乱、高血压、眼和皮肤对光敏感,恶心、呕吐,心律失常等。

【药物相互作用】

雌激素同用,可增加对钙的吸收;与噻嗪类利尿药同用,增加肾脏对钙的重吸收,可致高钙血症。

【药物过量】

药物过量导致高钙血症、心律失常。

乳酸钠 Sodium Lactate

【其他名称】

乳酸钠注射液。

【制剂与规格】

注射液:20ml:2.24g,50ml:5.60g。

【药理作用】

乳酸钠的终末代谢产物为碳酸氢钠,可用于纠正代谢性酸中毒。高钾血症伴酸中毒时,乳酸钠可纠正酸中毒并使钾离子自血及细胞外液进入细胞内。

【适应证】

用于纠正代谢性酸中毒,腹膜透析液中缓冲剂、高钾血症伴严重心律失常QRS波增宽者。

【用法与用量】

(1)代谢性酸中毒:按酸中毒程度计算剂量,静脉滴注,碱缺失(mmol/L)×0.3×体重(kg)=所需乳酸钠(mol/L)的体积(ml)。乳酸钠需在有氧条件下经肝脏氧化代谢成碳酸氢根才能发挥纠正代谢性酸中毒的作用,故不及碳酸氢钠作用迅速和稳定,现已少用。但在高钾血症伴酸中毒时,仍以使用乳酸钠为宜。

(2)高钾血症:首次可予静脉滴注11.2%注射液40~60ml,以后酌情给药。严重高钾血症导致缓慢异位心律失常,特别是心电图QRS波增宽时,应在心电图监护下给药。有时须高达200ml才能奏效,此时应注意血钠浓度及防止心力衰竭。

(3)制剂为11.2%高渗溶液,临床应用时可根据需要配制成不同渗透压浓度;等渗液浓度为1.86%。

【注意事项】

(1)禁忌:心力衰竭及急性肺水肿,脑水肿,乳酸性酸中毒已显著时,重症肝功能不全,严重肾衰竭有少尿或无尿。

(2)水肿及高血压患者,应用时宜谨慎。

(3)给药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发生碱中毒、低钾及低钙血症。

(4)下列情况应慎用:糖尿病患者服用双胍类药物尤其是苯乙双胍(降糖灵),阻碍肝脏对乳酸的利用,易引起乳酸中毒;水肿患者伴有钠潴留倾向时;高血压患者可增高血压;心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时乳酸降解速度减慢;缺氧及休克,组织供血不足及缺氧时,乳酸氧化成丙酮酸进入三羧酸循环代谢速度减慢,以致延缓酸中毒的纠正速度;酗酒、水杨酸中毒、Ⅰ型糖原沉积病时有发生乳酸性酸中毒倾向,不宜再用乳酸钠纠正酸碱平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乙酰醋酸、β-羟丁酸及乳酸均升高,且常伴有循环不良或脏器供血不足,乳酸降解速度减慢;肾功能不全,容易出现水、钠潴留,增加心脏负担。

(5)应根据临床需要作下列检查及观察:血气分析或二氧化碳结合力检查;血清钠、钾、钙、氯浓度测定;肾功能测定,包括血肌酐、尿素氮等;血压;心肺功能状态,如水肿、气急、发绀、肺部啰音、颈静脉充盈,肝-颈静脉反流等,按需作静脉压或中心静脉压测定;肝功能不全表现黄疸、神志改变、腹水等,应于使用乳酸钠前后及过程中,随时进行观察。

(6)应用时如遇有析出物时可加热溶解后使用。

【不良反应】

(1)有低钙血症者(如尿毒症),在纠正酸中毒后易出现手足发麻、疼痛、搐搦、呼吸困难等症状,是由于血清钙离子浓度降低所致。

(2)心率加速、胸闷、气急等肺水肿、心力衰竭表现等。

(3)血压升高。

(4)体重增加、水肿。

(5)逾量时出现碱中毒。

(6)血钾浓度下降,有时出现低钾血症表现。

【药物相互作用】

乳酸钠与新生霉素钠、盐酸四环素、磺胺嘧啶钠呈配伍禁忌。

【药物过量】

药物过量可致碱中毒、钠潴留等。

葡萄糖 Glucose

【其他名称】

右旋糖,Dextrose。

【制剂与规格】

粉剂:每袋250g,500g;注射液:100ml:5g,100ml:10g,200ml:20g,250ml:12.5g,250ml:25g,500ml:25g,500ml:50g。

【药理作用】

补充能量,保护肝脏,提高血液渗透压,降低血钾。

【适应证】

(1)补充能量和体液,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进食不足或大量体液丢失(如呕吐、腹泻等),全静脉内营养,饥饿性酮症。

(2)低糖血症。

(3)高钾血症。

(4)高渗溶液用作组织脱水剂。

(5)配制腹膜透析液。

(6)药物稀释剂。

(7)静脉法葡萄糖耐量试验。

(8)供配制GIK液(极化液)用。

【用法与用量】

(1)补充热能:

患者因某些原因进食减少或不能进食时,一般可予10%~2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注射,并同时补充体液。葡萄糖用量根据所需热能计算。

(2)全静脉营养疗法:

葡萄糖是此疗法最重要的能量供给物质。在非蛋白质热能中,葡萄糖与脂肪供给热量之比为2:1,具体用量依据临床热量需要而定。根据补液量的需要,葡萄糖可配制为25%~50%的不同浓度,必要时加入胰岛素,每5~10g葡萄糖加入胰岛素1U。由于常应用高渗葡萄糖溶液,对静脉刺激性较大,并需输注脂肪乳剂,故一般选用大静脉滴注。

(3)低糖血症:

轻者口服,重者可先予用50%葡萄糖注射液20~40ml静脉推注。

(4)饥饿性酮症:

严重者应用5%~2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日100g葡萄糖可基本控制病情。

(5)失水:

等渗性失水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

(6)高钾血症:

应用10%~25%注射液,每2~4g葡萄糖加1U胰岛素输注,可降低血清钾浓度。但此疗法仅使细胞外钾离子进入细胞内,体内总钾含量不变。如不采取排钾措施,仍有再次出现高钾血症的可能。

(7)组织脱水:

高渗溶液(一般采用50%葡萄糖注射液)快速静脉注射20~50ml,但作用短暂。临床上应注意防止高血糖,目前少用。用于调节腹膜透析液渗透压时,50%葡萄糖注射液20ml即10g葡萄糖可使1L腹膜透析液渗透压提高55mOsm/kg H2O。

【注意事项】

(1)禁忌: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未控制者;高血糖非酮症性高渗状态。

(2)下列情况慎用:

胃大部分切除患者作口服糖耐量试验时易出现倾倒综合征及低血糖反应,应改为静脉葡萄糖试验;周期性麻痹、低钾血症患者;应激状态或应用糖皮质激素时容易诱发高血糖;水肿及严重心、肾功能不全、肝硬化腹水者,易致水潴留,应控制输液量;心功能不全者尤应控制滴速。

【不良反应】

(1)静脉炎:发生于高渗葡萄糖注射液滴注时。如用大静脉滴注,静脉炎发生率下降。

(2)局部肿痛:高浓度葡萄糖注射液外渗可致局部肿痛。

(3)反应性低血糖:合并使用胰岛素过量,原有低血糖倾向及全静脉营养疗法突然停止时易发生。

(4)高血糖非酮症昏迷:多见于糖尿病、应激状态、使用大量的糖皮质激素、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腹腔内给予高渗葡萄糖溶液及全静脉营养疗法时。

(5)电解质紊乱:长期单纯补给葡萄糖时易出现低钾、低钠及低磷血症。

(6)心功能不全者。

(7)高钾血症:1型糖尿病患者应用高浓度葡萄糖时偶有发生。

【药物相互作用】

未进行该项实验且无可靠参考文献。

【药物过量】

药物过量可引起高血糖。

口服补液盐 Oral Rehydration Salts

【其他名称】

ORS,口服补液盐Ⅰ,口服补液盐Ⅱ,口服补液盐Ⅲ。

【制剂与规格】

口服补液盐Ⅰ:每大包含主要成分葡萄糖11g、氯化钠1.75g,每小包含主要成分氯化钾0.75g、碳酸氢钠1.25g。

口服补液盐Ⅱ:每包含钠(Na)应为0.926~1.131g,含钾(K)应为0.354~0.433g,含总氯(Cl)应为1.276~1.560g,含枸橼酸钠(C6H5Na3O7·2H2O)应为1.305~1.595g,含无水葡萄糖(C6H12O6)应为9.00~11.00g。

口服补液盐Ⅲ:每袋含氯化钠0.65g,枸橼酸钠0.725g,氯化钾0.375g,无水葡萄糖3.375g。

【药理作用】

口服水溶液可以治疗和预防急性腹泻造成的脱水。

【适应证】

用于补充水、钠和钾丢失的失水,治疗急性腹泻。

【用法与用量】

(1)预防和治疗因腹泻、呕吐、经皮肤和呼吸道等液体丢失引起的轻、中度失水,可补充水、钾和钠,重度失水需静脉补液。

1)轻度失水:成人口服:开始时50ml/kg,4~6小时内饮完,以后酌情调整剂量。儿童口服:开始时50ml/kg,4小时内饮完,直至腹泻停止。

2)中度失水:成人口服:开始时50ml/kg,6小时内饮完,其余应以静脉补液。儿童应以静脉补液为主。

(2)急性腹泻

1)轻度腹泻,口服:成人每日50ml/kg。

2)重度腹泻,应以静脉滴注为主,直至腹泻停止。

【注意事项】

(1)一般不用于早产儿。

(2)随访检查:血压、体重、电解质(K+、Na+)、失水体征、粪便量。

(3)严重失水或应用本药后失水无明显纠正者需改为静脉补液。

【不良反应】

(1)高钠血症、水过多;出现上述两种情况应立即停药。

(2)呕吐,多为轻度。常发生于开始服用时,此时可分次少量服用。

【药物相互作用】

未进行该项实验且无可靠参考文献。

【药物过量】

本药过量服用危害较小,可能出现高钠血症。

小儿电解质 Pediatric Electrolyte

【其他名称】

小儿电解质补给注射液。

【制剂与规格】

注射液:每100ml中含葡萄糖3.75g、含氯化钠0.225g。

【药理作用】

补充维持机体水分和电解质。

【适应证】

补充热能和体液。

【用法与用量】

静脉滴注。小儿输液速度为每小时50~100ml,新生儿、早产儿输液速度为每小时不得超过100ml。并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和体重酌情调节。

【注意事项】

(1)水肿性疾病及严重心肾功能不全、肝硬化腹水者。

(2)急性肾衰竭少尿期,慢性肾衰竭尿量减少而对利尿药反应不佳者;因梗阻性泌尿道疾病致尿量减少的患者。

(3)周期性瘫痪、低钾血症患者。

(4)糖尿病患者。

(5)高血压患者。

(6)血浆蛋白过低者。

(7)脑水肿患者。

【不良反应】

(1)大量、急速静脉滴注:大量、急速给药,有致脑水肿、肺水肿、肢端性水肿、酸中毒、水潴留、急性左心衰竭、溶血等的可能发生。

(2)急速静脉滴注:对于新生儿、早产儿急速静脉滴注(每小时超过100ml),有致水潴留的可能发生。

(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在治疗中由于输入葡萄糖盐水过多,有发生医源性高渗性非酮症性昏迷的可能。

(4)电解质紊乱:长期单纯补给易出现低钾、低磷血症。

(5)反应性低血糖:合并使用胰岛素过量,原有低血糖倾向及全静脉营养疗法突然停止时易发生。

(6)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应停止给药等并给予适当处置。

【药物相互作用】

应用糖皮质激素时容易诱发高血糖。

【药物过量】

过量可导致脑水肿、肺水肿、肢端性水肿、酸中毒、高血糖、高渗性非酮症性昏迷等。

复方电解质葡萄糖注射液MG3 Compound Electrolytes and Glucose Injection MG3

【其他名称】

复方电解质葡萄糖MG3注射液。

【制剂与规格】

注射液:每1000ml中含氯化钠1.75g,氯化钾1.50g,乳酸钠2.24g,葡萄糖100.00g,辅料冰醋酸适量。

【药理作用】

热量和水分、电解质补充。

【适应证】

(1)用于经口服摄取水分和电解质发生困难时,可以补充热量和水分、电解质。用于低钾血症的高渗性脱水症。

(2)外科手术前及术后的水分和电解质补充。

【用法与用量】

静脉滴注。成人静脉滴注一次500~1000ml,给药速度按年龄、体重及症状的不同可适量增减。小儿静脉滴注一般用量为一次50~100ml,新生儿、早产儿输液速度为每小时不得超过100ml。并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和体重酌情调节。

【注意事项】

(1)不伴有高钾血症的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重症肝功能障碍、因闭塞性尿路疾病而尿量减少者与糖尿病患者慎用。

(2)最好患者的尿量为一日500ml或每小时20ml以上时使用本药。

(3)乳酸血症患者、高钾血症、少尿患者、艾迪生病、重症灼伤、高氮质血症患者禁用。

【不良反应】

(1)急速给药时,可能出现肺水肿、脑水肿、肢体水肿、水中毒、高钾血症。

(2)可能偶然出现血栓静脉炎。

【药物相互作用】

无更多文献报道。

【药物过量】

药物过量可引起高血糖、高血钾。

(邱晓春 韦灵玉 熊爱珍 陈智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