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随着急诊与危重症医学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休克及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等急危重症的病理与病理生理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许多相关的学术指南也为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对急重症患者的救治提供了很好的指导与帮助,但基于个体化原则,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疑惑、存在着许多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探究、讨论和提高。
毋庸置疑,大多数急危重症的有效循环容量是不足的,容量管理是危重患者整个治疗中的基石,其中容量状态和容量反应性评估是容量管理的核心。但是,如何运用已有的诸多无创或有创的血流动力学或容量检测技术,科学客观地评估容量状态与容量反应?如何基于不同急重症的病理生理学特征与容量参数的解读进行液体复苏与科学地管理容量?在认知上,不论学术理论还是临床实践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争议,并有许多未知的东西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探究、讨论和提高。
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提前到来以及老龄化问题的加剧,老年甚至高龄患者的急诊比例逐年增加,而老年患者存在着基础疾病多、脏器储备功能低下、易出现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特点,如何准确评估这一特殊群体,如何客观把握衰老与疾病的分界和关联,如何在关注主症的基础上兼顾并发症,同样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探究、讨论和提高。
自2012年6月起,在从事急危重症临床与研究的各位专家和同道的热情支持以及积极参与下,连续五届成功举办了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老年急危重症暨容量管理论坛”,从循环基础理论、容量检测技术与评价、科学解读容量参数用于临床治疗策略的指导等全面,系统讲授了“急重症之容量管理”。其中,我们将传统与进展相结合,理论与实践和临床病例讨论相结合,参会者普遍反映论坛内容新颖,独成体系,学而受用,获益匪浅。
鉴于目前似无系统地介绍容量检测、评价以及指导临床治疗急重症的专业著作,而这些内容基本涵盖了物理学与流体力学、病理生理学、临床诊疗学等多学科专业,故而以“急重症容量管理”冠名成书,寄期望能对临床实践与研究有所裨益,能够帮助同道在学习、探究、讨论过程中切实的提高能力。
参编者多是国内急重症领域的知名临床专家,对于他们能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握笔赐稿不胜感激,也由于是首次出书,从内容安排、书写体例,尤其是文字表述等诸多方面都存在难尽人意之处,甚至于错误也或在所难免,部分容量相关的临床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在不同的篇章有些许的重叠,诸多缺憾不逐一罗列,恳请专家与同道不吝指正,以期再版时补正与完善。
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张新超
2017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