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有皮肤科医生才知道:肌肤保养的秘密
- 骆丹
- 8565字
- 2020-08-29 05:26:54
第2节 表皮—皮肤的第一层,新生的源泉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我们成年人的皮肤面积平均约为1.6m2,总重量约占体重的16%。皮肤的厚度随年龄、部位不同而异,不包括皮下组织,通常约0.5~4mm。在眼睑、外阴、乳房处的皮肤最薄,厚度约为0.5mm,因此这些部位的皮肤非常脆弱,也非常敏感;而在掌跖部位的皮肤相对较厚,可达3~4mm,因为这些部位担负着繁重的任务,常常需耐受摩擦。
皮肤的这个“最大”可不是白当的,如果你认为它只是一层薄皮、无足轻重,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其实,皮肤不是仅有装饰作用的外衣,更是具有复杂而精密功能的盔甲,将我们的身体严严实实地保护起来,和外界环境分隔开,承担着保护机体内环境稳态和抵御外界有害因素侵袭的功能。
皮肤的组织学结构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具有复杂而精密的功能,只有了解它的具体结构和功能,才能有效地呵护它!
组织学上,皮肤由外及内分为表皮层、真皮层和皮下组织层三部分,附有从表皮衍生的毛发、皮脂腺、汗腺和甲等附属器,其间分布着丰富的神经、血管、淋巴管和肌肉。皮肤的每层结构都承担着不同的使命,它们共同维系着一个健康的皮肤环境。表皮的生命活动在皮肤屏障的形成中起关键作用,而真皮和皮下组织对维持皮肤的丰盈和弹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神经血管等则起到连接体内体外、调节内外物质的流通以及接受和传递与其他生物之间信号的作用。只有了解皮肤具体的结构和功能,才能有效地呵护它,才能帮助我们在出现各种皮肤问题时制定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皮肤的各层结构及作用
表皮是皮肤的最外层,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等构成。角质形成细胞是表皮的主要细胞,占表皮细胞的80%以上,由内到外又可分为五层: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其中尤以基底层和角质层最为特殊,前者也称为生发层。外用化妆品后,其有效成分可溶解于角质层,形成储库,发挥作用。角质层还与其表面的皮脂构成皮脂膜体,后者在维持皮肤屏障功能中的作用可谓是冲锋在前的“防卫兵”。
皮肤发源地—基底层
基底层细胞可以不断新生,如蜂王繁殖后代般可以不断分裂产生新的细胞,这些细胞逐渐分化成熟并向上推移,最后到达角质层,当一个角质细胞脱落后,便结束了一个完整的新陈代谢过程,周期约为28天。在迁移分化过程中细胞内逐渐形成具有保护作用的角蛋白,角蛋白是皮肤屏障最外层、指甲、毛发的结构成分,主要功能是维持上皮组织的完整性及连续性。也就是说,一个角质形成细胞从下到上层层迁徙,肩负着护卫、搬运的职责,低调又伟大地结束了它短短28天的生命,每天都有不计其数的角质形成细胞在进行这个过程!一个蜂巢会因为蜂王的死亡而衰败,同样的,如果表皮基底层破坏过多、过强,那么表皮就难以通过分裂增殖产生新细胞来进行自身修复,皮肤结构的完整性就会受到破坏,功能自然受到影响,就连我们的毛发、指甲等都难以幸免。
角质形成细胞形态结构
角质层—我虽然死了,“尸体”还有用!
角质层是皮肤的最表层,实际上是由15~20层没有细胞核的死亡的角质形成细胞组成。当这些细胞脱落时,位于基底层的细胞又会被逐渐推移上来,形成新的角质层。因此,犹如长江后浪推前浪,角质层是一个不断更新替代的结构层。
虽然角质层的细胞“尸体”已失去了活力,但其内却含有丰富的角蛋白,对酸、碱、摩擦等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是防止外界物质进入人体和体内水分丢失的主要屏障。为了使角质层保持一定的张力和弹性,角质层细胞内的角蛋白可与相应的水分水合,使皮肤保持湿润,有一定的顺应性,进而维持皮肤屏障功能。可想而知,如果没有角质层,我们的皮肤水分蒸发会变得非常快,人体每天将会丧失大量的水分,如烧伤患者。
去角质,好不好?
现代人因接触的外在环境条件变差,饮食不均衡、生活作息不规律,常会扰乱皮肤的新陈代谢,此外,老化的皮肤表皮新陈代谢也会减慢,使得角质细胞无法自然脱落,堆积在表面,导致皮肤粗糙、暗沉。有了这一层厚厚的阻隔,平时护肤品营养的吸收,也会大打折扣。因此便有“去角质”一说。
当角质层细胞过厚,影响到皮肤的外观和正常的吸收功能时,可以使用温和的角质剥脱剂促进老化角质层中细胞间的键合力减弱,加速细胞更新速度和促进死亡细胞脱离,进而改善皮肤状态,使皮肤表面光滑,重焕皮肤的活力,具有除皱、抗衰老的作用。
化妆品成分中常用的角质剥脱剂有α-羟基酸(alpha hydroxy acids,AHA)和β-基酸(beta hydroxy acids,BHA),α-羟基酸包括羟基乙酸、乳酸、柠檬酸、苹果酸、苯乙醇酸和酒石酸等,多数存在于水果(柠檬、苹果、葡萄等)中,俗称为果酸。高浓度AHAs可用于表皮的化学剥脱,而低浓度AHAs能使活性表皮增厚,同时能降低表皮角化细胞的粘连性和增加真皮黏多糖、透明质酸的含量,使胶原形成增加,在降低皮肤皱纹的同时增加皮肤的光滑性和坚韧度,从而改善光老化引起的皮肤衰老的表现。
但是,凡事过犹不及,如果角质层过薄,皮肤的免疫力降低,便难以抵御外界刺激。如今的化妆品市场,无良商家为了追求效益,在其中添加大量激素和重金属成分,使用这些产品,短期内也许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时间一长,角质层遭受破坏,越来越薄,最后皮肤变得敏感,轻微的刺激如紫外线、花粉、粉尘等都会造成皮肤过敏,也容易出现红血丝。
关于角质层
·角质层是一个不断更新替代的结构层
·角质层含有丰富的角蛋白,是皮肤的主要屏障
·过度去角质,会使皮肤变得敏感,难以抵御外界刺激
三色人种的差异是怎么回事—黑素细胞与黑素颗粒
其实,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皮肤的基本“色号”已经被基因决定了。有人天生如白雪公主,有人天生较黑,而大多数人则是两者之间—黄。这也罢了,作为一个“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永永远远的中国人”,我们骄傲,只要颜色均匀就很好。可是偏偏我们的黄皮肤更容易被晒黑,甚至晒出各种“色斑”。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这就要从制造“颜料”的工厂—约占皮肤基底层10%的黑素细胞说起。那么,是不是黑素细胞越多,肤色就越黑呢?错!其实,人体内黑素细胞的数量与部位、年龄有关,而与肤色、人种、性别等无关。也就是说差不多年纪的黑人和白人,当然还有我们“小黄人”,其实大家体内黑素细胞的数量没有多大差别。
那为什么还会产生这么多丰富的“色号”呢?
因为决定你的肤色的,是黑素细胞的产物“黑素颗粒”。它们的大小和它们在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内存储的多少,决定了你的肤色在色谱中的位置。每一个黑素细胞借助树枝状突起可与周围10~36个角质形成细胞接触,向它们输送黑素颗粒,形成一个表皮黑素单元。
表皮黑素单元
像其他细胞的生命活动一样,黑素细胞合成黑素的过程繁杂,需要一系列酶的参与,其中一个最关键的酶是酪氨酸酶。有了酪氨酸酶的参与,黑素细胞才能源源不断地向角质层生产和输送黑素颗粒,并最终完成给皮肤“上色”的工作。酪氨酸酶受到紫外线的刺激就会活力增强,加倍努力干活,使得黑素细胞合成黑素的过程被加快了,一旦代谢的速度跟不上,皮肤也就会变得更黑了。黑素沉着受多种因素的调节,包括遗传、紫外线、性激素、炎症等。
有一次笔者在门诊遇到了一个肤色较深的姑娘,她的主要不适是右侧小腿部皮疹伴瘙痒,由于瘙痒严重,小姑娘经常搔抓,来就诊的时候小腿部皮疹虽有好转但已经留有色素沉着。我检查了一下患者的全身,无意间发现患者的脖子里有一道均匀的圆弧形色素沉着线,询问之下姑娘描述说,一个半月前开电瓶车时被垂下的电线“兜到”过脖子,当时脖子里有一条刮伤,愈合后留下了明显的色素沉着。这个患者的例子,正说明了肤色较深的人在皮肤发生损伤或炎症时比肤色浅的人更易留下色素沉着。其实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并不少见,有些肤色深的爱美之人在进行皮肤美容创伤性治疗过后,也极有可能留下色素沉着,所以爱美的女性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皮肤医疗美容。如果皮肤不小心留下了明显的色素沉着,可以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一些具有美白功效、帮助减退色素的药物。
炎症后色素沉着
色素沉着发生机制
目前,市场上的美白化妆品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作用于黑素细胞,尤其是通过抑制酪氨酸酶而发挥作用的产品。在现有的产品中,如氢醌、曲酸、桑葚提取物、熊果素均是通过抑制酪氨酸酶达到美白效果。近年来,也有科研团队对表皮生长因子(EGF)进行了研究,证实EGF用于接受激光治疗后的豚鼠,能加快皮肤创面愈合,而且皮肤黑素含量也随之降低。机制可能与其创伤愈合时间缩短、减少了炎症刺激时间,从而减少了黑素生成有关。因此,我们在激光治疗或者小面积的局部皮肤炎症、创伤后使用EGF凝胶或者乳膏,可以促进伤口恢复,同时减少炎症后色素沉着。
什么?!肤色深,更容易被晒黑?!
很多人都不知道,肤色深的人,其实反而更容易被晒黑。三种人肤色加深变黑的程度是:黑人最快,白人最慢,我们亚洲黄种人介于其间。
这是因为肤色深的人,酪氨酸酶的活性本来就高,产生黑素颗粒的能力本身就强,因此在遭受外界刺激后,黑得也更快,还更不容易复原。只不过因为肤色本来就深的原因,这种程度的变黑不太容易被发觉。
感觉很沮丧?其实也不是,肤色黑也有黑的好处。黑素颗粒有皮肤“卫兵”的作用,可以吸收紫外线的“负”能量,并将其转化为“无害成分”,所以深色的皮肤(拥有更多的“卫兵”)抵抗紫外线伤害的能力就会比肤色浅的人要强。因为,黑素也是影响皮肤对晒伤反应的关键因素,事实上来看,肤色深的人,相对也更耐老一些。
你再看看人家印巴人20岁与50岁的皮肤外观也没有多大变化吧,可中国、日本、韩国等亚洲的浅色人种20岁时皮肤白嫩细腻,50岁时皱纹松弛。
人的皮肤生来就是有“色号”的哟!肤色深的人更抗老呢!
说到这里,你一定要问了,为什么皮肤黑的人经得住老呢?
对于黑素,我们常常只知道它是决定我们肤色的重要因素,殊不知,它对人体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它能遮挡和反射紫外线,防止阳光对人体皮肤的辐射导致的细胞染色体受损,也可以保护真皮和皮下组织。黑素可通过吸收和散射紫外线(UV)辐射减弱其穿透性和影响,可以清除氧自由基,而后者会导致细胞内DNA损伤和皮肤修复能力的破坏,甚至可以引起皮肤癌。
Fitzpatrick-Pathak日光反应性皮肤类型
Fitzpatrick I~VI型皮肤
皮肤分型的决定因素是个体未曝光区域对紫外线照射的反应性,即产生红斑还是色素。Fitzpatrick将人类皮肤分为I~VI型:I型:总是灼伤,从不晒黑;II型:总是灼伤,有时晒黑;III型:有时灼伤,有时晒黑;IV型:很少灼伤,经常晒黑;V型:从不灼伤,经常晒黑;VI型:从不灼伤,总是晒黑。皮肤的白皙程度与皮肤内的黑色素有关,一般认为欧美人皮肤基底层黑色素含量少,皮肤属于I、II型;东南亚黄皮肤人为III、IV型,皮肤基底层黑色素含量中等;非洲棕黑色皮肤为V、VI型,皮肤基底层黑色素含量很高。对照下图看看你属于哪一型?
随着皮肤类型的增加,皮肤对抗紫外线的能力增强。曾有研究者定量了黑种人(皮肤类型VI)和白种人(皮肤类型I、II、III)表皮紫外线的传递,到达白种人真皮的紫外线量是黑种人的5倍。黑种人的黑素小体数量多,颜色黑,能吸收和散射更多的能量,并具有更强的光防护能力。其实说白了就是皮肤越黑越厚的人,对抗紫外线的能力更强,更耐老。而白色人种更容易晒伤,更容易较早出现晒斑、皱纹等光老化表现,且皮肤癌的发生率也远高于黑色人种!从这个角度说,上帝又是公平的,最能说明这点的是,在白人中皮肤癌的发病率是黑人的10倍以上。值得指出的是,据新闻报道,美国前总统曾因背部扁平皮肤病变经切片检查,确诊为基底细胞癌。这种皮肤癌就是多见于白色人种,少见于有色人种。其特点是发展缓慢,呈浸润性生长,但很少有血行或淋巴道转移,恶性程度较低。因此,克林顿术后还是恢复得不错的。
综上所述,深色皮肤要比浅色皮肤更能抵御紫外线的长期破坏作用,例如光老化和光致癌作用,换言之,黑人比白人经晒、经老。
朗格汉斯细胞:皮肤中的“福尔摩斯”,接触性过敏、皮肤斑贴试验的机制
皮肤中的“福尔摩斯”
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是皮肤内的一种功能最强的免疫活性细胞,主要存在于表皮中部,大多位于棘层中上层,属于树突状细胞。朗格汉斯细胞,这个名字一听起来就很洋气,它的“长相”、功能也是独特又强大的!“免疫活性”是根据其功能命名的,即参与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包括我们经常遇到的接触性过敏反应、化妆品皮炎等,就是由它触发的。“树突状”,则是根据其“长相”命名的,顾名思义,就是有很多的树枝样的突起,像个“八爪鱼”一样。
人类进化到现在这么高级的阶段,体内每样东西的存在都是有价值的,而它的特点也是根据它的功能需要进化而来,朗格汉斯细胞正是如此。它是由胚胎期的骨髓发生,以后迁移到皮肤内,逐渐形成这么多的突起发挥作用。我们皮肤接触到一种过敏原,比如有人对眼镜架的镜框、皮带的金属头端,或者染发剂、化妆品中的某种成分过敏,这种物质被称作“抗原”,或者“过敏原”。皮肤直接接触抗原后,朗格汉斯细胞就发挥它的“福尔摩斯”般敏锐的“嗅觉”,迅速识别它是异物,然后伸出它那又多又长的“魔爪”,捕获这些抗原物质,经过加工处理,或“大刀阔斧”地“斩头去尾”,或者“精细雕琢”、添加一些便于识别和呈递的标记,总之既要保留抗原物质的本性,又要便于自己人识别,这可是一个复杂精密的过程,然后这些抗原物质就“改头换面”分布于细胞表面,这时候,这些细胞就扛着自己的“胜利品”,浩浩荡荡、兴高采烈地游走出表皮,大部队随淋巴进入淋巴结,将抗原信息提呈给其他免疫活性细胞,引发免疫应答,完成一次交接仪式,这时候你的机体就认识了这些过敏原,当再次接触的时候,就会发生过敏反应,轻者只是局部发红、发痒,长点小红疙瘩,重的可能会有水疱、疼痛,有些严重的“染发剂皮炎”还会引起面部水肿。
朗格汉斯细胞
朗格汉斯细胞示意图
因此,朗格汉斯细胞是一种抗原提呈细胞,在皮肤的接触性变态反应、对抗侵入皮肤的病原微生物、监视癌变细胞中和同种异体皮肤移植时的排斥反应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皮肤科常用的“斑贴试验”就是利用朗格汉斯细胞的这个特性,检测你是否对某种物质过敏,特别是“化妆品皮炎”。如果一个患者认为自己使用某种化妆品过敏,他的口头述说并没有意义,而皮肤科的“斑贴试验”才是最有力的证据。我们人为地将可疑的过敏原配制成一定浓度,放置在一特制的小室内,然后敷贴于患者后背,24~48小时后除去,观察皮肤反应,根据皮肤是否有发红发痒等来确定受试物是否是过敏原。
斑贴试验
斑贴试验阳性反应结果
当人体皮肤接触到环境中的冷、热、温、痛、痒、麻等多种微小刺激时,几乎都是靠梅克尔细胞感知和传递信息的,该细胞具有短指状突起,数目很少,与感觉神经末梢接触,因此能感受触觉或其他机械刺激。所以,在感觉敏锐部位如指尖、乳头与外阴密度较大。这种细胞固定在基底层而不随角质形成细胞向上迁移,因此,梅克尔细胞就像一个小小的螺丝钉一样一直牢牢地坚守在表皮基底层,一辈子都在默默地工作着。就像海底的水草一样,扎根在基底,伸出触角,感受周围的一切。不夸张地说皮肤一样可以感受情愁爱恨的:如恋人们的甜蜜亲吻、亲人们的热情拥抱、皮肤刀割般的疼痛、钻心难耐的皮肤瘙痒以及寒风刺骨痛,温水、热水及开水的烫人程度等。
梅克尔细胞模拟图
梅克尔细胞示意图
皮肤屏障:皮肤的砖墙结构
从这里开始,读者要建立起两个概念:一是广义的全层皮肤屏障,二是狭义的皮肤屏障,顾名思义,就是保护皮肤自身的一层屏障,说具体些,它是我们皮肤表面的一层水脂膜结构,就像我们的铠甲一样,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往往是很多皮肤病发生的第一步。
皮肤屏障结构
通过阅读这一小节,读者们应该能够了解皮肤的广义屏障与狭义屏障这两个有差别的屏障:①完全可以保护体内各器官和组织免受外界有害因素损伤又可防止体内水分、电解质及营养物质丢失的广义屏障作用,这是皮肤全层承担起来的。也就是说皮肤具有“屏障、吸收、感觉、分泌和排泄、体温调节、物理代谢、免疫”等各种功能。②在这里皮肤的屏障功能表现为阻挡摩擦、挤压、牵拉以及碰撞等机械性损伤、阻挡紫外线辐射后的损伤。③还可以抵抗弱碱的化学性刺激,当然那些能致人毁容的强酸、强碱皮肤可是承受不起的哦。④还有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的防御作用。⑤可以防止体内营养物质电解质及水分的丢失,在这里还要提醒大家,在正常情况下成人经皮丢失的水分每天为240~480ml(这叫不显性出汗),是看不出来的丢失,如果角质层破坏了经皮水分丢失增加10倍。
通常所说的皮肤屏障主要涉及皮肤角质层结构相关的屏障。角质层中的角质形成细胞与结构性脂质构成了著名的“砖墙结构”。其中,角质形成细胞(KC)就好比砌墙用的“砖块”,连接KC的桥粒起“钢筋”的作用,角质层细胞间的脂类物质组成的“水泥”起黏合作用。同时,这些起润滑作用的物质如神经酰胺、游离脂肪酸与胆固醇以最佳比率充满整个角质层细胞间质,这个半透膜性质的角质层就可以抵抗弱酸弱碱等损伤,此外,可以防止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异常流失,同时阻止有害物质的进入,起到维持机体稳态的作用。
自打一出生,这么薄薄的皮肤屏障就伴随着人们经风雨、见世面了。受多种因素影响,内在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激素水平波动等;外在因素有温度、湿度、雨雪影响、紫外线、灰尘、外用药物及多种化妆品等。
拥有健康的皮肤屏障就等于拥有了美丽自然的皮肤,如果将角质层细胞比作与外界有害因素作战的勇士的话,其余各层的细胞就是补充角质层战斗减员的预备役队员。基底层细胞是生产大队队长,源源不断地向前线提供角质细胞储备。一个正常的角质形成细胞从基底层到达皮肤表面即角质层的时间就是皮肤科医生经常说的“表皮通过时间或表皮更新时间”,这个表皮通过时间对正常皮肤而言约为28天,简单记住就是一个月。而一旦皮肤屏障受损就会使得皮肤自身防御能力不足,皮肤极易敏感受损,表现为皮肤干燥、色素沉着、异位性皮炎、湿疹、银屑病、鱼鳞病、酒渣鼻、脂溢性皮炎等,常常形成因果循环,互相促进,导致皮肤问题加重,治疗难度相应加大。2011年全球皮肤免疫学进展的重大发现之一就是:“当表皮完整时,皮肤表面的细菌、真菌或病毒等共生菌就不致病,一旦表皮受损(即皮肤屏障破坏),这些共生菌就会进入真皮而引发免疫性炎症反应”。
即使你知道了皮肤有它自然的进程,可有很多内外因我们却无法控制,比如一年四季的风吹日晒,再比如,在我们日常护理过程中,常常会用到各种清洁、护肤品或药品,由于认识的局限性,很可能自己在无意中就伤及到这层看起来坚实其实很脆弱的皮肤外衣—皮肤屏障了。
皮脂膜:天然的弱酸性保护膜
皮脂膜,功能很强大,却总被忽略。拥有健康、亮白透皙皮肤的第一要素就是需要拥有健康的皮脂膜。因此,我们要先学会看懂皮脂膜,再谈护肤,然后才是洗脸!皮脂膜对皮肤乃至整个机体都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屏障作用
皮脂膜是皮肤锁水最重要的一层,能有效锁住水分,防止皮肤水分的过度蒸发,并能防止外界水分及某些物质大量透入,其结果是皮肤的含水量保持正常状态。
2.润泽皮肤
皮脂膜并不属于皮肤的某一层,它主要由皮脂腺分泌的皮脂和角质细胞产生的脂质及汗腺分泌的汗液等一同组成,均匀分布在皮肤的表面,形成皮肤表面的一层天然保护膜,就像给汽车表面打蜡一样。其脂质部分有效滋润皮肤,让皮肤保持润滑和滋养,而使皮肤柔韧、滑润、富有光泽;皮脂膜中的水分可使皮肤保持一定的湿润度,防止干裂。
3.抗感染作用
皮脂膜的pH值在4.5~6.5,是弱酸性的。这种弱酸性的特点使它能抑制细菌等微生物滋生,对皮肤有自我净化的作用,因此是皮肤表面的免疫层。
皮脂腺的分泌受各种激素(如雄激素、孕激素、雌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垂体激素等)的调节,其中雄激素的调节是加快皮脂腺细胞的分裂,使其体积增大,皮脂合成增加;而雌激素则是通过间接抑制内源性雄激素的产生,或直接作用于皮脂腺来减少皮脂分泌。
皮脂分泌过旺,皮肤会油腻、粗糙、毛孔粗大、易出现痤疮(也就是我们平时理解的痘痘)等问题。分泌过少,会导致肌肤干燥、脱屑、缺乏光泽、老化等。
影响皮脂分泌的因素有:内分泌、年龄、性别、温度、湿度、饮食、生理周期、洁肤方式。
重点说一下温度、湿度、洁肤方式和生理周期。
温度:气温升高时,皮脂分泌较多,气温低反之。所以夏季皮肤偏油,冬季皮肤干燥。
湿度:当皮肤表面湿度升高时,皮脂乳化、扩散就会变得缓慢,肌肤就会保持润滑光泽。因此,做面膜15~20分钟后你就感觉自己获得了重生一样,因为面膜通过封包作用提高了皮肤局部的湿度。
洁肤方式:由于皮脂膜形成后会抑制皮脂腺的分泌,如果使用热水或用去脂类、去角质类清洁的产品过度清洁肌肤(控油祛痘的产品也一样),造成皮肤皮脂过度丧失,皮脂膜抑制皮脂腺分泌的压力减轻,皮脂分泌速度增快,皮脂蹭蹭蹭地往外冒,问题也随之而来。
生理周期:女性月经前后,雄激素分泌增多,雄激素刺激皮脂腺分泌皮脂旺盛,易产生痤疮(痘痘)。
一旦皮脂膜遭到破坏,不但保水功能降低,还会使肌肤变得干燥、瘙痒甚至蜕皮。对气候等因素的反应力也随之减弱,极易引起肌肤红肿、局部泛红甚至出现敏感现象。特别容易出现色素沉淀,使皮肤不够白皙。洁面后也会感觉皮肤比健康时要干涩、紧绷。所以及时保养措施是必不可少的,它将为你的肌肤重新筑起一道新的“保护墙”。具体该如何护理这层膜,在后面会详细介绍。
关于皮脂膜
·皮脂膜不是皮肤结构,它是由皮脂、角质细胞产生的脂质、汗液等组成
·皮脂膜是皮肤锁水最重要的一层
·皮脂膜好比汽车表面的蜡,能滋润皮肤
·皮脂膜是弱酸性的,能抑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