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转战南北、服务战争需要的特殊办学时期(1947—1974年)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图书馆正前方的红星广场,在地面用红色花岗石醒目地镶嵌着一个巨大的五角星;在图书馆正后方的弘医广场上,昂立着一尊镌刻有程天民院士遒劲手书的巨硕碑石—“根于军魂”;在天回校区教学大楼的中央天井,用汉白玉雕刻着正在做实验的年轻军人学者形象……半个多世纪的戎马倥偬,铸就了成医基因里的军魂。军歌、军号、军姿、军礼、军乐团、国旗护卫队、红星广场、八一大道,一串串人民军队的元素符号,传承着一代代成医人难割难舍的军旅情愫。这里不是军营,但却处处散发着昂扬的军营气息,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举止,无不昭显着军旅文化的深厚底蕴。的确,这所朝气蓬勃、活力四射的高等医学院校,其前身正是诞生于解放战争炮火硝烟中的军队院校。

学校早期的历史,始终与战争有着深刻的不解之缘。自1947年建校到1974年在成都市天回镇正式确定校址,学校随所在部队先后参加过豫皖苏区反围剿战争、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以及进军西南、解放西藏、剿匪平叛和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等。20多年的征云战雨,学校马不解鞍,东颠西沛,历尽千辛万苦,饱尝奔波劳顿,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为部队和社会培养造就了大批的基层部队医药卫生人才,为民族解放和国家兴盛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回顾这20多年的鞍马征程,学校办学使命随隶属关系的变化而可以明确地划分为4个阶段,即豫皖苏时期、十八军时期、西藏军区时期和成都军区时期。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4个时期中的学校命运基本上是一脉相承的。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卫生工作史》第952页上记载:“西藏军区军医学校,其前身是1947年创办的豫皖苏军区卫生学校(河南省纸店),该校1950年11月改编为18军卫生学校,1962年改编为西藏军区军医学校(拉萨)……”可见学校的命脉始终是连贯的,其中并不涉及学校隶属关系的转换,所涉及的只是领导机构名称的改变而已。建立了这样的认识体系,即可准确理解学校早期那段虽动荡不已、却始终一脉相承的历史。

下面即按豫皖苏时期、十八军时期、西藏军区时期和成都军区时期4个阶段分别介绍学校早期不平凡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