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派中医内科丁甘仁流派系列丛书:章次公学术经验集
- 王羲明
- 4601字
- 2020-08-29 06:39:04
章次公善用膏方的独特经验
章师运用膏方,能治疗多类疾病,解读其特色治疗经验,可以归纳为下列多项准绳原则。
膏方又称膏剂。称为膏剂,就是作成十分浓稠如糊状的药剂。膏剂乃是属于中医制剂中的汤、露、酒、锭、丸、散、膏、丹等8种剂型中的一种剂型。
膏方不见于张仲景的 《伤寒论》,亦不见于孙思邈的 《千金方》。即使在金元的四大家,亦未曾有过膏方形式的出现。
追溯其源头,直到明代,当时十分注重应用血肉有情之物品作为药物治疗的时候,才开始有膏方形式的出现。
据章次公先生的查实考证,膏方始于明代韩(字天爵,号飞霞道人,系四川泸州人)所著的 《韩氏医通》 (成书于1522年,此书为韩氏临证经验所得,其医术精湛,故其论每有独到之处,尤其对某些方药的运用,发前人之未发,一直为后人所推崇),实为使用膏方治疗虚劳之佼佼者,然其方亦因病施药,毫不驳杂。所以,膏方的应用,乃是开始于明代医家韩等为虚羸不足的患者所创新开辟出来的一项新医疗途径和项目。
降及近代,膏方遂为富有之点缀物,寒热温凉,飞潜动植,聚于一方,只求昂贵,中病与否不计也。因此,章氏医室建议,应力矫此种时弊,于是一再重申应用膏方治疗的指导原则:必须辨证用药,不求药味之多,而须取精用宏,还可参以远西之荷尔蒙(Hormones,内分泌)、维生素等学说。
章师的上述主张,得到大多数病家的赞许和欢迎。
应用膏方,适用于以下4大人群:
1)是因素体亏虚、抵抗力弱、营养不良和耗伤过度,以致易于感冒者。
2)患有慢性疾病,虽稍恢复,仍不健康,为了巩固疗效和提早康复者。
3)患有神经衰弱、胃肠神经症以及性功能减退者。
4)患有癌瘤疾病,曾经手术、放疗、化疗后,出现血象(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低下,胃肠道反应(呕吐、食少、泄泻)严重,肝肾内分泌功能不全者。
以辨证用药、取精用宏为原则。
补气:党参、茯苓、白术、黄芪、甘草。
补血:熟地、白芍、当归、川芎。
补阴:麦冬、石斛、女贞子、旱莲草。
补阳:附子、肉桂、仙茅、仙灵脾。
养心:枣仁、柏子仁、远志、炙甘草。
益肝:五味子、山萸肉、枸杞、桑椹子。
健脾:苡仁、扁豆、山药、黄精。
润肺:沙参、麦冬、百合、钟乳石。
滋肾:首乌、杜仲、菟丝子、补骨脂。
眩晕:天麻、菊花、桑叶、桑椹子。
头痛:羌活、白芷、川芎、藁本、全蝎、蜈蚣。
畏寒:仙茅、仙灵脾、锁阳、肉桂、附子。
乏力:脱力草(仙鹤草)、功劳叶、黄精、益智仁。
盗汗:浮小麦、糯稻根、牡蛎、麻黄根。
少寐:灵芝、五味子、夜交藤、香甘松。
痹痛:威灵仙、豨莶草、伸筋草、汉防己。
瘿瘤:留行子、射干、白芥子、艾叶。
瘰疬:海薸、泽漆、昆布、夏枯草。
口干:茅根、芦根、石斛、玉竹、天花粉。
消渴:生地、玄参、苍术、山药、地骨皮。
咽痛:玄参、麦冬、僵蚕、板蓝根。
痰多:苏子、莱菔子、白芥子、制半夏。
咳嗽:杏仁、贝母、紫菀、天将壳、枇杷叶。
气喘:麻黄、川朴、杏仁、胡颓叶。
咯血:白及、茜草、丹皮、山栀、青黛。
胸闷:枳壳、苦桔梗、制半夏、陈皮、茯苓。
心悸:薤白、磁石、苦参、甘松、茯神。
噎膈:急性子、旋覆花、代赭石、姜半夏。
纳呆:鸡金、山楂、六曲、谷麦芽。
胁痛:柴胡、香附、郁金、川楝、地鳖虫。
黄疸:茵陈、山栀、黄柏、金钱草、玉米须。
腹鸣:乌药、枳壳、蚕砂、槟榔。
腹胀:木香、茴香、菖蒲、川朴。
臌胀:将军干(蟋蟀)、蝼蛄(土狗)、莪术、半边莲。
腹痛:白芍、甘草、香附、延胡索。
泄泻:川连、黄柏、秦皮、马齿苋。
便秘:瓜蒌仁、麻仁、郁李仁、杏仁泥。
便血:侧柏叶、地榆炭、槐花、黑荊芥。
尿少:云苓、猪苓、白术、泽泻、桂枝。
尿血:小蓟、山栀、淡竹叶、通草、藕节。
淋浊:车前子、萹蓄草、萆薢、瞿麦、滑石。
腰痛:独活、寄生、牛膝、川断、狗脊。
浮肿:赤小豆、葫芦瓢、车前子、萹蓄草。
遗精:覆盆子、五味子、金樱子、白莲须。
带下:椿根皮、苦参片、苍术、黄柏。
痛经:吴萸、肉桂、艾叶、泽兰。
经少:桃仁、红花、熟地、当归、益母草。
崩漏:阿胶、艾叶、熟地、牛角。
癥积:蜈蚣、蟾皮、蛇舌草、地锦草、七叶一枝花。
保持膏剂稠厚度,必须加胶,辨证选用2种左右,于膏将成时加入,总量在400~500g左右。
品种有阿胶、龟甲胶、鳖甲胶、鹿角胶等。
保持膏剂补益强度,须加细料1~2种研粉,于膏将成时加入。
品种有红人参、生晒参、紫河车等。
保持膏剂的调味甜度,必须加糖,总量在500~1000g左右。
品种有冰糖、饴糖(麦芽糖)、砂糖、蜂蜜等;糖尿病患者常用元贞糖或木糖醇代替。
处方全用补养药而缺乏理气药时,必须加入2种左右理气药。
品种有砂仁粉、蔻仁粉等,于膏将成时加入。
选择药味总数控制在20~30味左右为宜。
选用药物必须浓煎3次,去滓,再煎极浓,膏将成,加入胶类、细料、糖类以收膏,膏已成,加入理气药,与膏搅匀收贮容器中,亦可分装为颗粒的小包装。
每早晚各服1食匙(或1颗粒),加入开水冲服。
膏方为滋补调养作用为主的药剂,主要适应于各种体质亏虚治疗的全过程。与其他剂型相比,膏方系诸药煎煮浓缩而成,具备有效成分高,作用持久,服用方便,且可长期服用,无不良反应、用量小、生物利用度较高,补中寓治,治中寓补,补治结合等特点,因此得到了大多数病员们的欢迎,而能广泛地应用。
选案一:吴夫人(1947年冬)。膏方之制,不见于仲景、思邈之书。即金元四家亦未尝有焉。昉(溯)其所自,实始于明代注重血肉有情之物,为虚羸不足者辟一新途径。今考 《韩氏医通》,实为用膏方治虚劳之佼佼者,然亦因病施药,毫不驳杂。降及近代,膏方遂为富有之点缀物,寒热温凉,飞潜动植,聚于一方,只求昂贵,中病与否不计也。本医室力矫此弊,辨证用药,不求药味之多,而取精用宏,更参以远西之荷尔蒙、维生素等学说,组织本方。世有知音,相视而笑。
绵黄芪90g,怀山药90g,甘枸杞90g,绵杜仲90g,潞党参90g,杭白芍90g,抱茯神90g,金毛脊90g,野於术60g,白归身90g,山萸肉90克,川续断90g,炙款冬90g,仙鹤草90g,远志肉45g,大熟地180g,川贝母24g,炙紫菀90g,炒枣仁90g,天麦冬各90g。
上药选择道地,共煎3次,去滓,加入陈阿胶240g、龟甲胶240g、白文冰1000g收膏,膏成用砂仁末18g与膏搅和,瓷罐收贮。每服1食匙,开水冲,早晚各1次。(此膏方加盖 “丹徒章氏四十以后处方”印章)
二诊(1948年冬):去年服膏方1料,诸证改善,体力恢复明显。前方去炙款冬、川贝母;加西洋参30g、潼沙苑90g、熟女贞90g。
三诊(1949年冬):前年与去年各服膏方1料,体力大部恢复。前方加肥玉竹90g、菟丝子90g、淡苁蓉90g;改绵黄芪为150g,潞党参为150g,野於术为90g。
【注】章师此文专论膏方之历史源流及其医疗领域之价值。膏方之开发,实为虚羸不足之患者开辟了一项治疗新路。章师倡导膏方之制订,必须遵循辨证用药原则,药味不能太多,但要取精用宏,务求实效为目标。力矫时俗不切实际风气,滥用膏方,药味庞杂,费用昂贵,浪费药物资源等种种弊端。充分体现了章师革新务实精神与无意随从习俗之高尚品德。
本案乃是气阴两虚之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连服章师3个冬季之膏方(方取月华丸、滋阴大补丸、人参养荣汤加减组成)后,诸证改善,体力大部恢复,确有明显实效。据此,足以证实章师主张:膏方亦应辨证用药,取精用宏,务求实效的重要性。
选案二:杨君(1947年冬,27岁)。本膏方主要治疗下列数端:①入冬畏冷,手足之冷如冰;②时耳鸣、头胀;③阴沉天气则腰部不适;④夏令时疰夏。凡在青年有此上述证候,无非神经之衰、抵抗力之弱。冬令之所以冷,实由血液之不能循行于末梢,所以温度低降,而两脉沉细殊甚。
炮附块30g,潞党参90g,白归身90g,生黄芪120g,野於术90g,怀山药90g,补骨脂90g,大熟地240g,五味子45g,绵杜仲90g,金毛脊90g,甘枸杞120g,炙远志60g,淡苁蓉90g,川断肉90g,仙鹤草150g,益智仁60g,制黄精90g。
上药煎3次,去滓,再煎极浓后,用龟鹿二仙胶120g、虎骨胶60g(现为禁用品,用相应代用品)、真阿胶180g、白文冰1000g收膏,膏将成,加春砂仁末15g,与膏搅匀收贮。每早晚各服1~2食匙,开水冲服。
二诊(1949年冬):患者原列数端病状目前已有改变如下:①入冬畏冷依旧;②耳鸣、头胀十去六七;③阴沉天气的腰部不适仅偶然有之;④夏令疰夏已经全无。
炮附块30g,怀山药90g,潞党参150g,生黄芪120g,五味子45g,山萸肉90g,生冬术120g,大熟地240g,绵杜仲90g,制黄精90g,甘枸杞120g,全当归150g,怀牛膝90g,补骨脂90g,菟丝子120g,潼沙苑120g,川断肉90g,益智仁60g,炙远志60g,仙鹤草150g,金毛脊90g。
上药煎3次,去滓,再煎极浓后,用龟鹿二仙胶120g、虎骨胶60g、霞天胶180g、真阿胶180g、白文冰1000g收膏,膏成后,再加上官桂末9g、春砂仁末15g,与膏搅匀收贮。每早晚各服1~2食匙,开水冲服。
【注】此青年所患诸证,无非神经之衰、抵抗力之弱。古人归属于气血不足、阴阳亏损者,初设膏方由补气养血、滋阴温阳之固真汤、赞育丹、龟鹿虎骨胶等加减组成,服后固然诸证明显改善。第2次膏方按原意出入以巩固其疗效也。
选案三:陈君(1947年11月6日。T 36.8℃;P 90次/分钟;24岁)。两年前,曾吐血1小茶杯,嗣后每隔百日必发1次。去年曾透视肺部,发现结核灶。昨日又吐血,大致是疲劳与刺激所致。
阿胶珠12g,小蓟草12g,杭白芍9g,旱莲草9g,大熟地18g,桑白皮12g,大麦冬9g,女贞子9g,五味子4.5g。
二诊(1947年11月15日。T 36.8℃;P 76次/分钟):药4服后,自诉诸恙悉瘥,惟清晨呛咳,痰少而黄,多语言则口中干燥。凡此,皆属肺阴不足。
①旱莲草9g,肥知母9g,熟地黄30g,蛤粉炒阿胶9g,女贞子9g,肥玉竹9g,桑白皮12g,血燕根6g,菟丝子9g,怀牛膝9g。
②二冬膏150g,琼玉膏150g。早晚各服1大茶匙,开水冲服。
三诊(1947年12月1日):此膏方也,其证候有下列数端:①两年内屡次咯血,其血盈口,未吐之前及既吐以后,幸无剧烈之咳呛;②束发就缚之年,即病遗泄,迄于婚后,依然未停,1个月之中凡三四作,而腰为之酸;③近来清晨有厚痰,而咯唾费力;④体质宜寒不宜热。结论:肺不强,神经衰。用药说明:古籍以肺与肾为子母之脏,梦泄既频,则子盗母气,所谓水亏于下,则火浮于上,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生熟地各150g,肥知母150g,真川贝75g,南北沙参各90g,桑白皮120g,肥玉竹150g,白及片45g,天麦冬各90g,京玄参120g,金樱子120g,怀山药90g,杭白芍90g,旱莲草150g,五味子120g,怀牛膝90g,潼沙苑90g,女贞子120g,煅牡蛎180g,菟丝饼90g,淡苁蓉90g。
上药共煎3次,去滓,再煎极浓,以真阿胶240g、龟甲胶240g、真蜂蜜500g、麦芽糖500g收膏,膏将成,另用紫河车60g,焙干,研末,与膏搅匀收贮。每早晚各服1食匙,开水冲服。
四诊(1948年12月1日):去年服膏方1料,诸证改善,惟有口干、失眠、腰酸乏力。前方加西洋参60g、鲜石斛60g(二味另煎收)、制首乌150g、酸枣仁90g、小蓟草120g、十大功劳叶120g。
五诊(1949年12月1日):前年与去年各服膏方1料,体力大部恢复,续服膏方以巩固治疗。前方去淡苁蓉,加甘枸杞90g、覆盆子90g、仙鹤草150g;改大生地为150g,熟地黄为300g,鲜石斛为90g,川贝母为45g。
【注】此例为肺肾两虚之肺结核和神经衰弱患者,经章师3年来用中药煎剂和膏方悉心调治,方用补肺益肾、养阴填精之月华丸、首乌延寿丹、河车大造丸等加减组方,经服膏方后,诸证均见改善,体力亦有恢复,逐渐趋于康复中。
(王羲明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