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区营养与健康(基层卫生培训“十三五”规划教材)
- 刘英华 孙建琴
- 2054字
- 2020-08-29 07:51:45
五、儿童少年膳食指南
本指南适用于满2周岁至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简称为2~17岁儿童),分为2~5岁学龄前儿童和6~17岁儿童少年两个阶段。该指南是一般人群膳食指南基础上的补充说明和指导。
(一)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
2~5岁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良好饮食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足量食物,平衡膳食,规律进餐,不偏食不挑食,每天饮奶多饮水,避免含糖饮料是学龄前儿童获得全面营养、健康生长、构建良好饮食行为的保障。
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规律就餐,自主进食不挑食的饮食习惯,鼓励每天饮奶,选择健康有营养的零食,避免含糖饮料和高脂肪的油炸食物。为适应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发育,鼓励儿童参加家庭食物选择或制作过程,增加儿童对食物的认识和喜爱。
此外,户外活动有利于学龄前儿童身心发育和人际交往能力,应特别鼓励。
本指南适用于2周岁后至满6周岁前的儿童(也称为学龄前儿童),基于2~5岁儿童生理和营养特点,在一般人群膳食指南基础上增加了5条关键推荐。
1.规律就餐,自主进食不挑食,培养良好饮食习惯
足量食物,平衡膳食,规律就餐是2~5岁儿童获得全面营养和良好消化吸收的保障。因此,要注意引导儿童自主、有规律地进餐,保证每天不少于三次正餐和两次加餐,不随意改变进餐时间、环境和进食量;纠正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行为;培养儿童摄入多样化食物的良好饮食习惯。
2.每天饮奶,足量饮水,正确选择零食
目前,我国儿童钙摄入量普遍偏低,对于快速生长发育的儿童,应鼓励多饮奶,建议每天饮奶300~400ml或相当量的奶制品。儿童新陈代谢旺盛,活动量大,水分需要量相对较多,建议每天水的总摄入量(即饮水和膳食中汤水、牛奶等总和)为1300~1600ml,除奶类和其他食物中摄入的水外,建议学龄前儿童每天饮水600~800ml,以白开水为主,少量多次饮用。零食对学龄前儿童是必要的,对补充所需营养有帮助。零食应尽可能与加餐相结合,以不影响正餐为前提,多选用营养密度高的食物如乳制品、水果、蛋类及坚果类等,不宜选用能量密度高的食品如油炸食品、膨化食品。
3.食物应合理烹调,易于消化,少调料、少油炸
从小培养儿童清淡口味,有助于形成终生的健康饮食习惯。建议多采用蒸、煮、炖、煨等方式烹制儿童膳食,从小培养儿童清淡口味,少放调料,少用油炸。
4.参与食物选择与制作,增进对食物的认知与喜爱
学龄前儿童生活能力逐渐提高,对食物选择有一定的自主性,开始表现出对食物的喜好。鼓励儿童体验和认识各种食物的天然味道和质地,了解食物特性,增加对食物的喜爱。同时应鼓励儿童参与家庭食物选择和制作过程,以吸引儿童对各种食物的兴趣,享受烹饪食物过程中的乐趣和成就。
5.经常户外活动,保障健康生长
鼓励儿童经常参加户外游戏与活动,实现对其体能、智能的锻炼培养,维持能量平衡,促进皮肤中维生素D的合成和钙的吸收利用。此外,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可有效减少儿童近视眼的发生。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速度较快,身高、体重可反映儿童膳食营养摄入状况,家长可通过定期监测儿童的身高、体重,及时调整其膳食和身体活动,以保证正常的健康生长。
(二)学龄儿童膳食指南
学龄儿童是指从6岁到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学龄儿童正处于在校学习阶段,生长发育迅速,对能量和营养素的需要量相对高于成年人。充足的营养是学龄儿童智力和体格正常发育乃至一生健康的物质保障,因此,更需要强调合理膳食、均衡营养。
本指南适用于学龄儿童,在一般人群膳食指南基础上增加了5条关键推荐。
1.认识食物,学习烹饪,提高营养科学素养
学龄儿童期是学习营养健康知识、养成健康行为、提高营养健康素养的关键时期。了解和认识食物及食物在维护健康、预防疾病中的作用,学会选择食物、烹调和合理饮食的生活技能,传承我国优秀饮食文化和礼仪,对于儿童青少年自身健康和我国优良饮食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2.三餐合理,规律进餐,培养健康饮食行为
学龄儿童的消化系统结构和功能还处于发育阶段,一日三餐的合理和规律是培养健康饮食行为的基本。应清淡饮食,少在外就餐,少吃含能量、脂肪或糖高的快餐。
3.合理选择零食,足量喝水,不喝含糖饮料
足量饮水可以促进学龄儿童健康成长,还能提高学习能力,而经常大量饮用含糖饮料会增加发生龋齿和超重肥胖的风险。要合理选择零食,每天饮水800~1400ml,首选白开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禁止饮酒。
4.不偏食节食,不暴饮暴食,保持适宜体重增长
学龄儿童的营养应均衡,以保持适宜的体重增长。偏食挑食和过度节食会影响儿童青少年健康,容易出现营养不良。暴饮暴食在短时间内会摄入过多的食物,加重消化系统的负担,增加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超重肥胖不仅影响学龄儿童的健康,更容易延续到成年期,增加慢性病的风险。
5.保证每天至少活动60分钟,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充足、规律和多样化的身体活动可强健骨骼和肌肉、提高心肺功能、降低慢性病的发病风险,要尽可能减少久坐少动和视屏时间,开展多样化的身体活动,保证每天至少活动60分钟,其中每周至少3次高强度的身体活动、3次抗阻力运动和骨质增强型运动;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有助于维生素D体内合成,还可以有效减缓近视的发生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