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冷抗体的鉴别及结果报告

冷自身抗体可分为有临床意义的冷自身抗体和无临床意义的冷自身抗体。

一、无临床意义的冷自身抗体

1.特性
能于低温(0~20℃)与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绝大多数属于IgM型,大部分能固定补体于红细胞上,导致直抗结果(多抗)阳性。其与无花果蛋白酶处理的红细胞作用,反应会增强。
2.典型冷自身抗体的血清学反应格局(表7-5)
表7-5 冷自身抗体的血清学反应格局
3.分类
可分为抗-I、抗-i、抗-H和抗-IH,大部分冷自身抗体为抗-I。正常人的血清中可见抗-I,于4℃反应时效价低于64,抗-i较罕见,属IgM或IgG;脐血红细胞有i抗原,少有I抗原;几乎所有的成人红细胞都具有I抗原,少数缺乏I抗原的称为I型成人。利用成人红细胞和脐血红细胞可区分抗-I和抗-i(表7-6)。
表7-6 冷自身抗体与不同红细胞的血清学反应格局
续表
注: *指AB型或A型的患者出现冷自身抗体;=表示和0抗筛一样的强度

二、有临床意义的冷自身抗体

少数冷自身抗体会造成溶血性贫血,四肢温度下降时,引发红细胞凝集,导致微小血管阻塞以致红细胞受到破坏。主要疾病有冷凝集病和阵发性血红蛋白尿。
1.冷凝集病
原发性冷凝集病好发于50岁以上,主要症状为手足发绀,抗体以抗-I为主,抗-i较少见,室温时抗凝标本有时可见红细胞自凝现象。继发性冷凝集病继发于支原体肺炎时,其抗体以自身抗-I为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多见抗-i,但只极少数导致溶血,大部分属无害型。
2.阵发性寒冷性血红蛋白尿
常继发于病毒感染,主要抗体为抗-P,属IgG型,具溶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