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19 偏肺病毒肺炎:咳嗽6天,加重伴喘息3天,伴间断发热

一、病历摘要

患儿,男,5个月零13天,主因“咳嗽6天,加重伴喘息3天,伴间断发热”收住。患儿于入院6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伴发热,测体温38.4℃,咳嗽初起不重,家属自予口服“麻杏止咳糖浆、牛磺酸颗粒”,热退。入院前3天患儿咳嗽加重,声声咳、有痰不易咳出,伴喘息,喘息呈阵发性,晨起明显。无喑哑及犬吠样咳,就诊我院,予静滴“头孢硫咪、氨溴索”治疗3天,咳嗽、喘息未见缓解,入院前一天再次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5℃,为进一步治疗,以“毛细支气管炎”收住院。病程中无出疹及抽搐,无恶心呕吐,精神、进食可,睡眠可,大小便正常。否认异物吸入史。
个人史:G1P1,足月顺产,出生体重:3.15kg。喂养及添加辅食史:4个月添加辅食。生长发育史:抬头2 +月,4 +月翻身,按时按序预防接种史。无传染病接触史。家族史:父母身体健康,非近亲婚配。
体格检查:T 36.9℃,P 135次/分,R 44次/分,体重7.3kg,神清,精神反应正常。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无皮疹。左上臂见卡疤。各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无畸形,结膜无充血,外耳道清洁,鼻道通畅,鼻翼无扇动。口唇红,咽充血。颈无抵抗。呼吸44次/分,无吸凹征,双肺闻及多量喘鸣音及少量中细湿啰音。心率135次/分,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无肌紧张,腹部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肛门外生殖器未见异常,脊柱四肢无畸形。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辅助检查:①血常规:WBC 8.71×10 9/L,Hb145g/L,PLT 481×10 9/L,L 47.64%,N 40.64%;②ESR 5mm/h;③呼吸道8项病毒抗原检测:偏肺病毒阳性;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A、B,副流感1、2、3均阴性;痰培养阴性;④抗体检查:肺炎支原体抗体(IgM)阴性,肺炎衣原体抗体(IgM)阴性;⑤血生化:AST 35.2U/L,ALT 17.4U/L,BUN 2.5mmol/L,CRE 23μmol/L,CK 80U/L,CK-MB 41.4U/L,CRP 0.86mg/L,PCT 0.070ng/ml;⑥血气分析:CO 2 40.0mmHg,PO 2 61mmHg,Na + 142mmol/L,K + 4.31mmol/L,Cl - 109mmol/L,Ca 2+ 1.29mmol/L,HCO 3 - 20.2mmol/L,ABE-5.0mmol/L,SO 2 90%;⑦胸部X线片:两肺纹理增多,模糊,见少量点絮状渗出(图1-33)。
图1-33 胸部X线正侧位片
两肺纹理增多,模糊,见少量点絮状渗出
诊疗经过:初步诊断毛细支气管炎,入院后给予利巴韦林抗感染、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抗炎、布地奈德、沙丁胺醇雾化、氨溴索化痰及对症治疗。入院次日患儿体温正常,3天后,咳嗽喘息减轻,住院治疗一周,症状消失,痊愈出院。

二、讨论

(一)内科医师甲
患儿,男,5个月,咳嗽6余天,加重伴喘息3天伴间断发热,体温最高39.5℃,查体:一般可,鼻翼无扇动,咽充血,呼吸44次/分,无吸凹征,双肺闻及多量喘鸣音及少量中细湿啰音。心腹无异常。入院后检查:①血常规:WBC 8.71×10 9/L,Hb 145g/L,PLT 481×10 9/L,L 47.64%,N 40.64%;② ESR 5mm/h,CRP 0.86mg/L,PCT 0.070ng/ml;③血气:pH 7.33,PO 2 61mmHg,Na +142mmol/L,K + 4.31mmol/L,Cl - 109mmol/L,Ca 2+ 1.29mmol/L,HCO 3 - 20.2mmol/L,ABE-5.0mmol/L,SO 2 90%;④呼吸道8种病毒检测:偏肺病毒抗原阳性;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A、B,副流感1、2、3均阴性;⑤肺炎支原体抗体(IgM)阴性,肺炎衣原体抗体(IgM)阴性;⑥痰培养阴性;⑦胸部X片:两肺纹理增多,模糊,见少量点絮状渗出。据以上特点确诊为偏肺病毒肺炎。
人类偏肺病毒(hMPV)是一种新发现的与儿童呼吸道感染相关的病毒。2001年由荷兰学者vanden Hoogen在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鼻咽分泌物首次发现并命名,属副粘病毒科,后来hMPV感染在世界各地相继有报道。hMPV作为一种新发现的病毒,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荷兰的研究中,6岁以下儿童血清学检测全部阳性,日本5岁以上儿童感染率达90%,说明多数儿童均感染过该病毒。我国于2003年北京首都儿科研究所首次报道有hMPV感染,阳性检出率30%,此后上海、苏州、南京等多地研究亦发现有本病原感染,在呼吸道感染儿童的检出率各地有所不同,大多在5.5%~13.1%之间。hMPV为单链RNA病毒,包括8个编码基因,编码9种蛋白质,主要的免疫源性蛋白为融合糖蛋白F,hMPV通过基因蛋白调节,膜融合方式感染人细胞。其中A、B两个基因型和A1、A2、B1、B2四个亚型,人群对两种基因型无交叉免疫力。
(二)内科医师乙
hMPV感染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全年散发,好发于晚冬和春季流行的高峰,常与RSV同步或稍后。hMPV主要感染5岁以下的儿童,0~1岁婴儿感染率最高,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不全者亦有感染。症状严重程度轻重不一,从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到严重的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可表现为发热、咳嗽、喘息,鼻塞、流涕、气促、食欲减退、呕吐、肺部啰音等。X线检查可发现异常,如间质肺水肿、充气过度、肺门水肿、支气管周围袖套征和局灶浸润。5岁以下儿童严重的hMPV感染需要进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有潜在疾病或接受移植患者更易感染hMPV。hMPV感染致死率很低,但严重免疫功能不全和器官移植患者感染后则会引起致死性呼吸衰竭。实验室诊断方法包括病毒分离、血清学诊断、RT-PCR酶联免疫扩增杂交分析等。hMPV可单独感染,也可发生和其他病毒混合感染,尤其是与RSV病毒的混合感染。与RS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表现相似。
(三)内科医师丙
病毒感染是诱发年幼儿喘息最常见的病因之一。目前认为病毒感染后可以在气道损伤、特应质和基因表达三方面导致哮喘的发生。儿童喘息性疾病大多由于呼吸道感染诱发气道高反应性。RSV是最常见病原,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在喘息患儿呼吸道标本中发现了一些新的病毒,偏肺病毒是其中之一。国外研究发现,9%急性喘息患儿为HPMV感染,仅次于鼻病毒和RSV。病毒种类的不断增多,需要我们不断提高病毒学诊断技术。临床上化验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数不高,C反应蛋白、PTC(前降钙蛋白)正常等,可帮助我们鉴别、排除细菌感染。伴有喘息的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多为病毒感染。
西班牙的Garcia等检出,hMPV是哮喘发作的诱因,我国香港从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分泌物中检出hMPV的感染率占18.5%,新加坡的Ong BH报导,60例哮喘发作患儿中,8例hMPV检测阳性。但因病例数有限,有待进一步研究。
近年来人偏肺病毒(hMPV)已和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一样被认为是导致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从本病例可以看出,偏肺病毒肺炎多伴有喘息症状,但临床症状并无特异性表现,很难与其他病毒引起的肺炎相鉴别。首先应注意与细菌性感染相鉴别,病毒学检查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孙云 张俊华)

参考文献

[1] Van den Hoogen BG,deJongJC,Groen J,et al. A newly discovered human pneumovirus isolated from young children with respiratory tracl disease. Nat Med,2001,7(6):719-724.
[2] Ebihara T,EndoR,Kikuta H,et al. Serroprevalence of human metapneumovirus in Japan. J Med Virol,2003,70(2):281-283.
[3] 朱汝南,钱渊,邓洁,等.北京地区6岁以下儿童急性呼吸道偏肺病毒感染.中华儿科杂志,2003,41(6):441-444.
[4] 曾玫,陆权,张渊,等.儿童下呼吸道人类偏肺病毒感染的临床流行特征.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6,6(4)222-227.
[5] 王宇清,季伟,陈正荣,等. 2006-2009年苏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人类偏肺病毒感染的流行特点及与气候因素的相关性研究.中华儿科杂志,2011,49(3)214-217.
[6] 金玉,张静,赵德玉,等.南京地区儿童人类偏肺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1,25(1)11-13.
[7] Jarrti,Van den Hoogen B,GarofaloRP,et al. Metapneumovirces and acute wheezing in children. Lancet,2002,360(9343):1393-1394.
[8] Garcia-Gaicia MlL,Calvo C,Perez-BrenaP,et al. Prevalence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metapneumovirus infections in hospitalized infants in Spain. Pediatr Pulmonol,2006,41(9):863-871.
[9] Peiris JS,Tang WH,Chan KH,et al. Children with respiratory disease associated with metapneumovirus in Hong Kong. Emery Infect Dis,2003,9(6):628-633.
[10] Ong BH,Gao Q,Phoon MC,et al. Identification of human metapneumovirus and Chlamg dophila pneumoniae in children with asthma and wheeze in Singapore. Singapore Med J,2007,48(4):291-293.